歷史上哪些將領,戰場上打仗比較刻板,嚴重執行上級命令導致了失敗的?

2 個回答
花木童说史
2019-08-25

蔣校長自詡在軍事上可以比肩孫武,在他的領導下,國軍出現了很多打仗刻板的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維和杜聿明。

蔣校長自詡在軍事上可以比肩孫武,在他的領導下,國軍出現了很多打仗刻板的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維和杜聿明。

淮海戰役時,我軍原本打算打個“小淮海”,主要目標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但由於老蔣昏招頻頻,最後“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月下旬,碾莊戰鬥基本已接近尾聲,救援黃百韜兵團已失去意義,於是老蔣下令黃維兵團向宿縣進軍,和杜聿明部匯合。

當黃維兵團到達南坪集時,18軍發現前方中野設置了包圍圈,於是黃維就向蔣報告。

蔣認為黃維兵團武器精良,手下四個軍戰鬥力都不弱,而且中野在兵力、武器方面都處於劣勢,周邊暫時也沒有其他援兵,所以下令黃維按原計劃和杜聿明匯合。

黃維接到命令後,就召集各軍軍長商討具體方案,18軍軍長楊伯濤對蔣的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己軍離固鎮只有80里路程,馬上和李延年兵團匯合可萬無一失。

蔣校長自詡在軍事上可以比肩孫武,在他的領導下,國軍出現了很多打仗刻板的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維和杜聿明。

淮海戰役時,我軍原本打算打個“小淮海”,主要目標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但由於老蔣昏招頻頻,最後“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月下旬,碾莊戰鬥基本已接近尾聲,救援黃百韜兵團已失去意義,於是老蔣下令黃維兵團向宿縣進軍,和杜聿明部匯合。

當黃維兵團到達南坪集時,18軍發現前方中野設置了包圍圈,於是黃維就向蔣報告。

蔣認為黃維兵團武器精良,手下四個軍戰鬥力都不弱,而且中野在兵力、武器方面都處於劣勢,周邊暫時也沒有其他援兵,所以下令黃維按原計劃和杜聿明匯合。

黃維接到命令後,就召集各軍軍長商討具體方案,18軍軍長楊伯濤對蔣的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己軍離固鎮只有80里路程,馬上和李延年兵團匯合可萬無一失。

黃維聽了很猶豫,違抗命令的事他是萬萬不敢做的。但楊伯濤說的又十分有道理,於是他就向老蔣請示,不過一直聯繫不上。

到了下半夜,老蔣回電同意楊伯濤的方案,並下達了具體部署。此時華野各縱隊已從四面八方趕來,黃維兵團被圍的風險正在逐漸增大。

楊伯濤接到命令一看,上面說讓14軍、85軍調動位置掩護10軍、18軍撤退,頓時大發脾氣,對黃維說上頭純粹瞎胡鬧,既浪費時間,而且也沒有讓戰鬥力弱的掩護戰鬥力強撤退的必要。

但黃維堅持要服從命令,楊伯濤也沒辦法,這麼一耽擱又是半天時間。

到了第二天上午隊伍開拔時,黃維又下令停止行動,原始是一個參謀不見了,等到天黑也沒回來,黃維乾脆又下令住一晚再走,不過此時他想走也走不了啦。

蔣校長自詡在軍事上可以比肩孫武,在他的領導下,國軍出現了很多打仗刻板的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維和杜聿明。

淮海戰役時,我軍原本打算打個“小淮海”,主要目標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但由於老蔣昏招頻頻,最後“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月下旬,碾莊戰鬥基本已接近尾聲,救援黃百韜兵團已失去意義,於是老蔣下令黃維兵團向宿縣進軍,和杜聿明部匯合。

當黃維兵團到達南坪集時,18軍發現前方中野設置了包圍圈,於是黃維就向蔣報告。

蔣認為黃維兵團武器精良,手下四個軍戰鬥力都不弱,而且中野在兵力、武器方面都處於劣勢,周邊暫時也沒有其他援兵,所以下令黃維按原計劃和杜聿明匯合。

黃維接到命令後,就召集各軍軍長商討具體方案,18軍軍長楊伯濤對蔣的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己軍離固鎮只有80里路程,馬上和李延年兵團匯合可萬無一失。

黃維聽了很猶豫,違抗命令的事他是萬萬不敢做的。但楊伯濤說的又十分有道理,於是他就向老蔣請示,不過一直聯繫不上。

到了下半夜,老蔣回電同意楊伯濤的方案,並下達了具體部署。此時華野各縱隊已從四面八方趕來,黃維兵團被圍的風險正在逐漸增大。

楊伯濤接到命令一看,上面說讓14軍、85軍調動位置掩護10軍、18軍撤退,頓時大發脾氣,對黃維說上頭純粹瞎胡鬧,既浪費時間,而且也沒有讓戰鬥力弱的掩護戰鬥力強撤退的必要。

但黃維堅持要服從命令,楊伯濤也沒辦法,這麼一耽擱又是半天時間。

到了第二天上午隊伍開拔時,黃維又下令停止行動,原始是一個參謀不見了,等到天黑也沒回來,黃維乾脆又下令住一晚再走,不過此時他想走也走不了啦。

黃維兵團被圍後,老蔣找杜聿明商量對策。杜聿明建議棄守徐州,他的部隊轉移到阜陽一帶,再以淮河為依託,解救黃維兵團。

老蔣同意後,杜聿明馬上找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司令開會,佈置撤退事宜。

可當杜聿明部準備就緒開拔時,老蔣又下令杜聿明直接轉進濉溪口,解救黃維兵團。

杜聿明心裡頓時一涼,這是找死的節奏。關係到幾十萬人的安危,他也不敢自作主張,於是又趕緊召集各兵團司令開會。

會議上,杜聿明想大家一致決定撤,但他又不想一個人擔違抗命令的責任,就說了一句話:“我們敢於對全軍負責就撤,不敢負責就打,請大家慎重考慮!”

其實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對全軍負責。但3個司令都裝糊塗,誰也不敢擔這個責任。於是最終大家一起硬著頭皮鑽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淮海戰役結束後,國軍50多萬精銳損失殆盡,老蔣難辭其咎被迫下野,勝利的天平從此徹底倒向了老對手。

蔣校長自詡在軍事上可以比肩孫武,在他的領導下,國軍出現了很多打仗刻板的將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黃維和杜聿明。

淮海戰役時,我軍原本打算打個“小淮海”,主要目標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但由於老蔣昏招頻頻,最後“小淮海”打成“大淮海”。

1948年月下旬,碾莊戰鬥基本已接近尾聲,救援黃百韜兵團已失去意義,於是老蔣下令黃維兵團向宿縣進軍,和杜聿明部匯合。

當黃維兵團到達南坪集時,18軍發現前方中野設置了包圍圈,於是黃維就向蔣報告。

蔣認為黃維兵團武器精良,手下四個軍戰鬥力都不弱,而且中野在兵力、武器方面都處於劣勢,周邊暫時也沒有其他援兵,所以下令黃維按原計劃和杜聿明匯合。

黃維接到命令後,就召集各軍軍長商討具體方案,18軍軍長楊伯濤對蔣的命令表示強烈反對,他認為己軍離固鎮只有80里路程,馬上和李延年兵團匯合可萬無一失。

黃維聽了很猶豫,違抗命令的事他是萬萬不敢做的。但楊伯濤說的又十分有道理,於是他就向老蔣請示,不過一直聯繫不上。

到了下半夜,老蔣回電同意楊伯濤的方案,並下達了具體部署。此時華野各縱隊已從四面八方趕來,黃維兵團被圍的風險正在逐漸增大。

楊伯濤接到命令一看,上面說讓14軍、85軍調動位置掩護10軍、18軍撤退,頓時大發脾氣,對黃維說上頭純粹瞎胡鬧,既浪費時間,而且也沒有讓戰鬥力弱的掩護戰鬥力強撤退的必要。

但黃維堅持要服從命令,楊伯濤也沒辦法,這麼一耽擱又是半天時間。

到了第二天上午隊伍開拔時,黃維又下令停止行動,原始是一個參謀不見了,等到天黑也沒回來,黃維乾脆又下令住一晚再走,不過此時他想走也走不了啦。

黃維兵團被圍後,老蔣找杜聿明商量對策。杜聿明建議棄守徐州,他的部隊轉移到阜陽一帶,再以淮河為依託,解救黃維兵團。

老蔣同意後,杜聿明馬上找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司令開會,佈置撤退事宜。

可當杜聿明部準備就緒開拔時,老蔣又下令杜聿明直接轉進濉溪口,解救黃維兵團。

杜聿明心裡頓時一涼,這是找死的節奏。關係到幾十萬人的安危,他也不敢自作主張,於是又趕緊召集各兵團司令開會。

會議上,杜聿明想大家一致決定撤,但他又不想一個人擔違抗命令的責任,就說了一句話:“我們敢於對全軍負責就撤,不敢負責就打,請大家慎重考慮!”

其實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對全軍負責。但3個司令都裝糊塗,誰也不敢擔這個責任。於是最終大家一起硬著頭皮鑽進了華野的包圍圈。

淮海戰役結束後,國軍50多萬精銳損失殆盡,老蔣難辭其咎被迫下野,勝利的天平從此徹底倒向了老對手。

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區分享。瞭解更多歷史,請關注花木童說史!

度度狼gg
2019-08-24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第18軍軍長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如果繼續打下去,只會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作戰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第85軍軍長吳紹周當即表示支持,認定前方的陳賡將軍正在給他們“挖坑”。

楊伯濤緊接著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兵團應星夜向固鎮西南的津浦鐵路靠攏,固鎮距離南坪集80餘華里,急行軍一夜便可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期補給,一方面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第18軍軍長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如果繼續打下去,只會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作戰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第85軍軍長吳紹周當即表示支持,認定前方的陳賡將軍正在給他們“挖坑”。

楊伯濤緊接著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兵團應星夜向固鎮西南的津浦鐵路靠攏,固鎮距離南坪集80餘華里,急行軍一夜便可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期補給,一方面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這樣就違反了南京方面規定的推進路線,屬於戰場抗命,一向固執和服從命令的黃維不敢做主,在屋裡轉來轉去猶豫不決。此時黃百韜兵團已經覆滅,華野有條件調動兵力增援中野殲擊黃維兵團,三個主力縱隊正在趕來的路上,所謂兵貴神速,然而黃維還在那裡轉磨磨。

直到午夜12時,轉了將近六個小時的黃維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行軍方向,終止戰鬥脫離與解放軍的接觸,全線後撤轉向固鎮。隨後命令各軍整頓人馬和調整序列,待命出發,楊伯濤等人長舒一口氣,紛紛回去各自的軍部準備,用他們的後來的話說,如果換成胡璉,第一時間就下令跑路了。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第18軍軍長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如果繼續打下去,只會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作戰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第85軍軍長吳紹周當即表示支持,認定前方的陳賡將軍正在給他們“挖坑”。

楊伯濤緊接著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兵團應星夜向固鎮西南的津浦鐵路靠攏,固鎮距離南坪集80餘華里,急行軍一夜便可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期補給,一方面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這樣就違反了南京方面規定的推進路線,屬於戰場抗命,一向固執和服從命令的黃維不敢做主,在屋裡轉來轉去猶豫不決。此時黃百韜兵團已經覆滅,華野有條件調動兵力增援中野殲擊黃維兵團,三個主力縱隊正在趕來的路上,所謂兵貴神速,然而黃維還在那裡轉磨磨。

直到午夜12時,轉了將近六個小時的黃維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行軍方向,終止戰鬥脫離與解放軍的接觸,全線後撤轉向固鎮。隨後命令各軍整頓人馬和調整序列,待命出發,楊伯濤等人長舒一口氣,紛紛回去各自的軍部準備,用他們的後來的話說,如果換成胡璉,第一時間就下令跑路了。



然而,等到楊伯濤處理完轉移事項趕回兵團部彙報時,卻發現黃維又變卦了!原來第12兵團作戰處長去給第14軍送達轉移命令時,連人帶車都失蹤了,黃維認為,必須確知這個處長真正的失蹤原因才能有所動作,於是楊伯濤只好下令部隊繼續原地待命。

就這樣,黃維兵團10餘萬人馬在澮河兩岸不進不退一直呆到25日中午,那個倒黴的作戰處長仍然沒有找到,幾個軍長都快瘋了。到11月25日下午四時,南坪集附近已經出現瞭解放軍部隊,黃維最終決定全兵團向固鎮方向“轉進”,這個期間,整整浪費了16個小時,如果夜裡行動,他們早到固鎮了。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第18軍軍長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如果繼續打下去,只會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作戰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第85軍軍長吳紹周當即表示支持,認定前方的陳賡將軍正在給他們“挖坑”。

楊伯濤緊接著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兵團應星夜向固鎮西南的津浦鐵路靠攏,固鎮距離南坪集80餘華里,急行軍一夜便可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期補給,一方面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這樣就違反了南京方面規定的推進路線,屬於戰場抗命,一向固執和服從命令的黃維不敢做主,在屋裡轉來轉去猶豫不決。此時黃百韜兵團已經覆滅,華野有條件調動兵力增援中野殲擊黃維兵團,三個主力縱隊正在趕來的路上,所謂兵貴神速,然而黃維還在那裡轉磨磨。

直到午夜12時,轉了將近六個小時的黃維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行軍方向,終止戰鬥脫離與解放軍的接觸,全線後撤轉向固鎮。隨後命令各軍整頓人馬和調整序列,待命出發,楊伯濤等人長舒一口氣,紛紛回去各自的軍部準備,用他們的後來的話說,如果換成胡璉,第一時間就下令跑路了。



然而,等到楊伯濤處理完轉移事項趕回兵團部彙報時,卻發現黃維又變卦了!原來第12兵團作戰處長去給第14軍送達轉移命令時,連人帶車都失蹤了,黃維認為,必須確知這個處長真正的失蹤原因才能有所動作,於是楊伯濤只好下令部隊繼續原地待命。

就這樣,黃維兵團10餘萬人馬在澮河兩岸不進不退一直呆到25日中午,那個倒黴的作戰處長仍然沒有找到,幾個軍長都快瘋了。到11月25日下午四時,南坪集附近已經出現瞭解放軍部隊,黃維最終決定全兵團向固鎮方向“轉進”,這個期間,整整浪費了16個小時,如果夜裡行動,他們早到固鎮了。



中原野戰軍發現黃維有縮回去的跡象後,六個縱隊和地方部隊全線出擊,到夜裡將第12兵團完全圍困在宿縣以南,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不到10公里、南北不到5公里的地區。一俟華野援軍趕到以後,第12兵團已經插翅難逃。

黃維終於意識到,他和他的兵團掉入瞭解放軍的陷阱,而那猶豫不決的16個小時,恐怕也讓他後來悔青了腸子,功德林不服也好,拉硬也罷,都改變不了他機械執行命令和作戰呆板無能的事實。

這不用討論,首推“書呆子”兵團司令黃維,別看在《特赦1959》裡黃維死不認罪好像表現的比較頑固,實際上他是國軍淮海戰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之一。而他葬送第12兵團和導致全線崩盤的原因,就是機械而刻板地執行南京方面的命令,甚至不會有起碼的變通。



黃維當上這個兵團司令是國軍內部人事矛盾的結果,第12兵團隸屬於“華中剿總”作戰序列,而總司令白崇禧非常討厭胡璉,不準;何應欽推薦的人選是羅廣文,但是“土木系”的老大陳誠又不同意,畢竟是土木系的看家老本,陳誠的意見很重要,最後他舉薦了黃維。

接到增援徐蚌戰場的命令時,黃維兵團正在伏牛山區“掃蕩”中原軍區的地方武裝,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共四個軍以及配屬的第四快速縱隊,是全部美械裝備的12萬大軍。南京命令下達的時間是1948年11月8日,黃維的兵團部正位於河南駐馬店。





微操大師的電文原文是:徐州會戰業已開始,情況至為緊急,黃兵團應兼程急進,務期於11月13日到達指定地點。什麼概念呢?此時黃百韜剛剛被包圍,華野既要圍攻又要打援,兵力已經用到極限,暫時無法分兵支援中野,而人數僅有10餘萬並且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野,就需要獨自牽制黃維兵團。

黃維最初領受的任務是配合李延年兵團南北對進收復宿縣(徐州與蚌埠之間的要點),而當面的中野四縱且戰且退,將第12兵團引誘至預定的合圍地域。打到11月24日,各軍紛紛發現側後方出現解放軍大部隊,似有迂迴包抄之徵候,為此在南坪集,黃維召集各軍長開會。



第18軍軍長楊伯濤堅決反對繼續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如果繼續打下去,只會在共軍的大縱深陣地裡越陷越深,大兵團作戰在沒有後方的情況下,絕對是死路一條”,第85軍軍長吳紹周當即表示支持,認定前方的陳賡將軍正在給他們“挖坑”。

楊伯濤緊接著建議:趁共軍還沒有完成對我們的合圍,兵團應星夜向固鎮西南的津浦鐵路靠攏,固鎮距離南坪集80餘華里,急行軍一夜便可趕到。在那裡一方面可以取得後期補給,一方面可與李延年兵團合兵一處,再一起向北打,便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這樣就違反了南京方面規定的推進路線,屬於戰場抗命,一向固執和服從命令的黃維不敢做主,在屋裡轉來轉去猶豫不決。此時黃百韜兵團已經覆滅,華野有條件調動兵力增援中野殲擊黃維兵團,三個主力縱隊正在趕來的路上,所謂兵貴神速,然而黃維還在那裡轉磨磨。

直到午夜12時,轉了將近六個小時的黃維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行軍方向,終止戰鬥脫離與解放軍的接觸,全線後撤轉向固鎮。隨後命令各軍整頓人馬和調整序列,待命出發,楊伯濤等人長舒一口氣,紛紛回去各自的軍部準備,用他們的後來的話說,如果換成胡璉,第一時間就下令跑路了。



然而,等到楊伯濤處理完轉移事項趕回兵團部彙報時,卻發現黃維又變卦了!原來第12兵團作戰處長去給第14軍送達轉移命令時,連人帶車都失蹤了,黃維認為,必須確知這個處長真正的失蹤原因才能有所動作,於是楊伯濤只好下令部隊繼續原地待命。

就這樣,黃維兵團10餘萬人馬在澮河兩岸不進不退一直呆到25日中午,那個倒黴的作戰處長仍然沒有找到,幾個軍長都快瘋了。到11月25日下午四時,南坪集附近已經出現瞭解放軍部隊,黃維最終決定全兵團向固鎮方向“轉進”,這個期間,整整浪費了16個小時,如果夜裡行動,他們早到固鎮了。



中原野戰軍發現黃維有縮回去的跡象後,六個縱隊和地方部隊全線出擊,到夜裡將第12兵團完全圍困在宿縣以南,以雙堆集為中心東西不到10公里、南北不到5公里的地區。一俟華野援軍趕到以後,第12兵團已經插翅難逃。

黃維終於意識到,他和他的兵團掉入瞭解放軍的陷阱,而那猶豫不決的16個小時,恐怕也讓他後來悔青了腸子,功德林不服也好,拉硬也罷,都改變不了他機械執行命令和作戰呆板無能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