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

看二戰歷史,美國對德日都進行過戰略轟炸,以此打擊對方的後勤與軍事目標。如果當時德國也能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會不會有效降低對方抵抗?有人會說轟炸機飛不了那麼遠,其實不用飛到西伯利亞,只要在進攻發起時對莫斯科附近鐵路進行大規模轟炸,就可以有效癱瘓蘇聯軍工後撤了二戰中德國為什麼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
10 個回答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2019-08-15

這體現了蘇聯巨大戰爭潛力對納粹德國的無情碾壓。

戰略轟炸是從二戰開始興起的一種戰術,指的是動用大量,多架次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深入後方,打擊敵對國的工業、民用設施、軍事目標,從根本上削弱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這體現了蘇聯巨大戰爭潛力對納粹德國的無情碾壓。

戰略轟炸是從二戰開始興起的一種戰術,指的是動用大量,多架次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深入後方,打擊敵對國的工業、民用設施、軍事目標,從根本上削弱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實際上,德軍當年也曾嘗試過轟炸蘇聯後方工業區,但發現,實施起來難度高、成本非常大,但作用並不明顯。

先舉個例子,老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有個情節。一個黨衛軍軍官向情婦講當前形勢——“這兒是德國”軍官指著地圖上一小塊黑的說。“那麼,親愛的,俄國呢?”情婦傻乎乎的問。“這裡。”軍官指著圖上剩下的一大片綠色說。“天啊,天啊....”情婦嚇壞了:“元首看過這份地圖了嗎?”

的確,蘇聯的大後方,那不是一般的“大”,蘇聯境內的戰術目標都不夠打擊的,何況是廣袤的大後方戰略目標。加之,當時的納粹德國沒有重型轟炸機(戰爭後期,德國倒是研製出了下圖這個四發的ME264遠程轟炸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就盟軍被炸燬在了停機坪上),普通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十分有限,更分配不出那麼多戰鬥機來護航。

這體現了蘇聯巨大戰爭潛力對納粹德國的無情碾壓。

戰略轟炸是從二戰開始興起的一種戰術,指的是動用大量,多架次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深入後方,打擊敵對國的工業、民用設施、軍事目標,從根本上削弱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實際上,德軍當年也曾嘗試過轟炸蘇聯後方工業區,但發現,實施起來難度高、成本非常大,但作用並不明顯。

先舉個例子,老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有個情節。一個黨衛軍軍官向情婦講當前形勢——“這兒是德國”軍官指著地圖上一小塊黑的說。“那麼,親愛的,俄國呢?”情婦傻乎乎的問。“這裡。”軍官指著圖上剩下的一大片綠色說。“天啊,天啊....”情婦嚇壞了:“元首看過這份地圖了嗎?”

的確,蘇聯的大後方,那不是一般的“大”,蘇聯境內的戰術目標都不夠打擊的,何況是廣袤的大後方戰略目標。加之,當時的納粹德國沒有重型轟炸機(戰爭後期,德國倒是研製出了下圖這個四發的ME264遠程轟炸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就盟軍被炸燬在了停機坪上),普通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十分有限,更分配不出那麼多戰鬥機來護航。

此情此景下,費了大勁,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拼命飛了老遠扔下幾個炸彈,還不一定能安全返航,在蘇軍的防空火力下,弄不好就人機兩空,戰損率相當高,這種作戰性價比,實在太低。

而且,到了蘇德戰場的相持階段,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分配空軍和燃油,哪兒哪兒都不夠用。

這體現了蘇聯巨大戰爭潛力對納粹德國的無情碾壓。

戰略轟炸是從二戰開始興起的一種戰術,指的是動用大量,多架次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深入後方,打擊敵對國的工業、民用設施、軍事目標,從根本上削弱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實際上,德軍當年也曾嘗試過轟炸蘇聯後方工業區,但發現,實施起來難度高、成本非常大,但作用並不明顯。

先舉個例子,老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有個情節。一個黨衛軍軍官向情婦講當前形勢——“這兒是德國”軍官指著地圖上一小塊黑的說。“那麼,親愛的,俄國呢?”情婦傻乎乎的問。“這裡。”軍官指著圖上剩下的一大片綠色說。“天啊,天啊....”情婦嚇壞了:“元首看過這份地圖了嗎?”

的確,蘇聯的大後方,那不是一般的“大”,蘇聯境內的戰術目標都不夠打擊的,何況是廣袤的大後方戰略目標。加之,當時的納粹德國沒有重型轟炸機(戰爭後期,德國倒是研製出了下圖這個四發的ME264遠程轟炸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就盟軍被炸燬在了停機坪上),普通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十分有限,更分配不出那麼多戰鬥機來護航。

此情此景下,費了大勁,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拼命飛了老遠扔下幾個炸彈,還不一定能安全返航,在蘇軍的防空火力下,弄不好就人機兩空,戰損率相當高,這種作戰性價比,實在太低。

而且,到了蘇德戰場的相持階段,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分配空軍和燃油,哪兒哪兒都不夠用。

進入1943年秋,德國在制空權上愈發力不從心,在盟軍的連番轟炸中,德國本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大批東線戰場上的戰機與飛行員被調回本土,來對抗盟軍轟炸。此時,對蘇聯大後方的戰略轟炸,更是沒心思考慮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轟炸目標的定位發生了變化。

從巴巴羅薩計劃之初,蘇聯政府就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把歐洲地區德工業產業向東遷徙。大批軍工廠被迅速後撤到了烏拉爾山區甚至是更遠的西伯利亞地區,加上原本位於亞洲地區的工業基地,所謂的“戰略目標”幾乎完全脫離了德國空軍的作戰半徑。

這體現了蘇聯巨大戰爭潛力對納粹德國的無情碾壓。

戰略轟炸是從二戰開始興起的一種戰術,指的是動用大量,多架次的遠程轟炸機編隊,深入後方,打擊敵對國的工業、民用設施、軍事目標,從根本上削弱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實際上,德軍當年也曾嘗試過轟炸蘇聯後方工業區,但發現,實施起來難度高、成本非常大,但作用並不明顯。

先舉個例子,老電視劇《戰爭與回憶》中有個情節。一個黨衛軍軍官向情婦講當前形勢——“這兒是德國”軍官指著地圖上一小塊黑的說。“那麼,親愛的,俄國呢?”情婦傻乎乎的問。“這裡。”軍官指著圖上剩下的一大片綠色說。“天啊,天啊....”情婦嚇壞了:“元首看過這份地圖了嗎?”

的確,蘇聯的大後方,那不是一般的“大”,蘇聯境內的戰術目標都不夠打擊的,何況是廣袤的大後方戰略目標。加之,當時的納粹德國沒有重型轟炸機(戰爭後期,德國倒是研製出了下圖這個四發的ME264遠程轟炸機,但還沒來得及用,就盟軍被炸燬在了停機坪上),普通轟炸機航程、載彈量都十分有限,更分配不出那麼多戰鬥機來護航。

此情此景下,費了大勁,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拼命飛了老遠扔下幾個炸彈,還不一定能安全返航,在蘇軍的防空火力下,弄不好就人機兩空,戰損率相當高,這種作戰性價比,實在太低。

而且,到了蘇德戰場的相持階段,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分配空軍和燃油,哪兒哪兒都不夠用。

進入1943年秋,德國在制空權上愈發力不從心,在盟軍的連番轟炸中,德國本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大批東線戰場上的戰機與飛行員被調回本土,來對抗盟軍轟炸。此時,對蘇聯大後方的戰略轟炸,更是沒心思考慮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轟炸目標的定位發生了變化。

從巴巴羅薩計劃之初,蘇聯政府就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把歐洲地區德工業產業向東遷徙。大批軍工廠被迅速後撤到了烏拉爾山區甚至是更遠的西伯利亞地區,加上原本位於亞洲地區的工業基地,所謂的“戰略目標”幾乎完全脫離了德國空軍的作戰半徑。此外,本土作戰有主場優勢的蘇軍,一面在隱蔽中生產,一邊還接收著大量的美國援助,加上軍民一心的死戰精神,可不是德軍幾輪轟炸就能搞得定的。

再看整個德國的宏觀戰爭計劃,是建立在其裝甲部隊的大縱深突擊上,這就要求其空軍部隊高度配合陸軍,陸軍是主角,空軍很難有全面建設的機會。

而戰略空軍是很燒錢的,德國缺乏美國或者蘇聯那種大國的戰爭潛力,不能同時生產大量戰術飛機滿足近距離支援的需要,又提供戰略轟炸機來進行遠距離轟炸,更難以源源不斷的訓練出配套的飛行員,此外,就算是三樣都齊全了,燃油補給也是個大問題。

總之,除了技術原因,還有投入,期望值和收益的不平衡,方方面面,德國人都意識到了,對蘇聯的戰略轟炸確實耗不起,也不划算。

小约翰
2019-08-17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德國擴充軍備工作始終是圍繞著元帥的戰略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閃電戰。

在希特勒的指導方針下,德國發展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以精確打擊見長俯衝轟炸機就成了德國國軍挑大樑的中堅。

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德國擴充軍備工作始終是圍繞著元帥的戰略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閃電戰。

在希特勒的指導方針下,德國發展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以精確打擊見長俯衝轟炸機就成了德國國軍挑大樑的中堅。

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那麼,德軍的這一套做法的實際效果怎樣呢?

事實證明,德國空軍的這樣做還是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

在歐洲戰場,德國的做法非常奏效。無論是在波蘭、法國還是歐洲,德國人都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嗎,配合地面的坦克、裝甲部隊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閃擊戰和大兵團的殲滅戰。

但在德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裡,始終只有戰術轟炸機,很少看見戰略轟炸機的身影。

德國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主要原因是造價太高,讓當時的德國難以承受。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德國擴充軍備工作始終是圍繞著元帥的戰略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閃電戰。

在希特勒的指導方針下,德國發展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以精確打擊見長俯衝轟炸機就成了德國國軍挑大樑的中堅。

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那麼,德軍的這一套做法的實際效果怎樣呢?

事實證明,德國空軍的這樣做還是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

在歐洲戰場,德國的做法非常奏效。無論是在波蘭、法國還是歐洲,德國人都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嗎,配合地面的坦克、裝甲部隊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閃擊戰和大兵團的殲滅戰。

但在德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裡,始終只有戰術轟炸機,很少看見戰略轟炸機的身影。

德國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主要原因是造價太高,讓當時的德國難以承受。

戰略轟炸機本身造價高昂,而且有了戰略轟炸機以後,還有有龐大的戰鬥機護航編隊,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因此,德國人雖然有戰略轟炸機,但是由於經費缺乏,數量少得可憐,跟擺設差不多。

依照當時德國的國力,德國空軍無法多頭並進,只能有所側重。在德國人看來,發展造價低廉的戰術轟炸機更實用、更迫切。

雖然戰略轟炸機威力大,但一架戰略轟炸機成本相當於10來架戰術轟炸機了。如果投入巨資生產戰略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的數量就要減少,這是萬萬不可的。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德國擴充軍備工作始終是圍繞著元帥的戰略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閃電戰。

在希特勒的指導方針下,德國發展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以精確打擊見長俯衝轟炸機就成了德國國軍挑大樑的中堅。

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那麼,德軍的這一套做法的實際效果怎樣呢?

事實證明,德國空軍的這樣做還是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

在歐洲戰場,德國的做法非常奏效。無論是在波蘭、法國還是歐洲,德國人都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嗎,配合地面的坦克、裝甲部隊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閃擊戰和大兵團的殲滅戰。

但在德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裡,始終只有戰術轟炸機,很少看見戰略轟炸機的身影。

德國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主要原因是造價太高,讓當時的德國難以承受。

戰略轟炸機本身造價高昂,而且有了戰略轟炸機以後,還有有龐大的戰鬥機護航編隊,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因此,德國人雖然有戰略轟炸機,但是由於經費缺乏,數量少得可憐,跟擺設差不多。

依照當時德國的國力,德國空軍無法多頭並進,只能有所側重。在德國人看來,發展造價低廉的戰術轟炸機更實用、更迫切。

雖然戰略轟炸機威力大,但一架戰略轟炸機成本相當於10來架戰術轟炸機了。如果投入巨資生產戰略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的數量就要減少,這是萬萬不可的。


而且有了戰略轟炸機,如果沒有相應的護航戰機來護航,也等於是一堆廢鐵,打擊有戰略縱深的國家就是白白送死。因此,戰略轟炸機沒有引起德國人的重視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那麼有人又說了,隨著德國進攻蘇聯前期戰鬥的勝利,德國空軍肯定隨著戰線推進同步推進,這樣航程不就不是問題了嗎?

在蘇聯戰場上,德國人也可以隨著德軍的步步深入把自己數量有限的戰略轟炸機開過來執行任務,理論上也可行。

但是,德軍推進了,蘇聯也向後轉移啊。蘇聯人的設備也轉移到了數千裡以外,大多在德軍轟炸機的轟炸半徑之外;而且這些設備也藏得非常隱蔽。

沒有有效的偵察手段,難以精確打擊,打擊效果存疑。同時飛機出發和返航都可能遭遇蘇軍的空中、地面的火力打擊,飛機能不能達到、轟炸後能不能安全返航都是問題。

如果看到這個問題,小鬍子希特勒一定會說,我不是傻子,你以為我不想?

德國人也不傻,難道不知道轟炸蘇聯大後方是釜底抽薪嗎?

二戰期間的美國就嚐到過大轟炸的甜頭。


美國在1945年春天,美國就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對日本城市進行過燃燒彈轟炸,把東京燒得面目全非。

美國早在1943年就出動近200架飛機對德國的最大煉油廠,位於羅馬尼亞南部的普洛耶什蒂進行了戰略轟炸。美軍一共投下300多噸炸彈,把德軍的“油庫”炸了個稀巴爛,讓失去燃油供應的德軍在蘇德戰場寸步難行。

德國也想跟美國人學習,去把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都打爛,讓蘇聯人沒有燃油供應,沒有軍工廠能生產武器,這樣蘇聯人不是不戰而降了嗎?

怎奈德國空軍腿生的短,德國轟炸機性能落後、先天不足,轟炸蘇聯太吃力。

那麼,在二戰時候,德軍空軍為什麼那麼不爭氣,不能跟美國人那樣隨心所欲呢?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德國1914年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被打敗。德國政府被迫在1919年夏天在“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吞下發動侵略的苦果。

凡爾賽條約不僅讓德國人對戰勝國進行賠償,也對德國的軍隊規模和武器研發設置了框框道道,以防它 死灰復燃再發動侵略戰爭。

希特勒之前的德國政府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不敢突破這個限制,希特勒上臺後磨刀霍霍,打算重整旗鼓對外侵略擴張,這才開始違反規定擴充軍備。

可是上帝給德國重整軍備的時間太短,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希特勒就急不可耐,急匆匆就發動了二戰。

希特勒雖然在短短的時間,把德國陸軍擴充了十多倍,打造成歐洲老大;而且德國海空軍也在很短的時間裡鳥槍換炮,成了歐洲巨無霸。

但時間的倉促讓德國在擴充軍備的時候無法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

德國擴充軍備工作始終是圍繞著元帥的戰略指導思想而進行的。希特勒的戰略方針是什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閃電戰。

在希特勒的指導方針下,德國發展空軍的核心目標就是奪取戰爭的制空權,配合陸軍協同作戰,齊頭並進。為陸軍裝甲部隊閃擊戰保駕護航,創造條件,掃除障礙。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德國空軍更注重戰術轟炸機的製造和研發,以精確打擊見長俯衝轟炸機就成了德國國軍挑大樑的中堅。

因此在德國空軍800多架轟炸機,唱主角的都是He-111和JU-88這種中型雙發轟炸機。

那麼,德軍的這一套做法的實際效果怎樣呢?

事實證明,德國空軍的這樣做還是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的。

在歐洲戰場,德國的做法非常奏效。無論是在波蘭、法國還是歐洲,德國人都牢牢控制了制空權嗎,配合地面的坦克、裝甲部隊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閃擊戰和大兵團的殲滅戰。

但在德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裡,始終只有戰術轟炸機,很少看見戰略轟炸機的身影。

德國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主要原因是造價太高,讓當時的德國難以承受。

戰略轟炸機本身造價高昂,而且有了戰略轟炸機以後,還有有龐大的戰鬥機護航編隊,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因此,德國人雖然有戰略轟炸機,但是由於經費缺乏,數量少得可憐,跟擺設差不多。

依照當時德國的國力,德國空軍無法多頭並進,只能有所側重。在德國人看來,發展造價低廉的戰術轟炸機更實用、更迫切。

雖然戰略轟炸機威力大,但一架戰略轟炸機成本相當於10來架戰術轟炸機了。如果投入巨資生產戰略轟炸機,戰術轟炸機的數量就要減少,這是萬萬不可的。


而且有了戰略轟炸機,如果沒有相應的護航戰機來護航,也等於是一堆廢鐵,打擊有戰略縱深的國家就是白白送死。因此,戰略轟炸機沒有引起德國人的重視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那麼有人又說了,隨著德國進攻蘇聯前期戰鬥的勝利,德國空軍肯定隨著戰線推進同步推進,這樣航程不就不是問題了嗎?

在蘇聯戰場上,德國人也可以隨著德軍的步步深入把自己數量有限的戰略轟炸機開過來執行任務,理論上也可行。

但是,德軍推進了,蘇聯也向後轉移啊。蘇聯人的設備也轉移到了數千裡以外,大多在德軍轟炸機的轟炸半徑之外;而且這些設備也藏得非常隱蔽。

沒有有效的偵察手段,難以精確打擊,打擊效果存疑。同時飛機出發和返航都可能遭遇蘇軍的空中、地面的火力打擊,飛機能不能達到、轟炸後能不能安全返航都是問題。


此外,戰爭後期,隨著美英開始對蘇聯大規模援助的開始,德國轟炸機主要任務變成了轟炸蘇聯戰略物資運輸線。

到了1943年以後,德國的在羅馬尼亞“油箱”被美國炸爛,德國燃油危機爆發,裝甲車和運輸車都沒油燒了,轟炸機也無米下鍋,戰略轟炸就更無從談起了。

皇家橡树1972
2019-08-19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容克88和斯圖卡轟炸機表現出良好的戰役戰術性能,有效的支援了坦克縱隊實施“閃電戰”和摧毀蘇聯的前線機場,為戰爭的初期勝利
立了很大的功勞。

但,蘇聯是國土縱深遼闊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將一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烏拉爾以東,戰爭爆發後又搶運了相當一部分機械製造設備到烏拉爾以東,甚至是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蘇聯的大三線),這樣就遠離了戰場,德軍轟炸機再想去轟炸已經超出了作戰半徑之外。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容克88和斯圖卡轟炸機表現出良好的戰役戰術性能,有效的支援了坦克縱隊實施“閃電戰”和摧毀蘇聯的前線機場,為戰爭的初期勝利
立了很大的功勞。

但,蘇聯是國土縱深遼闊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將一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烏拉爾以東,戰爭爆發後又搶運了相當一部分機械製造設備到烏拉爾以東,甚至是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蘇聯的大三線),這樣就遠離了戰場,德軍轟炸機再想去轟炸已經超出了作戰半徑之外。
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目前仍然是俄羅斯重工業的核心地帶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的企圖,而蘇聯拼死保衛也就是保住戰爭潛力。

制約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工業能力,工業產能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德國這種國土面積狹小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級別的大戰!就以德國Do217重型轟炸機來說,戰爭期間生產了不到1000架,這麼點產量實在是“杯水車薪”!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容克88和斯圖卡轟炸機表現出良好的戰役戰術性能,有效的支援了坦克縱隊實施“閃電戰”和摧毀蘇聯的前線機場,為戰爭的初期勝利
立了很大的功勞。

但,蘇聯是國土縱深遼闊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將一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烏拉爾以東,戰爭爆發後又搶運了相當一部分機械製造設備到烏拉爾以東,甚至是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蘇聯的大三線),這樣就遠離了戰場,德軍轟炸機再想去轟炸已經超出了作戰半徑之外。
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目前仍然是俄羅斯重工業的核心地帶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的企圖,而蘇聯拼死保衛也就是保住戰爭潛力。

制約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工業能力,工業產能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德國這種國土面積狹小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級別的大戰!就以德國Do217重型轟炸機來說,戰爭期間生產了不到1000架,這麼點產量實在是“杯水車薪”!
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大黃蜂號”航母搭載著B–25轟炸機橫跨大洋去轟炸東京。

而美國在1941~1945年期間製造了12677架B–17轟炸機、19000架B–24、4500架B–29,即便是與Do217相當的B–25中程轟炸機也製造了9800架!這樣龐大的生產能力是德國根本不具備的,連人家一個零頭都不到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容克88和斯圖卡轟炸機表現出良好的戰役戰術性能,有效的支援了坦克縱隊實施“閃電戰”和摧毀蘇聯的前線機場,為戰爭的初期勝利
立了很大的功勞。

但,蘇聯是國土縱深遼闊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將一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烏拉爾以東,戰爭爆發後又搶運了相當一部分機械製造設備到烏拉爾以東,甚至是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蘇聯的大三線),這樣就遠離了戰場,德軍轟炸機再想去轟炸已經超出了作戰半徑之外。
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目前仍然是俄羅斯重工業的核心地帶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的企圖,而蘇聯拼死保衛也就是保住戰爭潛力。

制約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工業能力,工業產能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德國這種國土面積狹小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級別的大戰!就以德國Do217重型轟炸機來說,戰爭期間生產了不到1000架,這麼點產量實在是“杯水車薪”!
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大黃蜂號”航母搭載著B–25轟炸機橫跨大洋去轟炸東京。

而美國在1941~1945年期間製造了12677架B–17轟炸機、19000架B–24、4500架B–29,即便是與Do217相當的B–25中程轟炸機也製造了9800架!這樣龐大的生產能力是德國根本不具備的,連人家一個零頭都不到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

執行對德國戰略轟炸的美軍B–17轟炸機群,每一次出動都有300架以上之多!
雖然轟炸初期損失慘重,但是美軍能經受得住損失,很快的就有補充...而德國缺乏鋁和橡膠,即便是研製出來四發戰略轟炸機也沒有多少產能。

二戰期間有資格實施戰略轟炸能力的只有美國和英國,他們製造的四發戰略轟炸機的單個型號數量都超過了5000架,出動一次編隊至少要300架才行,才能起到徹底摧毀一個大目標區域的能力,比如:英美對德國“魯爾工業區”實施戰略轟炸,出動了上萬架次和投彈上萬噸,才將“魯爾區”基本夷為平地,但戰略轟炸具體到了德國可就沒有此能力,不但沒有產能,轟炸機機組的人數也不夠!美軍在二戰期間培訓戰略轟炸機機組人數也在十幾萬之多!英國也有4~5萬人之眾...人力資源也是德國所缺乏的。

Do217M(道尼爾)轟炸機可能是德軍在二戰期間生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圖片裡看它的機翼下掛載了一枚Hs293空艦導彈,為了報復意大利的投降德國空軍使用這兩種裝備擊沉了意大利的戰列艦。

二戰期間的德軍轟炸機很馳名,斯圖卡轟炸機的俯衝尖叫聲就代表著:殘垣斷壁和死亡。但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戰術轟炸機,沒有製造過B17、B24、B29這類的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在歐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戰術思想限制了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
不列顛空戰當中的德軍容克–88轟炸機,它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總體性能和美軍的B25“米切爾”中程轟炸機相當。

德國基本上地處歐洲中部,從德國境內起飛的轟炸機只要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就能覆蓋整個歐洲,就算是英國也在其作戰半徑之內,鑑於敵對國家都在現有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內,至於說美國,即便是參戰也是從大西洋的那面過來,現役轟炸機也能夠到他們...所以,在現有轟炸機可以飛到敵對國家任何角落的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更大型的戰略轟炸機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容克88和斯圖卡轟炸機表現出良好的戰役戰術性能,有效的支援了坦克縱隊實施“閃電戰”和摧毀蘇聯的前線機場,為戰爭的初期勝利
立了很大的功勞。

但,蘇聯是國土縱深遼闊的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將一部分重工業遷到了烏拉爾以東,戰爭爆發後又搶運了相當一部分機械製造設備到烏拉爾以東,甚至是新西伯利亞工業區(蘇聯的大三線),這樣就遠離了戰場,德軍轟炸機再想去轟炸已經超出了作戰半徑之外。
烏拉爾工業區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目前仍然是俄羅斯重工業的核心地帶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的企圖,而蘇聯拼死保衛也就是保住戰爭潛力。

制約德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最根本原因仍然是工業能力,工業產能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德國這種國土面積狹小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根本沒有資格發動世界級別的大戰!就以德國Do217重型轟炸機來說,戰爭期間生產了不到1000架,這麼點產量實在是“杯水車薪”!
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大黃蜂號”航母搭載著B–25轟炸機橫跨大洋去轟炸東京。

而美國在1941~1945年期間製造了12677架B–17轟炸機、19000架B–24、4500架B–29,即便是與Do217相當的B–25中程轟炸機也製造了9800架!這樣龐大的生產能力是德國根本不具備的,連人家一個零頭都不到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

執行對德國戰略轟炸的美軍B–17轟炸機群,每一次出動都有300架以上之多!
雖然轟炸初期損失慘重,但是美軍能經受得住損失,很快的就有補充...而德國缺乏鋁和橡膠,即便是研製出來四發戰略轟炸機也沒有多少產能。

二戰期間有資格實施戰略轟炸能力的只有美國和英國,他們製造的四發戰略轟炸機的單個型號數量都超過了5000架,出動一次編隊至少要300架才行,才能起到徹底摧毀一個大目標區域的能力,比如:英美對德國“魯爾工業區”實施戰略轟炸,出動了上萬架次和投彈上萬噸,才將“魯爾區”基本夷為平地,但戰略轟炸具體到了德國可就沒有此能力,不但沒有產能,轟炸機機組的人數也不夠!美軍在二戰期間培訓戰略轟炸機機組人數也在十幾萬之多!英國也有4~5萬人之眾...人力資源也是德國所缺乏的。
英軍“蘭開斯特”轟炸機是二戰時期美國以外的戰略轟炸機,一共製造了約7400架,由於機身堅固它可以攜帶10噸重的“高腳杯”巨型航彈對德國實施戰略轟炸。

總之,德國在蘇德戰爭中沒有對蘇聯打後方實施戰略轟炸是缺乏戰爭潛力所導致的。二戰是人類第一次全面機械化戰爭,主要參戰國比拼的就是工業能力、工業產能和自然資源儲備,德國這種國家怎麼能拼得起?所以,他們不是不想轟炸蘇聯大後方,而是沒有能力做到。

荣华之武器堂
2019-08-14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由於摩爾曼斯克是盟軍租借物資的重要轉運港口,德軍也是不惜血本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1942年4月開始,德軍逐步加大了空襲力度。3月份出動了700架次,4月份達到1641架次,而6月份達到了2895架次。由於蘇軍防空部隊的頑強抗擊,德軍轟炸機不得不將投彈高度提高到4500-5000米,並採用夜間空襲,這樣大大減少了對城市的危害。 蘇軍統計,1942年德軍共出動4222架次,蘇軍在摩爾曼斯克共擊落德軍飛機65架。

1943年5-6月,德軍出動1315架次空襲該鐵路樞紐,有742架次到達鐵路樞紐投彈,被擊落14架。之後,蘇軍又進一步加強了防空力量。 整個1943年,摩爾曼斯克地區防空力量擊落敵機139架,擊毀敵機30架。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由於摩爾曼斯克是盟軍租借物資的重要轉運港口,德軍也是不惜血本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1942年4月開始,德軍逐步加大了空襲力度。3月份出動了700架次,4月份達到1641架次,而6月份達到了2895架次。由於蘇軍防空部隊的頑強抗擊,德軍轟炸機不得不將投彈高度提高到4500-5000米,並採用夜間空襲,這樣大大減少了對城市的危害。 蘇軍統計,1942年德軍共出動4222架次,蘇軍在摩爾曼斯克共擊落德軍飛機65架。

1943年5-6月,德軍出動1315架次空襲該鐵路樞紐,有742架次到達鐵路樞紐投彈,被擊落14架。之後,蘇軍又進一步加強了防空力量。 整個1943年,摩爾曼斯克地區防空力量擊落敵機139架,擊毀敵機30架。

1943年,德軍在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對蘇軍後方的工業城市進行了空襲。德軍的目的在於為準備發動的“堡壘攻勢”掃清障礙,破壞蘇軍工業中心可以有效削弱蘇軍的防禦作戰能力。

1943年6月4日-6月22日蘇軍展開了抗擊德軍突擊高爾基、薩拉托夫和巴拉紹夫的作戰。德軍數據是共出動轟炸機993架次,投彈1538噸。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由於摩爾曼斯克是盟軍租借物資的重要轉運港口,德軍也是不惜血本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1942年4月開始,德軍逐步加大了空襲力度。3月份出動了700架次,4月份達到1641架次,而6月份達到了2895架次。由於蘇軍防空部隊的頑強抗擊,德軍轟炸機不得不將投彈高度提高到4500-5000米,並採用夜間空襲,這樣大大減少了對城市的危害。 蘇軍統計,1942年德軍共出動4222架次,蘇軍在摩爾曼斯克共擊落德軍飛機65架。

1943年5-6月,德軍出動1315架次空襲該鐵路樞紐,有742架次到達鐵路樞紐投彈,被擊落14架。之後,蘇軍又進一步加強了防空力量。 整個1943年,摩爾曼斯克地區防空力量擊落敵機139架,擊毀敵機30架。

1943年,德軍在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對蘇軍後方的工業城市進行了空襲。德軍的目的在於為準備發動的“堡壘攻勢”掃清障礙,破壞蘇軍工業中心可以有效削弱蘇軍的防禦作戰能力。

1943年6月4日-6月22日蘇軍展開了抗擊德軍突擊高爾基、薩拉托夫和巴拉紹夫的作戰。德軍數據是共出動轟炸機993架次,投彈1538噸。

軍的這次空襲行動造成蘇方有大小30個企業遭到損毀,其中幾乎完全被摧毀的有雅羅斯拉法爾的合成橡膠廠、高爾基汽車廠、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等。空襲對於蘇軍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5月蘇聯各坦克工廠共生產2303輛坦克,而7月份僅有1481輛,下降了30%;由於薩拉托夫石油精煉廠的損失,造成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防禦階段燃油供應緊張,不得不採取限額以及調動緊急儲備。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由於摩爾曼斯克是盟軍租借物資的重要轉運港口,德軍也是不惜血本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1942年4月開始,德軍逐步加大了空襲力度。3月份出動了700架次,4月份達到1641架次,而6月份達到了2895架次。由於蘇軍防空部隊的頑強抗擊,德軍轟炸機不得不將投彈高度提高到4500-5000米,並採用夜間空襲,這樣大大減少了對城市的危害。 蘇軍統計,1942年德軍共出動4222架次,蘇軍在摩爾曼斯克共擊落德軍飛機65架。

1943年5-6月,德軍出動1315架次空襲該鐵路樞紐,有742架次到達鐵路樞紐投彈,被擊落14架。之後,蘇軍又進一步加強了防空力量。 整個1943年,摩爾曼斯克地區防空力量擊落敵機139架,擊毀敵機30架。

1943年,德軍在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對蘇軍後方的工業城市進行了空襲。德軍的目的在於為準備發動的“堡壘攻勢”掃清障礙,破壞蘇軍工業中心可以有效削弱蘇軍的防禦作戰能力。

1943年6月4日-6月22日蘇軍展開了抗擊德軍突擊高爾基、薩拉托夫和巴拉紹夫的作戰。德軍數據是共出動轟炸機993架次,投彈1538噸。

軍的這次空襲行動造成蘇方有大小30個企業遭到損毀,其中幾乎完全被摧毀的有雅羅斯拉法爾的合成橡膠廠、高爾基汽車廠、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等。空襲對於蘇軍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5月蘇聯各坦克工廠共生產2303輛坦克,而7月份僅有1481輛,下降了30%;由於薩拉托夫石油精煉廠的損失,造成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防禦階段燃油供應緊張,不得不採取限額以及調動緊急儲備。

德軍也被這些結果所鼓舞,準備再次進行類似行動。不過很快庫爾斯克會戰的爆發,延緩了行動的計劃。而當會戰以蘇軍勝利德軍失敗而告終時,昔日德軍攻擊這些工業城市的機場如今卻成為了蘇軍空軍的機場,準備空襲的方案從此只能束之高閣。

實際上德國還是對蘇聯後方進行過轟炸的,只是相對規模有限。

由於摩爾曼斯克是盟軍租借物資的重要轉運港口,德軍也是不惜血本持續進行大規模空襲。1942年4月開始,德軍逐步加大了空襲力度。3月份出動了700架次,4月份達到1641架次,而6月份達到了2895架次。由於蘇軍防空部隊的頑強抗擊,德軍轟炸機不得不將投彈高度提高到4500-5000米,並採用夜間空襲,這樣大大減少了對城市的危害。 蘇軍統計,1942年德軍共出動4222架次,蘇軍在摩爾曼斯克共擊落德軍飛機65架。

1943年5-6月,德軍出動1315架次空襲該鐵路樞紐,有742架次到達鐵路樞紐投彈,被擊落14架。之後,蘇軍又進一步加強了防空力量。 整個1943年,摩爾曼斯克地區防空力量擊落敵機139架,擊毀敵機30架。

1943年,德軍在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對蘇軍後方的工業城市進行了空襲。德軍的目的在於為準備發動的“堡壘攻勢”掃清障礙,破壞蘇軍工業中心可以有效削弱蘇軍的防禦作戰能力。

1943年6月4日-6月22日蘇軍展開了抗擊德軍突擊高爾基、薩拉托夫和巴拉紹夫的作戰。德軍數據是共出動轟炸機993架次,投彈1538噸。

軍的這次空襲行動造成蘇方有大小30個企業遭到損毀,其中幾乎完全被摧毀的有雅羅斯拉法爾的合成橡膠廠、高爾基汽車廠、薩拉托夫飛機制造廠等。空襲對於蘇軍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5月蘇聯各坦克工廠共生產2303輛坦克,而7月份僅有1481輛,下降了30%;由於薩拉托夫石油精煉廠的損失,造成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防禦階段燃油供應緊張,不得不採取限額以及調動緊急儲備。

德軍也被這些結果所鼓舞,準備再次進行類似行動。不過很快庫爾斯克會戰的爆發,延緩了行動的計劃。而當會戰以蘇軍勝利德軍失敗而告終時,昔日德軍攻擊這些工業城市的機場如今卻成為了蘇軍空軍的機場,準備空襲的方案從此只能束之高閣。

赵公曰
2019-08-15

在思考歷史問題時,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現代人的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長空凶神”戈林指揮的法西斯德國空軍以其龐大的飛機數量和靈動迅捷的出擊速度促成了“閃電戰”,但在歐洲大陸上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戈林過於膨脹,認為他的空軍無所不能,其實當時法西斯德國的的空軍還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

在思考歷史問題時,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現代人的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長空凶神”戈林指揮的法西斯德國空軍以其龐大的飛機數量和靈動迅捷的出擊速度促成了“閃電戰”,但在歐洲大陸上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戈林過於膨脹,認為他的空軍無所不能,其實當時法西斯德國的的空軍還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

航空燃油的短缺。

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幾十年的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汽車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了稀奇產品了,但在當時的英國和德國,街上已經見不到開動的汽車了,人們倒退回了傳統的交通方式。

這並不是由於汽車工業生產停滯的,而是由於所有汽車已經加不到燃油了。法西斯德國“鷹計劃”企圖以空中力量逼迫英國投降後,雙方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頻繁的在英吉利海峽上經過,根據初步估算,一架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大概需要2000升燃油,而英國和德國都不是石油主要產國。英國的石油依靠美國援助,德國的石油來自它的附庸國羅馬尼亞。因此雙方都不得不採取暫時緊縮策略,限制民用汽車的用油,將所有燃油用於軍事。

在思考歷史問題時,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現代人的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長空凶神”戈林指揮的法西斯德國空軍以其龐大的飛機數量和靈動迅捷的出擊速度促成了“閃電戰”,但在歐洲大陸上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戈林過於膨脹,認為他的空軍無所不能,其實當時法西斯德國的的空軍還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

航空燃油的短缺。

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幾十年的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汽車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了稀奇產品了,但在當時的英國和德國,街上已經見不到開動的汽車了,人們倒退回了傳統的交通方式。

這並不是由於汽車工業生產停滯的,而是由於所有汽車已經加不到燃油了。法西斯德國“鷹計劃”企圖以空中力量逼迫英國投降後,雙方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頻繁的在英吉利海峽上經過,根據初步估算,一架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大概需要2000升燃油,而英國和德國都不是石油主要產國。英國的石油依靠美國援助,德國的石油來自它的附庸國羅馬尼亞。因此雙方都不得不採取暫時緊縮策略,限制民用汽車的用油,將所有燃油用於軍事。

由於蘇聯的戰略縱深更加深入,轟炸蘇聯的目標,需要更多的燃油。在法西斯德國企圖奪取高加索油田失敗之後,德國不得不進一步縮減航空燃油的使用,無法對蘇聯實行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

缺乏有效定位,無法準確發現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止轟炸機在進攻過程中損失過大,空襲大多都在夜間進行。參戰國家為了防止夜間戰略目標暴露過於明顯,因此都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

在思考歷史問題時,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現代人的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長空凶神”戈林指揮的法西斯德國空軍以其龐大的飛機數量和靈動迅捷的出擊速度促成了“閃電戰”,但在歐洲大陸上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戈林過於膨脹,認為他的空軍無所不能,其實當時法西斯德國的的空軍還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

航空燃油的短缺。

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幾十年的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汽車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了稀奇產品了,但在當時的英國和德國,街上已經見不到開動的汽車了,人們倒退回了傳統的交通方式。

這並不是由於汽車工業生產停滯的,而是由於所有汽車已經加不到燃油了。法西斯德國“鷹計劃”企圖以空中力量逼迫英國投降後,雙方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頻繁的在英吉利海峽上經過,根據初步估算,一架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大概需要2000升燃油,而英國和德國都不是石油主要產國。英國的石油依靠美國援助,德國的石油來自它的附庸國羅馬尼亞。因此雙方都不得不採取暫時緊縮策略,限制民用汽車的用油,將所有燃油用於軍事。

由於蘇聯的戰略縱深更加深入,轟炸蘇聯的目標,需要更多的燃油。在法西斯德國企圖奪取高加索油田失敗之後,德國不得不進一步縮減航空燃油的使用,無法對蘇聯實行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

缺乏有效定位,無法準確發現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止轟炸機在進攻過程中損失過大,空襲大多都在夜間進行。參戰國家為了防止夜間戰略目標暴露過於明顯,因此都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

當時的轟炸定位主要依靠飛行員眼睛觀察以及行距的測算,在夜間很難精準的發現目標。

英國人和蘇聯人又採取了瞞天過海的戰術,利用現代電影佈景的技術,假的克林姆林宮和假的倫敦城被搭建起來,飛行員從空中觀察幾乎無法發現真偽。德軍飛行員在對假的戰略目標進行轟炸之後,自身損失遠遠超過對敵人造成的傷害。

在思考歷史問題時,我們需要拋棄掉一些現代人的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長空凶神”戈林指揮的法西斯德國空軍以其龐大的飛機數量和靈動迅捷的出擊速度促成了“閃電戰”,但在歐洲大陸上輕而易舉的勝利使戈林過於膨脹,認為他的空軍無所不能,其實當時法西斯德國的的空軍還存在兩個致命的弱點。

航空燃油的短缺。

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幾十年的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汽車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了稀奇產品了,但在當時的英國和德國,街上已經見不到開動的汽車了,人們倒退回了傳統的交通方式。

這並不是由於汽車工業生產停滯的,而是由於所有汽車已經加不到燃油了。法西斯德國“鷹計劃”企圖以空中力量逼迫英國投降後,雙方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頻繁的在英吉利海峽上經過,根據初步估算,一架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大概需要2000升燃油,而英國和德國都不是石油主要產國。英國的石油依靠美國援助,德國的石油來自它的附庸國羅馬尼亞。因此雙方都不得不採取暫時緊縮策略,限制民用汽車的用油,將所有燃油用於軍事。

由於蘇聯的戰略縱深更加深入,轟炸蘇聯的目標,需要更多的燃油。在法西斯德國企圖奪取高加索油田失敗之後,德國不得不進一步縮減航空燃油的使用,無法對蘇聯實行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

缺乏有效定位,無法準確發現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止轟炸機在進攻過程中損失過大,空襲大多都在夜間進行。參戰國家為了防止夜間戰略目標暴露過於明顯,因此都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

當時的轟炸定位主要依靠飛行員眼睛觀察以及行距的測算,在夜間很難精準的發現目標。

英國人和蘇聯人又採取了瞞天過海的戰術,利用現代電影佈景的技術,假的克林姆林宮和假的倫敦城被搭建起來,飛行員從空中觀察幾乎無法發現真偽。德軍飛行員在對假的戰略目標進行轟炸之後,自身損失遠遠超過對敵人造成的傷害。

打架考武器,戰爭靠金錢。即便戈林一直堅持他的空軍擁有直接摧毀敵人的能力,希特勒在權衡損失之後,放棄了大規模空襲的計劃,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地面部隊中。

一點個人的見解,歡迎評論和關注。

古生物探索
2019-11-06

二戰德國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因為德國沒有可堪使用的大型轟炸機,更沒有能夠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的戰鬥機。


從深層次上看,德國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沒有認真準備將要與蘇聯這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爭,戰爭的假想敵都是像波蘭、荷蘭、法國這種戰略縱深較淺的國家,所設計和生產的武器也是為了閃電戰而準備的,所以像HE-111、JU-88、DO217這樣的中型轟炸機成為了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

二戰德國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因為德國沒有可堪使用的大型轟炸機,更沒有能夠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的戰鬥機。


從深層次上看,德國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沒有認真準備將要與蘇聯這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爭,戰爭的假想敵都是像波蘭、荷蘭、法國這種戰略縱深較淺的國家,所設計和生產的武器也是為了閃電戰而準備的,所以像HE-111、JU-88、DO217這樣的中型轟炸機成為了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

圖注:生產中的HE-111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二戰德國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因為德國沒有可堪使用的大型轟炸機,更沒有能夠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的戰鬥機。


從深層次上看,德國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沒有認真準備將要與蘇聯這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爭,戰爭的假想敵都是像波蘭、荷蘭、法國這種戰略縱深較淺的國家,所設計和生產的武器也是為了閃電戰而準備的,所以像HE-111、JU-88、DO217這樣的中型轟炸機成為了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

圖注:生產中的HE-111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飛行中的HE-111轟炸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當蘇德戰爭爆發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德國人就算是想要對蘇聯後方的軍事工業和油田等進行戰略轟炸也沒有可以使用的裝備和人員,因此最多也只是想想了。反觀英國和美國,由於本身與歐洲大陸就隔著海洋,要考慮遠距離進行轟炸,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研製了多個型號的大型轟炸機,這些飛機後來就成了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的關鍵力量。

二戰德國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因為德國沒有可堪使用的大型轟炸機,更沒有能夠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的戰鬥機。


從深層次上看,德國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沒有認真準備將要與蘇聯這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爭,戰爭的假想敵都是像波蘭、荷蘭、法國這種戰略縱深較淺的國家,所設計和生產的武器也是為了閃電戰而準備的,所以像HE-111、JU-88、DO217這樣的中型轟炸機成為了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

圖注:生產中的HE-111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飛行中的HE-111轟炸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當蘇德戰爭爆發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德國人就算是想要對蘇聯後方的軍事工業和油田等進行戰略轟炸也沒有可以使用的裝備和人員,因此最多也只是想想了。反觀英國和美國,由於本身與歐洲大陸就隔著海洋,要考慮遠距離進行轟炸,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研製了多個型號的大型轟炸機,這些飛機後來就成了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的關鍵力量。

圖注:生產線上的B-29戰略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二戰德國沒有對蘇聯大後方進行戰略轟炸,因為德國沒有可堪使用的大型轟炸機,更沒有能夠為轟炸機進行護航的戰鬥機。


從深層次上看,德國在戰爭爆發之前就沒有認真準備將要與蘇聯這種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戰爭,戰爭的假想敵都是像波蘭、荷蘭、法國這種戰略縱深較淺的國家,所設計和生產的武器也是為了閃電戰而準備的,所以像HE-111、JU-88、DO217這樣的中型轟炸機成為了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

圖注:生產中的HE-111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飛行中的HE-111轟炸機群,圖片來自網絡


當蘇德戰爭爆發進入相持階段之後,德國人就算是想要對蘇聯後方的軍事工業和油田等進行戰略轟炸也沒有可以使用的裝備和人員,因此最多也只是想想了。反觀英國和美國,由於本身與歐洲大陸就隔著海洋,要考慮遠距離進行轟炸,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研製了多個型號的大型轟炸機,這些飛機後來就成了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的關鍵力量。

圖注:生產線上的B-29戰略轟炸機,圖片來自網絡

浩荡扬子江
2019-04-11

主要是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想到與蘇聯打成了消耗戰,當時他以為3個月就可以拿下莫斯科,他主要對蘇聯歐洲部分,比如烏克蘭的大糧倉,巴庫的石油感興趣,對於蘇聯遠東地區的領土也沒有胃口。因為蘇聯經過大清洗,大部分能征慣戰的元帥將軍被處死,蘇聯紅軍的實力下降很多,在蘇德戰爭前的蘇芬戰爭中,面對小小的芬蘭,蘇聯紅軍糟糕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憑藉閃電戰,希特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拿下莫斯科,他甚至沒有考慮為部隊準備冬裝,來應付俄羅斯寒冷的冬天。更沒有想到戰略轟炸,來降低蘇聯的戰爭潛力。

主要是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想到與蘇聯打成了消耗戰,當時他以為3個月就可以拿下莫斯科,他主要對蘇聯歐洲部分,比如烏克蘭的大糧倉,巴庫的石油感興趣,對於蘇聯遠東地區的領土也沒有胃口。因為蘇聯經過大清洗,大部分能征慣戰的元帥將軍被處死,蘇聯紅軍的實力下降很多,在蘇德戰爭前的蘇芬戰爭中,面對小小的芬蘭,蘇聯紅軍糟糕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憑藉閃電戰,希特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拿下莫斯科,他甚至沒有考慮為部隊準備冬裝,來應付俄羅斯寒冷的冬天。更沒有想到戰略轟炸,來降低蘇聯的戰爭潛力。

戰爭初期的確如希特勒預料的,德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蘇聯紅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倉促迎戰,百萬大軍被分割包圍,最後當了俘虜。紅軍雖然損失慘重傷亡巨大,但他們的頑強阻擊,也遲滯了希特勒的進攻速度,俄羅斯糟糕的道路條件,也使德國鋼鐵大軍的前進速度難盡人意,隨之俄羅斯的嚴冬不期而至,斯大林又調來西伯利亞的精銳部隊,在莫斯科城下發起了反攻,德軍吃了敗仗,逼迫後退幾百公里,這時再想戰略轟炸,蘇聯絕大部分的工廠和設備都早已搬遷的到遙遠的西伯利亞,德國的轟炸機已經夠不著了。

主要是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想到與蘇聯打成了消耗戰,當時他以為3個月就可以拿下莫斯科,他主要對蘇聯歐洲部分,比如烏克蘭的大糧倉,巴庫的石油感興趣,對於蘇聯遠東地區的領土也沒有胃口。因為蘇聯經過大清洗,大部分能征慣戰的元帥將軍被處死,蘇聯紅軍的實力下降很多,在蘇德戰爭前的蘇芬戰爭中,面對小小的芬蘭,蘇聯紅軍糟糕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憑藉閃電戰,希特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拿下莫斯科,他甚至沒有考慮為部隊準備冬裝,來應付俄羅斯寒冷的冬天。更沒有想到戰略轟炸,來降低蘇聯的戰爭潛力。

戰爭初期的確如希特勒預料的,德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蘇聯紅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倉促迎戰,百萬大軍被分割包圍,最後當了俘虜。紅軍雖然損失慘重傷亡巨大,但他們的頑強阻擊,也遲滯了希特勒的進攻速度,俄羅斯糟糕的道路條件,也使德國鋼鐵大軍的前進速度難盡人意,隨之俄羅斯的嚴冬不期而至,斯大林又調來西伯利亞的精銳部隊,在莫斯科城下發起了反攻,德軍吃了敗仗,逼迫後退幾百公里,這時再想戰略轟炸,蘇聯絕大部分的工廠和設備都早已搬遷的到遙遠的西伯利亞,德國的轟炸機已經夠不著了。

另外希特勒是個戰術專家,對戰略問題不是太在意,他熱衷閃電戰,就是不想和對手打消耗戰,死纏爛打,他追求的是速戰速決,否則時間一長,德國是撐不下去的,所以他就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他的機群大部分是為前線戰術目的服務的,也就沒有餘力用作戰略轟炸。

主要是希特勒對蘇聯的實力估計不足,沒有想到與蘇聯打成了消耗戰,當時他以為3個月就可以拿下莫斯科,他主要對蘇聯歐洲部分,比如烏克蘭的大糧倉,巴庫的石油感興趣,對於蘇聯遠東地區的領土也沒有胃口。因為蘇聯經過大清洗,大部分能征慣戰的元帥將軍被處死,蘇聯紅軍的實力下降很多,在蘇德戰爭前的蘇芬戰爭中,面對小小的芬蘭,蘇聯紅軍糟糕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所以憑藉閃電戰,希特勒有信心在短時間內拿下莫斯科,他甚至沒有考慮為部隊準備冬裝,來應付俄羅斯寒冷的冬天。更沒有想到戰略轟炸,來降低蘇聯的戰爭潛力。

戰爭初期的確如希特勒預料的,德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蘇聯紅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倉促迎戰,百萬大軍被分割包圍,最後當了俘虜。紅軍雖然損失慘重傷亡巨大,但他們的頑強阻擊,也遲滯了希特勒的進攻速度,俄羅斯糟糕的道路條件,也使德國鋼鐵大軍的前進速度難盡人意,隨之俄羅斯的嚴冬不期而至,斯大林又調來西伯利亞的精銳部隊,在莫斯科城下發起了反攻,德軍吃了敗仗,逼迫後退幾百公里,這時再想戰略轟炸,蘇聯絕大部分的工廠和設備都早已搬遷的到遙遠的西伯利亞,德國的轟炸機已經夠不著了。

另外希特勒是個戰術專家,對戰略問題不是太在意,他熱衷閃電戰,就是不想和對手打消耗戰,死纏爛打,他追求的是速戰速決,否則時間一長,德國是撐不下去的,所以他就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他的機群大部分是為前線戰術目的服務的,也就沒有餘力用作戰略轟炸。

千里岩
2019-05-19

德國對蘇聯的轟炸問題,其實不光是轟炸機的航程不夠,還有一個問題——載彈量也不大啊。所以,如果大規模轟炸鐵路網這種出力不討好的目標,其結果就是折騰不起……


當時的戰略轟炸機不光是航程,還有很重要的幾個指標,載彈量、發動機數量乃至駕駛員人數都是問題。否則要麼是費事扒拉飛了幾千公里扔不了幾個炸彈,敵人不介意,要麼是遇上點小事就飛不回來了,或者乘員過於疲倦事故高的受不了。


納粹德國在重新建立空軍的時候,其實有人提出要搞戰略轟炸機,但是當時主管軍備的米爾契元帥認為德國資源匱乏,空軍應當優先保證戰鬥機和直接用於戰場支援的俯衝轟炸機。結果大型轟炸機He177就這麼造了幾架原型機就無果而終了。


蘇德戰爭爆發後,在第一階段德軍確實基本掌握了制空權,但是楔入縱深並不是太好,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戰線極為遼闊啊,德軍兵力直接就被分散了,而且地面上蘇軍激烈的抵抗,所以空軍只能用手頭兵力去研究戰場支援了。很快蘇聯人回過神來了,新式飛機性能上來了,美援也到了……


還有一點讓德國人很頭大,蘇聯以前國土廣袤,所以城市就分散,機場也分散。如果想進行遠距離轟炸,需要大型機場而且是不能距離城市太遠的那種,在蘇聯找不到……德軍的佔領區經常也不穩固,城市和交通線周圍還好說,森林裡活動著幾百人上千人規模的游擊隊是家常便飯一般。這種情況下想安心修建合適的機場?難啊,野戰機場只能湊合給輕型機用……


再說轟炸鐵路問題,鐵路難修在於前期線路勘測和大量的土方填埋啥的,真的要說損壞維修其實不復雜,原地填土堆上道砟,枕木?到處都是森林啊,鋼軌恐怕都沒有那個炸彈貴,很快就修好……真的費力的是橋涵!可是在東歐大平原上,沒啥需要隧洞的地方,好了,橋總要吧?那也得看是啥樣子的橋。沒有崇山峻嶺,橋就是一個一般過河的橋,戰爭時期對付用枕木撐起來就好,一樣很快給你修好。別忘了蘇聯到處是森林……


所以德國這麼一來就尷尬了,沒有合適的飛機,沒有合適的機場,沒有合適的目標……


所以,德國對蘇聯城市轟炸是有的,但是對於莫斯科周圍的鐵路,折騰不起,對於烏拉爾那邊,別想了……

前锋35
2019-08-20

德軍進攻歐洲的國家大都是小國,國土面積小戰略縱深淺,德軍的前線轟炸機的航程輕鬆都能滿足,打法國德軍坦克裝甲集群悄悄繞過重兵設防的法國馬其諾防線,從比利時阿登山脈突襲法國柔弱的腹地成功,動搖了整個英法聯軍防線,戰略轟炸不需要。但到了對蘇聯的軍事侵略,對於橫跨歐洲、亞洲大陸、幅員遼闊的蘇聯來講,德軍的前線戰術轟炸機群顯然航程是不行的。德軍並沒有象英國、美國那樣投入巨大的資金,研發生產裝備具有5000~10000公里飛行能力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象美B~17,B~29轟炸機,載彈量大,航程遠,數量龐大,能對敵國戰略腹地兵工企業、後勤基地、兵員集結地進行持續地飽和轟炸。這方面德國、日本虧吃大了。希特賴也許並不具備研發遠程轟機的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蘇聯也不具備。一批B~17,B~29轟炸機轟炸日本後因導航失誤意外降落在蘇聯遠東海參威附近,蘇聯截獲後,斯大林命令蘇聯航空工業不借代價仿造,終於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仿造研製成功。中國也引進仿造。軍迷們知道是什麼型號嗎?

战争之王
2019-12-30

德國缺乏必要的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等武器裝備,這是直接限制其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的原因。

德國缺乏必要的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等武器裝備,這是直接限制其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的原因。

德國空軍在二戰中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其起到的只是有限的戰術作用,並沒有發揮太大的戰略作用,無論是在早期的不列顛戰役,之後的東線戰場還是北非意大利戰場,其作用有限,沒有起到像美國陸軍航空隊那樣的戰略作用。德國空軍在建立之初,堅持進行戰術性的精確俯衝轟炸的思想佔據了主流,而這也直接影響了德軍武器裝備的研發。

德國缺乏必要的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等武器裝備,這是直接限制其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的原因。

德國空軍在二戰中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其起到的只是有限的戰術作用,並沒有發揮太大的戰略作用,無論是在早期的不列顛戰役,之後的東線戰場還是北非意大利戰場,其作用有限,沒有起到像美國陸軍航空隊那樣的戰略作用。德國空軍在建立之初,堅持進行戰術性的精確俯衝轟炸的思想佔據了主流,而這也直接影響了德軍武器裝備的研發。

德軍在二戰中主要使用的是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HE111轟炸機,Do17轟炸機,Do217轟炸機等等一系列輕型中型轟炸機,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航程短,防護差,載彈量低。不過這在戰爭早期,德國對周邊國家進行戰術攻擊時沒有太大問題,像Ju87斯圖卡就由於良好的俯衝轟炸精度受到好評。

德國缺乏必要的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等武器裝備,這是直接限制其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的原因。

德國空軍在二戰中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其起到的只是有限的戰術作用,並沒有發揮太大的戰略作用,無論是在早期的不列顛戰役,之後的東線戰場還是北非意大利戰場,其作用有限,沒有起到像美國陸軍航空隊那樣的戰略作用。德國空軍在建立之初,堅持進行戰術性的精確俯衝轟炸的思想佔據了主流,而這也直接影響了德軍武器裝備的研發。

德軍在二戰中主要使用的是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HE111轟炸機,Do17轟炸機,Do217轟炸機等等一系列輕型中型轟炸機,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航程短,防護差,載彈量低。不過這在戰爭早期,德國對周邊國家進行戰術攻擊時沒有太大問題,像Ju87斯圖卡就由於良好的俯衝轟炸精度受到好評。

但是在東線戰場,這些問題就成了限制德國空軍擴大戰果的重要原因。戰爭開始後,蘇聯開始將其工業設施等向大後方運送,但是受制於作戰航程不足,德軍轟炸機等只能看著撤往蘇聯腹地的目標逃跑卻無力追擊。

德國缺乏必要的進行戰略轟炸的轟炸機等武器裝備,這是直接限制其對蘇聯進行戰略轟炸的原因。

德國空軍在二戰中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其起到的只是有限的戰術作用,並沒有發揮太大的戰略作用,無論是在早期的不列顛戰役,之後的東線戰場還是北非意大利戰場,其作用有限,沒有起到像美國陸軍航空隊那樣的戰略作用。德國空軍在建立之初,堅持進行戰術性的精確俯衝轟炸的思想佔據了主流,而這也直接影響了德軍武器裝備的研發。

德軍在二戰中主要使用的是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HE111轟炸機,Do17轟炸機,Do217轟炸機等等一系列輕型中型轟炸機,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航程短,防護差,載彈量低。不過這在戰爭早期,德國對周邊國家進行戰術攻擊時沒有太大問題,像Ju87斯圖卡就由於良好的俯衝轟炸精度受到好評。

但是在東線戰場,這些問題就成了限制德國空軍擴大戰果的重要原因。戰爭開始後,蘇聯開始將其工業設施等向大後方運送,但是受制於作戰航程不足,德軍轟炸機等只能看著撤往蘇聯腹地的目標逃跑卻無力追擊。

而德國如果擁有戰略轟炸機就能打贏蘇聯麼?其實德國也是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的,比如He177,但是可靠性很差。而且即使可靠性好,其在執行轟炸任務時又會遭遇另一個麻煩,這就是沒有護航。德軍的Me109等戰機航程不足,這樣一來轟炸機部隊只能孤軍作戰,但是蘇聯人一定會在城市,工廠等地區部署大量的高射炮,以及戰鬥機部隊,這足以對德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構成嚴重威脅,生存都成問題了,更別提執行戰略打擊任務了。而即使其能夠轟炸目標,也會由於德軍的轟炸機力量不足而戰果有限,當時的蘇聯重工業極為強大,德軍如果沒有足夠龐大的轟炸機部隊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打擊,而且蘇聯人完全可以繼續向東撤離,避免德國人的攻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