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75歲老人種桑制木杈50年,城裡早已看不到的物件,無奈手藝要失傳
人物談
1/5 中國許多傳統的手工藝品在時代的發展中漸漸地消失在人們視野中,人們兒童時代的看到的許多場景可能都已經成為回憶。可是仍舊有一些老人,堅守著自己的手藝,既是幹了一輩子的工作,也可能已經昇華成為了一種精神支柱。75歲的河南平頂山村民付留欽在高溫酷暑中,每天要乾的活就是修理地裡桑樹,他已經種桑製作木杈有50年的工齡,儘管這個手藝如今非常尷尬,可老人沒有想過放棄
2/5 木杈,城裡人可能早已經看不到的物件,就是在機械化種植的農村也很少見了。可是付留欽仍舊一直經營著自己的三畝桑園,每年製作了500杆木杈。三伏高溫,濃綠的桑樹園看起來很涼快,其實裡面更加悶熱,付留欽老人很早與老伴吃了早飯,光著膀子進到樹林裡幹活修理。因為不到十點,裡面就熱得讓人受不了。
3/5 他們村有二三百年的製作木杈歷史,後30多年前村子種滿了桑樹。後來有了製作使用更方便的鐵杈,以及機械化收割的普遍,村裡人就砍了桑樹種上其他農作物。老人仍舊留著制杈工具,“活鏟”。75歲的老人每天都要在桑園中忙碌幾個小時,腰間掛著改進的工具,每個木杈的製成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修理成常見的三股杈需要漫長的週期。
4/5 桑樹在夏天多雨的時候生長很快,付留欽需要檢查每一株的粗細情況,用活鏟進行修理,保證三個杈的粗細均勻。而一把鐵杈瞬間就能做成。忙碌之餘,付留欽坐下來喝著水,無奈地說:“我們這些要四五年的怎能跟人家比,木杈早晚就要消失,我們老得幹不動,恐怕這手藝就要失傳了。”臉上顯出了深深的無奈。
5/5 而且桑樹渾身都是包,桑枝與桑葉都是傳統中藥材,收拾了也可以回去換錢。太陽毒烈了,老人就拉著車回家,老伴把桑葉整理一下,收藏起來。儘管孩子們都勸他不要做木杈了,太累太辛苦。可是對於75歲的付留欽來講,這不僅僅是幹了一生的工作,更是每天的精神支柱,他悉心地照顧著桑樹。難道這種生活不令人羨慕嗎,向傳統手工藝者致敬。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