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上市,能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嗎?

10 個回答
LeoGo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在神化華為,卻也在“捧殺”華為!你可能會覺得詫異,華為淨利潤並不高,為什麼會覺得它上市後,就是全球第一了呢?事實上,華為淨利潤永遠不會過高。對於科技類公司,淨利潤過高,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了。少了研發投入,淨利潤再高,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嗎?假如它上市的話。我們從倪光南在2018年底的估算中,達到了4000億美元。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在神化華為,卻也在“捧殺”華為!你可能會覺得詫異,華為淨利潤並不高,為什麼會覺得它上市後,就是全球第一了呢?事實上,華為淨利潤永遠不會過高。對於科技類公司,淨利潤過高,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了。少了研發投入,淨利潤再高,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嗎?假如它上市的話。我們從倪光南在2018年底的估算中,達到了4000億美元。

而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情況,這種市值實際上很不穩定,因為美國的實體名額,對於華為其實還是很有衝擊的,華為可能市值很高,也可能市值會有波動,我們就以4000億美元為估值,它也達不到世界第一的成績呢!

我們就拿目前蘋果的市值來說,華為如果按照4000億美元的話,還差2倍多的距離。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在神化華為,卻也在“捧殺”華為!你可能會覺得詫異,華為淨利潤並不高,為什麼會覺得它上市後,就是全球第一了呢?事實上,華為淨利潤永遠不會過高。對於科技類公司,淨利潤過高,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了。少了研發投入,淨利潤再高,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嗎?假如它上市的話。我們從倪光南在2018年底的估算中,達到了4000億美元。

而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情況,這種市值實際上很不穩定,因為美國的實體名額,對於華為其實還是很有衝擊的,華為可能市值很高,也可能市值會有波動,我們就以4000億美元為估值,它也達不到世界第一的成績呢!

我們就拿目前蘋果的市值來說,華為如果按照4000億美元的話,還差2倍多的距離。

華為上市,也不會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為什麼市值高呢?

  • 蘋果的生態性。它形成了完整的生態而且是閉環,它最厲害的不是硬件,而是系統和生態。
  • 市場的認可度。即使我們覺得蘋果越來越沒有創新,但是它的市場認可度仍然是最高的。消費者對於它的認可度,讓投資者更願意在它身上進行投資。
  • 技術和創新。蘋果的技術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創新可能沒有在幾部手機中被表現出來,但是我一直認為蘋果的創新還是有所保留的。而這些創新能力就是蘋果能夠被消費者和投資者認可的因素。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在神化華為,卻也在“捧殺”華為!你可能會覺得詫異,華為淨利潤並不高,為什麼會覺得它上市後,就是全球第一了呢?事實上,華為淨利潤永遠不會過高。對於科技類公司,淨利潤過高,意味著:研發投入少了。少了研發投入,淨利潤再高,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那麼,華為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嗎?假如它上市的話。我們從倪光南在2018年底的估算中,達到了4000億美元。

    而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情況,這種市值實際上很不穩定,因為美國的實體名額,對於華為其實還是很有衝擊的,華為可能市值很高,也可能市值會有波動,我們就以4000億美元為估值,它也達不到世界第一的成績呢!

    我們就拿目前蘋果的市值來說,華為如果按照4000億美元的話,還差2倍多的距離。

    華為上市,也不會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為什麼市值高呢?

    • 蘋果的生態性。它形成了完整的生態而且是閉環,它最厲害的不是硬件,而是系統和生態。
    • 市場的認可度。即使我們覺得蘋果越來越沒有創新,但是它的市場認可度仍然是最高的。消費者對於它的認可度,讓投資者更願意在它身上進行投資。
    • 技術和創新。蘋果的技術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創新可能沒有在幾部手機中被表現出來,但是我一直認為蘋果的創新還是有所保留的。而這些創新能力就是蘋果能夠被消費者和投資者認可的因素。
    實際上華為也同樣如此,它也擁有著創新以及消費者的認可度,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但是,華為畢竟受到美國的國家的實體名單影響,而且以任正非的個性,華為上市的可能性幾乎為0,華為上市就等於將公司暴露在了資本市場,更主要的是華為採用的虛擬股份,也容不得華為進行上市。

立马财经

實際上,華為很難上市,因為任正非為了激烈全體員工的鬥志,把股權早已分散給了廣大職工,尤其是向科研人員傾斜。而任正非本人只持有1.41%的股權。正是因為華為的股權結構比較複雜,再加上華為並不缺乏融資渠道,所以,不太可能會選擇上市的途徑。

假如華為選擇上市,華為的市值最多是小米的5倍,也就是2500億美元左右,若與市值一度超萬億蘋果公司而言,也是相差甚遠。客觀而言,華為若上市應與三星的估值差不多,都定位於銷售能力較強的硬件公司,而蘋果公司市值為何能高估,主要是因為其是科技類企業,這與華為、三星等硬件企業相比,蘋果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去年《財富》發佈的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在第83位,首次闖入了前百強,依靠的是785億美元營業收入。而現在市值第一的蘋果排在了第8位,營收為2156億美元。所以,若是單看營收的結果,華為和蘋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當然,營收並不一定決定市值,但也會成為其中一項參考的依據。

實際上,華為很難上市,因為任正非為了激烈全體員工的鬥志,把股權早已分散給了廣大職工,尤其是向科研人員傾斜。而任正非本人只持有1.41%的股權。正是因為華為的股權結構比較複雜,再加上華為並不缺乏融資渠道,所以,不太可能會選擇上市的途徑。

假如華為選擇上市,華為的市值最多是小米的5倍,也就是2500億美元左右,若與市值一度超萬億蘋果公司而言,也是相差甚遠。客觀而言,華為若上市應與三星的估值差不多,都定位於銷售能力較強的硬件公司,而蘋果公司市值為何能高估,主要是因為其是科技類企業,這與華為、三星等硬件企業相比,蘋果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去年《財富》發佈的世界500強中,華為排在第83位,首次闖入了前百強,依靠的是785億美元營業收入。而現在市值第一的蘋果排在了第8位,營收為2156億美元。所以,若是單看營收的結果,華為和蘋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當然,營收並不一定決定市值,但也會成為其中一項參考的依據。

罗氏虫社

首先明確一點,華為不會上市,至少在任正非在位期間是不可能上市的,至於未來是否會轉變不得而知!所以,目前說華為上市市值情況,只能是單純的假設。

如果華為以目前的實力上市,個人認為是有可能實現全球第一市值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捧殺華為,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對比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情況,那你就會發現,華為的實力撐得起全球第一市值這個排名。

1、國內對照組:目前我國範圍內市值最高的應該是騰訊和阿里,因此我們不妨以這兩家互聯網巨頭來作為參考。按照普華永道2019年發佈的最新全球市值百強名單,阿里和騰訊的市值排名為第七、八位(金額分別以4720億美元和4380億美元)。

同時,按照2018年這兩家的實際營收情況來看,阿里2019年財年(2018.4-2019.3)營收為3768.44億,而騰訊2018年總收入3127億元。可以說這兩家整體的水平相差不多,均在4000億不到的規模。

而華為2018年的營收是7311億元,從營收數據上來說基本上這2兩家的一倍左右,並且按照華為目前的局勢,每年還能有20%的增長(當然今年情況可能達不到這水平了)。

同時,從技術上來說,華為是通信領域全球第一企業,屬於更為底層的技術,同時在芯片領域海思也已經是全國第一的半導體公司,未來是有能力衝擊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屬於非常核心的科技公司。

而從全球範圍來說,華為手機的銷量目前能排第二,未來排第一也是極有可能的,再加上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市場,也是發展最快的市場,這些因素都會對華為產生加成。因此,華為如果上市,其市值直接一倍於阿里和騰訊還是挺正常的!

2、國外對照組:同樣按照普華永道2019年的數據,目前市值排名前三的是微軟(9050億美元)、蘋果(8960億美元)、亞馬遜(8750億美元),以上這三家的市值均在8500以上。

按前述內容的數據來計算,如果華為的市值是阿里、騰訊的一倍,那麼華為上市後的市值至少能到8500億美元左右,高則能過9000億美元,那這麼算的話,華為最低也能排位在第四,最高側能衝頂,達到全球第一市值。

此外,對於華為這種公司,影響其市值的也不僅僅是營收和品牌等因素,也不僅僅包括前面提到的中國市場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會涉及到資本市場權益分配的。早前有外國媒體和機構呼籲,要求華為開放股權,讓外國資本加入華為。

這種行為其實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控制華為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要讓一些外國資本能從華為身上賺到足夠多的錢。因此,在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下,華為的市值一定是會往上衝頂的,這符合外國資本的利益需求。

綜合上述數據的對照情況,以及國內外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一旦華為上市成為全球市值第一是大概率事情!這是華為自身實力、品牌影響力,技術能力以及資本市場的綜合反映!


感謝閱讀,給點個贊鼓勵下唄,歡迎關注【羅氏蟲社】,謝謝~~

鲤行者

華為作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一名,也是世界通信行業的霸主之一,但是卻一直都未上市,很多人都在想如果華為上市的話,市值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嗎?

市值的估算

目前的風投機構,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P/E法估值,即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市盈率如何取值呢?最簡單的就是拿同業的對比,華為可以參照的有三星電子、中興、高通、蘋果(其實高通和蘋果不大具備參考值,因為他們的主營和華為是有出入的)。

截止2019年6月8日,三星的市盈率為11.38、中興的市盈率為25.8、高通的市盈率為33.14、蘋果的市盈率為15.3,四者的平均值為21.405.

華為2016年的淨利潤為371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淨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平均增長率為26.56%,以這個增長速度計算,2019年華為全年的淨利潤為:593*(1+26.56%)=750.5億元。

按照風投的估值法,華為上市的市值約為:750.5*21.405=16053.75億人民幣(摺合約2343.6億美元),這個金額顯然不可能全世界第一,與當前世界第一的亞馬遜(8881億美元,還有近3.8倍的差距),即使對比國內的企業,也輸給騰訊及阿里巴巴(主要系這兩家的利潤遠高於華為,華為的營收雖然比騰訊和阿里裡的總合還高,但是利潤卻不如兩家)。

同業對比

華為目前主要三大業務:消費者業務(手機)、運營商業務(通信設備,比如交換機等)、企業業務(通過ICT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雲計算與數據中心、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服務),跟華為最類似的企業應該為三星電子;高通主要做芯片及授權,蘋果則專門做消費者業務、中興的實力和規模又遠遠比不上華為。

那麼三星電子的市值是多少呢?截止2019年6月7日,三星的股價為2150美元/股,總市值為2562.9億美元,與我們計算的華為的市值2343.6億美元不相上下。

華為作為中國大陸民營企業500強的第一名,也是世界通信行業的霸主之一,但是卻一直都未上市,很多人都在想如果華為上市的話,市值可以做到全球第一嗎?

市值的估算

目前的風投機構,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P/E法估值,即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市盈率如何取值呢?最簡單的就是拿同業的對比,華為可以參照的有三星電子、中興、高通、蘋果(其實高通和蘋果不大具備參考值,因為他們的主營和華為是有出入的)。

截止2019年6月8日,三星的市盈率為11.38、中興的市盈率為25.8、高通的市盈率為33.14、蘋果的市盈率為15.3,四者的平均值為21.405.

華為2016年的淨利潤為371億元人民幣,2017年的淨利潤為475億元人民幣,2018年的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平均增長率為26.56%,以這個增長速度計算,2019年華為全年的淨利潤為:593*(1+26.56%)=750.5億元。

按照風投的估值法,華為上市的市值約為:750.5*21.405=16053.75億人民幣(摺合約2343.6億美元),這個金額顯然不可能全世界第一,與當前世界第一的亞馬遜(8881億美元,還有近3.8倍的差距),即使對比國內的企業,也輸給騰訊及阿里巴巴(主要系這兩家的利潤遠高於華為,華為的營收雖然比騰訊和阿里裡的總合還高,但是利潤卻不如兩家)。

同業對比

華為目前主要三大業務:消費者業務(手機)、運營商業務(通信設備,比如交換機等)、企業業務(通過ICT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提供雲計算與數據中心、企業網絡、企業無線、統一通信與協作等服務),跟華為最類似的企業應該為三星電子;高通主要做芯片及授權,蘋果則專門做消費者業務、中興的實力和規模又遠遠比不上華為。

那麼三星電子的市值是多少呢?截止2019年6月7日,三星的股價為2150美元/股,總市值為2562.9億美元,與我們計算的華為的市值2343.6億美元不相上下。

總結

華為和三星這類企業,雖然營收都很高,行業地位也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創造的利潤並不算高,企業的市值除了看成長性之外,利潤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京東的營收也很高,發展前景不也錯,但是市值一直不高,就是京東的利潤太低,甚至之前好幾年還都是虧損的,所以華為雖然厲害,但是就上市而言,最少目前要追上阿里和騰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更別說全球第一了。

城市发展报告

恐怕是不能,華為雖然是體量十分龐大的優秀科技企業,但是和世界第一市值還有一定差距。這主要來源於受眾人群基數。不難發現,營收和市值前十的企業,都是客戶群十分龐大的。比如我國高市值的幾個企業,石化、石油、阿里、騰訊等等,雖然在國外沒多大影響力,但是在國內幾乎人人都用,覆蓋率95%以上。

首先看下營收,2018年世界500強的營收第一還是沃爾瑪,其次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這三家營收分別達到$5003億、$3489億美元、$3269億,華為去年業績也很出色,達到$893億,位列500強第72位,雖然一家草根企業發展至此已經十分不易,但這一數字比起這些頂級巨頭公司的確還是小巫見大巫。

恐怕是不能,華為雖然是體量十分龐大的優秀科技企業,但是和世界第一市值還有一定差距。這主要來源於受眾人群基數。不難發現,營收和市值前十的企業,都是客戶群十分龐大的。比如我國高市值的幾個企業,石化、石油、阿里、騰訊等等,雖然在國外沒多大影響力,但是在國內幾乎人人都用,覆蓋率95%以上。

首先看下營收,2018年世界500強的營收第一還是沃爾瑪,其次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這三家營收分別達到$5003億、$3489億美元、$3269億,華為去年業績也很出色,達到$893億,位列500強第72位,雖然一家草根企業發展至此已經十分不易,但這一數字比起這些頂級巨頭公司的確還是小巫見大巫。

恐怕是不能,華為雖然是體量十分龐大的優秀科技企業,但是和世界第一市值還有一定差距。這主要來源於受眾人群基數。不難發現,營收和市值前十的企業,都是客戶群十分龐大的。比如我國高市值的幾個企業,石化、石油、阿里、騰訊等等,雖然在國外沒多大影響力,但是在國內幾乎人人都用,覆蓋率95%以上。

首先看下營收,2018年世界500強的營收第一還是沃爾瑪,其次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這三家營收分別達到$5003億、$3489億美元、$3269億,華為去年業績也很出色,達到$893億,位列500強第72位,雖然一家草根企業發展至此已經十分不易,但這一數字比起這些頂級巨頭公司的確還是小巫見大巫。

當然營收排名並不能代表市值,比如沃爾瑪連年營收第一,但是市值只有兩千多億美元。而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基本都是科技類企業,我國目前有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位居市值十強,榜首是華為的頭號競爭對手蘋果,其次是阿里的海外頭號競爭對手亞馬遜,此外還有微軟、Facebook等等,三兩家非科技類企業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埃克森美孚、全球最大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

以華為目前的受眾人群以及品牌影響力,一旦上市,我認為市值有望躋身全球十強,但是直接霸榜的可能性可還是很低的。當然這也要看上市的平臺以及股市環境。假如華為在A股上市時,A股整體估值還處於歷史地位,而華為此時已經市值挺近全球十強,那麼未來在A股長牛時期,華為市值成為世界第一也是有可能的。

恐怕是不能,華為雖然是體量十分龐大的優秀科技企業,但是和世界第一市值還有一定差距。這主要來源於受眾人群基數。不難發現,營收和市值前十的企業,都是客戶群十分龐大的。比如我國高市值的幾個企業,石化、石油、阿里、騰訊等等,雖然在國外沒多大影響力,但是在國內幾乎人人都用,覆蓋率95%以上。

首先看下營收,2018年世界500強的營收第一還是沃爾瑪,其次是國家電網和中石化,這三家營收分別達到$5003億、$3489億美元、$3269億,華為去年業績也很出色,達到$893億,位列500強第72位,雖然一家草根企業發展至此已經十分不易,但這一數字比起這些頂級巨頭公司的確還是小巫見大巫。

當然營收排名並不能代表市值,比如沃爾瑪連年營收第一,但是市值只有兩千多億美元。而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基本都是科技類企業,我國目前有阿里和騰訊兩家企業位居市值十強,榜首是華為的頭號競爭對手蘋果,其次是阿里的海外頭號競爭對手亞馬遜,此外還有微軟、Facebook等等,三兩家非科技類企業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全球最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埃克森美孚、全球最大金融服務機構摩根大通。

以華為目前的受眾人群以及品牌影響力,一旦上市,我認為市值有望躋身全球十強,但是直接霸榜的可能性可還是很低的。當然這也要看上市的平臺以及股市環境。假如華為在A股上市時,A股整體估值還處於歷史地位,而華為此時已經市值挺近全球十強,那麼未來在A股長牛時期,華為市值成為世界第一也是有可能的。

东震木

作為我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華為,無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額指標上都位居第一寶座。此外,華為更是世界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民企。2018年全年實現6500億的營收目標,利潤突破600億。

作為我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華為,無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額指標上都位居第一寶座。此外,華為更是世界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民企。2018年全年實現6500億的營收目標,利潤突破600億。

但是,要說華為上市後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這恐怕多少有些讓人貽笑大方哈!就算力捧華為也不能這麼赤裸裸哈,這無異於“捧殺”它。就在今年1月14日接受央視王牌記者董倩的專訪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明確說“現在有些國內媒體過分誇大5G的市場”。同時任正非再次表態華為將一如既往地投入研發,大力拓展技術的領先優勢,一門心思地做事是唯一的目標。

作為我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華為,無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額指標上都位居第一寶座。此外,華為更是世界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民企。2018年全年實現6500億的營收目標,利潤突破600億。

但是,要說華為上市後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這恐怕多少有些讓人貽笑大方哈!就算力捧華為也不能這麼赤裸裸哈,這無異於“捧殺”它。就在今年1月14日接受央視王牌記者董倩的專訪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明確說“現在有些國內媒體過分誇大5G的市場”。同時任正非再次表態華為將一如既往地投入研發,大力拓展技術的領先優勢,一門心思地做事是唯一的目標。

且不說全球市值第一,就拿當前國內第一市值公司阿里巴巴來說,六日前才又剛剛超越騰訊重奪國內第一,市值達到了4324億美元。而華為無論是選擇在美國上市,還是國內上市都幾乎沒有可能突破阿里巴巴的市值,當然啦如果選擇國內也許會高一些,但明顯不會達到阿里現如今的峰值。

作為我國民營企業500強之首的華為,無論是在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額指標上都位居第一寶座。此外,華為更是世界500強中排名最高的中國民企。2018年全年實現6500億的營收目標,利潤突破600億。

但是,要說華為上市後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這恐怕多少有些讓人貽笑大方哈!就算力捧華為也不能這麼赤裸裸哈,這無異於“捧殺”它。就在今年1月14日接受央視王牌記者董倩的專訪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明確說“現在有些國內媒體過分誇大5G的市場”。同時任正非再次表態華為將一如既往地投入研發,大力拓展技術的領先優勢,一門心思地做事是唯一的目標。

且不說全球市值第一,就拿當前國內第一市值公司阿里巴巴來說,六日前才又剛剛超越騰訊重奪國內第一,市值達到了4324億美元。而華為無論是選擇在美國上市,還是國內上市都幾乎沒有可能突破阿里巴巴的市值,當然啦如果選擇國內也許會高一些,但明顯不會達到阿里現如今的峰值。

何況華為公司多次表態,自己不會上市圈錢,這不僅僅是因為其股份制改造的難度係數極大,更主要還是華為只是一心一意做好企業的事這種態度。如果非要說,華為上市的話,我認為上市後的市值在短期內能夠達到2000億美元已經很不錯了,至於能否在今後超越阿里巴巴,那還要看華為公司能否在產品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絕不能依靠目前的5G技術就妄圖稱霸全球。

假如有一天華為上市了,而且也開發出了具有革命性的產品,擁有全球前瞻性的市場潛力,那麼華為成為國內第一市值公司也是有望的。但說實話,短期內超過全球第一市值這種話,還是儘量不要再說了。眾所周知,華為目前已經在風口浪尖上了,就連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風雲人物榜都被任正非主動推掉了,大家還是不要過分炒作這樣無稽之談的事!

刀哥打板

如果華為可以上市,那麼華為的市值是無法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在華為的“市值”面前,依然有著蘋果公司,微軟公司,亞馬遜這樣全球市值名列前茅的公司作為對手,華為基本上不可能才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業。

對公司進行估值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沒有具體的方法來進行估值,一般都是在上市之後,它的市值才是真正的市值,估值只能估算出華為的大概的市值,一般採用同行業比較的方法,營收,利潤,規模等都是判斷華為估值的要素。

就拿蘋果和華為的市值來對比吧,華為在2018年的時候,營收是1085億美元,而蘋果公司的營收是1667億元,這樣的差別還是很大的,而且不是一般大,光是從營收方面來看,華為就無法超越蘋果公司,更不要說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公司了,所以如果華為上市了,也不可能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它的對手實在太多了。

華為可以上市嗎?

可以肯定:華為不會上市,也無法上市,華為目前的股份分散,任正非持有華為1.14%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全部由員工持有,這樣的全員持股的股份情況也是不會允許華為上市。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還是美股,對於公司的股東數量都是有要求的,比如港交所規定了持股的股東數量不可以超過300人。

另外華為不缺少資金來源,沒有必要上市,如果上市了,華為只是拿到了更多的資金,而對於華為這樣優質的企業完全是不需要上市的,現金流極好,各方面的銀行授信也不錯,何必上市去給別人打工,讓別人分享華為成長的紅利呢?

如果華為實行股份回購,那麼華為公司就會動盪,華為需要拿出鉅額的資金來贖回股份,也會引起幾萬個員工股東的不滿和抱怨,不利於公司的穩定,也會對華為公司的正常運營造成極大影響,所以華為還是不上市更好一些。

好人长安君

很能理解網友們想讓華為成為世界第一的熱切期望,但就事論事,華為距離全球市值第一,還有三座大山需要“逾越”。

第一座大山,自身的股權結構。

華為是全員持股的典型企業,也就是說股權中的大部分都分散於員工手中,雖然這部分股權一般是由華為的工會進行管理,但在歸屬權上則屬於員工,這就決定著持股人數遠遠大於200人,並且每個人都沒辦法被登記為股東。

這種股權結構不符合全球所有股市的上市標準,並且從資本市場的本質來看,未來也很難有哪個股市能夠接納華為這種股權結構。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部分業務單獨剝離出來獨立上市,但這對於華為來說並無必要,畢竟不差錢。

第二座大山,則是技術封鎖。

任何行業的攪局者和革命者都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創造新的平衡,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並非每一個攪動風雲者都能完美結局,甚至於絕大部分都是失敗者,成功才是偶然現象。

華為在發展上所面臨的壓力不僅僅是商業方面,還有政治,它在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中國科技力量的某種代言,這就讓它成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用來博弈的砝碼。

而美國的手段,就是技術封鎖,前一段時間的技術屏蔽,一系列標準制定公司在美國政府壓力下杜絕合作的措施,都是為了遏制華為,甚至可以視作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先手。

華為沒慫。

任正非的憂患意識賦予了這個企業獨特的韌性,它的種種應對和層層準備,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底蘊和胸襟。

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為打破了這種技術封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相連,華為在通訊技術上的領先,也構築於龐大的技術基礎之上,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有所合作。

而華為如果想要在未來更進一步,成為5G時代的技術奠基者,那麼打破技術封鎖,成為新的標準的核心發起者就變得至關重要。

第三座大山,則是自身的發展思維。

華為是國內國際化做的最成功的高科技企業之一,並且是從產品輸出做到了技術輸出乃至於文化輸出,這可以說是獨一份。

也正因為此才會引起眾多同行的忌憚,甚至於引起美國政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注意。

那麼華為如果跨過了前兩座大山,那它憑藉什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高科技企業?一切的機會都在5G時代,華為的佈局從其企業願景的變化就可見一斑:

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讓無所不及的智能,驅動新商業文明;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個性化的定製體驗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屬特權,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得到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釋放。

換而言之,華為會將一部分技術“脫實向虛”,以構建一個能夠跟硬件相呼應的生態圈,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發展方向。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蘋果構建的是系統級生態圈,硬件設備在自建系統和應用生態中運行;安卓打造的開放式的移動端軟件生態圈;微軟做的是PC端的軟件生態圈……華為要做的是移動網絡提供流量、系統提供通道和場所、硬件提供可用設備、智能設備均可線上交流溝通的全覆蓋性的生態系統。

如果華為按照這樣的思維最終成型,成為全球市值第一有很大可能。

為什麼說制約華為的最後一座大山會是自身的思維?因為這個時代絕不僅僅是華為能看到未來的風景,美國的企業不會如此愚蠢的坐視,那麼華為需要的,就是思維在整個公司層面的傳達和認同,唯有如此,才有一線機會保持住自身的領先。

就目前而言,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有機會構築成5G社會級生態系統的公司,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管理,或許這也是特朗普瞄準華為的主要原因。

以上。

很能理解網友們想讓華為成為世界第一的熱切期望,但就事論事,華為距離全球市值第一,還有三座大山需要“逾越”。

第一座大山,自身的股權結構。

華為是全員持股的典型企業,也就是說股權中的大部分都分散於員工手中,雖然這部分股權一般是由華為的工會進行管理,但在歸屬權上則屬於員工,這就決定著持股人數遠遠大於200人,並且每個人都沒辦法被登記為股東。

這種股權結構不符合全球所有股市的上市標準,並且從資本市場的本質來看,未來也很難有哪個股市能夠接納華為這種股權結構。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部分業務單獨剝離出來獨立上市,但這對於華為來說並無必要,畢竟不差錢。

第二座大山,則是技術封鎖。

任何行業的攪局者和革命者都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創造新的平衡,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並非每一個攪動風雲者都能完美結局,甚至於絕大部分都是失敗者,成功才是偶然現象。

華為在發展上所面臨的壓力不僅僅是商業方面,還有政治,它在科技領域的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中國科技力量的某種代言,這就讓它成為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用來博弈的砝碼。

而美國的手段,就是技術封鎖,前一段時間的技術屏蔽,一系列標準制定公司在美國政府壓力下杜絕合作的措施,都是為了遏制華為,甚至可以視作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先手。

華為沒慫。

任正非的憂患意識賦予了這個企業獨特的韌性,它的種種應對和層層準備,讓我們看到了華為的底蘊和胸襟。

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為打破了這種技術封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相連,華為在通訊技術上的領先,也構築於龐大的技術基礎之上,那麼就不可避免地要與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有所合作。

而華為如果想要在未來更進一步,成為5G時代的技術奠基者,那麼打破技術封鎖,成為新的標準的核心發起者就變得至關重要。

第三座大山,則是自身的發展思維。

華為是國內國際化做的最成功的高科技企業之一,並且是從產品輸出做到了技術輸出乃至於文化輸出,這可以說是獨一份。

也正因為此才會引起眾多同行的忌憚,甚至於引起美國政府這個龐然大物的注意。

那麼華為如果跨過了前兩座大山,那它憑藉什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高科技企業?一切的機會都在5G時代,華為的佈局從其企業願景的變化就可見一斑:

華為致力於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讓無所不及的智能,驅動新商業文明;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個性化的定製體驗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屬特權,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得到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釋放。

換而言之,華為會將一部分技術“脫實向虛”,以構建一個能夠跟硬件相呼應的生態圈,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發展方向。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蘋果構建的是系統級生態圈,硬件設備在自建系統和應用生態中運行;安卓打造的開放式的移動端軟件生態圈;微軟做的是PC端的軟件生態圈……華為要做的是移動網絡提供流量、系統提供通道和場所、硬件提供可用設備、智能設備均可線上交流溝通的全覆蓋性的生態系統。

如果華為按照這樣的思維最終成型,成為全球市值第一有很大可能。

為什麼說制約華為的最後一座大山會是自身的思維?因為這個時代絕不僅僅是華為能看到未來的風景,美國的企業不會如此愚蠢的坐視,那麼華為需要的,就是思維在整個公司層面的傳達和認同,唯有如此,才有一線機會保持住自身的領先。

就目前而言,華為是國內唯一一家有機會構築成5G社會級生態系統的公司,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管理,或許這也是特朗普瞄準華為的主要原因。

以上。

微回收

沒錢還花唄借唄怎麼辦,高價賣手機,就來「微回收」,回收成功還有豪禮相送!

不能,華為是一家硬件公司,我們都知道,硬件公司估值是比較低的,華為 2018 年營收才勉勉強強突破1千億美元,即使乘以5倍,估值也才5千億美元。距離蘋果的萬億市值還有一倍的距離。

華為的確是一家優秀的企業,但是我們不能過度地去抬高它,比華為更為優秀的企業放眼全球,其實也有很多。

如果華為能夠達到 3000 億美元的營收,那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還說非常有可能的。任正非自己都說了,不要太過於誇大華為。

而且,說實在的,對於如今的華為而言,上市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華為是員工持股制,而且華為的領導層是輪值總裁制,他的高層架構都不符合上市規則。

任正非也明確說了,不會允許外來資本入駐華為,上市對華為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華為看重的基礎研究,可能砸了1000億10年都沒有一點回報,全是虧錢。這上市公司是不可能這樣乾的,你的財報就過不了。

所以對於重視研發投入的華為而言,上市是永遠不可能的,上市了勢必要考慮短期的利潤點,那麼很多需要投入短期無法有回報的項目就勢必要砍掉。

華為之所以能做到5G專利第一,就是不考慮短期回報,海思10年砸入了1000多億,一點水花都沒有,到了13年,才實現盈利。

所以,選擇上市的華為只能變成聯想,對於華為而言,這是不能接受的。

月牙亮投

華為上市市值肯定成不了全球第一,雖然華為科研實力真的很強,但與互聯網巨頭谷歌比起來,人家的商業模式更大。中國企業想超越美國企業,不是說超就能超的。不說別的,就說人才,清華北大每年為美國輸送了多少優秀人才,這些人在我們國家頂尖學府深造,然後留學美國,接著加入美國國籍。將自己一生所學都貢獻給了美國,貢獻給美國的企業。就單憑這點,我們的企業人才跟別人比就有很大的差距,企業的實力自然不如人家。我雖然一直都不喜歡美國,但別人的實力就擺在那,不是我們說它不行就不行的。所以我認為我們與他們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在人才的沉澱上,要是我們也能吸引全世界的頂級人才,那麼超越美國也是指日可待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