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考古紀錄:我曾經鑽過的古墓,日後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侃侃帶你遊世界
1/37 (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這是成為世界文化之前的唐崖土司城,小編拍攝於2013年的冬天。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州,始建於元代初期,歷時470餘年,佔地57萬平方米,是西南地區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2011年9月,湖北省文物局考古工作隊入駐土司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遺址與湖南、貴州的兩處土司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2/37 (2013年的唐崖土司城考古工地)拍攝這組照片時,小編還是大學生,十分嚮往考古,於是轉乘多種交通工具,歷時十幾個小時終於得以朝拜土司城的考古工地。進到了考古工地,才發現管理是很嚴格的!小編當時小心翼翼的跟隨工地的工人,踩著他們走的路進入了工地,以為萬事大吉,還沒走幾步就遇到了當時的考古隊的盤問。我們機智的亮出了學生證,這才對我們打消了疑慮。
3/37 (2013年的唐崖土司城官署考古工地)土司是自元代以來,歷代中央政府分封少數民族的世襲首領,是中央政府委派的國家代表。唐崖土司屬於武職土司,有服從朝廷調遣和率兵出征的義務。唐崖土司是以軍事武功著稱的土司之一,在整個西南地區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明代,十二世土司覃鼎奉調征討西南叛亂後 ,受到明熹宗朱由校重獎,大興土木建造了唐崖土司城。
4/37 考古發掘出的土司城官署的條石)唐崖土司從元代設立到清代“改土歸流”,共歷十八世,覃啟處送是第一代唐崖土司。根據唐崖土司《覃氏族譜》的記載“啟祖元朝宗籍,始祖鐵木乃耳,是授平肩之職,生顏伯佔兒,生文殊海牙,生脫音貼兒,特授宣慰使之職……脫音帖兒生福壽不花,生覃啟處送。”由此推斷,唐崖土司為蒙古人且為鐵木乃耳的後裔。不同於中原建築的南北走向,土司城的東西走向也與蒙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也待日考證了。
5/37 (唐崖土司城的國保碑)明代末期,唐崖土司城在十二代土司覃鼎統治期間走向了全盛。在這其中,覃鼎的叔祖覃傑和覃鼎夫人田氏對於唐崖土司城的強盛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6/37 (荊南雄鎮牌坊)覃鼎的叔祖覃傑,帶領唐崖土司城的軍隊多次被朝廷徵調,東征西討,戰功赫赫,被朝廷授予宣慰使之職,並被冊封為平西將軍,天啟皇帝朱由校賜建牌坊一座,併為其親筆御書“荊南雄鎮, 楚蜀屏翰”。
7/37 (土司城遺址的裸露地表的石柱礎)覃鼎的夫人田氏與覃傑積極建設土司城,建造了寺廟祠堂、街道牌樓等,使得唐崖土司城的城池格局豐富完整起來,同時城池規模達到了鼎盛。
8/37 (考古發掘出的土司城官署建築的石柱礎)唐崖土司隨著實力的日益強大,開始對周邊土地進行瘋狂掠奪。據《四川總志·經略志》載:“…昔年唐崖長官覃萬金等夷,出劫黔江等七州縣。”據《黔江縣誌》載:“康熙二十四年(1703),唐崖土兵寇掠縣境至石塔鋪。”
9/37 (土司官署房屋的基址)勢力不斷增強的唐崖土司充分利用宗族關係聯絡交好周邊覃姓土司形成“統一戰線”,對非本姓如黔江、 彭水等地土司地域和財物進行掠奪, 既增強了覃氏土司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消除了周邊土司勢力,還充盈了自己疆域和財富家底。
10/37 (唐崖土司城遺址的考古現場)利用“和親政策”進行聯姻,尤其是十二世土司覃鼎迎娶了龍潭田土司之女為妻後,保證了唐崖土司周邊永無戰事,從而促進了唐崖土司的鼎盛時期的到來。之後,便形成了不成文的覃田二姓男女必須優先娶嫁的規矩。
11/37 (一處被稱為“皇墳”的土司墓葬)唐崖土司對於漢文化的接受採取擁抱的態度。破除了“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樊籬,聘任漢族文人開辦漢學,教習儒家文化,還主張與漢族通婚。在田氏夫人帶領下到峨眉山禮佛,派人在成都一帶學習養豬、 種桑、養蠶、刺繡等先進農耕文化。
12/37 (“皇墳”的墓室,現在已經不容許進入了,所以這些私家圖片也是很難得了。墓室的深處就是墓主人的靈牌,年代久遠,已經變模糊了。)
13/37 (“皇墳”墓室頂部的寶相花圖案)依據墓室頂部寶相花圖案,以及墓室深處疑是帶有蒙古風格紋飾的靈牌,可以大膽的推測,皇墳的最為可能是二世土司的墓葬。
14/37 (“皇墳”墓室深處的墓主靈牌)
15/37 (“皇墳”內的其他墓室)
16/37 (“皇墳”後面就是十二世土司田氏夫人墓)
17/37 (其他的幾處保存較好的土司墓葬,墓門上刻有蓮花紋樣的浮雕,兩邊的影壁上也刻有花卉紋樣的浮雕。)
18/37 (其他土司墓的墓室)關於清代的土司城,詩人馮永旭《唐崖司》是這樣描述的:“煙樹蒼茫望裡分,當年歌鼓寂無聞。惟留廢苑埋芳草,但見空山走白雲。古木寒鴉元武寺,斜陽衰柳土司墳。千秋憑弔情何極,況聽哀猿又叫群。
19/37 (土司城大衙門遺址)在經歷了十二世土司及其夫人統治下的繁榮之後,伴隨著明清之際的社會動盪,唐崖土司城也極盛而衰並最終走向了滅亡。十三代土司附逆吳三桂,十四代土司參與譚宏叛亂並縱兵劫掠黔江縣,這些行為都使清朝政府加強了對唐崖土司的壓制。
20/37 (土司城官署的房屋基址)土司城原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這次考古發掘的僅限中央的官署區域。
21/37 (土司城官署房屋遺址)十五代土司任上,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朝政府“贖回”唐崖司此前所侵佔民屯十七處,這極大的削弱了唐崖土司的勢力。雍正四年,清朝政府開始大規模的實行“改土歸流”政策,雍正十三年,唐崖十六世土司迫於壓力自請歸流,以世襲把總之職 “遷移漢陽西門外吳家廠吳家老衙門住居”,開啟了“王臣”生活。雖然土司的官職依舊延續到第十八代,但由此唐崖土司名存實亡,唐崖土司城也就此衰落。
22/37 (考古工地是很和諧的,既有工人在緊張有序的挑運土石,又有帶著孩子來玩耍的村民)
23/37 (據考古隊的帶隊老師介紹,在房屋遺址的基坑中,發現了火燒後留下的痕跡。這就印證了改土歸流後,土司城遭到了大規模的人為破壞,很有可能是清政府故意所為。)
24/37 (已經發掘出的文化層,可以看到最底部的文化層有過火後留下的木炭泥)
25/37 (還有一些未進行考古發掘的區域)
26/37 (已經被髮掘的區域被罩上了防雨布,以免遭受雨水的侵擾)
27/37 (土司城官署房屋的遺址)
28/37 (城牆遺址)
29/37 (遠觀“荊南雄鎮”牌坊)
30/37 (“荊南雄鎮”牌坊前的遺留下來的原始路面,上面刻有花紋。牌坊不遠處就是考古工地。)
31/37 (土司城內的遺留的青石板路)
32/37 (考古工地旁就是民居)
33/37 (考古現場裸露出來的房屋基址)
34/37 (由十二世土司夫人田氏主持修建的張王廟,用於供奉張飛)覃氏族譜記載,天啟年間,為了紀念覃鼎的戰功,田夫人與覃傑共同主持修建了張飛廟。
35/37 在張飛廟的遺址遺址前尚存一對石人石馬,其上分別刻有“萬曆辛亥歲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田夫人立”,“萬曆辛亥歲季夏月廿四日良旦峒主覃傑同男覃文仲修立”
36/37 (張王廟遺址前的石馬)石馬是戰馬形象,馬鞍、馬鐙、馬轡齊全,腳踏祥雲,勢如騰驤; 石人頭戴盔帽,身披藤甲,腳蹬戰靴,腰挎佩劍,一副武士模樣。
37/37 (土司城腳下的唐崖河緩緩流過。繁華散盡,青山依舊。)\n\n參考:王炎鬆,劉雪,段亞鵬《唐崖土司城沿革考》,《三峽論壇》2016年第3 期,總第298期。\n 姚勝權《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的前世今生》,《民族文化精品薈萃》2016年第二期。
2019-06-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