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心經》到底說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佛陀心臟?學者:讀懂你就悟了
瓷器鑑定真知堂
1/13 真知堂國學館:與佛陀的緣分最初始於少年時代。那時候的我求知若渴,但凡是書就拿過來通讀。初一的時候得到一本小書《南嶽與佛教》,說的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門下懷讓大師和南嶽衡山的故事。也就由此開始有了佛緣,不覺至今快四十年。(圖片來自 IC photo)
2/13 真知堂國學館:期間求學,工作,結婚,生子,辭職,經商,歸隱。不管人生的經歷到了哪一個階段,佛陀的教誨一直傍我左右。十數年前通讀南懷瑾先生的著作,至今養成的習慣,隔那麼久就會拿一部大經過來釋讀一番,突然有一天開悟了,原來所有讀過的經書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圖片來自 IC photo)
3/13 真知堂國學館:《心經》又稱《般若心經》全稱《摩訶波若波羅密多心經》,是佛教般若部的核心經典,因為其地位殊勝,相當於釋迦牟尼佛的心臟,故稱《心經》,唐玄奘法師譯本最為廣泛流行。和大多數朋友一樣,筆者最早接觸的也是《心經》。說實話,開始讀了那麼多年,也沒有看懂它到底說什麼。哪怕背得滾瓜爛熟,亦不知所云。(圖片來自 IC photo)
4/13 真知堂國學館:般若部為大乘佛教五部之首,其核心是唐代玄奘法師翻譯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共600卷。我們熟悉的《金剛經》,亦為此部核心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十六國時期鳩摩羅什所譯。《心經》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它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總提綱。般若部經書近800卷,《心經》僅有260字,而要了解它則要對佛教的思想有系統全面的認知才行。(圖片來自 IC photo)
5/13 真知堂國學館:般若,即“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中的“般若波羅蜜”,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六度之一。六度,分別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也就是六種修行方法。(圖片來自 IC photo)
6/13 真知堂國學館: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智慧為諸佛之母。大乘佛教的佛、菩薩,都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以求得“無上正等正覺”為修行的目的,則“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圖片來自 IC photo)
7/13 真知堂國學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也就是修菩薩道的菩薩最終要走的路。《華嚴經》曰:菩薩共分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賢位菩薩,只有後十二個階位是聖人,也就是說初地到十地菩薩以及等覺菩薩(即將成佛的大菩薩),妙覺菩薩(佛)就是聖人。(圖片來自 IC photo)
8/13 真知堂國學館:只要發心,人人皆可為菩薩。不過,此菩薩不同於彼菩薩。只有修到四十一階位(歡喜地)之後的菩薩,才真正算是大菩薩。我們熟悉的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菩薩都是五十一階位的等覺菩薩。《心經》說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如何修習般若波羅蜜的法門,也就是成佛的法門,並不是凡夫修行的法門。(圖片來自 IC photo)
9/13 真知堂國學館:看到這裡,還要說一個佛教的術語,就是三界。佛經把一切有情生死往來的世界稱為三界。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人類屬於三界六道中的人道,在六道輪迴中居於第五高層,下面還有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上面還有天道。六道都要輪迴,不過壽命有長有短。(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3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熟悉的四大天王,韋馱天,帝釋天都屬於天道,還在欲界之中。未來佛彌勒菩薩,目前正在欲界兜率天說法,將來還要降生於世界成佛。就算同為人道,我們所處的南瞻部洲也是壽命最短,最苦的一塊大陸,相比北俱蘆洲人壽千歲,遍地財貨差距甚遠,和天道相比就更加遙不可及了。這就是為什麼要修行的原因。(圖片來自 IC photo)
11/13 真知堂國學館:學佛人都想往生極樂世界!何謂極樂世界,佛陀在《阿彌陀經》裡解釋道:“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這裡說的苦一共有八種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五蘊皆空的五蘊,也就是《心經》說的“色、受、想、行、識”。(圖片來自 IC photo)
12/13 真知堂國學館:沒有這八苦只有快樂的地方就是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並不就是成佛了。所以大菩薩發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你們都去極樂世界,我不去,我就守在這個五陰熾盛的地方度人。所以他才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而色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圖片來自 IC photo)
13/13 真知堂國學館:無色界,即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脫離欲界,進入色界的人,才是《心經》說的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空也就是色受想行識。所以《心經》是初地到十地大菩薩修行的法門,是大菩薩成佛之道。凡夫不懂沒有問題。那麼普通人應該如何修行呢?若你真有佛緣,請關注下一篇文字。(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9-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