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從地中海到神祕東方,絲綢之路精美文物見證東西方文明的絢麗多姿
霍小姐的八卦爐
1/26 圖為希臘出土的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葉的“黑彩陶器”。該陶器為古希臘雅典人制造的康塔羅斯酒杯,是古希臘宴會用的巨大酒盅,中間倒入葡萄美酒,加以清水進行稀釋後,再加入蜂蜜、松脂等香料。酒杯的表面用含鐵較多的顏料,以黑繪技法塗飾。酒盅的一面繪有一個全裸的騎馬少年,旁邊是並肩行走的男子,在畫面左右兩側都站立有持杖長袍的長者。據考古學家分析,這裡描繪的是一位少年到運動場上接受訓練的時代場景。
2/26 圖為意大利出土的公元前四世紀的“牛頭形紅陶酒壺”。該酒壺是一頭黑色公牛牛首的形狀。外層的塗料中含有較多的鐵元素,因此器物散發出金屬的光澤。酒壺上採用了古希臘傳統的紅繪技法,描繪了希臘神話中著名的一幕,變身為天鵝的宙斯正在誘惑絕世美女麗達的場景。公牛崇拜發源於地中海東部、兩河流域,經安納托利亞半島至克里特島,在希臘文明的前身米諾斯文化中十分盛行。
3/26 圖為出土於塞浦路斯的“單耳幾何紋蠶繭陶壺”。為公元前八世紀左右的文物,高32釐米。它是一個有同心紋和幾何紋的彩色花紋陶器。東地中海中漂浮著的基斯島,自古以來就有著高度的文化繁榮。基斯的陶器也出口至錫亞、斯金納。
4/26 圖為敘利亞出土的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人物像注口陶器”。這個帶把手的陶器上面坐著一個將手放在頭上的人,其滑稽張開的大口就是陶器的出水口。
5/26 圖為東地中海地區出土的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的“玻璃缽”。它為一個淺而薄的玻璃器皿。據推測,其製作工藝是將加熱後的黃色透明玻璃延展成圓板形狀,再倒置於一個扣過來的缽上(熱下垂法)。
6/26 圖為北米索不達米亞出土的公元前14世紀的“玻璃首飾”。金珠點綴其間,交相輝映,美輪美奐。
7/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的“鹿紋銀盃”。該銀盃受希臘化或羅馬風格影響,中央雕刻著一隻形象生動地牡鹿,周圍為放射狀旋文。
8/26 圖為東地中海地區出土的公元前3至2世紀左右的“大理石眾神浮雕”。中央是持笏的宙斯,左側是手持棍棒的古希臘最偉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右邊擁有三張面孔的女性推測為勝利女神赫卡忒。
9/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6至7世紀的“玻璃壺”。在當時的伊斯蘭社會中,玻璃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在繼承和發揚古羅馬和波斯薩珊王朝技藝的基礎上,誕生了高度發達的藝術文化。
10/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6至7世紀的“帝王鴕鳥狩獵紋銀盤”。材質為銀鍍金,畫面圖案反映的是薩珊王朝巴赫拉姆五世,騎馬射獲兩隻鴕鳥和一隻雄羚羊的場景。
11/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2世紀的“陶製動物形來通杯”。為帕提亞時代作品,陶製,器身為橢圓形,有把手,壺嘴細長,為牛頭或山羊頭形狀,為增強穩定性,壺底常常加有幾個壺腿。
12/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4世紀左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天馬形來通杯”。該杯實為銀製酒壺,前端是有翅膀的馬(即天馬)的前半軀體。酒壺在古波斯以及西亞地區,是在儀式上使用的祭器。乍看如同角杯,實際上在馬的前足間有流出孔,通過流出孔可以將葡萄酒倒入杯中。
13/26 圖為巴基斯坦出土的公元七世紀的“佛陀銅立像”。青銅質地,頭髮為螺發,耳垂較大,右手結施無畏手印,身披長袍,偏袒右臂,衣紋優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佛像。
14/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3至4世紀的“執金剛神頭像”。為黏土質頭像,一般認為表現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和英雄——赫拉克勒斯。該頭像雕刻手法嫻熟,栩栩如生,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5/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7至6世紀的“銀盤”。該銀盤據考證是用來從角杯中接葡萄酒的,上面裝飾的花紋十分華麗,銀盤的邊緣還刻有銘文(“安皮利修,薩馬地之王,達巴拉之子”等)。
16/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200—前800年左右的牛形陶器。從伊朗的西北部裡海南岸、吉蘭省(馬魯里科)的王侯同葬墓中發掘出大量的陶器與金屬器具,多采用各種動物形狀。瘤牛在古代的西亞、印度、非洲等地區被視為家畜來飼養繁育,而以公牛崇拜為核心的宗教則發源於西亞,並向四周傳播。牛形陶器四肢粗短、突出背部的瘤峰(脂肪囤積塊),臉部即為注水口,可注入葡萄酒等,據推測是當時儀式上使用過的器具。
17/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2至3世紀的“石獅”。百獸之王獅子的設計源自於西亞,但在古印度阿育王時代就被視為佛陀的象徵,佛教與獅子的聯繫十分緊密。
18/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2世紀的“迦膩色伽一世像金幣”。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一世因推崇佛教為世人所知,金幣表面是國王的全身像,左右舉著拜火神壇,左手持槍,身穿長衣長褲,極具騎馬民族的風格特色。
19/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前3至4世紀的佛陀頭像。其雕工細膩傳神,面部靜謐柔和,尤其是眼睛和嘴角的微笑刻畫堪稱細緻入微,令人讚歎不已。
20/26 圖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0至8世紀左右的“有銘文銀製壺”。銀製壺的壺口部分用楔形文字刻有銘文,意思是安比利修薩馬迪的王達巴拉的兒子。
21/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前1至3世紀的金首飾。包括金手鐲、金耳墜、金垂飾等。做工非常精湛,不遜今天的手工技藝。
22/26 圖為健陀羅出土的公元前2至3世紀石質“樹下冥想太子頭像”。相傳,釋迦牟尼出家前,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叫喬達摩·悉達多。為了追求人生的最高真理,他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後來在伽耶山的一棵菩提樹下,歷經四十九天的靜思冥想,悟道成佛。
23/26 圖為阿富汗出土的公元前二世紀的金別針。金針頭部為人手形狀,手的下部鑲嵌有綠松石,造型別致,做工精湛,讓人很難想像它誕生於2千多年前。
24/26 圖為伊朗撒珊王朝時期的“鳥紋舟形鍍金盃”。長約22.8釐米,寬11.3釐米,銀鍍金,原底舟形。其口緣鍍金,內壁滿施圓點紋,杯底中央鍍金並刻有一隻像鷺鳥的圖案。
25/26 圖為公元2至3世紀的佛陀立像。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提衣服一角,這種立在蓮花臺座上的佛像實屬罕見。
26/26 圖為阿富汗出土的公元前2世紀左右的金王冠。其製作可以說沿襲了古希臘風格金屬工藝的傳統和美術特點。橄欖葉編織成的金冠中央,還鑲嵌了阿富汗北部山區出產的青金石,實屬罕見。阿富汗的青金石開採約始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之後出口到西方的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常常被人們視若珍寶。
2019-09-1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