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遊山西,10張圖展現窯洞奇觀,第5張世界罕見,竟然像個漢墓群
行走的油條
1/12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一種獨特的居住建築,它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周先祖時期(據說是周先祖不窋zhu最先將人們的居住形式從地穴改為窯洞式),從此以後,窯洞就遍佈黃土高原,《詩經》稱之為“陶復陶穴”。現在廣泛分佈在我國的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河南等省份,尤其是陝甘寧地區,黃土層的厚度從幾十米到上千米,特別適合窯洞的建造,所以這些地區的窯洞更為密集。
2/12 從窯洞的建築位置上一般分為三類:靠崖式、下沉式和獨立式(或者叫莊窯、土坑窯、箍窯等)。一一介紹如下:\n靠崖式窯洞(莊窯):這種窯洞是最原始的形式,也是應用最多的一種,它一般是依山或高坡而建,或成排、或呈梯級向上多層建造,就是我們平時在黃土高原上一眼就可以看到窯洞門窗、卻看不到窯洞其它結構的那種,視野非常開闊。它一般根據家族人口或經濟能力決定建造窯洞的多少,一莊三窯或五窯的居多。
3/12 下沉式(土坑窯):山西晉南有“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的說法,指的就是這種窯洞,它象平原的地下室,從遠處不容易發現。這種窯洞一般是先在平地挖一個深5-8米的長方形大坑、再把坑內四面鏟成人工崖面、然後在崖面上象建莊窯那樣開挖的窯洞,窯洞坑內有一邊會挖一個斜洞或斜坡直通原面。
4/12 獨立式(箍窯):不在黃土層中開挖、單獨砌造的窯洞,它一般是用土胚、麥草黃泥漿或者石料砌牆(現存完好的大都是石料窯),窯頂造成拱圈形,上面填土而成,窯頂有的是平頂、有的是坡面,遠看像房,近看是窯。
5/12 聞名世界的山西磧口李家山窯洞,是國畫大師吳冠中的一生三大重要發現之一,他在1989年10月寫道:“我在山西有一個重要發現——臨縣磧口李家山村。這裡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
6/12 位於山西偏關縣老牛灣的石頭窯洞群,是偏光縣十大怪之一,是獨立式石窯的典型代表,平頂和坡面造型都有。
7/12 窯洞是遠古人類從地(洞)穴式慢慢過渡並逐步完善的一種居住方式,它的發展是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來改善居住的過程,實際是很有科學性的,說它講究風水其實也沒錯。所以就有了以下幾個特徵:冬暖夏涼、洞室寬敞、門窗開闊、洞坑靠門窗者居多、主居面東南者居多,說白了主要是四個字:採光、保暖。
8/12 窯洞底部長方形、頂部圓拱形的設計十分科學,充分考慮了洞頂的承重分散,確保經久耐用,同時這種設計不經意間又正好體現了傳統思想中天
9/12 窯洞的使用分類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有錢大戶人家,如果是四合院式窯洞,一般會將西北的窯洞建的高大寬敞一些用於主人居住,東南窯洞窄矮一些,用於存放物俱或牲口。也有些依山而建的多層樓閣式窯洞的居住安排更講究:如我在山西磧口西灣村看到的一家明清時期的四層窯洞,它的一樓住夥計,二樓住長輩,三樓住客人,四樓則是女兒繡樓。
10/12 窯洞看起來簡單,但修建起來卻非常不易,需要通過挖地基、刮崖面、打窯孔、銑窯、晾乾、多層泥窯、扎牆、壘坑、安門窗等眾多複雜而持久的環節才能完成,需要大量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多達數年的時間,常常需要一代或者幾代人的辛勤勞作才能完成。所以,修建幾孔窯洞成為很多農民一生最大的願望,更多的人是在幾代人居住過的窯洞基礎上進行翻修而住,即使是現在,修一孔窯洞的成本要高出現同功能房屋的數倍。
11/12 窯洞看起來簡單,但修建起來卻非常不易,需要通過挖地基、刮崖面、打窯孔、銑窯、晾乾、多層泥窯、扎牆、壘坑、安門窗等眾多複雜而持久的環節才能完成,需要大量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多達數年的時間,常常需要一代或者幾代人的辛勤勞作才能完成。所以,修建幾孔窯洞成為很多農民一生最大的願望,更多的人是在幾代人居住過的窯洞基礎上進行翻修而住,即使是現在,修一孔窯洞的成本要高出現同功能房屋的數倍。
12/12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計算,解放至今,我國的窯居人群總數曾超過1億,目前仍採取窯方式居住的仍有三四千萬,主要集中的經濟欠發達的西北部地區。
2018-12-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