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格力當下面臨的不是股權集中或者是國有控股的難題,而是需要一場治理結構的深刻改革。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4月8日傍晚,格力電器公司發佈公告,收到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的函告,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的股票。

以格力電器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公司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持股18.22%,總股本的15%佔格力集團總持股的82.33%,這也就意味著此次交易完成之後,格力集團將僅持有總股本的3.22%,從而失去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從1991年格力電器成立以來,這家公司就一直隸屬於格力集團,而格力集團是珠海市國資委全額出資並授權經營的獨立企業法人。二十八年之後民進國退,江山易手,格力集團出讓股權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整個業界。

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2017年格力集團實現營收1517.89億元,淨利潤為223.69億元,同年格力電器營收達到1482.86億元。從財務角度來看,集團旗下最為核心的優質資產就是格力電器,為什麼珠海市國資委甘心放棄這塊現金牛肥肉呢?

因為大勢所趨。2019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總體要求,要加大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和股權多元化改革,第四批會推出100多家混合所有制企業。而格力開啟的此輪混改如果成功,將會使國有企業改革邁出關鍵的一大步,國企股權有望進入市場化定價的新階段。

以往的經驗中,混改雖然改變了國有獨資的股權結構,但仍然沒有明確國有股權的功能和管理方式,“同股不同權”的問題還比較普遍,公司制改革建立起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行政化干預依然比較明顯,《企業法》和《公司法》對此都沒有相應的約束力。

在朱江洪主持格力電器時期,就曾經出現過格力電器與格力集團持續兩年多的“父子之爭”,後來在董明珠任期內,管理層與公司實際控制方珠海市國資委也多有齟齬。2016年10月,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當時還引發了格力“去董明珠化”的大討論。

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如果置身於這樣的歷史進程中,格力電器控制權的最終歸屬問題,就不單預示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風向,也決定了格力電器這家近三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最後的命運走向。

目前,圍繞本次混改和格力電器控制權的最終歸屬,市場上存在以下幾種猜測:

第一種可能,控制權被其它國有資產收入囊中,包括但不限於廣東省國資委和中央層面的國資;

第二種可能,格力電器引入一個或多個外部投資者,其中超過京海擔保(佔總股本的8.91%)的戰略投資者將成為第一大股東;

第三種可能,是以董明珠為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團隊和董明珠的一致行動人京海擔保接盤,這也是最符合市場預期的一種思路;

河北京海擔保是由格力電器在全國的10家區域股份制銷售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發起的,如今是除了格力集團以外最大的單一股東。而且京海擔保代表的渠道商利益與董明珠團隊利益存在高度一致,被視為是董明珠的一致行動人。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則成了國資左手倒右手,對於公司而言,混改的意義並不大,因此可能性比較小。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引入外部投資者,則又要分兩類,一種是與格力集團或者格力電器管理層關係密切、或者存在業務關係的戰略投資者,比如小米之前入股TCL,這也是一種理想的選擇;還有一種是直接通過公開徵集的方式入股、目標是為了取得實際控制權的投資人,比如幾年之前殺入格力的前海人壽,這也是管理層十分警惕的投資者。

市場比較期待的理想模式應該是第三種,由管理層和一致行動人進行收購。這麼做當然是目前最有利於企業經營穩定的選擇。不過京海擔保和董明珠兩者在格力電器的股份加起來僅為9.65%,距離實際控制人還有不小的差距。

根據格力電器公告,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決定要根據《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以格力電器停牌前的股價47.21元計,估算15%的股份作價應該超過426億元。這在資金層面對管理層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目前來看,綜合第二三兩種情況最為可行,一方面由董明珠和一致行動人收購部分股權從而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再由外部投資者接下一部分盤。這樣既可以保證管理層對於公司的實際控制,保障公司經營穩定,同時也可以解決很多現實層面的問題。再加上格力目前正在實現業務多元化,引入戰略投資方也是多元化的一種選擇。

不過,雖然因為“子強父弱”,董明珠對格力電器的控制力要強於集團,但畢竟集團是國資背景,力量依然不容忽視。再加上董明珠過於鮮明的個人性格烙印,這些都會成為格力未來完善治理結構的重大阻礙。目前,65歲的董明珠依然沒有給出關於格力接班人的任何設想,因此管理層收購對於格力的未來,福兮禍兮真的很難說清楚。

其實格力當下面臨的不是股權集中或者是國有控股的難題,而是需要一場治理結構的深刻改革。管理層收購是為了儘可能向機制要權力,而一個良好的治理結構則要求參與者擅長玩制衡的把戲。

不過就事論事,董明珠買下格力依然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該不該讓董明珠買下格力?

精彩回顧

視覺中國,無人喊冤

專訪王志安 |“流浪大師”走紅充滿了時代的荒誕性

危機四伏劉強東

“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