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4 個回答
天宁阁
2017-10-13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孝莊文皇后13歲嫁給了皇太極,冊封為永福宮莊妃,她是大清國入主中原後第一帝順治皇帝福臨的生母、康熙大帝的祖母,被譽為清初女政治家。她為何死後停靈了37年之久,沒有與夫君皇太極合葬?

清朝的7座皇后陵中,有5座是兒子輩的皇帝建的,但也有例外,嘉慶帝的孝和皇后的昌西陵是她的孫子咸豐帝建的,而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最為特殊,由她的重孫子雍正帝建的,這在清朝是唯一的,在中國歷史上也難以找到第二例。

其實,這是清初的四大疑案之一。

順治帝繼位與“太后下嫁”傳言

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大權在握,首先入關,大敗李自成佔領北京,他可以稱帝但沒有稱帝,後輩侄中豪格想稱帝,被多爾袞誅殺。

1644年(順治元年)福臨皇帝登基。在眾多的皇子中選中福臨,而權傾朝野的多爾袞表示同意,讓人出乎意料之外。實際上,這與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努力分不開的。

多爾袞與皇太極一方面是兄弟,但有著殺母之仇。皇太極對他又有養育之恩,恩怨糾結。6歲的兒子福臨順利地當上皇帝,確實是孝莊的功勞,從此形成清朝子承父位的皇位繼承製度,而孝莊卻為皇太極、福臨父子背上了“太后下嫁”的黑鍋。

有沒有“太后下嫁”之事,誰也說不清,孝莊也洗不白,也許出自反清人士之口,貴為皇上的康熙都無法破此傳言。 其實,對於孝莊與多爾袞的傳言,始於1650年(順治七年)張煌言(張蒼水)題為《建夷宮詞》的七言絕句: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掖庭猶說冊閼氏,妙選孀閨作母儀。椒寢夢迴雲雨散,錯將蝦子作龍兒。”

這首詩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很快流傳開來。如果真有封攝政王多爾袞為“皇父”一事,必然有頒詔告諭之文。然而,沒有關於太后下嫁的史料佐證,當然也有可能被皇室後人所隱滅。

康熙帝的“難言之隱”

康熙得以為帝,是孝莊與德國傳教士湯若望一起再三申明利害,使得順治帝定下患過天花出過痘的玄燁為繼位者。

康熙(玄燁)8歲登基,輔政大臣大多自以為是,孝莊便成了小皇帝的最大支持者,例如1665年(康熙四年),孝莊對湯若望凌遲處死的開釋和中國使用西洋曆法的支持,開啟了康熙一生喜研科學的文化政策,使一個8歲喪父、9歲喪母的孩兒成長為聖明君主。孝莊一生為清初3位皇帝服務,披肝瀝膽,盡心盡責。而康熙對祖母的孝順,不僅皇帝家絕無僅有,就是尋常百姓家也為罕見。孝莊死後,康熙於宮中獨行3年,除了盡孝外,可能懷有對祖母的深深歉疚。

孝莊無負於太宗皇太極,恪於世俗禮法卻不能與太宗同穴,這也許是康熙不可告人的隱痛。孝莊所負的不白之冤,康熙知其故而不能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權力可以決定任何人的生死貴賤,唯對祖母的奇冤卻無法替她洗清。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卒於北京暢春園,終年69歲。

康熙帝被孝莊文太后的陵寢問題困擾了35年之久,至死時都未能解決。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雍正讓孝莊文皇后“入土為安”

1723年(雍正元年)農曆九月初一,康熙帝梓宮正式葬入景陵地宮的。

八月初九,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向雍正皇帝提出要給孝莊文皇后建陵,將孝莊文皇后的梓宮儘快入土為安。此時,孝莊文皇后停靈於遵化昌瑞山祖陵的暫安奉殿將近36年了。

雍正帝接到陳允恭的建議之後,著手解決孝莊文皇后的陵寢問題。問題是建在皇太極的昭陵附近,還是建在關內遵化的孝陵附近?

1724年(雍正二年)農曆二月初五日, 雍正帝將諸王大臣召進宮來,對他們講了為孝莊文皇后建陵的問題。他首先高度稱讚了孝莊文皇后的偉大功績和崇高聖德,又講了孝莊文皇后臨終之時要求將自己葬在孝陵附近、與子孫長期相伴的遺囑。

然後拿出《禮經》說,合葬不是古來有之,前代的大儒也說過,神靈有知,無所不通。合葬不合葬,只是個名義上的事。太宗入葬昭陵多年,即使在昭陵附近建陵也不算是合葬。孝莊文皇后自停靈遵化的暫安奉殿以來,我聖祖仁皇帝在位時間綿長,國泰民安,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由此看來,孝莊文皇后在天之靈極為安妥;況且孝莊文皇后臨終之時一再叮囑要將自己葬在孝陵附近,聖祖仁皇帝遵照遺囑將孝莊文皇后的梓宮停放那裡30多年了。

聖祖仁皇帝將整個江山社稷都託付給我了,孝莊文皇后的陵寢是一個大事,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辦理得合情合理,盡善盡美,留給後世。你們諸王大臣把這件事好好議論一下,拿出個正確的意見來上奏給我。

儘管雍正帝沒有說出自己的意見,但他的意向大家都領會了,只不過想徵詢一下群臣的意見。群臣的議論結果是:自聖祖仁皇帝遵奉遺囑,將孝莊文皇后梓宮安奉在暫安奉殿30多年以來,我聖祖在位日久,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昌盛,這說明暫安奉殿這個地方是一處上吉佳壤,風水寶地,應該在這個地方建陵。群臣的意見正中雍正帝的下懷,於是雍正帝在奏摺上硃筆一揮,批道:“是。著即擇日興工。”

雍正帝為孝莊皇后建陵的理由和方法可以說聰明果斷,令人佩服。康熙帝30多年未能解決的難題,到雍正帝這裡迎刃而解了。

1724年(雍正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

這樁疑案,多少年來諸多研究者皆未弄清。歷史總是被迷霧籠罩著,大概才稱作歷史。我等草根之輩只不過猜測、好奇,不可妄下結論。(片)

笨鱼娱乐
2017-10-13

這個問題還要從大清1644年入關后皇太極去世,順治帝福臨繼位開始講起。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順治帝6歲繼承皇位,可想而知一個孩子如果想要坐穩皇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因此順治的母親也就是我們大明鼎鼎的孝莊太后為了穩定自己兒子的江山,不惜各界的輿論下嫁給了權傾天下的攝政王多爾袞。

瞭解清史的都知道大清之所以能打敗李自成入主中原,這和多爾袞的戰功是分不開的。擁有卓越戰功和人脈的親王想要和一個娃娃爭奪皇位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況且多爾袞的心思孝莊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自己的兒子便有了下嫁多爾袞的故事。據說:孝莊在沒有嫁給皇太極之前就和多爾袞有過感情。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歲的孝莊離開了人世。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孝莊並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於關外昭陵,而是被康熙皇帝放置在皇宮30多年。因此引來了當時人們的猜疑。

其一,孝莊作為皇太極的皇后,卻下嫁給了其小叔子多爾袞,孝莊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忠與丈夫的女人,死後無顏面對皇太極,自己要求的不要和皇太極合葬一起。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其二,大家都知道孝莊是十分疼愛康熙的,自康熙生下來就悉心的照料,他們祖孫兩有很深的感情。一日康熙做夢夢見自己的祖母說不願離開康熙,要在康熙身邊一直守護者,深愛祖母的康熙也不想祖母離開便將她的棺槨留在了皇宮,這一放就是30多年,直到雍正繼位才得以下葬,入土為安。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禮節中強調的是“入土為安”,但康熙卻三十多年不葬祖母,雖然雍正解釋為康熙與祖母感情篤深,不忍下葬,但這始終是說不過去的,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隱衷。

冬虫可语于冰
2017-10-13

謝邀。孝莊皇后與多爾袞的關係一直被後世猜測不斷,關於下嫁攝政王的說法也是眾說紛壇。自從祖母孝莊1688年過世後至1722年康熙駕崩一直未有安葬。這應該是人情原因。


所謂人情就是與多爾袞之間的私情,這種私情是從政治考慮委身而保全清初孤兒寡母的大清。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勢力迅速膨脹而具有壓倒性優勢,可以說只要廢掉福臨即可稱帝,這也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多爾袞卻沒有取而代之,而是甘願以攝政王的名義統帥八旗入主中原,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孝莊。

儘管正史沒有史料佐證下嫁一事(即使有,有損皇家威嚴也早被銷燬),但是從多爾袞死後的羞辱可見順治對其恨之入骨。孝莊應該是羞愧合葬,而一代雄主康熙自然知道其中原委,加之自幼與祖母感情深厚,更是不忍祖母當年為了滿清江山不得已的苦衷,而受制於祖宗禮法得不到應有的榮耀。所以乾脆不下葬。

沐容剑秋
2017-10-15

清朝康熙大帝一世英名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
謝邀。

孝莊皇后一生經歷了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經歷四帝,她的名字和清初許多大事緊密聯繫在一起。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歲的孝莊離開了人世。出人意料的是孝莊並沒有和皇太極合葬在關外昭陵,而是要求別葬於關內盛京之西的昭西陵,如此於情理之外的請求,引發了多方揣測。世人都認為是下嫁多爾袞的緣故。康熙因為這事難辦,難堵悠悠之口,所以終康熙一朝也未能安葬孝莊,孝莊的梓宮一直停放在順治孝陵之側。孝莊死後,康熙違反常規執意要在宮中為孝莊守三年之喪,後因朝臣反對,康熙也戴孝近兩年,康熙的言行給人似乎純孝仁愛之外,還有一份對祖母孝莊的歉疚。希望有所補償。這份歉疚就是康熙不可告人的隱痛,這隱痛就是孝莊為了保存皇太極的遺孤,保住皇太極的一生奮鬥來的事業,做出了有悖倫常的事。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喪27月之後,動工興修昭西陵,孝莊終於可以安歇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