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10 個回答
用户59230149239
2017-04-20


我沒有完整的看過易中天老師的視頻和書籍,只完整看過第一部《魏武揚鞭》,其他部分屬於選擇性閱讀觀看。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我個人認為易中天老師的觀點,絕大部分還是陳壽與裴松之的觀點,特別是裴松之在《三國志》中所作【集註】的觀點——當然他也會參考盧弼《集解》以及現當代學者如田餘慶唐長儒等人的學術成果,再加上其他史料如《後漢書》《晉書》《通鑑》《御覽》等。

知乎上大部分正史路線的三國答主,包括我,大約都是看過《裴注三國志》的,也有看過其他史料的,所以無論是對待知友提出的問題,抑或是在專欄上發表文章,觀點有時候相似是不可避免的。這也就是題主有【為什麼三國專欄裡面很多觀點和易中天品三國相近】的觀點了。

但如果題主在自身閱讀完《裴注三國志》以及其他史料之後,又或者認真理解《品三國》,再用心去翻閱高質量答主的回答時,便不會有這樣的疑慮,反倒會認為很多答主與田餘慶先生的觀點相似了——不過好像題主已經不關注此題了?

裴松之因為所注頗多,所以【集註】某個歷史事件上常常有不同的觀點,而裴松之往往在對立的觀點時會討論一番,雖然討論的結果往往是【不能辨別】。1、易中天老師為了讓大眾能夠容易接受理解,常常只是取【觀點之一】進行闡述,而對【其他觀點】採取【不提及】【不分析】的態度——所謂兼聽則明,易中天老師在這點上做的還是不夠,但他也是為了能夠普及,故而可以理解。2、另外,易中天老師對某些【非正史】內容採取不質疑不討論,且不給出處的態度,讓讀者觀眾【誤認為】所講內容為正史。比如講述曹操與袁紹偷新娘的事情,易中天並未說出自哪裡,其實這一段出自《世說新語》,材料真實性存疑。當然易中天老師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為了增加趣味性而已。3、當然,易中天老師言語詼諧幽默,並從家族世家的角度來分析三國,為大眾普及三國知識,功勞自然功不可沒。但其對某些歷史人物如曹操、郭嘉、諸葛亮的講述,往往粉飾或者貶低有點過了——所謂矯枉過正,或在於此吧!
用户59230149239
2017-04-20


易中天是講三國的,不是搞魏晉南北朝研究的,他講的是史料,只是用比較另類的語言陳述史書記載,雖然很多人覺得他講的新鮮,那是因為當年大部分普通人瞭解三國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的,所以看到他說了就覺得為什麼和我想的不一樣,但實際上史書又的確是這麼寫的。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搞歷史研究的,講究的不是複述史料,也不是怎麼複述史料更新鮮,史料就那麼多,特別是魏晉,三國愛好者不用一年也看完了,然而專精魏晉的歷史學家也並不很多,差距不在你知道不知道這個事,而在於你從什麼獨特的角度去解讀,運用什麼歷史學研究的方法去解讀,得出了什麼打破傳統思維的結論,這些東西說起來簡單,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然而看看知乎的回答就知道其實大部分非專業人士根本做不到。這就是一個歷史學研究基本素養的問題,你看了很多史料,談起來三國滔滔不絕指點江山,一下寫個一萬字,然並卵,你提出了什麼問題?又解決了什麼問題?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哪些是你超越前人的新觀點?沒有這些論文寫的再天花亂墜史料豐富也只能狗帶了。所以你看知乎的回答,大部分也就有易中天講三國的水準,自然都長一樣,你要是去看看專門搞魏晉的學者寫的論文,全都長不一樣,比如田餘慶寫青徐豪霸就說曹丕以前只提他文學成就是不對的,他軍事水平,戰略眼光都很高,我在知乎就沒見人這麼說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史料都公開出版了,歷史系還沒倒閉的原因。

十年荆轲一梦
2017-05-13

受不了易中天的憑空捏造:例如他否定的三顧茅廬 屢屢質疑。說是歷史上可能沒有諸葛亮被“三顧”的事,完全是演義編出來造神的。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反而可能有諸葛亮主動找到劉備在處,毛遂自薦前往效力謀位而被冷落過。有過這種質疑的人,實際也提不出啥證據。只是瞎猜胡編,牽強附會,存心反歷史而標新立異而已。 事實上,三顧茅廬在《前出師表》中說的很明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個是當事人諸葛亮自己寫的,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跟隨劉備的老臣還有幾個,例如趙雲等。事情的經過,應該還有人記著。容不得諸葛亮現編出來欺世盜名。所以,諸葛亮在這裡說的,應該是實話。如果諸葛亮在這裡造了謠,當時就會被人否定。不可能還會在史書典籍上有一席之地。還有,這“表”出爐的時候,是公元228年,與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相差不過21年。對劉備和諸葛亮都有研究的敵方有識之士,在世的也還很多。難道沒人站出來說話,直接給予否定。因為諸葛亮當時被曹魏集團視為反叛頭子,想否定他的人肯定比現在還多。誰手上有鋼鞭材料,會不拋出來,讓諸葛亮名聲掃地,讓蜀漢失去中堅,土崩瓦解,不比勞累司馬懿父子省事省心省銀兩。當時,孫權也還年富力強,對諸葛亮、劉備的情形也非常清楚。孫權麾下也還一干見多識廣的文人謀士,甚至諜報人員也不會少。天下大事,名人的來龍去脈,無不了如指掌。而且諸葛亮的兄長諸葛謹,就在孫權手下混,對其弟加入劉務集團的動機和細節,能不向孫權如實彙報。孫權若知諸葛亮告假吹牛,能靜觀其謬? 曹魏有個高智商的謀士賈詡,專愛為曹操的家事排憂解難。為曹丕、曹植在曹操面前爭寵,保住曹丕的世子地位也出過絕招。公元221年,曹丕一篡漢稱帝,就封賈詡為太尉。太尉一職,傳統上算是武職高官,與現在的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相當。得有蓋世軍功的大將之才,才配此職。賈詡只是一謀士,並無披堅掃銳,衝鋒陷陣之功,卻憑口舌之勞,得此高位。孫權知道了,明白這完全是曹丕任人唯親。整的也太離譜了,孫權情不自禁,“笑之”。 同理,若孫權知道諸葛亮造謠,能不“笑之”嗎? 再說,司馬懿本人就比諸葛亮年長一歲,又很有學問和智謀。如果諸葛亮造假,司馬懿就可以憑這點先把他名聲搞臭。讓諸葛亮威風掃地,沒法掌國統兵。蜀中無人,司馬懿父子就用不著鞍馬勞頓,出生入死地和諸葛亮鬥啦! 至於有人硬要說出師表是後人杜撰的,那實在只能算是掩耳盜鈴之輩的思維了。

跳跳琥
2017-04-23

記憶裡百家講壇第一個紅起來的就是易中天老師,後來才有了紀連海,王立群等人,而到于丹老師時可謂到了頂峰,但於老師百家講壇走紅後,參加了大量商業節目,最終還是出了北大被轟事件。易老師則不同,紅極一時而又急流勇退,安心回廈大教書做學問,單就這一點就不是常人所能及。至於學問方面,但凡認真讀過品三國的朋友可以感受到,易老師觀點新奇卻不犀利,並無觀點強加於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教給大家解讀歷史的一種思路,啟蒙意義更大一些。

飞矢之歌
2017-04-21

我覺得我比較有發言權,品三國我看了好多次,每次都覺得很棒。

我覺得易老師的觀點很正確,當然,這不是說什麼曹操袁紹搶新娘這樣的事,這種具體史實難有定論,也沒必要弄清楚。就好像荀彧之死,你只需要知道他死的根本原因在於他的理想和現實的背離就可以了,他盡心輔佐鼎力支持的政權最終走向了他的對立面,他無可奈何,也心有不甘,沒有什麼比理想的破滅更痛苦了。所以至於他是憂鬱而死還是遭人暗殺又或是被曹操要求自裁已經不重要了,這都不影響歷史走向了。同理,你只需要知道整馬謖是為了維持丞相權威,平衡荊益士族階層的矛盾就行了,至於馬謖是被斬,還是失蹤流亡或下大獄都已經不重要了。

當然,品三國的精華在最後幾集,他從天下大勢入手,講述了中國統治階級從貴族到庶族地主階級的轉化,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演變,講述了官僚集團的形成等等,他是真正從宏觀上解剖歷史的老師

用户59230149239
2017-04-20

其實啊,三國本來就是一個被嚼爛的話題。你想針對任何一個事情說出新的觀點,太難了。

易中天的三國觀點可信度有多高?

而易中天老師所講述的品三國中,其實大部分還是陳列別人的觀點,做出相應佐證,然後再擺出他自己的觀點。

那,也就是說,易中天老師幾乎把所有站得住,有證據支持的觀點幾乎列舉完了。所以不管是品三國之前的,還是品三國之後的,關於三國的很多觀點都能在品三國中找到。
高岳周公子
2017-05-02

我說過多次了,易中天品三國之類的先不要下結論,你們可以先聽下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再發言。基本上就是袁闊成的廈門大學版。老瞧不起那些說評書的,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是聽過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再聽易中天品三國就像是地方戲被易中天用京劇唱出來了。

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啊!我感覺就是抄襲。我這樣說感覺可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品味太低,用評書來說易中天。

各位先不要罵我,聽下試試就知道了誰抄襲了。很無語?

相由心生因为想
2017-04-20

易中天品三國也看過幾次,講的很幽默,讓人聽了笑點不少。易中天先生的觀點是諸葛亮在襄陽隆中山,而非今天的南陽市。當然,易老師講三國,跟講評書一樣,故事情節刻畫的很細膩,人物角色也很生動形象。要說可信度吧,應該是很高的,百分之九十吧。畢竟是以歷史為依據,以小說為粉飾,讓三國演義更加精彩紛呈,讓人聽了一講,還想要聽下一次的感覺。

晋阳原
2017-04-21

實際上,易說三國的觀點就是大雜匯。易的觀點全部來自於裴注三國志的大量註解、古書、國內以及日本等國的一些出版物,易中天所講的觀點都不是他的觀點,他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觀點拿出來,特別拿出其中與大眾瞭解的不同的東西,大眾猛一看是很唬人的,以為易中天有新東西,實際上易中天沒有新東西,只是有選擇地抄。

至於他的水平和可信度,這裡舉一個被易中天發揚的著名的例子來說明:

劉備三顧茅廬是歷史上的著名的例子,說的是領導重視人才而成功的故事。易中天為了貶低諸葛亮,就說三顧茅廬是沒有的事,是諸葛亮去求劉備的,不是劉備去找諸葛亮的。

易中天不懂得三顧茅廬在中華文化中的意義,把一個故事攪渾,其沒有文化、譁眾取寵的面目徹底暴露了。即便是諸葛亮主動去找的劉備,也不會使諸葛亮千古一相的形象收受損。易中天小孩子觀點,居然有人捧。

而他所謂的見解,只不過是抄了“魏略”這本書的,是早已經被多數人否定掉的。

遺憾的是,易中天譁眾取居然寵騙了電視臺也騙許多聽眾,並且還在欺騙中。

pain_苳裕作
2017-04-20

其實歷史這東西很難說誰可信度更高,因為我們都不可能回去親歷歷史,只能從流傳的史書典籍文物甚至是故事傳說中去了解歷史,所以我們瞭解到的都是殘缺的歷史,比如易老師在三顧茅廬那集裡面說的,諸葛亮出山到底是劉備找的諸葛亮呢還是諸葛亮找的劉備,正史裡就有不同的記載,《三國志》和《出師表》裡說是劉備三顧諸葛亮,《魏書》裡卻說是諸葛亮主動上門找劉備,而這些資料都是當時的正史記載我們都不能輕易否認,這樣如此矛盾的事情裴松之的注裡就解釋說是因為各家獲取到的信息不同所以出現了不同的記載,可見就是當年那些寫史書的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那就更別提是隔了一千八百多年後只能看史書的我們了。反正歷史這東西我覺得只要你讀通了書又能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就能成為一派學說,大家都是搞學問的見解不同自然就有不同觀點,沒有說哪家就是完全對的,你跟他不一樣你就是錯的,沒有這種道理的,除非你真能穿越時空親自看到真正真實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