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5 個回答
漫溯古今
2017-06-19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盛宣懷、胡雪巖,這兩人都是近代中國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前者被視為“中國商父”,後者則以“紅頂商人”而聞名(特別是以高陽為代表的相關小說走紅後)。由於這兩位的身後的靠山分別是李鴻章和左宗棠這對晚清政壇上的政敵,盛胡二人在許多當代作品裡也免不得“爭鬥”一番,以至於有了胡雪巖最後的破產是由於被盛宣懷暗算之說。不過筆者在梳理了一些相關史實,對此頗多質疑,在此不揣淺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待方家指正。  關於這兩位交手的相關作品,大概以《擊敗胡雪巖》(下面簡稱為《擊敗》一文)裡描述的內容最為“生動精彩”,其後筆者所見的一些相關作品和文章亦不過是由此的一些“借鑑”和“衍化”或“刪減”而已。《擊敗》一文的內容在網上也有很多同內容不同題目者,如《盛宣懷與胡雪巖的爭鬥》、《盛宣懷與胡雪巖的恩恩怨怨》等等,衍化體者就不用說了,如《盛宣懷抓住哪個要害鬥倒了胡雪巖?》、《盛宣懷打垮胡雪巖》,這樣的文章甚多,觀者可網上視之。在此筆者就主要將《擊敗》一文作為分析。  一、  文中第一部分講的是《架設電報線之爭》,先行向我們描述了李鴻章和左宗棠兩派在爭奪辦電報主導權上的場景。然而,筆者卻發現上述的內容在與歷史事件對應起來的時候,在時間和事件內容上架空顛倒之處可謂甚多,在此一一說明,先看原文:  19世紀60年代,英、美、法等國數次要求在中國建立電報線,清政府一次次加以拒絕。到了70年代,清廷對列強的設線要求,無論如何也招架不住了,只得同意他們設線,但作了個“電線沉於海底,其線端不得牽引上岸”的規定。然而英美等國對清廷的規定置若罔聞,不僅設海底線,而且架設了岸線。建立中國自己的電報線——盛宣懷與胡雪巖的心中不約而同地都有了這個念頭,而他們的後臺,分別是李鴻章與左宗棠。此時,左宗棠已被朝廷委派為兩江總督。在他即將赴任時,胡雪巖乘機提出:“左公可知李鴻章打算辦電報的事?左公不日將去兩江,何不也試一試,壓一壓他的氣焰也好”。胡雪巖接著解釋了電報的用途:“我們傳送公文,由一個驛站送往下一個驛站。若是架上電杆用電報線,這頭髮,那頭就能收到,速度非常快。那電報不僅在戰時派上大用場,還有許多商務上的花樣,架好了不盡財源一定滾滾來”。左宗棠聽了急忙送上奏摺,提出開辦電報和通商救國的要求。李鴻章從李蓮英那裡探得風聲,十分生氣,盛宣懷寬慰道:“太后對此事一直猶豫不定,一些王公大臣和各地巡撫都表示電報必驚民擾眾,變亂風俗。左宗棠一咋呼,大家會把反對的矛頭對準他。等他們都爭得疲了,我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然後爭取太后同意,在最短的時間內架成電報線”。沒多久,盛宣懷悄悄地帶著李鴻章的親筆信來到上海,請太古輪船公司總經理鄭觀應出山,共商辦電報之事。正如盛宣懷之料,在皇宮裡,為辦不辦電報的事,大臣們吵個不停,慈禧認為當務之急是迫使日本歸還琉球群島,電報之事還是從長計議。左宗棠只得兩手空空地南下兩江。胡雪巖暫時辦不成電報,也將全副精力投到他的茶葉、絲綢生意上去了。而鄭觀應看了李鴻章的信,大受感動,離開太古,與盛宣懷一起,開始了辦電報局的準備工作。盛宣懷請示李鴻章後,先在大沽北塘海口炮臺與天津之間架一條電報線,小試牛刀。而這裡正是李鴻章的防務區。  上文內容看似極為“精彩”,其實完全在“顛倒”,為何呢?  實際上在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李鴻章從軍事需要出發,就借天津魚雷學堂外籍教習貝德斯的協助,在大沽、北塘海口各炮臺間架設電報線直通天津,在當年五月便開始使用。(根本非如《擊敗》一文中所云)由於效果良好,到了1880年年9月16日(光緒六年八月十二日)李鴻章正式上奏清廷,以電報有利於軍事防務,便利通訊為理由,建議敷設天津至上海的電報線,使得南北信息靈通。其上奏的《請設南北洋電報片》中有云:  “用兵之道,必以神速為貴,是以泰西各國於講求槍炮之外,水路則有快輪船,陸路則有火輪車,以此用兵,飛行絕跡。而數萬裡海洋,欲通軍信,則又有電報之法。於是和則以玉帛相親,戰則以兵戎相見,海國如戶庭焉。近來俄羅斯、日本國均效而行之,故由各國以至上海莫不設立電報,瞬息之間,可以互相問答。獨中國文書尚恃驛遞,雖日行六百里加緊,亦已遲速懸殊。查俄國海線可達上海,旱線可達恰克圖,其消息靈捷極矣。即如曾紀澤由俄國電報到上海,只須一日,而由上海至京城現系輪船附寄尚須六七日到京,如遇海道不通,由驛必以十日為期。是上海至京僅二千數百里,較之俄國至上海數萬裡消息反遲十倍。倘遇用兵之際,彼等外國軍信速於中國,利害已判若徑庭,且其鐵甲等項兵船在海洋日行千餘里,勢必聲東擊西,莫可測度,全賴軍報神速,相機調援,是電報實為防務必需之物。同治十三年日本窺犯臺灣,沈葆楨等屢言其利,奉旨飭辦,而因偱迄無成就。  臣上年曾於大沽、北塘海口炮臺試設電報,以達天津,號令各營,頃刻響應。從前傳遞電信,猶用洋字,必待翻譯而知,今已改用華文,較前更便,如傳祕密要事,另立暗號,即經理電報者亦不能知斷,無漏洩之虞。現自北洋以至南洋調兵饋餉,在在俱關緊要,亟宜設立電報以通氣脈。如安置海線,經費過多,且易腐壞。如由天津陸路偱運河以至江北,越長江由鎮江達上海,安置旱線,即與外國通中國之電線相接,需費不過十數萬兩,一年半可以告成,約計正線支線橫互須有三千餘里,沿路分設局機,常用用費頗繁。擬由臣先於軍餉內酌籌墊辦,俟辦成後,仿照輪船招商章程擇公正商董招股集貲,俾令分年繳還本銀,嗣後即由官督商辦,聽其自取信貲以充經費,並由臣設立電報學堂,僱用洋人教習中國學生,自行經理,庶幾權自我操,持久不敝。如蒙俞允應請飭下兩江總督、江蘇巡撫、山東巡撫、漕河總督轉行徑過地方官一體照料保護,勿使損壞,臣為防務緊要,反覆籌思,所請南北洋設立電報,實屬有利無弊”。  由於意識到了電報將給國防帶來的好處,9月18日,清廷就迅速作出迴應,命李鴻章籌辦北京至上海的陸路電線,明確下達旨意:“上諭軍機大臣等。李鴻章奏請設南北洋電報情形,現在籌辦防務,南北洋必須消息靈通,以期無誤事機。該大臣請於陸路由天津至江北鎮江達上海安置電線,係為因時制宜起見,即著妥速籌辦,並著江蘇、山東督撫,飭令地方官一體照料保護,勿任損壞,餘均照所議辦理”。  可見朝廷對於架設電報並沒有《擊敗》一文中那些所謂的那麼多什麼朝廷內部的“爭吵”,而之後李鴻章很快開始行動,10月在天津設立電報學堂以及電報總局,派盛宣懷為總辦,鄭觀應襄理電報總局局務。同時在紫竹林、大沽、濟寧、清江、鎮江、蘇州、上海七處各設分局。津滬電線工程自第二年,也就1881年4月開辦,同年11月竣工。而安設電線經費共用湘平銀十七萬八千七百餘兩,先由淮軍軍餉籌墊,等到建成後,再招集商股,仿照輪船招商局章程,分年繳還官款。  而左宗棠又是什麼情況呢?從西北被召回京城的左宗棠直到1881年2月25日才棠抵達北京,次日入朝陛見。27日,被命管理兵部事務,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到了10月28日,被授兩江總督和南洋通商大臣,12月9日方離京南下(期間跟胡雪巖南北隔離,不曾碰面,等到他離京之時,津滬電線工程都已經完工了),次年2月抵達江寧後視事。不過在兩江總督任上的左宗棠則遲到1883年7月6日(光緒九年六月初三)的《籌辦沿江陸路電線片》中第一次正式奏上架設電報:  “竊惟電線興自泰西,無論水陸,程途千萬裡,音信瞬息可通,實于軍情、商務大有裨益。即如法國之於越南,俄國之於琿春,日本之於朝鮮,皆設電線,蓋有事呼應靈捷,無事可便商賈。故凡用兵要地、通商碼頭,彼族無不謀設電線。同治十二年,丹國商人在滬設立電線,以達外洋。本年英商即以此藉口,來滬爭設,幸總理衙門堅持同治九年原意,飭拆丹國所設上海旱線,諮行到臣。當經札飭江海關道邵友濂、電報局道員盛宣懷、洋務局道員王之春,一面向丹商辯論,一面阻止英商勿遽添設。往返爭論,幾致穎禿脣焦,始援中英約章,將丹國已設吳淞至上海旱線一道買回,以保中國自主之權,而英商遂無異議。雖經臣嚴飭該道等堅持定論,然非天威震懾,何能遽就範圍?已將所立合同章程諮報總理衙門在案。昨又有洋商議添設水線,由長江以達漢口。雖經盛宣懷、王之春竭力阻擋,幸即暫止,然洋人狡詐嗜利,未必遽作罷論。臣惟漢口居長江上游,又為各國通商口岸。洋商既有添設長江水線之議,應由中國先行設立陸線,杜其狡謀。所有一切經費,仍由華商自籌,並不動支正款”。而這時候,離歷史上的“紅頂商人”破產之期已經不足5個月了。  二、  再看《擊敗》一文的第二節《積怨已久又添新仇》:  通過進軍電報業,盛宣懷加速發展其一生的事業,這也為最終擊敗胡雪巖打下了經濟基礎。胡雪巖以左宗棠為靠山,在數十年間,集商場、洋場、官場勢力於一身,財富愈聚愈多。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李鴻章,並最終成了李鴻章和左宗棠官場鬥爭的犧牲品。盛宣懷早年在創辦輪船招商局時,就因胡雪巖的暗施手段而遭到彈劾,丟掉了督辦之職。1878年盛宣懷到湖北勘查鐵礦,開辦荊門礦務總局,又遭到胡雪巖暗中詆譭,中途被調回京城。在創辦電報局的交鋒中,胡雪巖也讓左宗棠利用手中權力設置了重重障礙。天津電報總局成立後,盛宣懷任總辦,任命鄭觀應為會辦,著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鎮江、蘇州、上海七處設分局,一切都很順利,惟獨鄭觀應把架設長江電線的計劃呈請左宗棠批准時,遭到拒絕——後者要在兩江卡盛宣懷的脖子。  與此同時,胡雪巖托熟人混進了盛宣懷辦的電報學堂,弄了幾套密碼出來。接著通過左宗棠上奏朝廷,開始架設長江之線。盛宣懷自然不甘心,先後邀請丹麥大北公司和英國大東公司的負責人密商電報線之事,表示只要他們不向胡雪巖提供電線器材,願以三倍的價格收購。他還警告他們,胡雪巖大量收購絲繭壟斷原料,也嚴重威脅了洋商的在華利益。如果為胡雪巖提供電線器材,等於為虎投食。胡雪巖曾多次和洋商鬥法,大北公司和大東公司的負責人對他並沒有好感,何況盛宣懷又肯出三倍的價錢。雙方於是暗中結盟,共同對付胡雪巖。胡雪巖行事也很有韌性,他不斷派人與大東公司的負責人騰恩和大北公司代表道森交涉,並提高了購買價格。盛宣懷知道以後,就和大北公司商定了一個計謀。一晃一個月過去了,道森才給胡雪巖運來一批器材。胡雪巖喜出望外,很快動工安裝。誰知由於電線器材質量低劣,工程進行不到三分之一就被迫停工了。盛宣懷得信後,迅速把胡雪巖架設電線失利的消息告訴李鴻章,並要李鴻章在朝廷上予以彈劾。不久,李鴻章上書彈劾胡雪巖,說他辦理不力,給朝廷帶來不少損失,要求改派盛宣懷前往辦理。朝廷中許多大臣也紛紛上奏,要求撤換胡雪巖。不久,朝廷下令長江電線速由盛宣懷辦理架設,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長江電線架設一事交給盛宣懷。  本人試著就上文再分析:  在這一節中,所稱:“盛宣懷早年在創辦輪船招商局時,就因胡雪巖的暗施手段而遭到彈劾,丟掉了督辦之職。1878年盛宣懷到湖北勘查鐵礦,開辦荊門礦務總局,又遭到胡雪巖暗中詆譭,中途被調回京城”。也毫無根據,為何?  首先胡雪巖並不參與航運和開礦等行業,在這方面與盛宣懷無利益衝突,而且盛宣懷在早期的輪船招商局裡也就是一個會辦職務,並沒當過什麼“督辦”,而且只有“總辦”這一職務,當時屬於唐廷樞,歷史上輪船招商局直到1885年8月才有了“督辦”這一職務。而荊門礦務總局則是盛宣懷在1879年6月結束湖北開採煤鐵總局後開辦的,之所以失敗,則是其他原因,跟所謂的“胡雪巖暗中詆譭”無關,而此年末盛宣懷回到天津署理河間兵備道,參與了地方賑災的事宜。而因在湖北開礦失敗導致官方投資的“官本”遭受損失,盛宣懷於是年將剩下的官本存於錢莊生利,以每年的利息來彌補動缺官本,而其中就有胡雪巖的錢莊。  不過文中有“惟獨鄭觀應把架設長江電線的計劃呈請左宗棠批准時,遭到拒絕——後者要在兩江卡盛宣懷的脖子”。卻大致符合事實,事情是這樣的:  1882年3月,盛宣懷與鄭觀應、經元善等將架設滬漢長江間電線的稟稿同時稟請李鴻章與左宗棠批准,之後有將架設閩浙、豫鄂等省各報的稟稿遞交相關地方的督撫,卻受到了來自左宗棠的阻擾。左宗棠在在鄭觀應、經元善的呈文上是這樣批覆的:“電線為商賈探訪市價所需,實則貿易之獲利與否,亦不繫乎電線。至軍國大計或得或失,尤與偵報遲速無關……本爵閣督大臣預聞兵事三十年,師行十五省,不知電線為何物,而亦未嘗失機,則又現存實證”。這樣拒絕的理由十分奇怪,似乎重彈著他於1879年致函總理衙門有關鐵路、電報意見時說的“鐵路、電線,本由泰西商賈競利起見,各島族遂用以行軍,一似舍此別無制勝之具者。實則生計之贏絀,兵事之利鈍,不在乎此。觀彼商之近多折閱,各國之互有興衰,同有鐵路電線而其歸不同如此,亦可得其大概”這樣近乎頑固的論調。  盛宣懷當然覺得沒那麼簡單,他意識到左宗棠的阻擾,其實是不讓淮系插手長江水線而已。經過消息偵查,也的確如此。原來左宗棠有意讓胡雪巖承辦。不過鄭觀應之後活動了當時洋務局道員王之春(兩人關係不錯),還是疏通並說服左宗棠,設長江水線的要求最終還是得以通過,鄭觀應還得到了左宗棠“襄辦長江電報事宜”的委扎。如《擊敗》一文中的如:胡雪巖派人去偷密碼出來,接著通過左宗棠上奏朝廷,開始架設長江之線等這樣的內容,壓根全然沒有,(前面已經說過左宗棠第一次上報電報的奏章都1883年7月的事情了)事實上胡雪巖從未實際進行過電報架設活動,李鴻章也沒有因什麼架設電報失敗之事彈劾過胡雪巖。如果有人稱有,請拿出有關奏摺的文字來!凡是要講證據不是吧?而在歷史上為維護中國電報權益屢次和洋人爭鬥的不是別人卻正是盛宣懷,當然此話題就此也不多展開了,接下文。  三,  當然,說盛宣懷暗算胡雪巖的關鍵那一節是《擠兌風潮置胡雪巖死地》。看一下大致內容(此段真長啊!)先錄一段:  盛宣懷主持電報局後,實力大增。由於與胡雪巖在很多生意上爭端日多,他謀劃著要給胡雪巖更沉重的一擊。這個機會終於被他等到了。1883年法軍進攻駐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無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再招左宗棠入軍機。左宗棠南征北戰,每次都要有大筆的銀子作後盾。這回為了準備與法國人交戰,胡雪巖又一次忙得不亦樂乎。而李鴻章和盛宣懷卻趁左宗棠不在兩江,準備向胡雪巖下手。胡雪巖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生絲,這生意越做越大,壟斷了生絲市場,控制了生絲價格。盛宣懷抓住這一時機,通過電報掌握胡雪巖生絲買賣的情況,一邊收購生絲,向胡雪巖的客戶出售,一邊聯絡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叫他們今年偏偏不買胡雪巖的絲,致使胡雪巖的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苦不堪言。  上述內容也有意思,為何?  很多此類文章都說盛宣懷算計了胡雪巖的年份,是在1883年的。《擊敗》等文章都如此“類稱”,盛宣懷為了擊敗胡雪巖,採取“通過電報掌握胡雪巖生絲買賣的情況,一邊收購生絲,向胡雪巖的客戶出售,一邊聯絡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叫他們今年偏偏不買胡雪巖的絲,致使胡雪巖的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苦不堪言”。(不知言盛宣懷如此如此,有何根據?他何時收購過生絲,進行過此項“生意”?)什麼“1883年法軍進攻駐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無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再招左宗棠入軍機。左宗棠南征北戰,每次都要有大筆的銀子作後盾。這回為了準備與法國人交戰,胡雪巖又一次忙得不亦樂乎。而李鴻章和盛宣懷卻趁左宗棠不在兩江,準備向胡雪巖下手”。(而事實是,歷史上左宗棠被再度宣召入北京是1884年5月的事,並不是1883年,整個1883年,左宗棠本人一直在兩江,寫此類或者用此內容的人連事實都弄不清楚!)  還什麼為了對付胡雪巖,盛宣懷“專門坐鎮上海”?  那麼到底那一年盛宣懷究竟在忙什麼?細究了盛宣懷歷史上這一年前後的具體活動,主要是忙於架設電報方面相關的活動,以及和英國大東公司、丹麥大北這兩個外國電報公司的談判。當年7月5日因公離開上海北上,當月23日,還奉左宗棠命,為杜絕洋人在長江設水線,趕速加緊架設滬漢長江水線。當時法越事興,又受經濟危機影響,市面清寥,商股觀望,盛宣懷不得已,暫挪金州礦款十餘萬金以濟急需。而部議謂為辦理含混,鋪張失實,科以降級調用處分。而當時左宗棠方奏保盛宣懷才堪大用,奉旨以海關道、出使大臣交軍機處存記。  盛宣懷因急辦長江水線而挪用金州礦款之事下南北兩洋,會同查覆。旋經曾國荃、李鴻章奏辦,有“蘇、浙、閩、粵電線所以速成者,皆該道移緩就急之功,于軍務裨益尤大”等語。旋得旨寬免降調分處,改為降二級留任。9月19日,左宗棠還上奏,表示因長江至漢口添設陸路電線,已經於熟悉洋務的道員中添委候補道王之春、龔照瑗、郭道直、鄭觀應四員,會同電報局總辦盛宣懷專辦長江架設電線事宜。之後因法越戰事的緣故,又因為當年經濟危機的影響,輪船招商局運營艱難,而徐潤、張鴻祿等人因虧欠公款頗巨,盛宣懷才奉命又回到上海整頓招商局大略章程,之後11月2日又匆匆趕往福建,通過談判,於19日通過與大東續訂福州電線合同,收回外國在中國侵奪的電線權利。所謂盛宣懷“專門坐鎮上海”對付胡雪巖,談何之有?  之後的內容就為我們很熟悉了:西征借款的還款日子快到了,可“盛宣懷在此卻動了手腳,他找到上海道臺邵友濂,直言李鴻章有意緩發這筆協餉,時間是二十天。邵友濂是李鴻章的人,雖然畏懼左宗棠,但想緩發二十天也不算什麼事,自然照辦了。對於盛宣懷來說,二十天已經足夠了,因為他已經串通好外國銀行,向胡雪巖催款了。這時,左宗棠遠在北京軍機。由於事出突然,胡雪巖只好將他阜康銀號各地錢莊的錢調來八十萬兩銀子,先補上了這個窟窿。他想協餉反正要給的,不過是晚發二十天而已。然而盛宣懷卻給了胡雪巖致命一擊。他通過電報,對胡雪巖一切調款活動都瞭如指掌,估計胡雪巖調動的銀子陸續出了阜康銀號,阜康銀號正是空虛之際,就託人到銀行提款擠兌。這些提款的人都是紳商大戶,少則數千,多則上萬。盛宣懷知道,單靠這些人是擠不垮胡雪巖的,他便讓人四處放出風,說胡雪巖積囤生絲大賠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銀號存款。如今尚欠外國銀行貸款八十萬,阜康銀號倒閉在即。儘管人們相信胡雪巖財大氣粗,但他積壓生絲和欠外國銀行貸款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快,人們由不信轉為相信,也開始提款。擠兌先在上海開始。盛宣懷在上海坐鎮,自然把聲勢搞得很大。……胡雪巖到了杭州,還沒來得及休息,又星夜趕回上海,讓總管高達去催上海道臺邵友濂發下協餉。邵友濂叫下人假稱自己不在。胡雪巖這時候才想起了左宗棠,又叫高達趕快去發電報。殊不知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左宗棠始終沒能收到這份電報。第二天胡雪巖見左宗棠那邊沒有迴音,這才真的急了,親自去上海道臺府催討。  上述內容如何呢?  其實,如果問寫出此內容者所謂的“二十天”有什麼“原始根據”,怕是根本沒有!(而且“虛假”的一切前提和歷史背景都是錯誤的)能給這些假內容提供“想象空間”依據的的恐怕只有《異辭錄》中的一段話“上海道邵小村觀察本有應繳西餉,靳不之予,光墉迫不可耐。風聲四播,取存款者雲集潮湧,支持不經日而肆閉”。許多文章在講述胡雪巖失敗的時候都會引用這段內容,且不論野史的這一根據何在,也不論邵友濂是不是李鴻章的人(如果他真如此,前面已經“揭破”,左宗棠當時其實一直就在兩江,那麼上個奏章彈劾他豈不容易?然而,有嘛?)而事實上,當年的《申報》卻記載著10月22日上午,左宗棠在上海兩次會晤胡雪巖,至於他們談什麼,自然無人知曉了!  在當年12月5日,胡雪巖在全國開設的的錢莊全部閉歇。由於很多官員和權貴在阜康錢莊是大主顧,此時急紅了眼,要求中央干預(因“胡所倒約近千萬兩,半公卿大臣所寄放者”。據說,恭親王奕、協辦大學士文煜“皆折閱百餘萬”。)朝廷於是發文:“現在阜康商號閉歇,虧欠公項,及各處存款為數甚鉅。該號商江西候補道胡光墉,著先行革職。即著左宗棠飭提該員嚴行追究,勒令將虧欠各處公私等款,趕緊逐一清理。儻敢延不完繳,即行從重治罪。並聞胡光墉有典當二十餘處,分設各省。買絲若干包,值銀數百萬兩,存置浙省,著該督諮行。各該省督撫,查明辦理。將此諭令知之。”戶部飛諮各省扣抵追查,各省開報胡光墉虧欠公款以及虧欠兩江與江海、江漢關採辦經費總計達240多萬兩(當然,數目還不止這些而已)。  在清查阜康的賬目過程中,盛宣懷在胡雪巖錢莊存放的因湖北辦礦失敗而存放生息用來彌補損失的“官本”也在其中。李鴻章於1884年4月轉致戶部諮文稱:湖北開礦虧折的直隸練餉錢10萬串,應責成盛宣懷一人賠償,不得以官款生息彌補。為此,盛宣懷大是不服,於7月上旬,寫信給戶部尚書閻敬銘訴苦說,說因為湖北開礦失敗,“李傅相以辦無成效,未便奏銷,飭令將剩本十萬串援案發典生息,彌補本項”,如今又事敗要他承擔賠償,“侄自李傅相奏調十四年,差缺賠累,祖遺田房變賣將罄,眾皆知之。今再被此重累,恐欲求吃飯而不能。父年古稀,無田可歸。從此,出為負官債之員,人為不肖毀家之子。”雖然話說得很誇張,何至於到“祖遺田房變賣將罄……求吃飯而不能”這樣的地步,但盛宣懷損失很大卻是事實。  等到1890年張之洞在湖北開礦,欲借用有“開礦經驗”的盛宣懷時,盛宣懷依然念念不忘湖北開礦失敗之後帶給他的損失,於5月回電報於張之洞,道及當年湖北開礦“官本”受損後,“傅相以鍊鐵難籌鉅款,半途中止,致難奏銷,不得已將未用錢十四萬二千千發典生息,分作十年歸還卅萬千。詎料光緒十年典商胡雪巖、劉翌宸倒賬,此項本錢倒去十萬餘千。本已失,利賠盡,戶部復飭繳制錢,錢價比光緒初年每銀一兩少換四百餘文,遂致賠上加賠,宣懷以此敗家,若非得官,必不能了。”讓張之洞以“宣懷以為戒”。  試想下,像盛宣懷這樣的聰明人,去算計胡雪巖讓他破產,最後反而弄得自己損失慘重,豈不是咄咄怪事?!  總結下來,所謂的盛宣懷算計胡雪巖,完全是不成立!胡雪巖的失敗其實是歸罪於當年那場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金融的惡劣波及外加自己本身的一些經營失誤所致!(說他跟外國競爭生絲用銀2000萬,虧損600萬、800萬也屬於清人筆記誇大其辭,方家已經指正,其最多投資了600萬,而虧損150萬。據說胡雪巖該年又曾在上海做銀錢投機生意,結果又虧折400萬兩,筆者則不敢確定!)  筆者最近看有關歷史相面的一些書籍多矣,感覺有些歷史小說,完全是人物和歷史事件“憑空想象”,隨便“架接”,或者有些書抄另外些書(直接拉網文的)。如此出書,實在是容易!把歷史當小說寫重要的還是不能“失真”,否則。。。實在無話可說!

用户58759541559
2017-04-02

提到紅頂商人胡雪巖,很多人都知道。

至今,在杭州還有胡雪巖紀念館。

這位紅頂商人積累了30年,成為中國首富。

但是,僅有3天的時間,就宣佈破產。

始作俑者就是盛宣懷。

那麼,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呢?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胡雪巖)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攻杭州時,胡雪巖從上海運軍火、糧米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達1195萬兩,採供軍餉、訂購軍火,並做情報工作,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備受歡迎時,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

胡雪巖憑藉其卓越的商業才能,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阜康”錢莊分號,被稱為“活財神”。在杭州創立了“胡慶餘堂”中藥店,制“避瘟丹”、“行軍散”、“八寶丹”供軍民之需,藥店傳承至今,贏得“江南藥王”之美譽。

胡雪巖因為左宗棠的幫助,成為中國紅頂商人,中國首富。

但是,胡雪巖的破產,也是因為左宗棠。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盛懷仁)

直接幹倒胡雪巖的是盛宣懷。那麼,盛宣懷是誰呢?為什麼他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蓀 。漢族,祖籍江蘇江陰,出生於江蘇常州,死後歸葬江陰。清末官員,秀才出身,官辦商人、買辦,洋務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和慈善家,被譽為“中國實業之父”、“中國商父”、“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懷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第一個民用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個電報局中國電報總局;第一個內河小火輪公司;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條鐵路幹線京漢鐵路;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師範學堂南洋公學(今交通大學);第一個勘礦公司;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第一所近代大學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創辦了中國紅十字會。

之所以,盛宣懷要幹倒胡雪巖,主要是因為背後的靠山不同。

胡雪巖與盛宣懷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胡的後臺是左宗棠,盛的後臺是李鴻章,而左與李有極深的矛盾。這就是胡、盛爭鬥的緣由。盛宣懷採用直擊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巖的財富大廈在短時間內倒塌。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胡雪巖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生絲,以此壟斷生絲市場,控制生絲價格。盛宣懷通過掌握胡雪巖買賣生絲的情況,大量收購,再向胡雪巖客戶群大量出售。同時,收買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讓他們不買胡雪巖的生絲,致使胡雪巖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胡雪巖向匯豐銀行借了650萬兩銀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50萬兩。次年,他又向匯豐借了400萬兩銀子,合計有1000萬兩了。這兩筆貸款,都以各省協餉作擔保。

這時,胡雪巖歷年為左宗棠行軍打仗所籌借的80萬兩借款已到期,這筆款雖是幫朝廷借的,但籤合同的是胡雪巖,外國銀行只管向胡雪巖要錢。這筆借款每年由協餉來補償給胡雪巖,照理說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臺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巖,以備他還款之用。盛宣懷找到上海道臺邵友濂:“李中堂想讓你遲一點劃撥這筆錢,時間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辦。

盛宣懷已事先串通外國銀行向胡雪巖催款。這時,左宗棠遠在北京軍機處,來不及幫忙。由於事出突然,胡雪巖只好將他在阜康銀行的錢調出80萬兩銀子,先補上窟窿。他通過內線,對胡雪巖調款活動了如指掌,估計胡雪巖調動的銀子陸續出了阜康銀行,趁阜康銀行正空虛之際,託人到銀行提款擠兌,人們紛紛提款。

擠兌先在上海開始。盛宣懷在上海坐鎮,自然把聲勢搞得很大。上海擠兌,胡雪巖讓總管高達去催上海道臺邵友濂發下協餉。邵友濂卻叫下人稱自己不在家。胡雪巖急向左宗棠發去電報,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第二天,胡雪巖見左宗棠那邊沒有迴音,親自去上海道臺府上催討,邵友濂避而不見。

胡雪巖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產押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夠挺過擠兌風潮。不想風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銀行門前人山人海,銀行門檻被踩破,門框被擠歪。

不久,一代紅頂鉅商胡雪巖在悲憤中死去。胡雪巖死後,盛宣懷少了一個有力的競爭者,事業蒸蒸日上。

逍遙谷
2017-04-11

表面上看是盛宣懷代表了李鴻章的勢力,而胡雪巖背後的大靠山是左宗棠,盛對胡的打擊源於政治鬥爭,到不可忽視的是盛和外國人的關係極好。

因為保路運動導致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0月27日,大清國“資政院”通過了一份特殊的決議,要求朝廷對郵傳部部長盛宣懷“明正典刑”。當天,英國公使朱邇典、美國公使嘉樂恆、德國公使哈豪孫、法國代理公使斐格威緊急覲見大清國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對盛宣懷的人身安全表示極度的關注。各國公使認為軟弱的大清政府完全可能犧牲盛宣懷作為替罪羊。當天深夜,四國使館各派遣2名軍人,在美國公使館漢文翻譯丁家立及英國公使館翻譯率領下,組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國際特混衛隊,護送盛宣懷前往天津租界。最後盛去了日本。

個人覺得盛其實是外國在中國的利益代言人罷了。盛確實開辦很多近代工業,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幾乎每一個企業後面都是有外國人的影子。回頭我們再看這場生絲大戰,當時的背景是洋商為了進一步掠奪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料,壟斷蠶絲出口市場,拼命壓低生絲價格,抬高廠絲價格,從中攫取暴利。興旺百年的江南紡織業迅速沒落。加上當時歐洲生絲產量降低,因此胡雪巖看到了商機,於是商戰開始了,胡雪巖囤積了大量生絲,向外商提高價格,而盛則暗中搗亂,最後導致胡雪巖破產而死,中國的傳統商人收到了大打擊。最後獲利的還是洋人。所以盛背後少不了洋人的影子。盛搞倒胡,更像是中外資本勢力的一個大角逐,而盛更像是洋人的買辦。洋人從文化和經濟多方面侵略中國。

万里长城永不倒
2017-06-02

看到胡雪巖的消息不得不進來看看,首先說說他們兩人所代表的勢力和靠山不同,盛宣懷是資產階級更多,背後的後臺是李鴻章;胡雪巖更像封建階級(這主要是說他的經濟方式沒有采用資產階級的大工業生產,在當時他錯過許多良機),他的後臺是左宗棠,這也是他後來達到榮譽巔峰和一落千丈的原因;首先說說盛宣懷是洋務派一邊的,雖然人品為眾人不恥(極為摳門,不過作為洋務派代表還是做了許多事情,儘管不是他主觀上要去做的,但客觀上確實達到了效果)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而胡雪巖最開始的後臺並不是左宗棠,而是王有齡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如果王有齡沒有在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部隊打入浙江杭州時以長官守土有責自縊而亡的話,胡雪巖的命運肯定會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胡雪巖和王有齡是真朋友,有患難之交,而胡雪巖和左宗棠更多的是一種帶著利益關係的上下級關係,其間左宗棠一次次試探胡雪巖,而胡雪巖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一些困難沒有及時和左宗棠溝通,不是他不願意,而是兩人關係沒有到那一份上,況且左宗棠的脾氣實在不敢恭維(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缺點,包括和曾國藩、郭嵩燾翻臉),如果是王有齡這個政治新星反而有機會和李鴻章一較高下,兩人都在反抗太平天國運動中有功勞,況且年齡具有優勢,不過這一切都只能是假設,因為胡雪巖除了左宗棠不可能投靠別人(左宗棠率先帶部隊攻入杭州和湖州,解放浙江),大本營在浙江的他只能選左宗棠當自己的後臺。最後說說他們兩人競爭的結果會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盛宣懷會獲勝,一是他在經濟結構上有優勢,二是胡雪巖沒有了年輕時當斷則斷的魄力以及沒有及時尋找自己的接班人,胡雪巖曾經為了不讓絲農破產而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收購繅絲,這和當時認為火車進入中國會強了馬車伕和人力車伕的飯碗一樣,只看見眼前而沒看到更為廣闊的將來,但我個人很喜歡胡雪巖這一份情誼,因為他來自草根,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出身,在富甲全中國的情況下都不忘本,不忘自己是個平民出身,為農民著想,擔心他們無錢過冬,光這一點上人品就能甩盛宣懷多少條街;說說胡雪巖破產的過程,首先是因為胡雪巖當時以個人身份向外國洋行貸款作為左宗棠剿捻以及收復新疆的軍費,或許你會問,為什麼要胡雪巖出面貸款,把風險攬載身上有什麼好處?因為當時外國人不相信清政府,認為它沒有信譽,他們更相信商人出身的胡雪巖(不二價和胡慶餘堂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和信用),而還款是以各地的款項(類似地方稅收和關稅),每月按時還款,而李鴻章本著倒左先倒胡的原則,先把左宗棠的“財神爺”打下,也更好打(政爭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先讓上海邵小村(就不說這畜牲大名了,當時應該是上海縣令(職稱記不住了,反正是上海地區最高行政長官))拖延應該給胡雪巖的還款,卡在上海,同時放出風聲讓民眾擠兌阜康錢莊,攻胡雪巖的大本營,而胡雪巖剛墊出還款以及在繅絲被套牢的鉅款都讓他不可能短時間迴流資金,一場擠兌風波在所難免,胡雪巖被迫拋售繅絲還讓外國人瘋狂砍價,自此中國人喪失了農產品上的定價權,百姓買不到便宜的產品,農民也只能任人宰割低價出售農產品,而李鴻章收穫了政治上的大成功,盛宣懷也在商場上所向披靡,但被他們擠死的胡雪巖本應死在中國和時代化的潮流下,而不是被中國人和洋鬼子聯手絞殺! 胡雪巖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胡慶餘堂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李131972926
2017-05-29

盛宣懷的主子是李鴻章,胡雪巖的主子是左宗棠

李和左的政治意見不同

其實胡雪巖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盛宣懷為啥一定要幹倒胡雪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