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晚清武漢老照片:漢口被洪水淹沒,第10張是原版黃鶴樓
小歷史
1/10 1880年代,眾多小船停靠在武漢長江岸邊。晚清時期的武漢什麼樣?本文選取了寶記照相館(Pow Kee)拍攝的一組照片,來展現這個“九省通衢”100多年前的面貌。這些照片以記錄漢口租界的影像為主。
2/10 1884年,漢口租界附近的江岸。寶記是19世紀末漢口最早的照相館,很有影響力。其進入漢口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應在1884年之前。這家照相館同時為武漢市民和外國人拍照,藝術風格能讓兩類人都滿意。
3/10 1887年,被洪水淹沒的漢口租界。當年漢江發大水, 一個駐紮漢口的英國海軍艦長記錄下自己的所見:“剛吃過早餐,我們就聽到遠處河面上傳來一陣轟鳴聲,接著湧來一股巨大的水流,水面上到處漂浮著數不清的舢板、小船、房屋構件和木頭、牲畜,我不得不說,還有很多活著的人。”
4/10 1887年,由於漢江發大水,漢口變“水城”。
5/10 1887年,漢口租界內的道路變“水路”。武漢呈現武昌、漢陽、漢口鼎足而立的格局,其中漢口的商貿尤為繁盛。1861年,漢口開放成為通商口岸,從此由內陸型的封閉式城市向開放式的國際性城市邁進。外商紛紛開設洋行,創辦工廠,又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漢口商貿的發展。
6/10 1887年,漢口租界內的外國人合影。漢口租界分為英、俄、法、德、日、比6國租界,數量僅次於天津居全國第二位,其影響力位列內地各外國租界之首。我們從照片中也能看出,這裡哥特式、洛可可式、巴羅可式等歐式建築一應俱全。
7/10 1880年代,漢口租界內的建築。就實業經濟而言,製茶是晚清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量佔全國六成。英美兩國商人主要涉足菸草,擁有六合路制菸廠、礄口制菸廠,是辛亥革命前武漢最大的外資企業。租界內還有八個國家的商人先後建立銀行,開辦匯兌、信貸、儲蓄、買賣貨幣、發行鈔票等業務。
8/10 1880年代,雪後的漢口租界。列強在租界有各種各樣的政治特權和經濟、技術優勢,既傾銷洋貨,又利用內地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加工農副產品運銷國外,同時直接生產商品佔領中國市場。因此對晚清的經濟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另外,外商建立的一批銀行實力很強,控制著當地的經濟命脈。
9/10 1884年,人們在長江邊釣魚。漢口租界實際上成為“國中之國”。列強根據不平等條約,在這裡實行獨立於清政府的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租界當局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市交通、公共衛生管理等方面,運用西方先進的經驗和模式,客觀上也推動了武漢的近代化進程。
10/10 位於武昌蛇山黃鵠磯上的黃鶴樓。清代從順治至同治200餘年間,黃鶴樓曾重修8次。照片中所記錄的黃鶴樓修建於1868年,號稱“同治樓”,遺憾的是1884年毀於大火。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在蛇山之巔拔地而起,比舊樓更壯觀。
2019-06-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