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10 個回答
白马晋一
2017-08-07

請不要狹隘的把相聲必須歸為市井或殿堂,他只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無關。

相聲門裡百花齊放,有擅長說口的,有擅長柳活的,更有帥,賣,怪,壞等風格,每個人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相聲題材表演,只要演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就是好演員。

人常說要與時俱進,在解放前,相聲撂地畫鍋,主要講低俗和市井博取觀眾,因為觀眾受眾群體就是逛天橋茶館的大眾百姓,說的陽春白雪,人家不樂不給錢。解放後,相聲成為了政治宣傳工具,這也是文藝服務於政治的大潮流,不光相聲,各種曲藝都在跟著那個時代改編各種宣傳紅色題材,侯寶林,馬三立也都說過新相聲,最著名莫過於京劇改革的樣板戲,唱腔還是那個腔,就是戲文變成了紅色題材,難到這就不叫京劇了?

文革後也是一樣,以姜昆為代表的新一代相聲演員創作了大量了與時代同步的新相聲,尤其姜昆的相聲在八九十年代很多都是經典,有諷刺,有幽默,有時代感,別說當時你聽的時候沒有樂,在那個文化食量匱乏的年代,很多人都是聽收音機和錄音機,一個段子反覆聽幾十遍,很多臺詞都可以背下來的。

相聲如今不景氣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文藝界開放以後,掙錢太容易了,演員們靠著一個兩個段子就到處走穴,忙著掙錢,尤其是各種主題晚會,必須要編一個和晚會主題有關的作品,時間短,草草拼湊,生搬硬套,牽強附會,搞的段子主題鮮明,卻不幽默了。

正常一個作品,要在劇場,舞臺不斷的打磨,每次演出都要看觀眾反應,然後總結修改,才會出一個好作品,俗稱‘壓場’。但有些相聲演員忙著掙錢,而且錢來的太容易,自己也不注重練習基本功,對於傳承就更談不上了,自己功夫都不到家,連報菜名都報不全,誰敢有臉收徒弟呢?就算偶有收徒,無非有個名分,又能教人傢什麼呢?面對相聲行裡沒有師承就混不開的陋習,業界泰斗馬季就曾一口氣收了十好幾個徒弟,也算是給大家個名分,其實真正言傳身教的也就姜昆,趙巖,馮鞏,劉偉等寥寥數人,其餘的都是已經成名,到馬季這找歸屬來了。

所以說,相聲沒落和時代有關,和人性有關,不是姜昆一人之力所能解決的,尤其姜昆從政以後,工作職責改變,他主要是負責團結曲藝業內人事忠於國家事業,營造健康,正能量的輿情導向,服務於國家需要。相聲雖然是一門藝術,但畢竟是吃飯家伙,也就是市場行為,任何行業只要脫離市場,就肯定沒有發展。靠國家干預和行政手段拯救相聲藝術太難為姜昆了,姜昆這些年建相聲網,關注新人發掘新人也為相聲振興做了不少事,可根上就是脫離市場,是無用功。

再說說郭德綱的成功。除了自身能力強的天賦以外,主要是他抓住了市場,抓住了觀眾需求,知道錢該如何掙,找誰掙,所以他火了,並以商業形式運作德雲社,讓徒弟們走職業化道路,學會了,這就是職業,就是飯碗,大能一夜成名,小能養家餬口。這是姜昆等這一輩相聲演員無法對徒弟承諾的!收誰做徒弟就保證進專業團體?哪有那麼多編制?在過去專業體制內的演員才有機會演出和掙錢,沒有團體的空有一身本是也沒用,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小劇場,沒有小茶館,學相聲不進專業團體就是白學,不能成為職業,學他幹嘛呢。

所以,奉勸各位不要再噴姜昆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已經在他的時代做出了他應有的貢獻,而且獲得了成功,不能否定他的功績,至於行業沒落,真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他也沒那個能量。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今夕清欢
2017-06-19


姜昆迴應炮轟郭德綱:無須炒作 不滿糟粕相聲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郭德綱(圖片來源:資料圖)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圖片來源:資料圖)

就在姜昆炮轟郭德綱“道德有問題”之後,於3日、4日在北展劇場舉辦的郭氏父子相聲專場的海報上,在郭德綱的肖像邊打出了“同心同德,德藝雙馨”的字樣。姜昆本人並未對自己的批評言論引發的風波作出迴應,而有廣州媒體稱,炮轟相關報道並不屬實。姜昆與郭德綱的微妙關係,一直是令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姜昆助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姜昆與郭德綱並無矛盾,也不可能在公開場合炮轟一個晚輩。他們最大的分歧是有關相聲中糟粕的取捨問題。

昨日,廣州媒體報道稱,姜昆日前在廣州受邀為“2011廣州市高級文藝人才理論研修班”開講座,講座中並未提及關於郭德綱的任何言論。

記者為此向姜昆求證,而姜昆本人已率團赴法國演出。姜昆的助理及弟子霍然向記者表示,“目前,網友的言論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說姜昆通過媒體對郭德綱進行人身攻擊,太不地道!但姜昆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他很愛才,一直希望郭德綱能融入曲藝大家庭,曲藝事業不斷壯大。姜昆和郭德綱是兩代相聲演員,姜昆對相聲的貢獻不僅在於他當年的那些作品,還在於他對於年輕演員的扶持和幫助。”霍然表示,姜昆對於郭德綱的真實想法,自己非常瞭解。早在郭德綱成名初期,許多業內人士對郭德綱還存疑時,姜昆就表示,郭德綱火了是好事,說明大家對相聲關注了,並公開表示對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的支持。“當年郭德綱首次來南京演出,在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頒獎晚會上,姜昆力主邀請郭德綱來寧,當時郭德綱還在雲南和趙本山趕拍電影《落葉歸根》,接到邀請走完山路坐飛機,演出前兩個小時才趕到南京參加演出。”

有說法認為,近年來不斷有新聞明槍暗箭地將矛頭指向郭德綱和姜昆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別有用心的炒作行為。對此,霍然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姜昆不是沒有原則的人。為了笑果好,包袱響,郭德綱的一些小劇場相聲老是甩倫理包袱,你敢帶你的孩子去劇場聽郭德綱相聲嗎?那些包袱不是拿你爸爸找樂,就是拿你媽媽開涮,這些都是過去相聲裡的糟粕,姜昆對此並不贊成”。郭德綱引領的“小劇場葷段子時尚”,已經影響了一代年輕相聲演員,這讓老一輩藝術家常感到內心難安。霍然表示,儘管“恨鐵不成鋼”,但姜昆並不會公開點評所謂郭德綱的“道德問題”。反而,像之前“姜昆宣稱取締小劇場,德雲社對姜昆群起而攻之”這樣的新聞,後來都被證明是有預謀的炒作行為。“姜昆本人對此一笑而過,他說自己又不需要炒作,你們還是把相聲說好就行了。”

逸仙飘渺
2017-06-20

我想說在不少人眼裡姜昆是大師也好,宗師也罷,但在我看來相聲一旦脫離老百姓的喜聞樂見就噁心了!要知道相聲是怎麼來的,這個尋根很重要,如果只是說一些政治相聲,紅色相聲,那麼即使他是祖師爺也沒人愛聽,我不想說別的馬季在世時,其實相聲還有些市場,但已經走下坡路了,比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等一批老藝術家差太多了!因為他們的相聲不在接地氣,不是來源於生活,正由於這個原因,姜昆接位以後不但沒有改變相聲尷尬的地位,反而全為了政治服務,甚至自己都去專職當官了,這樣的狀態對於相聲其實沒有實質性幫助,官員的作用都是虛的,老百姓的點擊量才是實的,如果都在網上發點相聲視頻,大家覺得姜昆的有效電擊能有多高?所以老百姓也會用手投票。

對於一個相聲演員來說,姜昆做的不及格,因為他沒有像樣作品面試了!但作為官員只能給他算及格,至少他提拔了一些接地氣的笑星,但也打擊了一部分人,郭德綱只能是之一,作為宗師的說法,我覺得根本無從談起,只能是零分,他在相聲界的影響力能和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比?作品都不接地氣的還有人說宗師,我覺得很意外。

對於姜昆的藝術來說,談不上精華也談不上糟粕,只不過是政治家的一種作品而已,而那些能脫離政治影響,不願為政治服務,只以百姓需要為己任的人才配叫宗師,才配討論精華和糟粕的問題。

北京民俗
2017-06-23

姜昆同志是一位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的相聲作品《如此照相》就已經風靡全國,被收錄到電影藝術片《笑》中,侯寶林和馬季先生慧眼識珠,將他從東北建設兵團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師從馬季,邊學習,邊演出。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說到相聲,一些人總是存在一個誤區,認為不會說傳統相聲,不會唱太平歌詞,不會“報菜名”(貫口)就是不會說相聲。謬也。其實相聲分“傳統相聲”和“新相聲”兩派,張壽辰、侯寶林、劉寶瑞等演員以說傳統相聲為主,但另一些演員基本沒說過傳統相聲,如姜昆、馮鞏、笑林、劉偉、大兵等,他們的作品反映新生活,謳歌新時代,他們同樣是優秀的相聲演員,不應求全責備。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同志才華橫溢,與搭檔編演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段子,上世紀80—90年代是他的全盛時期,佳作迭出,廣受歡迎。如成名作,諷刺文革時期荒唐、狂熱歷史現實的《如此照相》;諷刺扭曲的婚戀觀、變相要彩禮的《如此要求》;諷刺心不在焉、漫不經心工作態度的《打針》;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提倡少生優生的《祖爺爺的煩惱》和《錯走了這一步》;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諷刺傳謠、信謠、偏聽、偏信庸俗小市民作風的《特大新聞》;批判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荒誕相聲《虎口遐想》和《電梯風波》等,還編創了反應相聲百年曆史的大型相聲劇《明春曲》。這些作品構思巧妙,笑料頻出,內容通俗,寓意深刻,都是緊跟時代,貼近生活,切中時弊,反映民情的優秀作品,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收穫,受到教益。比起那些三句話不離“下三路”,損人、噎人,拿殘疾人開心的“相聲”要高明的多。

李洪伙
2017-08-09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作為著名相聲演員,其聲名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便已遠播,想必國人對他並不陌生。其早年的作品貼近現實、鍼砭時弊,讓聽眾感覺十分過癮,應該是比較令人喜歡的一位相聲演員。而且,姜昆也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為全國觀眾帶來了歡笑。只是最近十年來,姜昆老師的作品十分稀少,即使有些作品問世甚至上了春晚,但作品有借鑑、拼接網上流傳的段子、網絡語言的嫌疑。讓人感覺姜老師似乎是江郎才盡,只好拾人牙慧博取笑點了,作品的原創性減弱,對不良社會現象的抨擊力度也沒有從前那麼尖銳、那麼讓人感覺“解渴”了。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那麼,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呢?這得從兩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第一,相聲本身就是一種曲藝形式,是一種藝術。既然相聲是一門藝術了,那麼無論是誰的相聲,別管是姜昆的還是郭德綱的,就其藝術形式而言,那都可以稱之為藝術!第二,藝術和糟粕之間並非不相容的兩個概念,藝術也可能是糟粕,糟粕也可能是以藝術的形式為載體的。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那麼姜老師的相聲是不是糟粕呢?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有人喜歡得五體投地,有人棄之如敝屐。就相聲藝術的發展歷史來說,確實曾經有一些低俗的東西,但後來一些相聲大師提出雅俗共賞的藝術理念,自覺地去俗趨雅。然而在當下,一些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投其所好地講各類帶顏色的段子,甚至被姜昆老師怒斥為“追捧一些下三濫的惡俗藝術,一些被老一代藝人丟掉又被撿回來了的藝術”。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此言既出,立即引來一片軒然大波,一些人士紛紛質疑姜昆所謂雅俗的標準,要求姜昆說明哪些藝術算是“下三濫”?並戧聲:“是不是主流說的相聲就是雅,草根說的相聲就是俗呢?”真是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zy2557088
2017-06-15

姜昆是一個優秀的相聲藝術家。他師承與馬季先生。馬季逝世後。姜昆成了中國相聲界的領軍式的人物。他有許許多的相聲段子家喻戶曉。例如虎口拔牙等等。今天我是第一次聽說懷疑姜昆的相聲藝術是糟粕。我想,闡述事實的最好答案是證據。如果誰要懷疑姜昆的相聲藝術是糟粕。就請拿出充分的證據來。如果你反問我,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那麼姜昆在相聲界的領導地位,以及其眾多的師兄弟包括徒子徒孫。同時,他對趙本山的發現和重用,並長期和相聲界的老前輩唐傑忠先生同臺演繹等等。足以說明姜昆是當之無愧的相聲藝術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絕不能因為某一個界別內部的矛盾(相聲本身就存在著許多流派),而否定一個人的藝術成就。

北南方

达瓦里希
2017-06-24

首先明確,相聲是一種屬於劇場的藝術,一種諷刺的藝術。

相聲很古老,在戲劇的雛形時期,就有類似於相聲的藝術形式。隋唐時有參軍戲,“參軍”原為一種官職的名稱,始自漢末。舞臺上兩位打扮成參軍的演員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表演,稱為參軍戲,盛行於唐代,是以滑稽問答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參軍戲起初主要表演嘲諷贓官的種種情狀。後來情節逐漸發生變化,成為經常表演的戲劇形式、仍然稱為參軍戲。

相聲就其藝術特點,如果不能諷刺現實,也就失去了魅魄。這一點,姜昆有侷限,姜昆是黨員,也是官員,因此他在相聲中對現實的嘲諷都是戴著鎖鏈的舞蹈,只不過他因為身份原因鎖鏈更重。而德雲社等所謂的民間相聲藝人,興起於草莽,更少顧忌,所以話題也就更加犀利,與之對應的,在民間所得到的響應也就越多。

另外,相聲是一種劇場的藝術,真正的相聲是需要在一個可以面對面的場地裡去表演的,觀演是需要互動的,相聲叫現掛,根據觀眾反應臨時想詞講段子。觀眾的反應也時刻影響著表演者。相對來看,姜昆興起於電視時代,春晚是他的成名地,通過一種春晚這種類似國家慶典儀式的活動,在其中講一些暗含政治意義的定製相聲,也不能否認這種相聲節目的藝術性,但它的生命力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作為一個相聲愛好者,我很少在傳統相聲的表演場景中看到過姜昆先生的表演,比如茶館、小劇場等。以姜昆為代表的有官方組織的相聲,近幾年呈式微之勢,但這不是相聲的式微,而是姜式相聲或春晚式相聲式微,與其不真正接地氣有關係。與此對應的是,草根興起的相聲開始受歡迎,同樣是說學逗唱的傳統相聲把式,但是新一波的相聲演員都有過早期在民間艱難謀生的經歷,知道升斗小民們的思維與笑點,不管葷的素的,讓觀眾快樂痛快就是管用,所以春晚式相聲的謝幕,可以說是相聲藝術的一種迴歸。

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而是可以認為以姜昆為代表的一個相聲時代謝幕了,正如春晚本身也在謝幕,儘管在那個時代,姜昆的相聲也確實娛樂過大眾,讓在茶館裡、天橋下消失的相聲通過電視與春晚又回到了大眾生活中,但現在,電視的開機率在下降,春晚在謝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之藝術。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山高柳为峰
2017-06-22

這個問題不成立,應該這樣提問:郭綱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那就是老一輩的相聲藝人為之努力奮鬥一生的目標是什麼,侯寶林等大師為什麼要綠化相聲。我們明確了這些問題之後回頭再看郭綱的相聲,這些回到小劇場之後的相聲實際上就是把當年老藝人們為讓相聲成為藝術、登大雅之堂而摒棄掉的那些東西又撿起來了。姜昆要做的是繼承老藝術家們的努力,守住老藝人們的心血。而郭綱所做的是不管精華還是糟粕,能抓住觀眾就行。經過老藝人們淨化後的相聲、登堂入室後的相聲經歷了全盛時期的萬人空巷,逐漸脫離底層群眾,變得越來越曲高而和寡。當然沒有適應時代發展也是相聲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迴歸小劇場的郭綱,不過是重新撿起老藝人們為了淨化相聲而摒棄的但是很有效的手法,逐漸的將老百姓吸引進小劇場,讓高高在上的相聲回到塵埃裡。雖然聽相聲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相聲為了迎合大眾口味也越來越低俗化。反三俗的提出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反三俗正好戳中了埋在郭綱心裡的那根刺,痛徹心扉的痛讓郭綱像瘋狗一般的撕咬主流相聲界。事實上反三俗不是僅僅針對郭綱的,話說回來郭綱的臉再大也大不到被人專門針對的地步。要知道當年的相聲大會,姜昆等名家可都出面為之站臺過,可以這麼說姜昆等名家為了振興相聲是不惜餘力,所以壓根就不存在所謂的主流相聲界集體封殺郭綱的內幕,真實的情況也許恰恰相反。隨著近年來苗阜王聲的出現,以及相聲新勢力的盧鑫玉浩的崛起,告訴我們的真相是相聲可以不用低俗,可以不用靠噁心于謙一家人,一樣能逗樂大家,一樣能吸引老百姓。當年姜昆告訴郭綱,不希望他走向自己的反面,這句話今天依然是對郭綱的鞭策。

万见穿心
2017-08-09

謝邀!首先,“糟粕”應該對應“精華”,這個問題應該是想問“姜昆的相聲是精華還是糟粕”。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那麼,對相聲市場來說,什麼是精華?什麼又是糟粕呢?在我看來,這不能用雅或俗來區分。既然相聲藝術說到底是服務大眾的,那我認為大眾認可的、可接受的、喜聞樂見的相聲就是精華;相反大眾無感的、不喜歡的相聲就是糟粕,應該被時代所摒棄和淘汰,觀眾朋友有權用腳投票!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顯而易見,姜昆近幾年相聲作品“官氣”很重,一味地追求正能量,說教嚴重,死守過去那套,失掉了相聲放在第一位的幽默趣味性,觀眾不買賬,開個相聲專場,即使大多贈票,仍聽者寥寥無幾,號召力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這樣的姜昆當個曲協主席從政還行,在相聲藝術方面卻早已背離了人心。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反觀姜昆一直批判“三俗”惡趣味的郭德綱,雖一路走來爭議不斷,但十幾年來,德雲社經受住了考驗,受到普羅大眾極力的歡迎。為何?用郭德綱的一句話來說:“相聲如果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相聲本就是幽默的藝術,只有觀眾樂了,相聲才是精華,相聲藝人才算成功!所以郭於專場相聲一票難求,和姜昆形成鮮明對比,群眾是沒法兒糊弄的!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其實,姜昆早期和唐傑忠老師春晚合作的相聲《虎口脫險》還是很經典的,姜昆要想在相聲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就要革新舊有的觀念,不斷推陳出新,創作符合時代要求,大眾喜歡的相聲。還是那句話,幽默才是相聲的根兒,千萬不要捨本逐步,自斷生路才好啊!

再次謝邀!

姜昆的相聲是藝術還是糟粕?

王晖wedding
2017-06-14

多謝邀請!姜昆曾經說了一些經典段子,那是那個年代我們認為的相聲,但與傳統相聲存在區別,時代的產物。

成為相聲演員的姜昆想說好相聲,於是和李文華先生成功地演繹了樑左的很多優秀作品,樑左、李文華相繼逝去,姜昆的相聲演員生涯基本斷送,搭檔唐傑忠勉強為繼。後來搭檔了一位糟粕垃圾人戴某(按照蒲松齡先生命名手法,戴垃圾不配有名字,稱為垃圾 糟粕 某甲 不恥之徒均可),姜昆就與相聲絕緣了。而徒掛其名,行走於曲藝界,招搖攪和、吃喝拉睡,與那些相聲“大腕”做一起埋葬相聲的最後努力。

經過他與李文華搭檔年代的聽眾觀眾,對他的某些相聲還是認可的。只是必須貼上新相聲的標籤,與傳統相聲無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