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為何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

10 個回答
图维坦
2019-07-13

日本人用的辦法,叫偷襲,屬於不宣而戰。由此可見,日本人心裡是沒底的,他們與美國開戰,其實是在賭。當時的局面,日本人感到十分不利,美國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日本想要獲得石油和鋼鐵資源,通過正常途徑,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日本人選擇賭一把。

這個賭局,放在了太平洋上。日本人盯上的地方,是東南亞。這片地區,有石油,有橡膠,還有很多戰略資源。但是,這片地區的實際控制者,是英國人和美國人。日本如果侵略這片地區,就必然與英美開戰。當時的英國,已經自身難保了,其本土被德國壓的很慘。因此,日本並未把英國人放在眼裡,在太平洋上,對日本海軍構成最大威脅的,只能是美國海軍。

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日本人的陰謀,是用一次偷襲,以重創該艦隊,然後立即進攻東南亞,打英美一個措施不及。這是日本的如意算盤,他們料定,只要偷襲成功,美國會來不及反應。到時候,美國人或許就有兩個選擇,其一是與日本重新談判,被迫妥協。其二是選擇抗議,然後不了了之,這是日本人一廂情願的判斷。

在日本人看來,美國人吃了虧,但卻貪生怕死,應該不敢打大仗。在日本軍國主義者內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民眾最害怕打仗,而政治家需要選票,如果參加戰爭,選票就會不保。最終,美國或許會放棄戰爭,通過談判了事。

很明顯,這種看法,可謂是愚蠢到了極點。美國奉行“孤立主義”,但絕非厭惡戰爭。如果日本招惹美國,是必然會遭到報復的。珍珠港遭到偷襲後,美國很快採取了報復行動,直接把日本人的膽嚇破了。

這個時候,戰爭的車輪已無法停止。美國政府決定,要消滅日本法西斯的軍隊。自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刻起,日本的命運就被註定了,美國必然會進攻日本,直到打敗日本的那一天。

文 / 圖維坦

黎塞留的野望
2019-07-16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隨即日本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進行搶佔,起初,日本只是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佔領,但隨著歐洲方向,法國、荷蘭等國對德國的災難性失利,日本又趁機加快對其海外殖民地的搶奪。面對日本野心的不斷擴大,當時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中法國、荷蘭、英國又都在遠東擁有許多殖民地。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警惕。畢竟美國在西南太平洋擁有菲律賓、關島這些經濟或戰略價值不錯的殖民地。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隨即日本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進行搶佔,起初,日本只是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佔領,但隨著歐洲方向,法國、荷蘭等國對德國的災難性失利,日本又趁機加快對其海外殖民地的搶奪。面對日本野心的不斷擴大,當時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中法國、荷蘭、英國又都在遠東擁有許多殖民地。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警惕。畢竟美國在西南太平洋擁有菲律賓、關島這些經濟或戰略價值不錯的殖民地。

故而美國從1940年開始一邊增大力度的對中國進行援助,一邊又加大力度對日本進行制裁。當時日本進口所需的石油、銅、廢鋼鐵、鉛、機床等大部分來自美國。特別是石油,日本進口的石油九成就來自美國。由於美國暗中與日本對抗,也引發了日本對美國的敵視。

到1941年,日本經濟已經瀕臨崩潰,而早在1939年,日本就出現了國內物資供不應求的窘境,對於中國的入侵,其後勤補給早已開始實施以戰養戰的策略。而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又加速了日本實施“南進”戰略的計劃。這樣雙方一來一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隨即日本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進行搶佔,起初,日本只是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佔領,但隨著歐洲方向,法國、荷蘭等國對德國的災難性失利,日本又趁機加快對其海外殖民地的搶奪。面對日本野心的不斷擴大,當時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中法國、荷蘭、英國又都在遠東擁有許多殖民地。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警惕。畢竟美國在西南太平洋擁有菲律賓、關島這些經濟或戰略價值不錯的殖民地。

故而美國從1940年開始一邊增大力度的對中國進行援助,一邊又加大力度對日本進行制裁。當時日本進口所需的石油、銅、廢鋼鐵、鉛、機床等大部分來自美國。特別是石油,日本進口的石油九成就來自美國。由於美國暗中與日本對抗,也引發了日本對美國的敵視。

到1941年,日本經濟已經瀕臨崩潰,而早在1939年,日本就出現了國內物資供不應求的窘境,對於中國的入侵,其後勤補給早已開始實施以戰養戰的策略。而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又加速了日本實施“南進”戰略的計劃。這樣雙方一來一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

很大程度而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在1939年以後就變的不可避免。

雙方其實也進行過關於談判。美國一方認為要放棄對日本的制裁可以,但條件是日本要放棄此前侵略的成果。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隨即日本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進行搶佔,起初,日本只是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佔領,但隨著歐洲方向,法國、荷蘭等國對德國的災難性失利,日本又趁機加快對其海外殖民地的搶奪。面對日本野心的不斷擴大,當時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中法國、荷蘭、英國又都在遠東擁有許多殖民地。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警惕。畢竟美國在西南太平洋擁有菲律賓、關島這些經濟或戰略價值不錯的殖民地。

故而美國從1940年開始一邊增大力度的對中國進行援助,一邊又加大力度對日本進行制裁。當時日本進口所需的石油、銅、廢鋼鐵、鉛、機床等大部分來自美國。特別是石油,日本進口的石油九成就來自美國。由於美國暗中與日本對抗,也引發了日本對美國的敵視。

到1941年,日本經濟已經瀕臨崩潰,而早在1939年,日本就出現了國內物資供不應求的窘境,對於中國的入侵,其後勤補給早已開始實施以戰養戰的策略。而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又加速了日本實施“南進”戰略的計劃。這樣雙方一來一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

很大程度而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在1939年以後就變的不可避免。

雙方其實也進行過關於談判。美國一方認為要放棄對日本的制裁可以,但條件是日本要放棄此前侵略的成果。

可以說,日本面臨著一道不可迴避的選擇題。是放棄過去侵略所取得的利益還是與美國一戰決勝負? 日本當然不會放棄之前所掠奪的成果,也更加沒有人有勇氣做出這一決定。故而日本在眼見談判無望的情況下,明知日本實力不具備與美國抗衡卻也只好決定對美國發起戰爭。


與此同時,從過去的經歷上日本也產生了迷之自信

比如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和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面對綜合實力都要強於自身數倍的清朝與俄國,日本先後都成為最後的贏家。加之過去的戰爭經驗也都告訴日本想要增加將戰爭勝利,其中之一就是先發制人,這樣才能夠在敵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打出最好的戰果。加上美國對納粹德國也同樣有著很高的警覺性,故而在軍事上美國也不會頃全力對付日本。而日本只要在美國戰爭機器全開之前速戰速決,勝算依然存在。

謝謝邀請,為何二戰期間,日本敢發動太平洋戰爭向美國宣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以前的前兩年,即1939年,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碰壁。使原本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猶豫不決的日本高層決定採取海軍方面提出的“南進”戰略。而當時又恰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之際。法國、荷蘭、英國在遠東地區均有大片的殖民地,且資源豐富。石油、銅、錫、鐵、橡膠等都是日本對外擴張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隨即日本對法國在中南半島的殖民地進行搶佔,起初,日本只是對越南北部地區進行佔領,但隨著歐洲方向,法國、荷蘭等國對德國的災難性失利,日本又趁機加快對其海外殖民地的搶奪。面對日本野心的不斷擴大,當時歐洲的反法西斯國家中法國、荷蘭、英國又都在遠東擁有許多殖民地。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警惕。畢竟美國在西南太平洋擁有菲律賓、關島這些經濟或戰略價值不錯的殖民地。

故而美國從1940年開始一邊增大力度的對中國進行援助,一邊又加大力度對日本進行制裁。當時日本進口所需的石油、銅、廢鋼鐵、鉛、機床等大部分來自美國。特別是石油,日本進口的石油九成就來自美國。由於美國暗中與日本對抗,也引發了日本對美國的敵視。

到1941年,日本經濟已經瀕臨崩潰,而早在1939年,日本就出現了國內物資供不應求的窘境,對於中國的入侵,其後勤補給早已開始實施以戰養戰的策略。而美國對日本的制裁又加速了日本實施“南進”戰略的計劃。這樣雙方一來一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

很大程度而言,日本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在1939年以後就變的不可避免。

雙方其實也進行過關於談判。美國一方認為要放棄對日本的制裁可以,但條件是日本要放棄此前侵略的成果。

可以說,日本面臨著一道不可迴避的選擇題。是放棄過去侵略所取得的利益還是與美國一戰決勝負? 日本當然不會放棄之前所掠奪的成果,也更加沒有人有勇氣做出這一決定。故而日本在眼見談判無望的情況下,明知日本實力不具備與美國抗衡卻也只好決定對美國發起戰爭。


與此同時,從過去的經歷上日本也產生了迷之自信

比如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和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面對綜合實力都要強於自身數倍的清朝與俄國,日本先後都成為最後的贏家。加之過去的戰爭經驗也都告訴日本想要增加將戰爭勝利,其中之一就是先發制人,這樣才能夠在敵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打出最好的戰果。加上美國對納粹德國也同樣有著很高的警覺性,故而在軍事上美國也不會頃全力對付日本。而日本只要在美國戰爭機器全開之前速戰速決,勝算依然存在。

另外如果默認日本必須要靠外界的資源供應特別是來自潛在敵人美國的供應才能維持其“帝國”的話,那這個“帝國”不過是徒有虛表罷了。與其這樣,不如像之前的日俄戰爭那樣放手一搏。

我淡如菊
2019-07-14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美國不疼不癢的說了那麼兩句,日本在七七事變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那個時候美國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但是美國的內心開始隨著日本的步步侵略開始不快。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無動於衷,仍然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德國閃擊歐洲,轟炸英國,在海上實行潛艇無差別攻擊,這個時候,由於大表哥有難,而且德國潛艇也攻擊了美國商船,這個時候,美國的上層才開始向英國租借老舊的護航驅逐艦,暗地裡鼓勵美國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參加空戰。同一時期,美國也暗中鼓勵美國人加入陳納德的援華空中志願大隊。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美國不疼不癢的說了那麼兩句,日本在七七事變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那個時候美國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但是美國的內心開始隨著日本的步步侵略開始不快。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無動於衷,仍然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德國閃擊歐洲,轟炸英國,在海上實行潛艇無差別攻擊,這個時候,由於大表哥有難,而且德國潛艇也攻擊了美國商船,這個時候,美國的上層才開始向英國租借老舊的護航驅逐艦,暗地裡鼓勵美國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參加空戰。同一時期,美國也暗中鼓勵美國人加入陳納德的援華空中志願大隊。

但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國內依然是盛行孤立主義,把自己置身世界大戰之外。美國政府的領導人是想著積極一點,多給反法西斯國家以援助,想著儘早投入戰爭。但是,美國的宣戰權在國會,美國總統羅斯福繞不過去國會這個坎。甚至,那時的美國國會差一點就通過了取消國防軍,只保留國民警衛隊的議案。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的輿論開始有所轉向。

1940年,日軍開始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封鎖,1941年,日軍開始佔領越南南部。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美國不疼不癢的說了那麼兩句,日本在七七事變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那個時候美國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但是美國的內心開始隨著日本的步步侵略開始不快。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無動於衷,仍然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德國閃擊歐洲,轟炸英國,在海上實行潛艇無差別攻擊,這個時候,由於大表哥有難,而且德國潛艇也攻擊了美國商船,這個時候,美國的上層才開始向英國租借老舊的護航驅逐艦,暗地裡鼓勵美國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參加空戰。同一時期,美國也暗中鼓勵美國人加入陳納德的援華空中志願大隊。

但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國內依然是盛行孤立主義,把自己置身世界大戰之外。美國政府的領導人是想著積極一點,多給反法西斯國家以援助,想著儘早投入戰爭。但是,美國的宣戰權在國會,美國總統羅斯福繞不過去國會這個坎。甚至,那時的美國國會差一點就通過了取消國防軍,只保留國民警衛隊的議案。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的輿論開始有所轉向。

1940年,日軍開始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封鎖,1941年,日軍開始佔領越南南部。

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西方國家。

由於東南亞地區資源豐富,擁有石油、橡膠、錫礦等戰略物資,1940年時,這一地區的石油產量即達900萬噸,而其中的75%都是輸往美國。而且,隨著日本一步步的入侵,讓美國意識到日本的最終目標是要把美、英、荷蘭等帝國主義的對手都排擠出亞洲。當時,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隨著日軍進駐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西方國家確信日本如果不對日本加以制止,日本會繼續南下奪取英美的殖民地。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美國不疼不癢的說了那麼兩句,日本在七七事變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那個時候美國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但是美國的內心開始隨著日本的步步侵略開始不快。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無動於衷,仍然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德國閃擊歐洲,轟炸英國,在海上實行潛艇無差別攻擊,這個時候,由於大表哥有難,而且德國潛艇也攻擊了美國商船,這個時候,美國的上層才開始向英國租借老舊的護航驅逐艦,暗地裡鼓勵美國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參加空戰。同一時期,美國也暗中鼓勵美國人加入陳納德的援華空中志願大隊。

但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國內依然是盛行孤立主義,把自己置身世界大戰之外。美國政府的領導人是想著積極一點,多給反法西斯國家以援助,想著儘早投入戰爭。但是,美國的宣戰權在國會,美國總統羅斯福繞不過去國會這個坎。甚至,那時的美國國會差一點就通過了取消國防軍,只保留國民警衛隊的議案。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的輿論開始有所轉向。

1940年,日軍開始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封鎖,1941年,日軍開始佔領越南南部。

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西方國家。

由於東南亞地區資源豐富,擁有石油、橡膠、錫礦等戰略物資,1940年時,這一地區的石油產量即達900萬噸,而其中的75%都是輸往美國。而且,隨著日本一步步的入侵,讓美國意識到日本的最終目標是要把美、英、荷蘭等帝國主義的對手都排擠出亞洲。當時,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隨著日軍進駐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西方國家確信日本如果不對日本加以制止,日本會繼續南下奪取英美的殖民地。



可以說,由於日本的胃口越來越大,美日矛盾就自然而然的凸顯出來。美國國內也輿論譁然,光榮孤立的輿論開始消退,於是,美、英、荷宣佈對日本實施資產凍結,對日本實施禁運。

當時,美日談判美國提出解除制裁的條件是日軍從越南,從中國撤軍,而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斷難接受的,而石油、橡膠、廢鐵等戰略物資日本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進口,由於日本石油戰略儲備僅夠三個月,如果不能從美國繼續進口這些戰略物資,三個月一到,日本自然無法繼續進行侵略戰爭。

日本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以小博大都取得了冒險成功,於是,日本軍國主義這次又開始了第三次賭國運。妄圖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逼迫美國議和。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美國不疼不癢的說了那麼兩句,日本在七七事變時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那個時候美國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但是美國的內心開始隨著日本的步步侵略開始不快。1939年希特勒侵略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無動於衷,仍然忙著賣戰爭物資發財。德國閃擊歐洲,轟炸英國,在海上實行潛艇無差別攻擊,這個時候,由於大表哥有難,而且德國潛艇也攻擊了美國商船,這個時候,美國的上層才開始向英國租借老舊的護航驅逐艦,暗地裡鼓勵美國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參加空戰。同一時期,美國也暗中鼓勵美國人加入陳納德的援華空中志願大隊。

但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國內依然是盛行孤立主義,把自己置身世界大戰之外。美國政府的領導人是想著積極一點,多給反法西斯國家以援助,想著儘早投入戰爭。但是,美國的宣戰權在國會,美國總統羅斯福繞不過去國會這個坎。甚至,那時的美國國會差一點就通過了取消國防軍,只保留國民警衛隊的議案。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的輿論開始有所轉向。

1940年,日軍開始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封鎖,1941年,日軍開始佔領越南南部。

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西方國家。

由於東南亞地區資源豐富,擁有石油、橡膠、錫礦等戰略物資,1940年時,這一地區的石油產量即達900萬噸,而其中的75%都是輸往美國。而且,隨著日本一步步的入侵,讓美國意識到日本的最終目標是要把美、英、荷蘭等帝國主義的對手都排擠出亞洲。當時,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印尼是荷蘭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隨著日軍進駐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西方國家確信日本如果不對日本加以制止,日本會繼續南下奪取英美的殖民地。



可以說,由於日本的胃口越來越大,美日矛盾就自然而然的凸顯出來。美國國內也輿論譁然,光榮孤立的輿論開始消退,於是,美、英、荷宣佈對日本實施資產凍結,對日本實施禁運。

當時,美日談判美國提出解除制裁的條件是日軍從越南,從中國撤軍,而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斷難接受的,而石油、橡膠、廢鐵等戰略物資日本大部分都是從美國進口,由於日本石油戰略儲備僅夠三個月,如果不能從美國繼續進口這些戰略物資,三個月一到,日本自然無法繼續進行侵略戰爭。

日本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以小博大都取得了冒險成功,於是,日本軍國主義這次又開始了第三次賭國運。妄圖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逼迫美國議和。

結果大家都知道,雖然日本偷襲珍珠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美國強大的國力以及因被偷襲而造成了美國人民的憤恨情緒,使得美日議和成為不可能。於是,在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打擊下,日本最終戰敗。

人者仁义也
2019-07-12

謝謝邀請。那可以閒話一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原因

對於中國的爭奪導致日美矛盾加深

其實在日本崛起的時候的日美矛盾就已經存在,日本是英國在當時扶持的東方代理人,英國以此來制衡當時遠東的沙皇俄國。同時日本藉助英國人的力量開始了自己的“大陸政策”。在1868年天皇睦仁頒佈枟御筆信枠昭示臣民:

“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不問一身艱難辛苦,經營四方,安撫億兆,冀終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也就是大陸政策的正式體現,也就是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大陸思想的繼續,那就是征服朝鮮,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開始對中國實現侵略,征服中國後進而征服世界。這在至今爭議不斷的田中奏摺中體現無疑,雖然日本很多人說田中奏摺是假的,但是日本此後的戰略意圖卻和田中奏摺的內容如出一轍,這就是比較精彩的地方。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

謝謝邀請。那可以閒話一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原因

對於中國的爭奪導致日美矛盾加深

其實在日本崛起的時候的日美矛盾就已經存在,日本是英國在當時扶持的東方代理人,英國以此來制衡當時遠東的沙皇俄國。同時日本藉助英國人的力量開始了自己的“大陸政策”。在1868年天皇睦仁頒佈枟御筆信枠昭示臣民:

“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不問一身艱難辛苦,經營四方,安撫億兆,冀終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也就是大陸政策的正式體現,也就是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大陸思想的繼續,那就是征服朝鮮,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開始對中國實現侵略,征服中國後進而征服世界。這在至今爭議不斷的田中奏摺中體現無疑,雖然日本很多人說田中奏摺是假的,但是日本此後的戰略意圖卻和田中奏摺的內容如出一轍,這就是比較精彩的地方。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

與此同時的就是美國的擴張,美國在美西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佔領當時的菲律賓,勢力範圍也到達了中國,美國當時提出了所謂的“門戶開放”策略,企圖也在中國發一筆橫財。

對於中國的爭奪這就導致了美日之間的矛盾加深,1904年,美國擬定“橙色計劃”,把日本作為假想敵,而日本同樣在1907年把美國列為俄國之後的第二號假想敵,可想而知兩者之間的矛盾有多深。

日益殘酷的中國抗戰使得日本孤注一擲的發動太平洋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自以為能夠快速的結束中國,但是萬萬沒想到是中國人抵抗住了日本的侵略,這使得日本當時進退失據,從1937年到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錢,日本的總兵力從108萬人發展到了242萬人,此外參與軍事生產的員工達到了200萬人,在財政方面日本的國家總預算達到了近500億日元,超過了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到1936年的財政預算支出的總和,1937年剛剛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軍費為32億日元,到了1941年,軍費上升到了145億日元,佔國民收入的35%,也就是說日本財政已經迫使日本繼續發動戰爭,否者日本自己的經濟就會崩潰。

日本當時有兩條路,“北上”和“南進”。“北上”是攻打蘇聯,但是“坎門諾事件”使得日本一敗塗地,而且日本對於廣闊但是寒冷的西伯利亞是在沒有興趣,而“南進”則是攻打東南亞,當時英國等歐洲國家陷入與納粹德國的苦戰,根本不可能顧忌到遠東,同時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力量同樣薄弱。而東南亞的大量石油,橡膠,錫,鐵,大米和食糖正是日本需要的重要資源,但是英美實行禁運政策,使得日本無法得到資源,但是日本的戰爭經濟就是需要這些資源才得以支撐,而這些地區又是掌控在英美手中。這樣日本必須下定決心和英美一戰。

謝謝邀請。那可以閒話一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原因

對於中國的爭奪導致日美矛盾加深

其實在日本崛起的時候的日美矛盾就已經存在,日本是英國在當時扶持的東方代理人,英國以此來制衡當時遠東的沙皇俄國。同時日本藉助英國人的力量開始了自己的“大陸政策”。在1868年天皇睦仁頒佈枟御筆信枠昭示臣民:

“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不問一身艱難辛苦,經營四方,安撫億兆,冀終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也就是大陸政策的正式體現,也就是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大陸思想的繼續,那就是征服朝鮮,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開始對中國實現侵略,征服中國後進而征服世界。這在至今爭議不斷的田中奏摺中體現無疑,雖然日本很多人說田中奏摺是假的,但是日本此後的戰略意圖卻和田中奏摺的內容如出一轍,這就是比較精彩的地方。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則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是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永不敢向我侵犯。

與此同時的就是美國的擴張,美國在美西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佔領當時的菲律賓,勢力範圍也到達了中國,美國當時提出了所謂的“門戶開放”策略,企圖也在中國發一筆橫財。

對於中國的爭奪這就導致了美日之間的矛盾加深,1904年,美國擬定“橙色計劃”,把日本作為假想敵,而日本同樣在1907年把美國列為俄國之後的第二號假想敵,可想而知兩者之間的矛盾有多深。

日益殘酷的中國抗戰使得日本孤注一擲的發動太平洋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自以為能夠快速的結束中國,但是萬萬沒想到是中國人抵抗住了日本的侵略,這使得日本當時進退失據,從1937年到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錢,日本的總兵力從108萬人發展到了242萬人,此外參與軍事生產的員工達到了200萬人,在財政方面日本的國家總預算達到了近500億日元,超過了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到1936年的財政預算支出的總和,1937年剛剛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軍費為32億日元,到了1941年,軍費上升到了145億日元,佔國民收入的35%,也就是說日本財政已經迫使日本繼續發動戰爭,否者日本自己的經濟就會崩潰。

日本當時有兩條路,“北上”和“南進”。“北上”是攻打蘇聯,但是“坎門諾事件”使得日本一敗塗地,而且日本對於廣闊但是寒冷的西伯利亞是在沒有興趣,而“南進”則是攻打東南亞,當時英國等歐洲國家陷入與納粹德國的苦戰,根本不可能顧忌到遠東,同時美國在當地的軍事力量同樣薄弱。而東南亞的大量石油,橡膠,錫,鐵,大米和食糖正是日本需要的重要資源,但是英美實行禁運政策,使得日本無法得到資源,但是日本的戰爭經濟就是需要這些資源才得以支撐,而這些地區又是掌控在英美手中。這樣日本必須下定決心和英美一戰。

日本人的如意算盤

日本人打算採取偷襲的方式瞬間擊垮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部署,給予英美意想不到的軍事打擊,同時佔領英美的軍事要地和各地要塞,建立軍事優勢。同時壓迫蔣介石投降,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實現資源自給自足,讓美國喪失戰鬥意志。這樣取得勝利。當然日本人的算盤打得好,但是卻算錯了兩個因素,一個是中國抵抗的意志,中國始終沒有投降,第二個是美國的戰爭潛力,美國的戰爭機器開動時,日本只有死路一條。

白杨树下谈历史
2019-07-13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然而,讓他們有底氣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數量超過了美軍。如果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消滅,就可以達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可讓他們最為忌憚的還是對方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對熟知美國實力的山本五十六來說,此刻是左右為難。

但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陸軍在中國戰場“順風順水”,爭足了顏面。不甘心落後的他,此時的“賭徒”心態越來越強,在幾乎一定戰敗和不戰自敗兩者中間,他依然選擇了“亮劍”。在十萬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選擇那唯一的希望。最終,向美國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戰。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然而,讓他們有底氣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數量超過了美軍。如果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消滅,就可以達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可讓他們最為忌憚的還是對方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對熟知美國實力的山本五十六來說,此刻是左右為難。

但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陸軍在中國戰場“順風順水”,爭足了顏面。不甘心落後的他,此時的“賭徒”心態越來越強,在幾乎一定戰敗和不戰自敗兩者中間,他依然選擇了“亮劍”。在十萬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選擇那唯一的希望。最終,向美國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戰。

偷襲一時得逞,讓中國戰場的作用愈發凸顯。

首先,當時的日軍,大部分陸軍都消耗在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戰場。偷襲珍珠港讓他們已經面臨戰線過長而到處受敵的境況,但自從武漢會戰之後,佔領區進一步擴大,似乎看見了佔領中國全境的曙光。這個時候,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它開始向各大列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孤立中國,讓中國孤立無援,自己好獨吞這一塊肥肉。按丘吉爾的說法,他不可能接受日本的條件,否則戰爭會在蔣介石被絞死以後結束。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然而,讓他們有底氣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數量超過了美軍。如果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消滅,就可以達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可讓他們最為忌憚的還是對方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對熟知美國實力的山本五十六來說,此刻是左右為難。

但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陸軍在中國戰場“順風順水”,爭足了顏面。不甘心落後的他,此時的“賭徒”心態越來越強,在幾乎一定戰敗和不戰自敗兩者中間,他依然選擇了“亮劍”。在十萬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選擇那唯一的希望。最終,向美國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戰。

偷襲一時得逞,讓中國戰場的作用愈發凸顯。

首先,當時的日軍,大部分陸軍都消耗在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戰場。偷襲珍珠港讓他們已經面臨戰線過長而到處受敵的境況,但自從武漢會戰之後,佔領區進一步擴大,似乎看見了佔領中國全境的曙光。這個時候,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它開始向各大列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孤立中國,讓中國孤立無援,自己好獨吞這一塊肥肉。按丘吉爾的說法,他不可能接受日本的條件,否則戰爭會在蔣介石被絞死以後結束。

其次,在中華民族的艱苦抗戰下,留下了太多的鮮血和英靈,這是無法磨滅的印記。因為共同的敵人,中美之間開始頻繁接觸,美國提供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是為了更好的牽制日軍;而擁有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實力也今非昔比。

不可否認,自美軍參戰以來,中美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羅斯福對中國的“友好”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鼎盛,他不遺餘力的將中國拉入了聯合國,成為最終的常任理事國。同時,美國提供的戰略物資支援,加速了日本的滅亡。可以說,美國對於中國戰場的最終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然而,讓他們有底氣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數量超過了美軍。如果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消滅,就可以達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可讓他們最為忌憚的還是對方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對熟知美國實力的山本五十六來說,此刻是左右為難。

但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陸軍在中國戰場“順風順水”,爭足了顏面。不甘心落後的他,此時的“賭徒”心態越來越強,在幾乎一定戰敗和不戰自敗兩者中間,他依然選擇了“亮劍”。在十萬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選擇那唯一的希望。最終,向美國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戰。

偷襲一時得逞,讓中國戰場的作用愈發凸顯。

首先,當時的日軍,大部分陸軍都消耗在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戰場。偷襲珍珠港讓他們已經面臨戰線過長而到處受敵的境況,但自從武漢會戰之後,佔領區進一步擴大,似乎看見了佔領中國全境的曙光。這個時候,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它開始向各大列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孤立中國,讓中國孤立無援,自己好獨吞這一塊肥肉。按丘吉爾的說法,他不可能接受日本的條件,否則戰爭會在蔣介石被絞死以後結束。

其次,在中華民族的艱苦抗戰下,留下了太多的鮮血和英靈,這是無法磨滅的印記。因為共同的敵人,中美之間開始頻繁接觸,美國提供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是為了更好的牽制日軍;而擁有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實力也今非昔比。

不可否認,自美軍參戰以來,中美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羅斯福對中國的“友好”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鼎盛,他不遺餘力的將中國拉入了聯合國,成為最終的常任理事國。同時,美國提供的戰略物資支援,加速了日本的滅亡。可以說,美國對於中國戰場的最終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個詞“躺贏”。從整個二戰歷史來看,在美國參戰之後,中國軍隊在戰場上開始有守勢變為僵持,尤其是二戰後期,大量的日軍精銳部隊被抽調到日本本土或太平洋島嶼上,中國軍隊開始戰略性反攻,一路“躺贏”。

當然,這並不是要磨滅先輩們在戰場上留下的功勳,而只是從整個戰場的形勢來進行分析,中國確是得益於美國參戰。如果他們不參戰的話,中國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列強瓜分,變得四分五裂,從而走上比較悲慘的結局,更別談未來了。

許多人都比較瞭解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對於日本的“冒險”行為,雖談不上螳臂當車,但也有些自不量力的做法感到唏噓不已。日軍聯合艦隊的這一“炸”,震醒了孤立主義的美國人,讓正與德軍在天空中進行鏖戰的丘吉爾和為不能參戰而著急上火的羅斯福,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丘吉爾希望美國的參戰,可以借用其強大的製造能力和軍事力量來對抗德軍的瘋狂;同時,羅斯福也對國內的孤立主義無可奈何,因為他看到參戰後的巨大利益——主導世界的話語權。可以說,日軍的偷襲,英美是暗暗叫好的,那中國呢?是不是也應該叫好呢?

日軍的放手一搏。

眾所周知,自日軍踏入中國大陸的那一刻起,它稱霸東南亞和與美國抗衡的野心驟然膨脹。於是日本陸軍總部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然而,在進犯蘇聯,妄圖佔領西伯利亞時,被“北極熊”狠狠一巴掌給拍醒了,“北上”的夢想化為泡影。

一貫欺軟怕硬的日軍只好掉頭“南下”,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可“南下”計劃一定會觸碰到美國這個大發戰爭財的“中立國”的核心利益。狼見到肉的時候是不會輕易罷休的,但狡猾的狼也在觀察獵人手裡的槍,對於他們“南下”的最大威脅就是美太平洋艦隊。

然而,讓他們有底氣的是,當時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數量超過了美軍。如果將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消滅,就可以達到“一招制敵”的效果。可讓他們最為忌憚的還是對方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對熟知美國實力的山本五十六來說,此刻是左右為難。

但嗜賭如命的山本五十六,眼看陸軍在中國戰場“順風順水”,爭足了顏面。不甘心落後的他,此時的“賭徒”心態越來越強,在幾乎一定戰敗和不戰自敗兩者中間,他依然選擇了“亮劍”。在十萬分之一的希望之中選擇那唯一的希望。最終,向美國露出自己的獠牙,背水一戰。

偷襲一時得逞,讓中國戰場的作用愈發凸顯。

首先,當時的日軍,大部分陸軍都消耗在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戰場。偷襲珍珠港讓他們已經面臨戰線過長而到處受敵的境況,但自從武漢會戰之後,佔領區進一步擴大,似乎看見了佔領中國全境的曙光。這個時候,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它開始向各大列強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孤立中國,讓中國孤立無援,自己好獨吞這一塊肥肉。按丘吉爾的說法,他不可能接受日本的條件,否則戰爭會在蔣介石被絞死以後結束。

其次,在中華民族的艱苦抗戰下,留下了太多的鮮血和英靈,這是無法磨滅的印記。因為共同的敵人,中美之間開始頻繁接觸,美國提供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是為了更好的牽制日軍;而擁有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實力也今非昔比。

不可否認,自美軍參戰以來,中美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羅斯福對中國的“友好”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鼎盛,他不遺餘力的將中國拉入了聯合國,成為最終的常任理事國。同時,美國提供的戰略物資支援,加速了日本的滅亡。可以說,美國對於中國戰場的最終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個詞“躺贏”。從整個二戰歷史來看,在美國參戰之後,中國軍隊在戰場上開始有守勢變為僵持,尤其是二戰後期,大量的日軍精銳部隊被抽調到日本本土或太平洋島嶼上,中國軍隊開始戰略性反攻,一路“躺贏”。

當然,這並不是要磨滅先輩們在戰場上留下的功勳,而只是從整個戰場的形勢來進行分析,中國確是得益於美國參戰。如果他們不參戰的話,中國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列強瓜分,變得四分五裂,從而走上比較悲慘的結局,更別談未來了。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行為,中國是不是應該拍手叫好呢?歡迎大家留言或評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跳龙门的螃蟹
2019-07-12

日本沒辦法。

要麼跟中國死磕,不過那日本肯定不好過,估計日本堅持不到1945年。

那麼日本攻打東南亞就成為必選的事,要想攻打東南亞就必須打美國,因為日本不可能打荷蘭和英國,而美國不插手,所以必須攻打美國。

而美國一旦參戰,中國的蔣介石那會不可能出力,任日本在胡搞,因為日本不可能打得過美國。

而蔣介石不出力,就共產黨出力了,於是百團大戰,即練了兵,又擴大了範圍。

光明嶺
2019-07-13

他不是敢的問題,是被迫的問題。就是他必須幹美國一票了!當然,他的膽量也是有的,是世界史上唯一跟五常都打了仗的國家。

為啥?美國切斷停止了對他的戰略生命物資的供應!石油!

他佔領了亞洲(除印度和亞洲西部外),飛機坦克戰車軍艦需要充足的汽油來供應。你停我的油,不是釜底抽薪嗎?讓我大日本帝國夢做不成嗎?讓我佔領侵略整個亞洲不成嗎?就是佔領的地方也要縮退嗎?不是跟我作對嗎?不是反我侵略嗎?不是抗擊我嗎?

你美帝這是擺明了態度反對我,做我的敵人。你在,我終不能在亞洲稱王稱霸,而且你還會對我動手!戰爭避免不了,晚打不如我早打!明知是死,也要與你一搏,險中求機呢,興許還有一線生機呢?

於是偷襲珍珠港。於是戰敗被佔領首都與國家。被推動變革變強。

日本戰後系列研析才知,美國的武器先是援助亞洲尤其是對中國,再停油,再讓你打珍珠港,一切都是美國有預謀的戰略戰術動作,其目的就是製造參加並領導亞洲戰場抗擊亞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理由。

战神震慑邪恶势力
2019-07-12

簡單的說就是,日本搞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與美國在太平洋上有戰略上的利益衝突,日本感到了美國在海上的威脅,其實日本早就準備與美國一戰,早在幾年前日本特務就在珍珠軍港有偵查美艦隊方位佈置與偷襲炸沉美國第七艦隊的計劃,只是時機未成熟,當日本準備偷襲珍珠港實施之時,美國這個時候又斷供了日本的工業資源,日本也就順勢發動了對珍珠港的攻擊。

随雨飘渺
2019-07-12

日本也被逼無奈,美對日實施貿易禁運,對日本來講經濟將徹底的崩潰了,因為全球就只有幾個國家產石油,日本唯一能買到的石油只有美國,日本與其痛苦的等死,不如拼命放手一搏。

日本高層只有拼死一搏,賭美國求和,放棄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持,讓美國滾出亞洲去。

冰淇淋的眼泪54
2019-07-12

中日戰爭進入戰略膠著狀態,對中國一時很難攻下,日本一開始實施的“北進”計劃受到蘇聯毀滅性的打擊,繼而戰略上不得不轉向東南亞和南亞。但這時候,老米在政治、軍事、物資已明顯項向於中國和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了。日在向東南亞擴張的道路上受到了老米的極大阻礙,日只能對老米下手,掃清障礙。珍珠港事件在戰略上徹底把老米推向了反法西斯陣營。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小🇯🇵人心不足蛇吞象!野心太大,膨脹太快,自己把自己推向課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