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殺官渡之戰取勝的關鍵人物許攸?

10 個回答
醉爱谈历史
2019-05-10

許攸是東漢末年的知名謀士之一,他為曹操官渡一戰獻計,最終奇襲烏巢曹軍大勝。但這樣一個人最終卻因一些事情被收監斬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代謀士魂歸西天?

許攸,東漢末年生於南陽郡,年少時期與袁紹以及曹操是好朋友。中平元年他連同一眾英雄好漢廢黜漢靈帝而改立合肥侯為帝,為了大旗不倒他還勸說曹操與他一同行事,但遭到了拒絕。不久後漢靈帝重攬大權,主事的將軍王芬因懼怕而自殺,許攸等人也連夜逃亡他鄉。他雖然有袁紹和曹操兩個好朋友,但廢帝一事他遭到了曹操的拒絕,於是他趕赴冀州投奔了袁紹。

當時的袁紹已經和董卓決裂,他自舉大旗於冀州城,許攸也安然的跟著他在冀州謀事。但許攸知道單靠袁紹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成就大業,因此他多番勸說袁紹和曹操聯盟,但袁紹一根筋軸到底,咋說也不願和曹軍為盟。建安四年袁紹滅了公孫瓚,此戰打的他意氣風發,他就想著一鼓作氣直搗曹操的老巢許都。

許攸是東漢末年的知名謀士之一,他為曹操官渡一戰獻計,最終奇襲烏巢曹軍大勝。但這樣一個人最終卻因一些事情被收監斬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代謀士魂歸西天?

許攸,東漢末年生於南陽郡,年少時期與袁紹以及曹操是好朋友。中平元年他連同一眾英雄好漢廢黜漢靈帝而改立合肥侯為帝,為了大旗不倒他還勸說曹操與他一同行事,但遭到了拒絕。不久後漢靈帝重攬大權,主事的將軍王芬因懼怕而自殺,許攸等人也連夜逃亡他鄉。他雖然有袁紹和曹操兩個好朋友,但廢帝一事他遭到了曹操的拒絕,於是他趕赴冀州投奔了袁紹。

當時的袁紹已經和董卓決裂,他自舉大旗於冀州城,許攸也安然的跟著他在冀州謀事。但許攸知道單靠袁紹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成就大業,因此他多番勸說袁紹和曹操聯盟,但袁紹一根筋軸到底,咋說也不願和曹軍為盟。建安四年袁紹滅了公孫瓚,此戰打的他意氣風發,他就想著一鼓作氣直搗曹操的老巢許都。

攻打曹軍的事情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此戰之中許攸也作為謀士替袁紹出謀劃策。許攸深知曹操手下雖然強兵較多,可他相對袁軍來說士兵少的不是一點點。他覺得曹操必然將大部分人馬拉出來與袁軍打鬥,其老巢許都必然只剩下很少的人防守。這是隻需要一支強兵攻進許都就可以奉天子捉曹操。但袁紹一意孤行,他決心要先抓住曹操再謀他事。

正巧這個時候許攸的家人犯罪被關押了起來,他知曉後非常生氣。又聯想到獻計被否決一事,許攸覺得袁軍之中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於是他匆匆忙忙的投奔了曹操。曹操知曉許攸的到來十分高興,甚至親迎他於城外。而後為報袁紹否決之仇,許攸獻計讓曹操火燒烏巢。烏巢為何地?那時袁紹大軍藏糧食的地方!

在許攸的計謀之下,曹操派一隊精兵假裝袁軍潛入了烏巢,而後這隊精兵在此地放火致使袁軍大亂,潰不成軍。烏巢一戰曹操也斬殺了袁紹許多得力干將,包括淳于瓊、趙睿等人。烏巢失守之後袁軍沒有了後備支援,正在前方迎敵的大將們也紛紛投降,因此此戰曹操勝,兵敗的袁紹帶著幾百人馬一路北逃。

許攸是東漢末年的知名謀士之一,他為曹操官渡一戰獻計,最終奇襲烏巢曹軍大勝。但這樣一個人最終卻因一些事情被收監斬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代謀士魂歸西天?

許攸,東漢末年生於南陽郡,年少時期與袁紹以及曹操是好朋友。中平元年他連同一眾英雄好漢廢黜漢靈帝而改立合肥侯為帝,為了大旗不倒他還勸說曹操與他一同行事,但遭到了拒絕。不久後漢靈帝重攬大權,主事的將軍王芬因懼怕而自殺,許攸等人也連夜逃亡他鄉。他雖然有袁紹和曹操兩個好朋友,但廢帝一事他遭到了曹操的拒絕,於是他趕赴冀州投奔了袁紹。

當時的袁紹已經和董卓決裂,他自舉大旗於冀州城,許攸也安然的跟著他在冀州謀事。但許攸知道單靠袁紹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成就大業,因此他多番勸說袁紹和曹操聯盟,但袁紹一根筋軸到底,咋說也不願和曹軍為盟。建安四年袁紹滅了公孫瓚,此戰打的他意氣風發,他就想著一鼓作氣直搗曹操的老巢許都。

攻打曹軍的事情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此戰之中許攸也作為謀士替袁紹出謀劃策。許攸深知曹操手下雖然強兵較多,可他相對袁軍來說士兵少的不是一點點。他覺得曹操必然將大部分人馬拉出來與袁軍打鬥,其老巢許都必然只剩下很少的人防守。這是隻需要一支強兵攻進許都就可以奉天子捉曹操。但袁紹一意孤行,他決心要先抓住曹操再謀他事。

正巧這個時候許攸的家人犯罪被關押了起來,他知曉後非常生氣。又聯想到獻計被否決一事,許攸覺得袁軍之中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於是他匆匆忙忙的投奔了曹操。曹操知曉許攸的到來十分高興,甚至親迎他於城外。而後為報袁紹否決之仇,許攸獻計讓曹操火燒烏巢。烏巢為何地?那時袁紹大軍藏糧食的地方!

在許攸的計謀之下,曹操派一隊精兵假裝袁軍潛入了烏巢,而後這隊精兵在此地放火致使袁軍大亂,潰不成軍。烏巢一戰曹操也斬殺了袁紹許多得力干將,包括淳于瓊、趙睿等人。烏巢失守之後袁軍沒有了後備支援,正在前方迎敵的大將們也紛紛投降,因此此戰曹操勝,兵敗的袁紹帶著幾百人馬一路北逃。

建安七年袁紹病故,兩年後曹操的大軍攻破了冀州。這時的許攸開始有些飄飄然了,他自認為曹操能得冀州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他常常在群臣宴席上大呼曹操小名。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侮辱,更何況是一身軍功的的曹操。但他對於許攸之言不加排斥心裡卻是忍他已久,只盼著有朝一日能處理了此人。

有一天許攸路過鄴城東門,看到高闊的樓門他又開始飄了,之間他對左右守衛說:“沒有我,你們也就看不到這城樓了”。守衛之人早就不滿許攸作風,於是他派人告訴曹操城樓下發生之事。曹操也順手推舟命人逮捕了許攸,不久後這個為曹操獻計的謀士被殺於獄中。

許攸是東漢末年的知名謀士之一,他為曹操官渡一戰獻計,最終奇襲烏巢曹軍大勝。但這樣一個人最終卻因一些事情被收監斬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代謀士魂歸西天?

許攸,東漢末年生於南陽郡,年少時期與袁紹以及曹操是好朋友。中平元年他連同一眾英雄好漢廢黜漢靈帝而改立合肥侯為帝,為了大旗不倒他還勸說曹操與他一同行事,但遭到了拒絕。不久後漢靈帝重攬大權,主事的將軍王芬因懼怕而自殺,許攸等人也連夜逃亡他鄉。他雖然有袁紹和曹操兩個好朋友,但廢帝一事他遭到了曹操的拒絕,於是他趕赴冀州投奔了袁紹。

當時的袁紹已經和董卓決裂,他自舉大旗於冀州城,許攸也安然的跟著他在冀州謀事。但許攸知道單靠袁紹一人的力量不足以成就大業,因此他多番勸說袁紹和曹操聯盟,但袁紹一根筋軸到底,咋說也不願和曹軍為盟。建安四年袁紹滅了公孫瓚,此戰打的他意氣風發,他就想著一鼓作氣直搗曹操的老巢許都。

攻打曹軍的事情很快就被提上了日程,此戰之中許攸也作為謀士替袁紹出謀劃策。許攸深知曹操手下雖然強兵較多,可他相對袁軍來說士兵少的不是一點點。他覺得曹操必然將大部分人馬拉出來與袁軍打鬥,其老巢許都必然只剩下很少的人防守。這是隻需要一支強兵攻進許都就可以奉天子捉曹操。但袁紹一意孤行,他決心要先抓住曹操再謀他事。

正巧這個時候許攸的家人犯罪被關押了起來,他知曉後非常生氣。又聯想到獻計被否決一事,許攸覺得袁軍之中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於是他匆匆忙忙的投奔了曹操。曹操知曉許攸的到來十分高興,甚至親迎他於城外。而後為報袁紹否決之仇,許攸獻計讓曹操火燒烏巢。烏巢為何地?那時袁紹大軍藏糧食的地方!

在許攸的計謀之下,曹操派一隊精兵假裝袁軍潛入了烏巢,而後這隊精兵在此地放火致使袁軍大亂,潰不成軍。烏巢一戰曹操也斬殺了袁紹許多得力干將,包括淳于瓊、趙睿等人。烏巢失守之後袁軍沒有了後備支援,正在前方迎敵的大將們也紛紛投降,因此此戰曹操勝,兵敗的袁紹帶著幾百人馬一路北逃。

建安七年袁紹病故,兩年後曹操的大軍攻破了冀州。這時的許攸開始有些飄飄然了,他自認為曹操能得冀州都是自己的功勞,因此他常常在群臣宴席上大呼曹操小名。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侮辱,更何況是一身軍功的的曹操。但他對於許攸之言不加排斥心裡卻是忍他已久,只盼著有朝一日能處理了此人。

有一天許攸路過鄴城東門,看到高闊的樓門他又開始飄了,之間他對左右守衛說:“沒有我,你們也就看不到這城樓了”。守衛之人早就不滿許攸作風,於是他派人告訴曹操城樓下發生之事。曹操也順手推舟命人逮捕了許攸,不久後這個為曹操獻計的謀士被殺於獄中。

總之,許攸被殺無非是功高自傲,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可是他忘卻了自己之所以會有如此成就都是曹操給他提供的機會。設想一下,如果他當年沒有叛離袁紹改投曹操,他的計謀會被世人得知嗎?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3-22

曹操正是靠著發小許攸的重要而及時的情報,最終火燒烏巢,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袁紹,統一北方,曹魏政權由此奠定。從這個角度說,許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沒有許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紹的階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別說啥魏武揮鞭了。

曹操正是靠著發小許攸的重要而及時的情報,最終火燒烏巢,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袁紹,統一北方,曹魏政權由此奠定。從這個角度說,許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沒有許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紹的階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別說啥魏武揮鞭了。

而許攸臨陣倒戈,背袁投曹,出賣情報,其鄴城家人的命運可想而知,多半都被處死甚至滅族了!許攸付出如此大的犧牲而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曹操該如何回報自己呢?不說封自己一個三公或重號將軍,至少也該是個九卿加侯爵吧!但沒有,曹操拿下冀州後,許攸只被賞賜了一些金銀,地位仍只是一個普通謀士,你叫他心裡如何平衡?

一個全家被殺、心理又不平衡的人,其面目想來也不會多好看,許攸從此便成了一個怨婦般的憤怒老鳥,沒大沒小,口無遮攔,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曹操不敬,甚至表現出怠慢、不屑的態度,有時還會當眾叫其小名,讓曹操難堪。

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曾對許攸的性格有個精準評價——貪而無治。貪慾重而沒有節制,這就是許攸一生中最大的缺點。這個可怕的缺點,先害死了他的家人,最後還害死了他自己。

有次,許攸隨曹操出鄴城東門,他竟望著曹操的背影,竟洋洋自得地對左右說道:“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入此門。”

曹操正是靠著發小許攸的重要而及時的情報,最終火燒烏巢,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袁紹,統一北方,曹魏政權由此奠定。從這個角度說,許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沒有許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紹的階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別說啥魏武揮鞭了。

而許攸臨陣倒戈,背袁投曹,出賣情報,其鄴城家人的命運可想而知,多半都被處死甚至滅族了!許攸付出如此大的犧牲而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曹操該如何回報自己呢?不說封自己一個三公或重號將軍,至少也該是個九卿加侯爵吧!但沒有,曹操拿下冀州後,許攸只被賞賜了一些金銀,地位仍只是一個普通謀士,你叫他心裡如何平衡?

一個全家被殺、心理又不平衡的人,其面目想來也不會多好看,許攸從此便成了一個怨婦般的憤怒老鳥,沒大沒小,口無遮攔,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曹操不敬,甚至表現出怠慢、不屑的態度,有時還會當眾叫其小名,讓曹操難堪。

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曾對許攸的性格有個精準評價——貪而無治。貪慾重而沒有節制,這就是許攸一生中最大的缺點。這個可怕的缺點,先害死了他的家人,最後還害死了他自己。

有次,許攸隨曹操出鄴城東門,他竟望著曹操的背影,竟洋洋自得地對左右說道:“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入此門。”

又一次在宴會上,許攸竟公然指著曹操,戲謔說:“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公眾場合,曹操也不好發惱,只好滿臉堆笑,裝作大度:“汝言是也。”

然而從此,許攸便再也看不到曹操對他笑了。

曹操正是靠著發小許攸的重要而及時的情報,最終火燒烏巢,打敗了最強大的對手袁紹,統一北方,曹魏政權由此奠定。從這個角度說,許攸可算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如果沒有許攸,曹操早就成了袁紹的階下囚,生死未可知,更別說啥魏武揮鞭了。

而許攸臨陣倒戈,背袁投曹,出賣情報,其鄴城家人的命運可想而知,多半都被處死甚至滅族了!許攸付出如此大的犧牲而為曹操立下如此大功,曹操該如何回報自己呢?不說封自己一個三公或重號將軍,至少也該是個九卿加侯爵吧!但沒有,曹操拿下冀州後,許攸只被賞賜了一些金銀,地位仍只是一個普通謀士,你叫他心裡如何平衡?

一個全家被殺、心理又不平衡的人,其面目想來也不會多好看,許攸從此便成了一個怨婦般的憤怒老鳥,沒大沒小,口無遮攔,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曹操不敬,甚至表現出怠慢、不屑的態度,有時還會當眾叫其小名,讓曹操難堪。

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曾對許攸的性格有個精準評價——貪而無治。貪慾重而沒有節制,這就是許攸一生中最大的缺點。這個可怕的缺點,先害死了他的家人,最後還害死了他自己。

有次,許攸隨曹操出鄴城東門,他竟望著曹操的背影,竟洋洋自得地對左右說道:“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入此門。”

又一次在宴會上,許攸竟公然指著曹操,戲謔說:“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

公眾場合,曹操也不好發惱,只好滿臉堆笑,裝作大度:“汝言是也。”

然而從此,許攸便再也看不到曹操對他笑了。

因為他死了,死人可看不到人笑,只能聽到鬼哭。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許攸這個大功臣大恩人呢?

因為曹操也很鬱悶。許攸放棄家人的性命而背袁投曹,是他許攸自己的選擇,又不是曹操逼他的;他完全可以向袁紹申訴或求情,讓審配放了他家人,但他沒有,是他自己選擇了當背叛者,而背叛者,永遠不會贏得尊重。

許攸沒有贏得尊重,就該夾著尾巴乖乖領受曹操的恩賜,他卻反過來不尊重曹操,居功自傲,仗恩肆意,這叫曹操如何受得了?

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許攸之恩已然湧泉,曹操若要相報,難道也要以冀州或家人相報麼?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曹操只能恩將仇報,這就是帝王心,海底針!一個帝王的心,能容得下整個天下,卻不能容忍一份無以為報的恩情,因為帝王必須是一個市恩之人,而不是一個受恩之人。

我是越关
2019-12-29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公元200年,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意圖吞併曹操。當時的許攸積極獻計,希望袁紹可以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許昌,這樣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疲於奔命,結果袁紹根本沒有采納。恰在這時,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罪,審配還把許攸的家人逮捕,告訴了袁紹,袁紹便訓斥許攸一次。許攸因此投奔了曹操。

投奔曹操時,曹操亮出了最高規格的迎接禮儀,光著腳出來迎接,並且說許子遠到來,大事可成。此時的曹操對許攸禮遇有加,可以說雙方都找到了知音。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公元200年,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意圖吞併曹操。當時的許攸積極獻計,希望袁紹可以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許昌,這樣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疲於奔命,結果袁紹根本沒有采納。恰在這時,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罪,審配還把許攸的家人逮捕,告訴了袁紹,袁紹便訓斥許攸一次。許攸因此投奔了曹操。

投奔曹操時,曹操亮出了最高規格的迎接禮儀,光著腳出來迎接,並且說許子遠到來,大事可成。此時的曹操對許攸禮遇有加,可以說雙方都找到了知音。



來到曹營後,許攸積極的出謀劃策,讓曹操夜襲烏巢,大破袁紹,之後在曹操北伐袁紹的過程中屢次獻計。

公元204年,許攸為曹操獻計攻破鄴城,佔領冀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同時許攸也狂妄到了極點。不論任何場合、地點,許攸總是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而且還經常對著曹操和其手下的將領說:“沒有我,你們就進不了這鄴城。”這些事搞得曹操非常沒有面子,只得表面堆笑著敷衍許攸:“你說得對,沒有許子遠,就沒有我曹操的今天。”

最後一次,許攸在路過鄴城的東門時,對著手下的奴僕和守城士兵公然挑戰曹操的權威,又說出了那句話:“沒有我許子遠,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鄴城!”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公元200年,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意圖吞併曹操。當時的許攸積極獻計,希望袁紹可以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許昌,這樣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疲於奔命,結果袁紹根本沒有采納。恰在這時,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罪,審配還把許攸的家人逮捕,告訴了袁紹,袁紹便訓斥許攸一次。許攸因此投奔了曹操。

投奔曹操時,曹操亮出了最高規格的迎接禮儀,光著腳出來迎接,並且說許子遠到來,大事可成。此時的曹操對許攸禮遇有加,可以說雙方都找到了知音。



來到曹營後,許攸積極的出謀劃策,讓曹操夜襲烏巢,大破袁紹,之後在曹操北伐袁紹的過程中屢次獻計。

公元204年,許攸為曹操獻計攻破鄴城,佔領冀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同時許攸也狂妄到了極點。不論任何場合、地點,許攸總是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而且還經常對著曹操和其手下的將領說:“沒有我,你們就進不了這鄴城。”這些事搞得曹操非常沒有面子,只得表面堆笑著敷衍許攸:“你說得對,沒有許子遠,就沒有我曹操的今天。”

最後一次,許攸在路過鄴城的東門時,對著手下的奴僕和守城士兵公然挑戰曹操的權威,又說出了那句話:“沒有我許子遠,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鄴城!”



這件事讓曹操徹底爆發,當著自己的面經常喊小名也就算了,如今當著諸多奴僕下人說自己無能,這就是赤裸裸的挑戰曹操的威信。於是曹操首先將許攸收監,最終處死了。

從許攸的經歷來看,許攸確實有人脈、有能力,而且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及平定北方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不過他的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一個成為主公的人,早已經不是曾經的發小,表面上的稱兄道弟根本不能當真。

許攸這個人,擁有當時天下最好的人脈資源,同時也擁有超一流的智商。不過老天是公平的,給了許攸頂配智商和人脈後,卻給了他最低配的情商。



許攸是南陽人,小時候便與袁紹、曹操二人一起讀書、玩耍,三個人可謂是知根知底的發小。成年後的許攸表現出了躁動不安,準備聯合冀州刺史王芬和沛國周旌廢黜漢靈帝,結果事情敗露之後,王芬和周旌被殺,許攸逃跑。

公元189年,董卓入朝,這一年可以說是整個漢末軍閥混戰的根源。無數能人志士逃離都城,袁紹便是其中之一。此時的許攸認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所以跟著他一定能夠得到遠大的前程。因此許攸便投奔了袁紹,成為了他的謀士。



公元200年,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意圖吞併曹操。當時的許攸積極獻計,希望袁紹可以分兵攻打曹操的老巢許昌,這樣使得曹操首尾不能相顧,疲於奔命,結果袁紹根本沒有采納。恰在這時,許攸的家人在鄴城犯罪,審配還把許攸的家人逮捕,告訴了袁紹,袁紹便訓斥許攸一次。許攸因此投奔了曹操。

投奔曹操時,曹操亮出了最高規格的迎接禮儀,光著腳出來迎接,並且說許子遠到來,大事可成。此時的曹操對許攸禮遇有加,可以說雙方都找到了知音。



來到曹營後,許攸積極的出謀劃策,讓曹操夜襲烏巢,大破袁紹,之後在曹操北伐袁紹的過程中屢次獻計。

公元204年,許攸為曹操獻計攻破鄴城,佔領冀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同時許攸也狂妄到了極點。不論任何場合、地點,許攸總是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而且還經常對著曹操和其手下的將領說:“沒有我,你們就進不了這鄴城。”這些事搞得曹操非常沒有面子,只得表面堆笑著敷衍許攸:“你說得對,沒有許子遠,就沒有我曹操的今天。”

最後一次,許攸在路過鄴城的東門時,對著手下的奴僕和守城士兵公然挑戰曹操的權威,又說出了那句話:“沒有我許子遠,曹家人根本進不了鄴城!”



這件事讓曹操徹底爆發,當著自己的面經常喊小名也就算了,如今當著諸多奴僕下人說自己無能,這就是赤裸裸的挑戰曹操的威信。於是曹操首先將許攸收監,最終處死了。

從許攸的經歷來看,許攸確實有人脈、有能力,而且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及平定北方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不過他的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一個成為主公的人,早已經不是曾經的發小,表面上的稱兄道弟根本不能當真。



再說,曹操將許攸收監之後沒有立刻殺掉,實際上為了看看天下人的反應。結果當時根本沒有一個人為許攸求情,以此可見許攸的人緣差到了何種地步。這也導致了曹操下定決心處死了許攸。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4-03

許攸是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打勝官渡之戰的最關鍵的人物。如果不是許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紹的藏糧之地烏巢,並建議曹操先奪烏巢,焚燬袁紹糧草,讓袁紹自亂陣腳。曹軍的2萬人,能否打敗袁紹的11萬人,還真的很難說。

許攸是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打勝官渡之戰的最關鍵的人物。如果不是許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紹的藏糧之地烏巢,並建議曹操先奪烏巢,焚燬袁紹糧草,讓袁紹自亂陣腳。曹軍的2萬人,能否打敗袁紹的11萬人,還真的很難說。

(許攸)

可是,許攸這麼一個大功臣,最終卻被曹操給殺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殺許攸的原因,《魏略》上是這樣記載的: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

也就是說,許攸自恃有功,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沒大沒小地喊曹操的小名,還說要不是我,你能夠得冀州嗎?曹操表面上說,你說得對呀,其實內心對許攸很不高興。後來就找了個藉口,把許攸給殺掉了。

這個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是經不住推敲的。要知道,曹操一項很愛才,他是出了名能容刺頭的人。

禰衡多次當面罵他,對他很不敬,還在他面前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別人都勸曹操殺掉禰衡,但是曹操卻並不殺他。而是把他送給了黃祖,讓黃祖來殺他。曹操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不想揹負殺人才的壞名聲,以便能夠招徠更多的人才。

陳宮背叛曹操,幫助呂布反打曹操。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抓到陳宮後,還並不想殺他,而是勸他重新入仕。是陳宮堅決不投降,一心要死,曹操才把他殺掉的。曹操勸陳宮投降入仕,無非也正是要體現自己的寬宏大量,廣納人才。

許攸是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打勝官渡之戰的最關鍵的人物。如果不是許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紹的藏糧之地烏巢,並建議曹操先奪烏巢,焚燬袁紹糧草,讓袁紹自亂陣腳。曹軍的2萬人,能否打敗袁紹的11萬人,還真的很難說。

(許攸)

可是,許攸這麼一個大功臣,最終卻被曹操給殺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殺許攸的原因,《魏略》上是這樣記載的: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

也就是說,許攸自恃有功,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沒大沒小地喊曹操的小名,還說要不是我,你能夠得冀州嗎?曹操表面上說,你說得對呀,其實內心對許攸很不高興。後來就找了個藉口,把許攸給殺掉了。

這個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是經不住推敲的。要知道,曹操一項很愛才,他是出了名能容刺頭的人。

禰衡多次當面罵他,對他很不敬,還在他面前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別人都勸曹操殺掉禰衡,但是曹操卻並不殺他。而是把他送給了黃祖,讓黃祖來殺他。曹操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不想揹負殺人才的壞名聲,以便能夠招徠更多的人才。

陳宮背叛曹操,幫助呂布反打曹操。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抓到陳宮後,還並不想殺他,而是勸他重新入仕。是陳宮堅決不投降,一心要死,曹操才把他殺掉的。曹操勸陳宮投降入仕,無非也正是要體現自己的寬宏大量,廣納人才。

(曹操)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就容不下同樣是大才的許攸呢?

許攸當面稱呼曹操的小名,對曹操沒大沒小。其實這對曹操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是曹操的那些部下看見了,受不了他這種表現。但同時也會更加佩服曹操,覺得曹操是有大肚量的人。

對於曹操來說,留著許攸,只會給自己加分,為什麼卻要找藉口,把許攸給殺掉呢?

要真正瞭解曹操殺許攸的原因,我們還得回過頭去,看看許攸還做過一些什麼。

許攸其實和曹操、袁紹都是老朋友,而且很早就出道了,有很大的名氣。

在漢靈帝的時候,由於漢靈帝繼承漢桓帝的做法,繼續搞“黨錮”,後來雖然由於黃巾軍起義爆發,漢靈帝要用人對付黃巾軍,不得不取消“黨錮”,但是,受過“黨錮”迫害的冀州刺史王芬就和許攸等人聯合起來,想要把漢靈帝給廢掉。當時許攸還去聯合曹操,不過曹操並沒有答應。

廢漢靈帝的事情當然沒有成功,於是王芬自殺,許攸逃亡。最終,許攸投奔了袁紹,成為袁紹的謀士。

許攸成為袁紹的謀士後,曾勸說袁紹與曹操聯合,不過袁紹沒有答應。後來,許攸又給袁紹出主意,讓他襲擊曹操守備薄弱的許都,獲得漢獻帝,“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是袁紹還是沒同意,說他要先抓住曹操再說。

後來,許攸的家人犯法,袁紹的大臣審配把他們抓起來,許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並向曹操獻了燒烏巢的計策。

許攸是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打勝官渡之戰的最關鍵的人物。如果不是許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紹的藏糧之地烏巢,並建議曹操先奪烏巢,焚燬袁紹糧草,讓袁紹自亂陣腳。曹軍的2萬人,能否打敗袁紹的11萬人,還真的很難說。

(許攸)

可是,許攸這麼一個大功臣,最終卻被曹操給殺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曹操殺許攸的原因,《魏略》上是這樣記載的: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

也就是說,許攸自恃有功,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沒大沒小地喊曹操的小名,還說要不是我,你能夠得冀州嗎?曹操表面上說,你說得對呀,其實內心對許攸很不高興。後來就找了個藉口,把許攸給殺掉了。

這個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是經不住推敲的。要知道,曹操一項很愛才,他是出了名能容刺頭的人。

禰衡多次當面罵他,對他很不敬,還在他面前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情。別人都勸曹操殺掉禰衡,但是曹操卻並不殺他。而是把他送給了黃祖,讓黃祖來殺他。曹操為什麼這樣做呢?就是因為他不想揹負殺人才的壞名聲,以便能夠招徠更多的人才。

陳宮背叛曹操,幫助呂布反打曹操。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抓到陳宮後,還並不想殺他,而是勸他重新入仕。是陳宮堅決不投降,一心要死,曹操才把他殺掉的。曹操勸陳宮投降入仕,無非也正是要體現自己的寬宏大量,廣納人才。

(曹操)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就容不下同樣是大才的許攸呢?

許攸當面稱呼曹操的小名,對曹操沒大沒小。其實這對曹操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是曹操的那些部下看見了,受不了他這種表現。但同時也會更加佩服曹操,覺得曹操是有大肚量的人。

對於曹操來說,留著許攸,只會給自己加分,為什麼卻要找藉口,把許攸給殺掉呢?

要真正瞭解曹操殺許攸的原因,我們還得回過頭去,看看許攸還做過一些什麼。

許攸其實和曹操、袁紹都是老朋友,而且很早就出道了,有很大的名氣。

在漢靈帝的時候,由於漢靈帝繼承漢桓帝的做法,繼續搞“黨錮”,後來雖然由於黃巾軍起義爆發,漢靈帝要用人對付黃巾軍,不得不取消“黨錮”,但是,受過“黨錮”迫害的冀州刺史王芬就和許攸等人聯合起來,想要把漢靈帝給廢掉。當時許攸還去聯合曹操,不過曹操並沒有答應。

廢漢靈帝的事情當然沒有成功,於是王芬自殺,許攸逃亡。最終,許攸投奔了袁紹,成為袁紹的謀士。

許攸成為袁紹的謀士後,曾勸說袁紹與曹操聯合,不過袁紹沒有答應。後來,許攸又給袁紹出主意,讓他襲擊曹操守備薄弱的許都,獲得漢獻帝,“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是袁紹還是沒同意,說他要先抓住曹操再說。

後來,許攸的家人犯法,袁紹的大臣審配把他們抓起來,許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並向曹操獻了燒烏巢的計策。

(袁紹)

從許攸的這份經歷,我們可以看出,許攸的一生,反過兩任老闆:一是漢靈帝,一是袁紹。而且許攸不僅僅是反老闆,還兩次打前老闆的“番天印”。

漢靈帝不管怎麼說,他是皇帝,一個大臣想對皇帝擅行廢立,顯然是違揹人臣品格的。曹操當初不願意這麼做,並不是他認為漢靈帝是明君,而是他認為這不是人臣的作為。

許攸在袁紹手下的時候,固然袁紹不用他,但袁紹也沒有對不起他。他家人犯法是事實,抓捕也是正常的。而且實施抓住的還是審配,並不是袁紹。但是許攸竟然就遷怒在袁紹頭上,幫助曹操對袁紹反戈一擊。

由此可見,這個許攸實在是個極其危險的人物。如果曹操不乾淨利落地殺掉他,在什麼時候得罪了他。或者不是曹操得罪了他,而是曹操的手下得罪了他,說不定他都會把仇恨記載曹操頭上,對曹操也來一個反戈一擊,那就可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了。

曹操能容禰衡、陳宮,是他們品德是好的,也沒那麼大的危害性。可是這個許攸,品性很壞,又潛藏著巨大危險。因此,曹操是不會留他的。

(參考資料:《魏略》《三國志》)

萨沙
2019-12-28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其實在袁紹的麾下,許攸還是比較得重用的,地位與沮授,田豐,逢紀等人相仿,也是最高決策層中的一員。關於烏巢存糧的地點和守備情況,許攸都瞭如指掌,這可是袁紹集團的最高軍事機密,這說明他確實參與了集團內的最高核心事務。然而,許攸領著袁紹薪俸的同時,又縱容家人在袁紹的領地上犯法,為自己貪汙錢財中飽私囊。在家人的違法行為被鐵面無私的審配發現並逮捕後,許攸心中不忿,覺得同僚很不給他面子。再加上所獻的計策並未被袁紹所採納,令許攸感到自己已經在主公面前失寵。於是,他又帶著在袁紹軍中所知的情報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換取自己的地位……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其實在袁紹的麾下,許攸還是比較得重用的,地位與沮授,田豐,逢紀等人相仿,也是最高決策層中的一員。關於烏巢存糧的地點和守備情況,許攸都瞭如指掌,這可是袁紹集團的最高軍事機密,這說明他確實參與了集團內的最高核心事務。然而,許攸領著袁紹薪俸的同時,又縱容家人在袁紹的領地上犯法,為自己貪汙錢財中飽私囊。在家人的違法行為被鐵面無私的審配發現並逮捕後,許攸心中不忿,覺得同僚很不給他面子。再加上所獻的計策並未被袁紹所採納,令許攸感到自己已經在主公面前失寵。於是,他又帶著在袁紹軍中所知的情報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換取自己的地位……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然而,許攸卻自峙功勞高,覺得曹操能打敗袁紹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許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沒有“低調”二字的概念,反而還越來越輕慢和驕狂,就連對主子曹操,許攸也是毫不避諱自己的態度,經常在公共場合稱大呼其小名……曹操雖對此頗有芥蒂,不過也沒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覺得許攸也不過就是一介愛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計較了。不過,許攸繼續縱容家人貪贓枉法,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勢力範圍內有包攬地方大權,甚至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這點就很難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經對許攸動了殺心,但又怕背上“害賢”和“殺功臣”的罪名,所以這事對他來說很難辦。曹操一直在等待機會和理由,終於等到有人告發許攸,等於是給了老曹一個臺階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對許攸痛下殺手。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其實在袁紹的麾下,許攸還是比較得重用的,地位與沮授,田豐,逢紀等人相仿,也是最高決策層中的一員。關於烏巢存糧的地點和守備情況,許攸都瞭如指掌,這可是袁紹集團的最高軍事機密,這說明他確實參與了集團內的最高核心事務。然而,許攸領著袁紹薪俸的同時,又縱容家人在袁紹的領地上犯法,為自己貪汙錢財中飽私囊。在家人的違法行為被鐵面無私的審配發現並逮捕後,許攸心中不忿,覺得同僚很不給他面子。再加上所獻的計策並未被袁紹所採納,令許攸感到自己已經在主公面前失寵。於是,他又帶著在袁紹軍中所知的情報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換取自己的地位……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然而,許攸卻自峙功勞高,覺得曹操能打敗袁紹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許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沒有“低調”二字的概念,反而還越來越輕慢和驕狂,就連對主子曹操,許攸也是毫不避諱自己的態度,經常在公共場合稱大呼其小名……曹操雖對此頗有芥蒂,不過也沒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覺得許攸也不過就是一介愛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計較了。不過,許攸繼續縱容家人貪贓枉法,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勢力範圍內有包攬地方大權,甚至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這點就很難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經對許攸動了殺心,但又怕背上“害賢”和“殺功臣”的罪名,所以這事對他來說很難辦。曹操一直在等待機會和理由,終於等到有人告發許攸,等於是給了老曹一個臺階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對許攸痛下殺手。

靠著投機起家的許攸,最終死在了自己的投機舉動上。其實投機二字並非是貶義詞,三國時代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多多少少玩過投機這套把戲。關鍵在於,投機也需要對於形勢的把握和判斷,不然就遲早玩完,而許攸恰恰是不明白這一點的。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許攸的利用價值是無限大,而官渡之戰過後,他的價值就明顯降低了。這個時候許攸明顯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和曹操曾經的舊識關係,高估了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作用,高估了自己之前的豐功偉業……對於政治家來說,你以前立下多少功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你能為他創造多少價值。一旦你帶來的危險大於你所能創造的價值,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除掉你。只可惜,死到臨頭的許攸還是沒有想通這一層厲害關係,他不明白為什麼當初他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曹操那麼歡迎他,甚至在歷史上留下了“倒履相迎”的佳話,最後結果卻是這樣……

官渡之戰以前,荀彧就曾評論過袁紹麾下的眾謀士,其中給過許攸一句“貪而不知”的評價,大概意思是指許攸貪圖利益,雖然有一定才能,做事卻不夠明智。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這四個字的形容十分貼切,許攸真的是貪功,貪名,貪財樣樣佔全,空有一些才能在身,做事卻完全不知道分寸。所以說白了,許攸熱衷於投機,卻並非是個成功的投機者,甚至連投機小人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一“投機小丑”。對他這樣的人來說,身首異處的結局是必然的,問題僅在於遲早而已……

三國中最狂妄無知的投機小丑:貪心糊塗送了命的許攸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許攸是三國時代中前期的一個關鍵人物,決定了官渡戰役的勝負。這是一個有才能,但狂妄貪婪的小人。最終因為自己的獨特性格,被曹操殺掉。聽薩沙說一說吧。

他本為袁紹帳下參謀,併為袁紹獻上過不少奇策妙計。在官渡之戰最為緊張的對峙時刻,許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捕而對袁紹懷恨在心,連夜投到曹操的帳下,並帶去了烏巢存糧和袁軍口令等關鍵情報,為曹操偷襲烏巢成功並擊敗袁紹立下了大功。不過,賣主求榮的許攸並未能得意多長時間,在曹操平定冀州之後不久,他就因自恃其功而屢吐狂言,最終因有人告發而被處死。

有些人覺得曹操這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心無容人之量,僅僅因為幾句狂妄的話便痛下殺手,也不想想人家之前的功勞。其實,曹操真的是因為氣量狹小才殺的許攸嗎?曹操一代偉人,無論心胸氣量是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不然他也成就不了統一大半個中國的偉業。別的不說,就連張繡這種就曾經先降後叛,身上揹負著他老曹家好幾筆血債的人,曹操都能毫不記前嫌,難不成許攸幾句小小的狂言老曹就容不下?其實,許攸之死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考慮和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而非僅僅是因為他居功自傲的行為。

據史料記載,許攸字子遠,少年時代便進了東漢政壇為官,與袁紹、曹操等人交好,並參與了很多的政治活動。董卓亂京過後,許攸跟隨袁紹到了冀州,成為其帳下謀士,在袁紹與公孫瓚開戰期間曾力勸袁紹與曹操結成聯盟,免除了兩面作戰的後顧之憂;到後來袁曹兩軍對峙官渡之時,又曾獻計輕騎突襲許昌,斷曹操的後路……應該說,許攸這個人還是很有幾分才能的,他知進知退,形勢判斷準確,而且頗具謀略水準。然而,許攸的才華水平也僅限於此,他終究是缺乏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所做的一切更多都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人品也不咋樣。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早在漢靈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許攸就曾幹出過類似於董卓的“換皇帝”之舉。他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公周旌等人密謀要廢掉靈帝,改立合肥侯,還勸曹操一起參與起事(曹操未同意)。事情敗露過後,王芬等人畏罪自殺,許攸則揹著謀反的罪名亡命江湖,躲避著朝廷的追捕……只是後來靈帝病死,何進立少帝攝政,十常侍亂宮,董卓進京……東漢朝廷像戲臺子一樣,臺上的大戲一部連著一部,各方勢力都在爭權奪利,哪裡還有空去理會許攸這種逃亡在外的小人物?許攸也藉此機會摘掉自己“朝廷欽犯”的名頭,投到袁紹麾下為謀士,要不然這頂帽子要壓得他永世無法翻身。

其實在袁紹的麾下,許攸還是比較得重用的,地位與沮授,田豐,逢紀等人相仿,也是最高決策層中的一員。關於烏巢存糧的地點和守備情況,許攸都瞭如指掌,這可是袁紹集團的最高軍事機密,這說明他確實參與了集團內的最高核心事務。然而,許攸領著袁紹薪俸的同時,又縱容家人在袁紹的領地上犯法,為自己貪汙錢財中飽私囊。在家人的違法行為被鐵面無私的審配發現並逮捕後,許攸心中不忿,覺得同僚很不給他面子。再加上所獻的計策並未被袁紹所採納,令許攸感到自己已經在主公面前失寵。於是,他又帶著在袁紹軍中所知的情報匆匆投靠曹操,希望能在曹操麾下換取自己的地位……

說白了,許攸所一直在做的都是投機,而且這一次他確實投對了人。許攸的到來使得曹操倒履相迎,他帶來的情報令曹操在原本並不佔優的官渡對峙中逆轉取勝。隨著烏巢的糧草被燒,原本軍力和後勤佔優的袁紹大軍也迅速崩潰,倉皇中逃回冀州。這時候的許攸應該怎麼辦呢?最聰明的做法是,好好在曹操帳下打工,為其出謀劃策,並利用自己家族在北方的影響力,為曹操收服北方四州做好應有的工作。同時,許攸還必須要保持謙和的為人和圓滑的行事手段,畢竟在河北人士看來,他的腦門上刻著“叛徒”二字。雖然當著面不敢指責他幹賣主求榮的事情,但私底下肯定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樑骨痛罵。

然而,許攸卻自峙功勞高,覺得曹操能打敗袁紹拿下冀州,都是靠他許攸一人。他眼中完全沒有“低調”二字的概念,反而還越來越輕慢和驕狂,就連對主子曹操,許攸也是毫不避諱自己的態度,經常在公共場合稱大呼其小名……曹操雖對此頗有芥蒂,不過也沒有到下手除掉的地步,覺得許攸也不過就是一介愛口出狂言的儒生,念他之前有功便不跟他計較了。不過,許攸繼續縱容家人貪贓枉法,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家族索取利益,在家族勢力範圍內有包攬地方大權,甚至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這點就很難為曹操所容忍了。是的,老曹已經對許攸動了殺心,但又怕背上“害賢”和“殺功臣”的罪名,所以這事對他來說很難辦。曹操一直在等待機會和理由,終於等到有人告發許攸,等於是給了老曹一個臺階下,就可以毫不留情地對許攸痛下殺手。

靠著投機起家的許攸,最終死在了自己的投機舉動上。其實投機二字並非是貶義詞,三國時代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多多少少玩過投機這套把戲。關鍵在於,投機也需要對於形勢的把握和判斷,不然就遲早玩完,而許攸恰恰是不明白這一點的。在官渡相持的時候,許攸的利用價值是無限大,而官渡之戰過後,他的價值就明顯降低了。這個時候許攸明顯是高估了自己,高估了自己和曹操曾經的舊識關係,高估了自己在曹操麾下的作用,高估了自己之前的豐功偉業……對於政治家來說,你以前立下多少功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你能為他創造多少價值。一旦你帶來的危險大於你所能創造的價值,那麼他會毫不猶豫的除掉你。只可惜,死到臨頭的許攸還是沒有想通這一層厲害關係,他不明白為什麼當初他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曹操那麼歡迎他,甚至在歷史上留下了“倒履相迎”的佳話,最後結果卻是這樣……

官渡之戰以前,荀彧就曾評論過袁紹麾下的眾謀士,其中給過許攸一句“貪而不知”的評價,大概意思是指許攸貪圖利益,雖然有一定才能,做事卻不夠明智。從後來發生的事情看,這四個字的形容十分貼切,許攸真的是貪功,貪名,貪財樣樣佔全,空有一些才能在身,做事卻完全不知道分寸。所以說白了,許攸熱衷於投機,卻並非是個成功的投機者,甚至連投機小人都算不上,頂多算是一“投機小丑”。對他這樣的人來說,身首異處的結局是必然的,問題僅在於遲早而已……

PS:《三國演義》上說,許攸是因為和曹操的首席護衛許褚起了衝突,被後者一怒之下殺死。當然這只是小說的劇情,在《三國志》中只提到有人告發許攸的行為,卻並未指明是誰。不過,書中許褚說的那句:“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卻是很好地代表了老曹軍中上下(包括曹操本人)對於許攸這號“恃功狂放者”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所以,演義中的曹操在得知許攸被殺一事以後,也沒有處罰許褚,只是在口頭上“深責”之,完全是心照不宣的態度。之後,曹操還要以公候之禮厚葬許攸,並在許攸的葬禮上痛哭流涕,絮叨以往舊情,表示不忘之前官渡之戰中所立下的功勞等……當然,曹操的目的不過是藉此機會,在天下人面前再炒作一次,表達自己的痛失賢才的遺憾,以籠絡人心。說白了,這也就是一場帶有政治性質的表演……

步武堂
2019-12-30

小說《三國演義》裡,許攸這個人物在曹操和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中,屬於“陣前投敵”,然後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的“背主求榮之人”。

對曹操來講,這個和他與袁紹從小玩大的,後來成了袁紹的重要謀士的許攸,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背叛袁紹投靠到自己陣營,並出了一個絕好的主意(前提是出賣了袁紹糧草大營的軍事情報),讓他曹操一舉就轉了兩軍對峙曹軍被動的局面,並擊潰袁紹。這個哥們是立了大功的。曹操對此一開始是真心的感激許攸的。

曹操這個人,對人才的態度還是很大度很包容的,選擇跟隨曹操的各類人才基本上都是“從一而終”很少有半路“改換門庭”的。這足以說明曹操對於人才是有自己的“人格魅力”的。

根據這個基本判斷前提下,許攸的被殺,應該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

許攸是曹操的“發小”,加上又立下了“不世之功”,這就讓這個本來就有著強烈的投機意識的“狂士”更加“不可一世”。

這哥們的狂妄曹操儘管也還是不舒服,但曹操也必須忍著。對這個“功臣”,曹操不能殺,甚至不能表現出憤怒,這是考驗曹操度量。

可是許攸這個人,情商太低,蹬鼻子上臉,曹操的隱忍,讓他感到的不是一種過分的愧疚,而是一種莫名的快感。一種可以為所欲為放肆的快感。在這種快感的支配下,許攸的言論和行為嚴重的走樣了。

酗酒鬧事,酒後狂言,扒曹操的隱私,曝曹操的糗事。更重要的是在曹操的那些“衝鋒陷陣”的武將們面前表現出十足的“無禮與傲慢”。

這樣一個仗著“功勞”和與曹操的舊交而“狂悖之人”,就不僅僅是曹操難受,許攸激怒的是曹操的一個層面的屬下。所以,最終許攸被他的本家,大將許褚一刀斬於馬下,許攸完美的詮釋了“不作就不會死”這個真理。

不书
2019-01-16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後曹操奪取冀州,許攸居功甚偉。許攸因此開始不分場合地嘚瑟起來,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常在重要場合稱呼曹操小名“曹阿瞞”。

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後曹操奪取冀州,許攸居功甚偉。許攸因此開始不分場合地嘚瑟起來,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常在重要場合稱呼曹操小名“曹阿瞞”。

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

曹操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動了帝王殺心。後來,許攸仍舊不知深淺,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又得意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

此話傳到曹操耳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宰了許攸。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後曹操奪取冀州,許攸居功甚偉。許攸因此開始不分場合地嘚瑟起來,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常在重要場合稱呼曹操小名“曹阿瞞”。

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

曹操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動了帝王殺心。後來,許攸仍舊不知深淺,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又得意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

此話傳到曹操耳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宰了許攸。

(曹操殺許攸)

曹操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多面體人物,所謂梟雄,既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上的人物。楊修何才?華佗何能?均被其殺,何況一不知進退黃口儒生?

曹操對待人才問題,最善招降納叛,可謂唯才是舉。但如果有誰恃才傲物,對自己不敬,那不論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勞,他也不容忍,格殺勿論。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後曹操奪取冀州,許攸居功甚偉。許攸因此開始不分場合地嘚瑟起來,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常在重要場合稱呼曹操小名“曹阿瞞”。

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

曹操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動了帝王殺心。後來,許攸仍舊不知深淺,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又得意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

此話傳到曹操耳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宰了許攸。

(曹操殺許攸)

曹操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多面體人物,所謂梟雄,既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上的人物。楊修何才?華佗何能?均被其殺,何況一不知進退黃口儒生?

曹操對待人才問題,最善招降納叛,可謂唯才是舉。但如果有誰恃才傲物,對自己不敬,那不論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勞,他也不容忍,格殺勿論。

(演繹許攸)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寫曹軍攻克冀州後,有一日,大將許褚在鄴城東門處碰見許攸,許攸傲慢地對許褚說:“你們如果沒有我,怎能從此門出入。”許褚一聽非常生氣,回答說:“我們出生入死,經過血戰,奪得城池,你誇什麼口!”許攸罵道:“你們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許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訴說許攸無禮之極。

《三國志·崔琰傳》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

言下之意,曹操比較不喜歡有人在他面前賣弄機靈。賣弄了後,見好就收的還則罷了,如若不知道深淺的一直在他面前抖落智商的人如孔融、許攸等都被他一刀宰了。曹操是愛才,但是卻不容許別人把他當傻子。那個楊修就是最搞笑的例子。

裴松之注引《魏略》,對許攸如何“不虔”於曹操有具體記載。《魏略》說,許攸自幼與曹操是一起撒尿和稀泥的死黨。官渡之戰中,許攸背叛袁紹投奔曹操後建議曹操偷襲烏巢,使曹操大獲全勝。

後曹操奪取冀州,許攸居功甚偉。許攸因此開始不分場合地嘚瑟起來,對曹操經常口出戲言,甚至常在重要場合稱呼曹操小名“曹阿瞞”。

在一次聚會上,許攸對曹操說:“阿瞞,你沒有我,不會得到冀州。”曹操一聽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一點不錯。”

曹操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非常不高興,以為許攸無禮太甚,動了帝王殺心。後來,許攸仍舊不知深淺,率隨從出鄴城東門,又得意對左右從人說:“他們曹家沒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門。”

此話傳到曹操耳中,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宰了許攸。

(曹操殺許攸)

曹操是一個具有雙重性格的多面體人物,所謂梟雄,既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上的人物。楊修何才?華佗何能?均被其殺,何況一不知進退黃口儒生?

曹操對待人才問題,最善招降納叛,可謂唯才是舉。但如果有誰恃才傲物,對自己不敬,那不論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勞,他也不容忍,格殺勿論。

(演繹許攸)

《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寫曹軍攻克冀州後,有一日,大將許褚在鄴城東門處碰見許攸,許攸傲慢地對許褚說:“你們如果沒有我,怎能從此門出入。”許褚一聽非常生氣,回答說:“我們出生入死,經過血戰,奪得城池,你誇什麼口!”許攸罵道:“你們這些人都是匹夫之勇,何足道哉!”許褚大怒,拔劍殺攸,提頭來見曹操,訴說許攸無禮之極。

(演繹許褚殺許攸)

曹操見狀,深深責備許褚說:“許攸與我是故交,他說的不過是戲言,你怎麼能殺他呢!”於是下令厚葬許攸。

羅貫中在演繹中故意借許褚之手殺許攸,以刻畫曹操梟雄形象。但不論歷史也好,演繹也罷,總歸一點變不了,曹操是梟雄,權威不容侵犯,誰侵犯了要誰命。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回答!

邓海春
2019-03-30

許攸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在官渡之戰前期投奔曹操之後,許攸建議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許攸又出謀劃策,在曹操平定冀州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在平定冀州之後不久,許攸就因為觸怒曹操被殺害了。

許攸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在官渡之戰前期投奔曹操之後,許攸建議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許攸又出謀劃策,在曹操平定冀州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在平定冀州之後不久,許攸就因為觸怒曹操被殺害了。

在《三國演義》中,許攸是被許褚殺害,曹操默許了許褚的行為,僅僅厚葬了許攸而已。在歷史上許攸並不是許褚殺死的,而是曹操直接殺死的。許攸的死並不是曹操的問題,而是許攸自身的原因。

在曹操和袁紹對峙的時候,許攸主動的過來投誠。曹操的軍隊當時連糧食都快吃不上了,看到了許攸來,曹操激動得連鞋子都不穿,幾乎要給許攸跪下了。曹操的目的除了想要擊敗袁紹,同時也想留住許攸。許攸和曹操是老朋友,還是一個頂級謀士,是曹操極力拉攏的對象。只要許攸不是非常過分,哪怕沒有功勞,曹操也能夠讓他榮華富貴一生。可是許攸偏偏不這樣,他的功勞確實大,可是問題也比較多。

許攸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在官渡之戰前期投奔曹操之後,許攸建議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許攸又出謀劃策,在曹操平定冀州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在平定冀州之後不久,許攸就因為觸怒曹操被殺害了。

在《三國演義》中,許攸是被許褚殺害,曹操默許了許褚的行為,僅僅厚葬了許攸而已。在歷史上許攸並不是許褚殺死的,而是曹操直接殺死的。許攸的死並不是曹操的問題,而是許攸自身的原因。

在曹操和袁紹對峙的時候,許攸主動的過來投誠。曹操的軍隊當時連糧食都快吃不上了,看到了許攸來,曹操激動得連鞋子都不穿,幾乎要給許攸跪下了。曹操的目的除了想要擊敗袁紹,同時也想留住許攸。許攸和曹操是老朋友,還是一個頂級謀士,是曹操極力拉攏的對象。只要許攸不是非常過分,哪怕沒有功勞,曹操也能夠讓他榮華富貴一生。可是許攸偏偏不這樣,他的功勞確實大,可是問題也比較多。

許攸的人品本來就有問題,袁術在生前評價許攸說:“這個人心術不正,是一個小人。”荀彧評價許攸的時候說:“許攸這個人貪得無厭,肯定會和袁紹鬧矛盾”。許攸確實是一個小人,他離開袁紹的原因是自己的家人貪汙犯罪,許攸認為犯罪有理,還要賣主求榮。這種人確實道德敗壞,可是這並不能導致曹操起殺心。性格不談,曹操也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只要人才不是非常過分,曹操不會殺掉他們。楊修是多次猜透曹操心思被殺,孔融是多次和曹操作對被殺,他們的死都是存在自身原因的。

許攸的死同樣也是自身問題,曹操前期對許攸太禮貌了,許攸顯得有些得意忘形。平常的時候還是稱呼曹操的小名,曹操雖然沒有露出不滿,實際上內心早就不舒服了。許攸如果在官渡之戰前期這樣稱呼曹操,曹操肯定不敢說什麼。可是現在袁紹已經死了,冀州也平定了,許攸這時候再觸怒曹操,幾乎等同於是在找死。可是許攸不這麼認為,他還以為曹操還是官渡之戰時期的曹操。在和曹操吃飯的時候,許攸當著別人面問:“阿瞞呀!沒有我的話,你能不能攻佔冀州呀?”

許攸是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在官渡之戰前期投奔曹操之後,許攸建議曹操偷襲了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許攸又出謀劃策,在曹操平定冀州的戰爭中立下了大功。在平定冀州之後不久,許攸就因為觸怒曹操被殺害了。

在《三國演義》中,許攸是被許褚殺害,曹操默許了許褚的行為,僅僅厚葬了許攸而已。在歷史上許攸並不是許褚殺死的,而是曹操直接殺死的。許攸的死並不是曹操的問題,而是許攸自身的原因。

在曹操和袁紹對峙的時候,許攸主動的過來投誠。曹操的軍隊當時連糧食都快吃不上了,看到了許攸來,曹操激動得連鞋子都不穿,幾乎要給許攸跪下了。曹操的目的除了想要擊敗袁紹,同時也想留住許攸。許攸和曹操是老朋友,還是一個頂級謀士,是曹操極力拉攏的對象。只要許攸不是非常過分,哪怕沒有功勞,曹操也能夠讓他榮華富貴一生。可是許攸偏偏不這樣,他的功勞確實大,可是問題也比較多。

許攸的人品本來就有問題,袁術在生前評價許攸說:“這個人心術不正,是一個小人。”荀彧評價許攸的時候說:“許攸這個人貪得無厭,肯定會和袁紹鬧矛盾”。許攸確實是一個小人,他離開袁紹的原因是自己的家人貪汙犯罪,許攸認為犯罪有理,還要賣主求榮。這種人確實道德敗壞,可是這並不能導致曹操起殺心。性格不談,曹操也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只要人才不是非常過分,曹操不會殺掉他們。楊修是多次猜透曹操心思被殺,孔融是多次和曹操作對被殺,他們的死都是存在自身原因的。

許攸的死同樣也是自身問題,曹操前期對許攸太禮貌了,許攸顯得有些得意忘形。平常的時候還是稱呼曹操的小名,曹操雖然沒有露出不滿,實際上內心早就不舒服了。許攸如果在官渡之戰前期這樣稱呼曹操,曹操肯定不敢說什麼。可是現在袁紹已經死了,冀州也平定了,許攸這時候再觸怒曹操,幾乎等同於是在找死。可是許攸不這麼認為,他還以為曹操還是官渡之戰時期的曹操。在和曹操吃飯的時候,許攸當著別人面問:“阿瞞呀!沒有我的話,你能不能攻佔冀州呀?”

曹操聽到之後笑了笑,然後誇獎了許攸的功勞,實際上對許攸開始動了殺心。後來許攸多次問曹操同樣的問題,把曹操搞得非常沒有面子。許攸得意忘形的過分了,被殺只是早晚的事情。許攸最後一次犯錯是他在城門口羞辱曹操。他對著過路人說:曹操一家人,沒有我的幫助,根本進不來這個城。

曹操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下令把許攸抓起來審問,後來在獄中殺死了許攸。從這件事來看,許攸的性格狂妄自大,沒完沒了的挑釁曹操。曹操是北方的霸主,也是一個要面子的人,面對這樣一個多次羞辱自己的人,動了殺心也不算錯誤。

历史大学堂
2019-04-16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圖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漢靈帝死後不久,董卓專權天下大亂,逃亡多年卻不甘寂寞的許攸又蹦了出來投靠了“老夥計”袁紹。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許攸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預感到袁紹會失敗的許攸,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猶豫就調轉槍口投靠了曹操。

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正是許攸這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人的生動寫照。許攸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賣漢靈帝、袁紹,難保明天不會在曹操受困的關鍵時刻“反水”。這樣的人長時間待在身邊,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難保哪一天不會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裡許攸這種人不能久留。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圖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漢靈帝死後不久,董卓專權天下大亂,逃亡多年卻不甘寂寞的許攸又蹦了出來投靠了“老夥計”袁紹。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許攸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預感到袁紹會失敗的許攸,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猶豫就調轉槍口投靠了曹操。

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正是許攸這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人的生動寫照。許攸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賣漢靈帝、袁紹,難保明天不會在曹操受困的關鍵時刻“反水”。這樣的人長時間待在身邊,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難保哪一天不會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裡許攸這種人不能久留。

圖3 袁紹(?-202年),字本初

二、許攸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

許攸立功的主要環節是在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的作戰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耀眼表現。許攸之前沒能出謀劃策幫袁紹擴大實力,許攸死後也沒有對曹操的發展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可見許攸的戰略佈局、領兵作戰、治理地方的能力比荀彧、許攸、程昱、郭嘉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種人在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許攸就像正式宴會上菜前的那盤瓜子,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許攸剛投靠曹操時,曹操赤足相迎高規格禮遇,是因為當時曹操還沒有找到破局的辦法。許攸很早就在袁紹賬下,對其弱點肯定了然於胸,策略的針對性很強。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有功,也是因為對“原來公司”的管理漏洞十分清楚。

冀州已經被攻破了,袁紹的兒子們已經像“茅坑裡的泥鰍——翻不起多大浪頭了”。這時的許攸對曹操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許攸要是懂事,哪涼快在哪待著也行;要是實在不懂事,殺掉了也無所謂。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圖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漢靈帝死後不久,董卓專權天下大亂,逃亡多年卻不甘寂寞的許攸又蹦了出來投靠了“老夥計”袁紹。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許攸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預感到袁紹會失敗的許攸,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猶豫就調轉槍口投靠了曹操。

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正是許攸這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人的生動寫照。許攸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賣漢靈帝、袁紹,難保明天不會在曹操受困的關鍵時刻“反水”。這樣的人長時間待在身邊,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難保哪一天不會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裡許攸這種人不能久留。

圖3 袁紹(?-202年),字本初

二、許攸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

許攸立功的主要環節是在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的作戰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耀眼表現。許攸之前沒能出謀劃策幫袁紹擴大實力,許攸死後也沒有對曹操的發展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可見許攸的戰略佈局、領兵作戰、治理地方的能力比荀彧、許攸、程昱、郭嘉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種人在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許攸就像正式宴會上菜前的那盤瓜子,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許攸剛投靠曹操時,曹操赤足相迎高規格禮遇,是因為當時曹操還沒有找到破局的辦法。許攸很早就在袁紹賬下,對其弱點肯定了然於胸,策略的針對性很強。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有功,也是因為對“原來公司”的管理漏洞十分清楚。

冀州已經被攻破了,袁紹的兒子們已經像“茅坑裡的泥鰍——翻不起多大浪頭了”。這時的許攸對曹操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許攸要是懂事,哪涼快在哪待著也行;要是實在不懂事,殺掉了也無所謂。

圖4 冀州、幷州

三、許攸在曹操那裡擺不正自己的位子

從周公定禮儀到漢代叔孫通定朝儀,皇帝和臣子、老闆與員工之間的相處模式就一步步確定下了。對於自己的領導,要麼你尊稱一聲“主公”,要麼你表示親近稱呼一下“表字”這都是基本的處事規矩。

許攸單身投靠曹操,就是曹操手下的員工,不是生意合夥人。許攸能夠建功是因為曹操及時採納了他的意見,前方將士拼死殺敵才建功立業。換句話說,許攸能夠立大功,並不是因為自己能耐有多大,而是因為曹操為他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平臺。

但很顯然,貪功的許攸並沒有認識到這些。憑藉自己所立的功勳,許攸依然人前人後的叫著老闆的小名“曹阿瞞”。領導是要有自己的威嚴的,要不怎麼立威,怎麼安排工作?於是在一聲聲“曹阿瞞”的呼喚中,曹操對許攸的容忍也一步步到達了極限。終於有一天,許攸在鄴城東門又一次對著周圍人喊著曹操的小名,吹噓著自己的功績,忍無可忍的曹操果斷選擇將許攸收押後殺掉。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圖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漢靈帝死後不久,董卓專權天下大亂,逃亡多年卻不甘寂寞的許攸又蹦了出來投靠了“老夥計”袁紹。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許攸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預感到袁紹會失敗的許攸,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猶豫就調轉槍口投靠了曹操。

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正是許攸這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人的生動寫照。許攸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賣漢靈帝、袁紹,難保明天不會在曹操受困的關鍵時刻“反水”。這樣的人長時間待在身邊,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難保哪一天不會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裡許攸這種人不能久留。

圖3 袁紹(?-202年),字本初

二、許攸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

許攸立功的主要環節是在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的作戰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耀眼表現。許攸之前沒能出謀劃策幫袁紹擴大實力,許攸死後也沒有對曹操的發展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可見許攸的戰略佈局、領兵作戰、治理地方的能力比荀彧、許攸、程昱、郭嘉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種人在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許攸就像正式宴會上菜前的那盤瓜子,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許攸剛投靠曹操時,曹操赤足相迎高規格禮遇,是因為當時曹操還沒有找到破局的辦法。許攸很早就在袁紹賬下,對其弱點肯定了然於胸,策略的針對性很強。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有功,也是因為對“原來公司”的管理漏洞十分清楚。

冀州已經被攻破了,袁紹的兒子們已經像“茅坑裡的泥鰍——翻不起多大浪頭了”。這時的許攸對曹操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許攸要是懂事,哪涼快在哪待著也行;要是實在不懂事,殺掉了也無所謂。

圖4 冀州、幷州

三、許攸在曹操那裡擺不正自己的位子

從周公定禮儀到漢代叔孫通定朝儀,皇帝和臣子、老闆與員工之間的相處模式就一步步確定下了。對於自己的領導,要麼你尊稱一聲“主公”,要麼你表示親近稱呼一下“表字”這都是基本的處事規矩。

許攸單身投靠曹操,就是曹操手下的員工,不是生意合夥人。許攸能夠建功是因為曹操及時採納了他的意見,前方將士拼死殺敵才建功立業。換句話說,許攸能夠立大功,並不是因為自己能耐有多大,而是因為曹操為他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平臺。

但很顯然,貪功的許攸並沒有認識到這些。憑藉自己所立的功勳,許攸依然人前人後的叫著老闆的小名“曹阿瞞”。領導是要有自己的威嚴的,要不怎麼立威,怎麼安排工作?於是在一聲聲“曹阿瞞”的呼喚中,曹操對許攸的容忍也一步步到達了極限。終於有一天,許攸在鄴城東門又一次對著周圍人喊著曹操的小名,吹噓著自己的功績,忍無可忍的曹操果斷選擇將許攸收押後殺掉。

圖5 曹操(155年-220年)

四、許攸不能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

許攸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期投靠曹操,除了預感到袁紹必敗的大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誘因是許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前方打仗,後方最重要的是穩定,好讓身處前線的將士“心無旁騖抓主業”。審配在大戰關鍵節點逮捕許攸家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許攸之前沒有處理好與審配、郭圖、田豐這些同事的關係。換句話說,許攸在同事們之間的人緣很差,所以他們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選擇了“睜大眼睛”找許攸的麻煩。袁紹的謀士們不團結,荀彧、郭嘉等人都知道,可見這就是一個公開的祕密。

曹操偷襲烏巢,活捉大將淳于瓊,並割掉了他的鼻子。曹操念在自己曾經和淳于瓊一同擔任過“西園八校尉”的情分上,打算饒淳于瓊一命。曹操的手下表示默認,都不說話,只有許攸站出來煽風點火:淳于瓊每當照鏡子,看見自己沒有鼻子就會想起你來!暗示曹操:你放過淳于瓊,他可不會感恩,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再找你報仇。對於落難的“老同事”,許攸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落井下石,結果淳于瓊被殺。跟隨曹操的謀士和將軍們明白了:許攸這人有點“不是東西”,將來共事儘量躲著走。

官渡之戰時許攸在曹操與袁紹對峙的關鍵節點投靠了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的妙計,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破城,因為出言不遜而被殺。

《三國演義》說許攸口出狂言被許褚所殺,而歷史上的許攸是被曹操所殺。曹操推崇“唯才是舉”,歷來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在“創業階段”也很少處決自己的謀士,為何單單要殺掉“足智多謀”的許攸呢?

圖1 黃巾起義

一、許攸為人做事沒有底線

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對許攸的客觀評價是“貪而不治”。就是說,許攸這個人太貪婪,貪圖富貴、貪圖官位、貪圖錢財、貪圖名聲,缺乏大智慧,這種人不足為慮。這一中肯的評價,點中了許攸的“死穴”。

許攸年輕的時候就和袁紹、曹操關係很好,他們極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發小。黃巾起義前後,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人連結豪傑謀劃廢掉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皇帝,並打算拉著曹操一起下水。說實話,漢靈帝也確實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間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出現。但你們這些人花著老闆的“工資”,好意思回頭就幹掉自己的老闆?許攸為何敢想敢幹?因為一旦成功獲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樣廢除舊帝擁立新帝,極有可能就會把持朝政,邁入三公的行列,實現一輩子都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後來董卓就是這麼幹的)。參與行動的這些人既不掌控國家軍隊,又不在朝廷擔任高等級的職務,失敗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幹。但許攸卻已經被利益矇蔽了雙眼,而不考慮實際了。不出所料,漢靈帝發覺他們謀反的端倪之後立即行動,結果王芬自殺,許攸等人逃之夭夭。

圖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漢靈帝死後不久,董卓專權天下大亂,逃亡多年卻不甘寂寞的許攸又蹦了出來投靠了“老夥計”袁紹。後來官渡之戰爆發,許攸向袁紹獻計,袁紹不聽。預感到袁紹會失敗的許攸,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猶豫就調轉槍口投靠了曹操。

為了利益誰都可以出賣,正是許攸這類毫無道德底線之人的生動寫照。許攸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賣漢靈帝、袁紹,難保明天不會在曹操受困的關鍵時刻“反水”。這樣的人長時間待在身邊,就是給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難保哪一天不會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裡許攸這種人不能久留。

圖3 袁紹(?-202年),字本初

二、許攸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

許攸立功的主要環節是在曹操集團與袁紹集團的作戰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耀眼表現。許攸之前沒能出謀劃策幫袁紹擴大實力,許攸死後也沒有對曹操的發展產生任何不利影響。可見許攸的戰略佈局、領兵作戰、治理地方的能力比荀彧、許攸、程昱、郭嘉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種人在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許攸就像正式宴會上菜前的那盤瓜子,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許攸剛投靠曹操時,曹操赤足相迎高規格禮遇,是因為當時曹操還沒有找到破局的辦法。許攸很早就在袁紹賬下,對其弱點肯定了然於胸,策略的針對性很強。後來曹操攻打冀州,許攸獻計有功,也是因為對“原來公司”的管理漏洞十分清楚。

冀州已經被攻破了,袁紹的兒子們已經像“茅坑裡的泥鰍——翻不起多大浪頭了”。這時的許攸對曹操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利用價值,許攸要是懂事,哪涼快在哪待著也行;要是實在不懂事,殺掉了也無所謂。

圖4 冀州、幷州

三、許攸在曹操那裡擺不正自己的位子

從周公定禮儀到漢代叔孫通定朝儀,皇帝和臣子、老闆與員工之間的相處模式就一步步確定下了。對於自己的領導,要麼你尊稱一聲“主公”,要麼你表示親近稱呼一下“表字”這都是基本的處事規矩。

許攸單身投靠曹操,就是曹操手下的員工,不是生意合夥人。許攸能夠建功是因為曹操及時採納了他的意見,前方將士拼死殺敵才建功立業。換句話說,許攸能夠立大功,並不是因為自己能耐有多大,而是因為曹操為他提供了一個足夠大的平臺。

但很顯然,貪功的許攸並沒有認識到這些。憑藉自己所立的功勳,許攸依然人前人後的叫著老闆的小名“曹阿瞞”。領導是要有自己的威嚴的,要不怎麼立威,怎麼安排工作?於是在一聲聲“曹阿瞞”的呼喚中,曹操對許攸的容忍也一步步到達了極限。終於有一天,許攸在鄴城東門又一次對著周圍人喊著曹操的小名,吹噓著自己的功績,忍無可忍的曹操果斷選擇將許攸收押後殺掉。

圖5 曹操(155年-220年)

四、許攸不能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

許攸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期投靠曹操,除了預感到袁紹必敗的大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誘因是許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前方打仗,後方最重要的是穩定,好讓身處前線的將士“心無旁騖抓主業”。審配在大戰關鍵節點逮捕許攸家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許攸之前沒有處理好與審配、郭圖、田豐這些同事的關係。換句話說,許攸在同事們之間的人緣很差,所以他們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選擇了“睜大眼睛”找許攸的麻煩。袁紹的謀士們不團結,荀彧、郭嘉等人都知道,可見這就是一個公開的祕密。

曹操偷襲烏巢,活捉大將淳于瓊,並割掉了他的鼻子。曹操念在自己曾經和淳于瓊一同擔任過“西園八校尉”的情分上,打算饒淳于瓊一命。曹操的手下表示默認,都不說話,只有許攸站出來煽風點火:淳于瓊每當照鏡子,看見自己沒有鼻子就會想起你來!暗示曹操:你放過淳于瓊,他可不會感恩,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再找你報仇。對於落難的“老同事”,許攸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落井下石,結果淳于瓊被殺。跟隨曹操的謀士和將軍們明白了:許攸這人有點“不是東西”,將來共事儘量躲著走。

圖7 許攸(?-204年),字子遠

許攸被殺的直接原因是居功自傲不尊重曹老闆,既沒有反叛投敵又沒有犯罪。其他人為什麼要向曹操打許攸的小報告?因為許攸一直處理不好自己與同事之間的關係,融不進曹操手下人的圈子。所以許攸被關押、被殺時,沒有任何人為他求情。同事們見他倒黴,高興還來不及,誰會主動去觸這個黴頭。

許攸最終被殺了,死於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換句話說,許攸能力是有,只是情商太低了。

文:遼逸

參考文獻:《三國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君山话史
2019-12-28

許攸本是袁紹麾下重要謀士,這個人有謀略,但是很貪婪。

在官渡之戰的緊經關頭,許攸突然投降曹操,這是曹操得以取勝的關鍵。

當時曹操聽聞許攸來降,大喜過望,沒來得及穿鞋子,就赤著腳出來迎接,引為上賓,置酒款待。許攸獻策道:“明公孤軍作戰,外無援兵,內無糧谷,已是危險到極點。袁紹有輜重車一萬餘輛,現在正停於故市、烏巢之間,守衛的軍隊戒備不嚴。倘若派出輕裝部隊出其不意偷襲,焚燬輜重,不用三天的時間,袁紹不戰自敗。”

這個情報對曹操太重要了,他聽罷大喜。鑑於此役的重要性,曹操決定親自出馬,帶上精銳步騎兵五千人,走小路直奔烏巢。烏巢一戰,把袁紹的糧食燒個精光,這是袁紹最終失敗的一大關鍵。

許攸本是袁紹麾下重要謀士,這個人有謀略,但是很貪婪。

在官渡之戰的緊經關頭,許攸突然投降曹操,這是曹操得以取勝的關鍵。

當時曹操聽聞許攸來降,大喜過望,沒來得及穿鞋子,就赤著腳出來迎接,引為上賓,置酒款待。許攸獻策道:“明公孤軍作戰,外無援兵,內無糧谷,已是危險到極點。袁紹有輜重車一萬餘輛,現在正停於故市、烏巢之間,守衛的軍隊戒備不嚴。倘若派出輕裝部隊出其不意偷襲,焚燬輜重,不用三天的時間,袁紹不戰自敗。”

這個情報對曹操太重要了,他聽罷大喜。鑑於此役的重要性,曹操決定親自出馬,帶上精銳步騎兵五千人,走小路直奔烏巢。烏巢一戰,把袁紹的糧食燒個精光,這是袁紹最終失敗的一大關鍵。

後來許攸一直沾沾自得,不把曹操麾下謀臣放在眼裡,恃功自傲,甚至在曹操面前也十分無禮。他無禮到什麼程度呢?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要不是我,你奪不了冀州的。”

曹操心裡十窩火,當時由於袁氏未平,還用得上許攸,故而表面上還客客氣氣。直到曹操攻取袁氏大本營鄴城後,許攸仍然醉心於自己的功勞。有一次,他從鄴城東門進出時,心血來潮,又向左右吹牛說:“要不是我有,曹氏進不了這個門的。”

囂張,實在太囂張了。

許攸本是袁紹麾下重要謀士,這個人有謀略,但是很貪婪。

在官渡之戰的緊經關頭,許攸突然投降曹操,這是曹操得以取勝的關鍵。

當時曹操聽聞許攸來降,大喜過望,沒來得及穿鞋子,就赤著腳出來迎接,引為上賓,置酒款待。許攸獻策道:“明公孤軍作戰,外無援兵,內無糧谷,已是危險到極點。袁紹有輜重車一萬餘輛,現在正停於故市、烏巢之間,守衛的軍隊戒備不嚴。倘若派出輕裝部隊出其不意偷襲,焚燬輜重,不用三天的時間,袁紹不戰自敗。”

這個情報對曹操太重要了,他聽罷大喜。鑑於此役的重要性,曹操決定親自出馬,帶上精銳步騎兵五千人,走小路直奔烏巢。烏巢一戰,把袁紹的糧食燒個精光,這是袁紹最終失敗的一大關鍵。

後來許攸一直沾沾自得,不把曹操麾下謀臣放在眼裡,恃功自傲,甚至在曹操面前也十分無禮。他無禮到什麼程度呢?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曹操小名:“阿瞞,要不是我,你奪不了冀州的。”

曹操心裡十窩火,當時由於袁氏未平,還用得上許攸,故而表面上還客客氣氣。直到曹操攻取袁氏大本營鄴城後,許攸仍然醉心於自己的功勞。有一次,他從鄴城東門進出時,心血來潮,又向左右吹牛說:“要不是我有,曹氏進不了這個門的。”

囂張,實在太囂張了。

曹操雖有氣量,卻不能忍受這種無限制的飛揚跋扈。作為謀士,許攸的水平並不比荀彧荀攸、郭嘉、賈詡高明,既然他能背叛袁紹,難保哪天也背叛曹操。這種人,留之何用!這次曹操不陪他玩了,不堆起虛假的笑容迎合了,當笑容散去時,許攸才發現曹操原來是多麼可怕的人。

許攸玩完了,他的腦袋被砍了下來。

平心而論,許攸罪不致死。但他的死,並沒有引起太多同情。曹操麾下的謀士及部將,很多來自敵方陣營,他都能不計前嫌,一視同仁。不過許攸與其他人還是有所不同,其他人投降或歸附,並不出賣自己的老上司,許攸作為袁紹麾下重要謀士,不僅背叛,還出賣自己的老主人,導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在時人看來,這是不忠不義之人,人品是不行的。故而許攸之死,曹軍內部沒人同情,冀州百姓也沒人同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