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顧城的《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如何賞析顧城的《遠和近》?
4 個回答
楚云卿
2017-07-30

如何賞析顧城的《遠和近》?

顧城生於詩人之家,是上個世紀70~90年代中國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談到顧城時,公眾首先會想到他的那句名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

這首詩並不難以理解,覺得難以理解是因為人們總是習慣了往艱深裡求去。

《遠和近》

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你可以把它解讀為人心之間的疏離關係,也可以解讀為觸不可及的一種訴求。

這首詩很短,同樣關鍵詞組只有四個,抓住這四個,解讀這首詩就迎刃而解了。

“看我”、“看雲”;“很遠”、“很近”。

遠和近是由看我和雲得出來的結論,我和雲都是實體。不同之處在於,雲是自然中的一種美好狀態,我是你眼中的無關之物。

雲是美好的,自由的,“你”喜歡,嚮往它,所以感覺你親近它。

“我”相對於雲,則不那麼入你眼,入你心。

所謂未入此心,與此無關。

遠和近本來指的是空間距離,但在這裡,就是指的心靈距離。



新月派詩人卞之琳有一首《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兩首詩篇幅都很短,

《斷章》寫的是一剎那的意境,《遠和近》寫的是一瞬間的狀態。




文艺三七小小小姐
2017-07-30

《遠和近》——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你看我時我羞澀不敢看你,我心裡全是胡思亂想)

你看雲時很近。(你看雲是我正在看你,你就在我的眼前,觸手可及的地方)
如何賞析顧城的《遠和近》?

海绵宝宝bob
2017-07-29

詩歌是文學的桂冠。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詩歌是一種遠離日常的語言,充滿了解讀的難度,相比其他文體更難進入其中的語境。

當代詩歌自我意識的萌發應該要從朦朧派算起,之前當然有白洋澱派,天安門地下詩歌,但為我們熟悉的還是朦朧派。文如其名,朦朧首先是語言特點的晦澀。顧城是其中的重要成員,被稱為童話詩人。他詩歌的比喻充滿了幻想。後期的詩歌轉向黑暗的色彩,我們討論的,基本上都是他前中期的創作。

介紹了詩人的部分生平,顧城的寫作特色基本有概念了。《遠和近》篇幅不長,語言也簡單,因為蘊含了哲思而顯得有詩意。創作手法則是通過心理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對比、錯位,而顯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講顧城、海子這些幾乎成為文化現象的詩人的書有很多,大可以去找找,這裡就不贅述。希望可以幫到你。

张飞扬
2017-07-31

《遠與近》只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覺得);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七個字,闡述了一種美妙的、長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教科書上是這麼說的:對生命存在的評價,對人的評價,揭示了人和人之間的隔膜、猜疑和戒備。(《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朱棟霖等編)老師也說“引發了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存在與虛無,人類與自然的兩難選擇。”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人與人之間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側目不敢正視了;物質是你、我、雲,精神就是你對雲的關注和“我”對你的深情;物質的距離客觀存在,心靈的距離無法定義,無法衡量;“我”是真實的,雲是飄忽的,真實的你和真實的“我”離得很遠,卻和飄忽的雲離得很近,這豈不是人類距離造成的永恆的困惑;自然和人類,自然是原生態的,絲毫不懂虛偽和設陷,人類卻在很久以前就給自己配備了面具和武器,結果,人類只能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短暫虛弱的寧靜。

顧城寫《遠與近》,視角的落點不僅在人文終極關懷,也在自我纖細情感的抒發。詩作本身好似一位靦腆大男孩的心靈獨白。他愛慕一位女子,但羞於向她表白,甚至連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轉向別處時偷偷地望上一眼,心中竊喜。在目不轉睛如飢似渴的觀望中,他悲哀地發現自己是那麼怯懦,那麼無助,那麼自卑,愛情的熱焰沒能燃燒他內心的羞澀,他不敢讓目光洩露他內心的焦灼心。

如何賞析顧城的《遠和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