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克爾黑洞”,和普通的黑洞有什麼區別?

4 個回答
世界看我行
2017-05-30

實際上克爾黑洞也只是個不成立的推論,有時科學家吹牛也是不臉紅的。

恆星在巨烈反應時放出各種射線和熱,最後衰竭而坍塌為一顆黑暗的恆星即黑洞,它依然自轉著帶領著兒女們即行星周遊在宇宙中。在漫漫宇宙中吸收外界的各種能量和物質,達到足量時又向外散發能量周而復始。

星球內物質由萬有引力聚合為一個近似球體,黑洞也一樣。克爾黑洞也應為近球體而不是喇叭狀。

將來或許千萬年後太陽成為黑洞,地球也永遠跟著太陽旋轉飛駛在宇宙中而不會毀滅。

作家张轩中
2017-05-30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緻密星體,一般來說它是某些大質量恆星的歸宿;也可以是極早期宇宙中,由於局域密度擾動產生。但是所有黑洞並不都是一樣的,它們的形態各異,變化萬千,克爾黑洞就是其中的一種。

根據黑洞的“無毛定理”,黑洞的性質由質量、電荷、角動量來決定(這聽起來更像是“三毛定理”)。也就是說,對黑洞的分類至少可以從質量多少、攜帶電荷與否以及角動量大小來進行分類。所謂的“普通黑洞”,也就是最簡單的、也就是最早得到精確解的史瓦西黑洞。它是一個不帶電的中性黑洞,同時也不旋轉——因此也沒有角動量。這就是說,史瓦西黑洞只有質量這一根“毛”。克爾黑洞則是在史瓦西黑洞的基礎上多了另一根毛——角動量,這是因為克爾黑洞描述的是旋轉不帶電黑洞。別小看克爾黑洞只是比史瓦西黑洞多了一根毛,這物理性質卻有了大大的不同。

首先是史瓦西黑洞只有一個視界,但是克爾黑洞有兩個,分別稱為外視界和內視界。所謂視界,簡單來說就是度規有座標奇異性的地方,看起來好像是一個“邊界”一樣。克爾黑洞不僅如此,在外視界之外還有“靜界”。在靜界之內,即使還未到黑洞內部(外視界之內),也必須被黑洞引力場所拖拽而不能保持靜止。我們知道黑洞是一隻貪婪的老虎,妄想吃掉一切;我們也知道黑洞是一隻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很難從中提取能量。因此要進入一個黑洞再出來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克爾黑洞的外視界之外到靜界的這段時空,我們稱為“能層”,從理論上來說是允許自由出入的!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提取黑洞能量的過程,也就是著名的彭羅斯過程——通過這一物理過程,我們人類可以“勒索”黑洞,讓它為我們人類提供能源。而不存在能層的史瓦西黑洞,則沒有這樣的好處。

另外,宇宙中的黑洞大部分都是克爾黑洞。這是由於不轉動的黑洞極少,而帶電荷的黑洞容易通過輻射電磁波將電荷釋放,因此普通的黑洞大部分是克爾黑洞。

手机用户怎么了
2017-05-30

克爾黑洞說是因恆星塌陷而形成的,它可以通往另一個是世界或的多重時空,這就與黑洞大有不同了,在現有的說法中進入黑洞的物質會傳往另一星系或遙遠億萬年光年的地方,但克爾黑洞是空間,可以理解在另一個地方找到另一個我正在發評論。只能說海上漩渦不要進,進去了就回不來了,還是把船造快點,光速和曲速在理論上是可以達到的速度。

湖东闲人
2017-05-30

黑洞理論是根據根據星球引力而想象出來的。在黑洞理論中雖然都有數學的立式和精確計算,可是,真的一點用處都沒有。原因就在於在星球引力問題上還存在著兩個根本性錯誤。一是星球引力並不是所有物體之間都存在的萬有引力、而是一種性差作用力。二是隨著星球的衰老,星球引力並不是逐漸增強,反而是逐漸減弱的。星球的最後歸宿,就是因為完全失去了引力而造成星球質量體解體渙散(超新星爆發的),而且所有恆星的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