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居住400年古城的土坯房,養羊種地開農家樂,他年收入15萬元
大河鄉土
1/10 老於坐在古城南門外的戈壁灘上,瞅著正在啃吃稀稀拉拉青草的羊群,腦子裡還在想著上午剛收的小麥,這時候是不是已經晒好,可以收回家了。老於叫於希忠,今年63歲,是甘肅省景泰縣永泰古城內的一戶居民。這兩天正是夏收的繁忙季節,每天上午他都要去麥田裡請收割機收小麥,只有下午的時間才能將320多隻羊趕出來,讓餓得咩咩叫的羊吃飽肚子。(本組圖片拍攝於8月3日-5日)
2/10 永泰古城是明清兩朝一座顯赫的軍事要塞,建成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距今已經400餘年。古城當時駐軍兩千多人,馬隊五百人。城中的守軍既是兵,也是民,可以娶妻生子,在城中安家。400年延續下來,現在生活在古城中的人基本都是當年守城人的後代。“50年代時,城裡還有30多個姓,大約1300多人。現在剩下不到10個姓了,我們於家是其中之一。”老於說。
3/10 “人員的減少,主要是當地的生態變化,降水少,蒸發量大,造成土地沙化嚴重,人在這裡的生存變得困難。”老於介紹,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古城裡已經有1000多人陸續遷到能種水澆地、能喝自來水的村子,並住上了磚瓦房和樓房。圖為太陽西沉,著急回家收麥子的老於用甩石繩趕羊,準備把羊集中起來後往回走。
4/10 老於趕著羊群,順著古城的土城牆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有頭羊帶著,羊群慢悠悠地穿過古城東門,進到了城裡。途中偶有幾隻頑皮的羊離了隊,被老於一聲吼,又邁開四蹄快速地回到了隊伍中。目前,古城裡依然是五六十年前或者更早時期建造的低矮的土坯房,好點的是用紅瓦封頂。據說古城被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後,城中的房子已經不允許隨意拆建,即便要建,也不能建新式的磚瓦房。
5/10 回到家的老於把羊趕進羊圈,隨即拿起一把大號的塑料杴就開始收攏晾晒在家門口的小麥。地處祁連山腳下的永泰古城溫差很大,中午強烈的紫外線能晒爆人的皮膚,而到了夜間,穿一件長袖單衣都會覺得冷。眼看著天就暗下來,老於邊忙碌邊解釋:“這麥子已經晒好了,聚攏到一起後,用塑料布一蓋,就不容易遭露水返潮了。”
6/10 老於有一兒兩女,兩個女兒都已嫁人,住到了城裡,兒子婚後跟著曾到古城拍電影的劇組去了外省,現在的家裡住著老於夫婦、兒媳和小孫女。老於家有60畝地,基本上種的都是小麥,因為地都是旱地,產量多少全要看天,但今年的雨水好,原本每畝只產200斤的小麥,今年破天荒地增加了一倍,每畝可達400斤左右。“今年家裡能收兩萬多斤小麥呢。”老於站在晾晒的麥子旁高興地說。
7/10 這幾年來,不論是豐收的年景還是正常的收成,老於收穫的小麥從來不賣,因為除了種地、養羊,老於還在家裡開了個農家樂,給來古城攝影、遊玩的遊客提供住宿和餐飲。“古城火起來有五六年的光景,我這農家樂也開了有五六年,算是城裡開農家樂最早的人家之一。”老於說,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來家裡住、家裡吃,自家的小麥還曾經不夠用過,需要到外面去買。圖為老於一家人。
8/10 老於淳樸、敦厚。他說,當時,看到很多來古城拍照片的人,來了以後沒地方住,他就把家裡兩間閒置的房屋改建為客房,一間是盤著土炕,一間放置單人床,還添置了洗浴設施。因為價格合理,很快就在攝影人和遊客中傳開了。幾年來,老於接待過不少攝影界的名流,還曾上過電視節目,成了古城裡的名人。圖為清晨,老於的妻子在給居住在家裡的客人做早飯。
9/10 “現在,農家樂主要由兒媳操持,老伴負責做飯,我負責放羊和管理農田。”老於介紹,每年,他一般會賣掉100多隻羊,加上經營農家樂,一年的純收入大約有15萬元左右,“感覺還不錯吧,比一般的人家要好一些。”圖為老於的小孫女站在家門口,因為怕生,怯怯地拉著媽媽的裙襬。
10/10 老於說,他的祖上世代生活在古城,他在這裡也生活了一輩子,雖然這裡生態不好,但習慣了就沒覺出什麼,如果讓他遷出古城,他還會感覺不習慣。“聽說古城要開發、保護,我就更不想搬了,或許開發後會變得越來越好呢。”圖為老於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兒媳、孫輩們站在家門口。當天是週日,兩個女兒帶著一家人回古城看望老於夫妻倆。
2019-08-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