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10 個回答
湛云居士朱晓风
2019-05-06

魯迅先生寫的這篇散文並不無聊,反而,寓意深刻,充滿戰鬥精神與革命思想。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樣的寫作手法,在一般人眼裡,會看成是一種無聊的宣洩或堆砌文字。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應該是一種反覆強調,而且思緒萬千、感慨頗多。魯迅先生之所以這樣來描述,原因之一,是因為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那時候正處於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時代,魯迅先生用棗樹,來隱喻革命戰士,一株棗樹代表的是自己,那一株就是與他一起並肩戰鬥的仁人志士們,一起反抗黑暗殘酷的統治與剝削,有的是用刀筆,有的是用槍桿子,有的是用血肉之軀與奮力吶喊,凡有餘力,皆為革命事業作出貢獻。魯迅先生,寫詩著文,批判黑暗舊社會,揭露社會亂象與封建統治,而其他革命家,走的是血與火的這條革命之路,在槍林彈雨之中,推翻帝國主義與軍閥們的統治,累累白骨,血流遍地,革命戰士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第二個原因,反映出了魯迅先生對於舊社會、舊時代的迷惘、孤寂、惆悵,對於現實的無奈與悲涼,對於社會未來發展道路的彷徨與期望。

《秋夜》一文,魯迅先生採用了散文中常見的象徵手法,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文中用了許多隱喻、影射,許多語句都透露出了那個黑暗腐朽舊社會的冰冷、殘忍、無情,語句之中也留有一線生機,許多革命戰士仍在苦苦探索,勇於反抗,艱辛鬥爭,不約而同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總而言之,這一篇《秋夜》,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描寫景物的敘事抒情散文,實際上,它有更深層次的內涵與用意,是一篇深刻又影響深遠的革命文章,既曲折婉轉的描寫了軍閥統治時期的黑暗與殘酷,又留有一線生機的續寫了充滿反抗精神與鬥爭意識的戰士們。這篇散文,也算得上是魯迅先生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思想巨人,文學巨匠。他的文學作品,對於中華民族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魯迅先生,民族之魂。

千秋浩氣,萬古長存。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我是焱垚
2019-05-09

上小學的時候寫作文,我曾經這樣寫道:我家有兩扇門,一扇可以打開,還有一扇也可以打開。一扇可以掛鎖,另一扇也可以掛鎖。我不明白老師為什麼給我了0分。我去和老師理論,老師說下次這麼說話還給你0分。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為了感受文學大師魯迅的魅力,我特意買了他的很多書,開始的時候根本就看不懂,翻了很多遍以後,發現他的文章都是在一定背景下有感而發,所以看懂他的文章,就必須瞭解當時的背景,體會魯迅先生的感受。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我家門前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他為什麼不寫我家門口有兩株棗樹呢?我體會他是在運用了這種方法展示了文字的力量,就好像是說,“這是一個人,那也是一個人”從而感慨人和人為什麼不一樣,此處表現得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的讚賞,還有對另一個人惡狠狠的期盼,我是這樣理解的。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越來越發現,魯迅的文章都寓於了很深的社會意義,而且文字運用的非常有力。對於魯迅先生文學大師的文章,每次看都感覺受益匪淺。

驯养一本书
2019-04-27

魯迅先生在《秋夜》的開頭寫道: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很多人看這一段,可能覺得不明白,為什麼這樣說,為什麼不能寫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

我覺得,臺灣作家張大春的理解很有道理。他認為此句非得這麼寫不行,因為魯迅寫棗樹,並非為了寫棗樹,而是為了給後面寫秋夜做鋪陳,是“為讀者安頓一種緩慢的觀察情境”。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視線首先落到一株棗樹上,然後慢慢轉移,又移動到另一株棗樹,通過這簡單的重複,就為整個情境增加了動態感。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這其實就涉及到文章的內在經驗與外在經驗。

外在經驗,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內部經驗是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和看法,就比如,秋天的夜空,星星在天空閃爍,這是外在的經驗,是誰都能看到的外部景物,但是魯迅先生感受到的卻是天空“奇怪而高”,星星在眨冷眼,夜空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這是作者的內部經驗,並非人人都能體會。

我們讀書難免受到個人經驗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可能無法體會到美文到底美在哪裡。我們普通讀者,因為不及作家和詩人細膩敏感,恐怕也會有看不懂的困惑吧。

一往文学
2019-05-03

先拋開理論性的東西不講,從我們自己的情感出發,家裡的院子有兩顆棗樹,當我們興奮地向別人說起時,必然是:"我們家的院子裡有兩株棗樹。"何以"一株"、"另一株"呢?似乎是在一個陰沉的天,沒有朋友來訪,獨自一人在院子的臺階上站或坐著,心情如天氣一樣煩愁,不知自己該做什麼,亦不知以後的路在哪裡,看著院子裡的樹,有兩株,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一目看不盡,一語道不完。

"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出自魯迅的散文《秋夜》,《秋夜》創作於1924年9月15日,與小說集《彷徨》的時間相近。《題<彷徨>》一詩中寫道:"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當時正逢新革命浪潮的捲起,舊的勢力仍在徘徊,新舊的交鋒衝散了本來戰場統一的《新青年》文學隊伍,魯迅既不願意盲目激進,亦不願意與北洋軍閥站在一條戰線,孤立於兩邊勢力之間,彷徨的處境,彷徨的心緒。"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看起來是多費口舌,實則蘊含著深沉複雜的心緒。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棗樹是孤獨的戰士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棗樹"的處境並不樂觀,葉子落盡,亦無人問津

"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小粉紅花"做著關於春天的夢,那裡是生機,是希望,是明亮。"落葉"做著秋天的夢,那裡是枯萎、是凋零、是黑暗寒冷的預示。而"棗樹"對這些早有洞悉。

"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䀹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棗樹"不隨"小粉紅花"空做美好的夢,亦不隨"落葉"期盼著寒冷的到來,它只是一言不發地刺向無理的天,刺向虛偽的月。它是一個真正的戰士,孤獨而頑強,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絕不逆來順受,絕不虛與委蛇。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一株""另一株"的別用

從寫法上來講,這種呢喃式語言易於引起讀者的注意。有許多人認為這句用到重複的修辭手法,我對此並不同意,重複在修辭學上是指基於同一語意的重複,而這裡所指的是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可能是棗樹也可能不是棗樹,前後兩句說明的是不同的對象,說成重複未免牽強。我更願意稱其為呢喃式語言,帶有一種涵詠不盡的深意。

從抒情角度來講,這是一種情感的反覆低迴。有點類似於杜甫的沉鬱頓挫,"憂端齊終南"而無法噴薄而出,在胸中徘徊鬱積,最終寫在紙上,把棗樹這麼一個簡單概念不經意間刻畫成堅韌不拔的戰士形象。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的"無聊"

把"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說成"無聊"顯然不夠深入,問題裡說的"無聊"是一種流於表面的遊蕩。將"無聊"深入來探討,又會發現魯迅的作品中不乏"無聊",但這種"無聊"是精神彷徨的寫照,他塑造過不少"無聊"的人物,他們虛偽、荒唐、可笑,在這些人物之後我們又可以看到一個迷惘的、痛苦的、懷疑著的魯迅,例如年輕時一腔熱血、十年後變得"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呂緯甫,例如革命投機者四銘。魯迅在苦苦思索著中國的國民性,在艱難地尋找著中國的出路,他懷疑,他否定,建立起一種諷刺性的"無聊",寫盡"無聊",無盡悲痛。(一往文學作者:李一帆)

赵训胜
2019-05-09

魯迅可以這樣,但您這樣估計夠嗆! 老趙問老張,你家的牛一天喂幾斤精料啊?老張說,你問的是白牛還是黑牛?老趙說黑牛喂多少,老張說黑牛喂3斤精料!老趙又問白牛喂多少啊?老張說白牛喂3斤!老趙有點懵逼,又問,你怎麼不一起說啊?老張說黑牛是我的!老趙又問那白牛呢,是誰的?老張說白牛也是我的!氣的老趙抽了一個大耳光給老張!哈哈😄😄當然這是笑話!不過你作為學生給老師寫作文寫成這樣老師就得認為你有問題!魯迅作為已故知名作家你沒得反駁的必要,有人會理解說這樣有動態的意念,笑話裡的牛也是這樣啊,看了黑牛又讓你看看白牛啊!

张子曰
2019-05-21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文字的魅力,到底是什麼呢?

不好講。

在兩漢南北朝,文字的魅力體現在樂府詩,體現在三都賦;

在隋唐,文字的魅力體現在唐詩上;

在宋,體現在宋詞上;

在元,體現在元曲上;

在明清,文字的魅力體現在明清小說上。


文字是有魅力的。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體現文字魅力的載體,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總的來說,文字之所有有生命力,確實是在於文字本身的魅力。

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讓人慾罷不能,探究尋幽的魅力,

是文字得以留世的根本。


所以魯迅的這句“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到底是不是病句呢?

其實是很無所謂的事情。

我們甚至不必去追究行文到底有沒有邏輯上的問題,去追究到底符合不符合我們現在所總結出的寫文章的這種要素那種要素。

更不必去自己臆測魯迅的文字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深層次的意思,

因為這些根本就不重要。

就我而言,這個文字不過是魯迅心有所念,一時興之所至,隨手而寫罷了,至於體現了各種這種似乎高大上的含義,表達了所謂的憂國憂民之類的東東,不過是牽強附會,胡說八道,瞎幾把扯談罷了。

好比李白的《蜀道難》開篇的”噫籲嚱,“一樣,這個”噫籲嚱“是啥意思呢?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研究來研究去,憑空想象出李白的心理動態,各種匪夷所思的解讀。說白了,”噫籲嚱“不就是我們今天的口頭禪,”哇擦“”哎呀“的意思嗎?當然是比較文縐縐的說法了。別人寫這個,不過是當是的流行的口頭語罷了,隨手就寫了,沒有後人解讀出的亂七八糟的各種想法。


任何符合認為的提出的這要素那要素的文章,本質上,都不過庸俗之文罷了。如同八股文,如同現在的扶老爺爺過馬路的學校作文,如果現在的軍報文章。


所謂的文字,所謂的文字的魅力,

就是作家心有所感,心有所念,心有所思,隨性而作,隨心而寫,隨情而出,

所迸發出的力量。

或許從條條框框來看,他們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似乎,

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覺得一氣呵成,毫無造作,充滿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這才是文字的真諦。


魯迅的文章,原本自成一派,在民國特有的民國文人小青年的文章作風之外,有著自己的特色,可謂之戰鬥檄文,可謂之獨具一格。這種文風,以前沒有過,以後也很難有。重點從來都不是魯迅的文章符合不符合後人總結的文章這要素那要素的,而是這文章我們讀起來,是否朗朗上口,是否一氣呵成,是否心有慼慼。

顯然,魯迅的文章達到了這個要求。


“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所以有沒有問題?

沒有任何問題。


有人說,那我也這樣寫行不行?

也行,也不行。

這取決於,

你是在那裡畫虎類犬呢,

還是在畫龍點睛。

你是在那裡發古今之幽思呢,

還是在無病呻吟。



如果可以,我們完全可以獨創出自己的文風。

別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就算“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隔壁家還有一株棗樹“都可以,



文字的魅力,

從來都是源自於文字本身,

而不來自於總結出的這要素那要素,

更不來自於我們語文課熱衷於解讀的所謂的主題思想。


文章好不好,有沒有魅力,不要拿尺子去量,

自己讀讀,覺得是不是文章通順,言之有物,暢快淋漓,即可。

其他的,都是白扯。

拍案砖家
2019-05-06

大文豪寫出來如果沒點玄機就有點差強人意了。倘若不是極致的寓意,對於魯迅來說真沒必要這麼裝深沉,何況對於一個普通讀者去揣摩它的意境確實有些為難,可難歸難,我在讀這句話的時候那時還只有十七歲,開頭便是兩顆樹,一顆是棗樹一顆還是棗樹,這不廢話嗎?不由思索起來,想起了魯迅的《憶劉半農君》裡對胡適和陳獨秀的描寫,"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裡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瞭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所以兩顆棗樹就好比兩個不同的人,他們的個性和形狀,還有背景以及年齡(樹齡)可能都各不相同。但陳胡都是新文化運動的戰士,儘管他們內含豐富有韜略和成就,可在革命的路上他們依舊羽翼豐滿,不像門前的棗樹直直的乾乾的鐵似的對著藍色的月亮便是魯迅給棗樹擬人化的描寫,也是魯迅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抱著最高的崇敬。他將棗樹的枝幹比喻成了頑強而乾癟的靈魂,對著僅有的光亮(月亮)鐵一般意志的追求著。他們是戰士,有獨立意志而又結伴的戰士,棗樹不在孤單但他又處在著孤寂的環境中,沒人守候和喝彩,沒有澆灌,葉都被打棗的小孩敲落,寓意革命的打擊和阻礙。只有結伴的獨行,處著乾乾的高枝,對著弱隱弱現的時兒東邊時兒西邊的月光,正是希望之光。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烟花易冷0377
2019-04-26

《春日》作者:傅不詳

我看到了兩個人摟抱在一起,正在親熱。一個是男人,另外一個也是男人。

解析:為什麼作者要寫一個是男人,另外一個也是男人,而不是看到兩個男人摟在一起呢?這充分說明了作者在平日裡觀察力是很超乎於常人的,另外反應了春天人們總是那麼的容易釋放自己的荷爾蒙,也再次驗證了那句話:異性只為傳宗接代,同性之間才是真愛!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2019-05-01

魯迅先生在1924年9月所寫的散父《秋夜》的開頭是這樣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他為什麼不簡單直接地寫成"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這是無聊的贅述嗎?顯然不是!在接下來的段落中,魯迅作了如下面截圖中的描述,這表明棗樹是他文中的主角,因而不難理解他在開頭的重複描述,具有"強調"主角的意義,就象現代人所說的那樣:重要的話說三次!

聯繫到魯迅寫此文時的時代背景是在1919年的五.四運動過後的文化改革的低潮時期,復古守舊勢力又重新抬頭,並十分猖狂,所以,棗樹在文中代表正義的進步力量,一種要直刺破黑暗天空的力量,這是棗樹成為此文主角,並在一開始便重複強調的主要原因。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魯迅說“我家門前裡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很無聊嗎?
树广我思故我在
2019-05-03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秋夜》

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已經反覆提及,凡是對這句話有質疑的人都是對文學不甚瞭解的人。如果是哪個文學批評家,哪怕是中學語文老師,要是對此有不解之處,那真的會貽笑大方。

這是一篇散文,是一篇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就得有文學語言,就得有切合作品主題的表達方式。否則的話,那作品的意境從何而來?

如某些人所說,何必這麼囉嗦,文章開首就一句——我家的後園有兩棵棗樹。這樣也行,但這不是文學語言,更像是閒時的嘮嗑。那種感方位感,韻律感就沒有了。

實際上,很多人初讀此文,倒是被這句話所吸引的,腦海中自然而然地會生出這樣的問題,作者要表達什麼呢?這種代入感,不是所有人都能讀出來的。

有興趣的可以把原文拿出來讀上幾遍,應該會發現魯迅這樣寫並沒有什麼不妥。如果非得先入為主的瞎分析,那也毫無辦法。

有些長於“質疑”的人,慣常自以為老正確。本來身微言輕,卻要專門挑“個大”的懟。懟英雄,懟偉人,懟榜樣,這不厚道。

看這句話—— “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棗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多了一個“棗”字,有人說魯迅是這麼寫的。真是對魯迅的不尊重。

總之,原句沒毛病,不但如此,而且可圈可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