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晚會譚維維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被質疑,責任在誰?
我覺得挺不錯的!為什麼質疑?再經典的經典也需要創新才能有可能有生命力,難道讓蔣大為上去唱一首KTV版本的你們就滿足了?好不好,不改編怎麼知道?不好下次總結經驗讓它更好不就行了?為什麼你們老抱殘守缺?經典不是放在哪裡不能動,而是要讓它有不斷的傳承者和受眾!
一首經典好聽的歌,被一群瘋子,改成了鬼叫狼嚎,一驚一窄,斷氣,聽了頭痛發麻,太嚇人了,譚維維,你沒有一首好聽的歌,全部是改人家的歌,鬼叫,斷氣,太嚇人,你立刻回到山溝溝去吼吧?拜託了,積一點德。
今年中秋晚會中,譚維維演唱的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惡評如潮。
其實就這曲展現在中秋晚會上的音樂本身而言,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的。編曲,樂隊,演唱,總體水準其實不低,但為什麼大家聽了之後感覺很差,惡評如潮呢?
這個其實暴露出近年來很多歌曲的改編,已經走入了很大的誤區。只不過這一次是在譚維維的這首歌曲來了個集中大爆發而已。
第一個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改編,首先要適合歌曲。比如說一首歌曲,它是反映悲傷的,你非要給它改得很喜慶,那無論你怎麼改都是錯的。《敢問路在何方》,它首先是《西遊記》電視劇的片尾曲,而《西遊記》是什麼劇呢?神話劇。你把它改的比較有仙氣,玄幻都沒錯,但你如果把它改得像《水滸傳》,像《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那就錯了,這是方向性的錯誤。因為味道不對了。所以那個嗩吶一出來就感覺非常地奇怪,就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天地之間一壺酒,這不就是《水滸傳》嗎?這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方向錯了,無論你再怎麼精美,樂隊再嗨,歌手再牛,其實都無力迴天,已經註定了這首歌的失敗。
第二點來講,現在的改編還有一個大誤區,就是改編老要改旋律。似乎不改旋律,就顯不出自己有多牛一樣。所以譚維維一搭腔,“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感覺就像唱了另外一首歌,完全把主要旋律給改了,所以這首歌曲的作者許鏡清先生非常的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吧?你要唱我的歌,你要忠實於我的歌,某些小地方小轉音部分做一點小的修改,一般原作者還是允許的。因為這首歌曲它寫出來到最後發行的整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千錘百煉,多次斟酌,最後才定為這樣的旋律。結果你拿到手很隨意的啪啪就改了,這個其實是對歌曲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你要覺得別人的旋律不行,你就直接自己原創一首多好!
第三,唱歌不是炫技,儘管譚維維演唱功力超一流。但就非得定那麼高的調?非要唱得死去活來?華陰老腔的成功使得譚維維的團隊信心爆棚沒錯,但你不能首首歌都弄成華陰老腔吧?就像一個四川廚子也不能道道菜都加豆瓣辣椒吧?因歌而宜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惡評如潮還真的不是觀眾的問題,這些東西應該足以引起譚維維們的重視了。
今年中秋晚會中,譚維維演唱的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惡評如潮。
其實就這曲展現在中秋晚會上的音樂本身而言,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的。編曲,樂隊,演唱,總體水準其實不低,但為什麼大家聽了之後感覺很差,惡評如潮呢?
這個其實暴露出近年來很多歌曲的改編,已經走入了很大的誤區。只不過這一次是在譚維維的這首歌曲來了個集中大爆發而已。
第一個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改編,首先要適合歌曲。比如說一首歌曲,它是反映悲傷的,你非要給它改得很喜慶,那無論你怎麼改都是錯的。《敢問路在何方》,它首先是《西遊記》電視劇的片尾曲,而《西遊記》是什麼劇呢?神話劇。你把它改的比較有仙氣,玄幻都沒錯,但你如果把它改得像《水滸傳》,像《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那就錯了,這是方向性的錯誤。因為味道不對了。所以那個嗩吶一出來就感覺非常地奇怪,就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天地之間一壺酒,這不就是《水滸傳》嗎?這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方向錯了,無論你再怎麼精美,樂隊再嗨,歌手再牛,其實都無力迴天,已經註定了這首歌的失敗。
第二點來講,現在的改編還有一個大誤區,就是改編老要改旋律。似乎不改旋律,就顯不出自己有多牛一樣。所以譚維維一搭腔,“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感覺就像唱了另外一首歌,完全把主要旋律給改了,所以這首歌曲的作者許鏡清先生非常的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吧?你要唱我的歌,你要忠實於我的歌,某些小地方小轉音部分做一點小的修改,一般原作者還是允許的。因為這首歌曲它寫出來到最後發行的整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千錘百煉,多次斟酌,最後才定為這樣的旋律。結果你拿到手很隨意的啪啪就改了,這個其實是對歌曲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你要覺得別人的旋律不行,你就直接自己原創一首多好!
第三,唱歌不是炫技,儘管譚維維演唱功力超一流。但就非得定那麼高的調?非要唱得死去活來?華陰老腔的成功使得譚維維的團隊信心爆棚沒錯,但你不能首首歌都弄成華陰老腔吧?就像一個四川廚子也不能道道菜都加豆瓣辣椒吧?因歌而宜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惡評如潮還真的不是觀眾的問題,這些東西應該足以引起譚維維們的重視了。
今年中秋晚會中,譚維維演唱的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惡評如潮。
其實就這曲展現在中秋晚會上的音樂本身而言,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的。編曲,樂隊,演唱,總體水準其實不低,但為什麼大家聽了之後感覺很差,惡評如潮呢?
這個其實暴露出近年來很多歌曲的改編,已經走入了很大的誤區。只不過這一次是在譚維維的這首歌曲來了個集中大爆發而已。
第一個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改編,首先要適合歌曲。比如說一首歌曲,它是反映悲傷的,你非要給它改得很喜慶,那無論你怎麼改都是錯的。《敢問路在何方》,它首先是《西遊記》電視劇的片尾曲,而《西遊記》是什麼劇呢?神話劇。你把它改的比較有仙氣,玄幻都沒錯,但你如果把它改得像《水滸傳》,像《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那就錯了,這是方向性的錯誤。因為味道不對了。所以那個嗩吶一出來就感覺非常地奇怪,就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天地之間一壺酒,這不就是《水滸傳》嗎?這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方向錯了,無論你再怎麼精美,樂隊再嗨,歌手再牛,其實都無力迴天,已經註定了這首歌的失敗。
第二點來講,現在的改編還有一個大誤區,就是改編老要改旋律。似乎不改旋律,就顯不出自己有多牛一樣。所以譚維維一搭腔,“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感覺就像唱了另外一首歌,完全把主要旋律給改了,所以這首歌曲的作者許鏡清先生非常的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吧?你要唱我的歌,你要忠實於我的歌,某些小地方小轉音部分做一點小的修改,一般原作者還是允許的。因為這首歌曲它寫出來到最後發行的整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千錘百煉,多次斟酌,最後才定為這樣的旋律。結果你拿到手很隨意的啪啪就改了,這個其實是對歌曲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你要覺得別人的旋律不行,你就直接自己原創一首多好!
第三,唱歌不是炫技,儘管譚維維演唱功力超一流。但就非得定那麼高的調?非要唱得死去活來?華陰老腔的成功使得譚維維的團隊信心爆棚沒錯,但你不能首首歌都弄成華陰老腔吧?就像一個四川廚子也不能道道菜都加豆瓣辣椒吧?因歌而宜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惡評如潮還真的不是觀眾的問題,這些東西應該足以引起譚維維們的重視了。
今年中秋晚會中,譚維維演唱的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惡評如潮。
其實就這曲展現在中秋晚會上的音樂本身而言,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的。編曲,樂隊,演唱,總體水準其實不低,但為什麼大家聽了之後感覺很差,惡評如潮呢?
這個其實暴露出近年來很多歌曲的改編,已經走入了很大的誤區。只不過這一次是在譚維維的這首歌曲來了個集中大爆發而已。
第一個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改編,首先要適合歌曲。比如說一首歌曲,它是反映悲傷的,你非要給它改得很喜慶,那無論你怎麼改都是錯的。《敢問路在何方》,它首先是《西遊記》電視劇的片尾曲,而《西遊記》是什麼劇呢?神話劇。你把它改的比較有仙氣,玄幻都沒錯,但你如果把它改得像《水滸傳》,像《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那就錯了,這是方向性的錯誤。因為味道不對了。所以那個嗩吶一出來就感覺非常地奇怪,就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天地之間一壺酒,這不就是《水滸傳》嗎?這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方向錯了,無論你再怎麼精美,樂隊再嗨,歌手再牛,其實都無力迴天,已經註定了這首歌的失敗。
第二點來講,現在的改編還有一個大誤區,就是改編老要改旋律。似乎不改旋律,就顯不出自己有多牛一樣。所以譚維維一搭腔,“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感覺就像唱了另外一首歌,完全把主要旋律給改了,所以這首歌曲的作者許鏡清先生非常的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吧?你要唱我的歌,你要忠實於我的歌,某些小地方小轉音部分做一點小的修改,一般原作者還是允許的。因為這首歌曲它寫出來到最後發行的整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千錘百煉,多次斟酌,最後才定為這樣的旋律。結果你拿到手很隨意的啪啪就改了,這個其實是對歌曲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你要覺得別人的旋律不行,你就直接自己原創一首多好!
第三,唱歌不是炫技,儘管譚維維演唱功力超一流。但就非得定那麼高的調?非要唱得死去活來?華陰老腔的成功使得譚維維的團隊信心爆棚沒錯,但你不能首首歌都弄成華陰老腔吧?就像一個四川廚子也不能道道菜都加豆瓣辣椒吧?因歌而宜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惡評如潮還真的不是觀眾的問題,這些東西應該足以引起譚維維們的重視了。
今年中秋晚會中,譚維維演唱的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惡評如潮。
其實就這曲展現在中秋晚會上的音樂本身而言,還是具有一定水準的。編曲,樂隊,演唱,總體水準其實不低,但為什麼大家聽了之後感覺很差,惡評如潮呢?
這個其實暴露出近年來很多歌曲的改編,已經走入了很大的誤區。只不過這一次是在譚維維的這首歌曲來了個集中大爆發而已。
第一個就在於,不管是什麼樣的改編,首先要適合歌曲。比如說一首歌曲,它是反映悲傷的,你非要給它改得很喜慶,那無論你怎麼改都是錯的。《敢問路在何方》,它首先是《西遊記》電視劇的片尾曲,而《西遊記》是什麼劇呢?神話劇。你把它改的比較有仙氣,玄幻都沒錯,但你如果把它改得像《水滸傳》,像《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那就錯了,這是方向性的錯誤。因為味道不對了。所以那個嗩吶一出來就感覺非常地奇怪,就像是說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天地之間一壺酒,這不就是《水滸傳》嗎?這跟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方向錯了,無論你再怎麼精美,樂隊再嗨,歌手再牛,其實都無力迴天,已經註定了這首歌的失敗。
第二點來講,現在的改編還有一個大誤區,就是改編老要改旋律。似乎不改旋律,就顯不出自己有多牛一樣。所以譚維維一搭腔,“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感覺就像唱了另外一首歌,完全把主要旋律給改了,所以這首歌曲的作者許鏡清先生非常的憤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吧?你要唱我的歌,你要忠實於我的歌,某些小地方小轉音部分做一點小的修改,一般原作者還是允許的。因為這首歌曲它寫出來到最後發行的整個過程中,其實已經經過了千錘百煉,多次斟酌,最後才定為這樣的旋律。結果你拿到手很隨意的啪啪就改了,這個其實是對歌曲的一種極大的不尊重。你要覺得別人的旋律不行,你就直接自己原創一首多好!
第三,唱歌不是炫技,儘管譚維維演唱功力超一流。但就非得定那麼高的調?非要唱得死去活來?華陰老腔的成功使得譚維維的團隊信心爆棚沒錯,但你不能首首歌都弄成華陰老腔吧?就像一個四川廚子也不能道道菜都加豆瓣辣椒吧?因歌而宜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惡評如潮還真的不是觀眾的問題,這些東西應該足以引起譚維維們的重視了。
譚維維在前年的春晚上唱了一首華陰老腔受到觀眾的認可後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你改那“敢問路在何方”是西遊記中的主題歌已受國民的認可,經你這麼一改,畫虎不成反類狗!你自己沒感覺到改成什麼玩意兒的腔調?難聽死了!
現在的文藝界是烏煙瘴氣,醜態百出,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是豎立了反面的一幕,不能夠起到好的教育面。看看哪一個明星和知名人士不都是再婚、再婚,再婚。中國青年和少女都跟你們學歪了,整天唯我獨大,三不足四不悠的,請文藝界搞一些正能量的,豎一豎自己形象和社會風氣,因為你們是代表的一個國家,不要頭腦子發熱,幾億雙眼睛在看著你們呢,在跟著你們學呢。
央視的各位領導估計都比較忙,看不到中秋晚會的節目單及彩排內容,選的導演也是一個糊塗鬼,才華展示在哪裡了,給各地方電視臺傳遞什麼訊號,譚維維應該知道這個歌曲改編的質量如何?難得上央視舞臺,本想展示實力,立萬揚名,誰知被無情打臉了!究其原因,大家應該心知肚明,這樣的劣質的改編究竟如何上了央視舞臺的?
譚維維篡改《敢問路在何方》顛覆了我的三觀,傷害了閆肅老師,還有蔣大為老師。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主題曲,被她這一嗓子嗷的一聲,殺死了多少人音樂細胞。
譚維維唱這首歌的時候
我正在洗手間給果妞洗衣服!
歌聲剛傳進我耳朵裡
我炸的嚇一跳!
我就知道譚維維壞事咯!!!
惹上麻煩咯!
看吧!
被噴了吧!哈哈哈!
不出意外的事兒!
譚維維最近幾年火的一塌糊塗!
妹子長得靚嗓音好!
膨脹了……
沒有什麼是她不敢改的……
豈不知道……
"亂改文化"不是什麼都可以碰的!
肆意篡改著名經典歌曲,有標新立異、譁眾取寵之嫌!
令人稱奇、大跌眼鏡的是,居然能通過央視審核,堂而皇之的登上中秋晚會,噁心全國觀眾!
看到面目全非的此曲,就下意識地關閉電視了。
實話實說,今年央視中秋晚會最大的亮點,以及最大的與以往不同,就是備受非議的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
在這種場合,挑戰經典需極大的勇氣。能在晚會表演,至少首先是得到央視的認可,觀眾要懟,也得先懟央視,再來論譚維維翻唱成敗。
經典,都是老的。我們習慣了老的,自然會排斥新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了的徵兆,年齡、思維、聽覺及視覺,都停滯在某個時段。
即使譚維維的翻唱,正如被懟的那樣是糟蹋了經典,我也要致敬譚維維,這是一次挑戰的失敗。
魯迅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實話實說,今年央視中秋晚會最大的亮點,以及最大的與以往不同,就是備受非議的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
在這種場合,挑戰經典需極大的勇氣。能在晚會表演,至少首先是得到央視的認可,觀眾要懟,也得先懟央視,再來論譚維維翻唱成敗。
經典,都是老的。我們習慣了老的,自然會排斥新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了的徵兆,年齡、思維、聽覺及視覺,都停滯在某個時段。
即使譚維維的翻唱,正如被懟的那樣是糟蹋了經典,我也要致敬譚維維,這是一次挑戰的失敗。
魯迅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實話實說,今年央視中秋晚會最大的亮點,以及最大的與以往不同,就是備受非議的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
在這種場合,挑戰經典需極大的勇氣。能在晚會表演,至少首先是得到央視的認可,觀眾要懟,也得先懟央視,再來論譚維維翻唱成敗。
經典,都是老的。我們習慣了老的,自然會排斥新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了的徵兆,年齡、思維、聽覺及視覺,都停滯在某個時段。
即使譚維維的翻唱,正如被懟的那樣是糟蹋了經典,我也要致敬譚維維,這是一次挑戰的失敗。
魯迅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實話實說,今年央視中秋晚會最大的亮點,以及最大的與以往不同,就是備受非議的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
在這種場合,挑戰經典需極大的勇氣。能在晚會表演,至少首先是得到央視的認可,觀眾要懟,也得先懟央視,再來論譚維維翻唱成敗。
經典,都是老的。我們習慣了老的,自然會排斥新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了的徵兆,年齡、思維、聽覺及視覺,都停滯在某個時段。
即使譚維維的翻唱,正如被懟的那樣是糟蹋了經典,我也要致敬譚維維,這是一次挑戰的失敗。
魯迅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實話實說,今年央視中秋晚會最大的亮點,以及最大的與以往不同,就是備受非議的譚維維翻唱《敢問路在何方》。
在這種場合,挑戰經典需極大的勇氣。能在晚會表演,至少首先是得到央視的認可,觀眾要懟,也得先懟央視,再來論譚維維翻唱成敗。
經典,都是老的。我們習慣了老的,自然會排斥新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老了的徵兆,年齡、思維、聽覺及視覺,都停滯在某個時段。
即使譚維維的翻唱,正如被懟的那樣是糟蹋了經典,我也要致敬譚維維,這是一次挑戰的失敗。
魯迅說過,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