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一會說唐朝官話是粵語,一會又說秦朝官話是粵語?唐朝和秦朝也有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官話嗎?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10 個回答
Muaaa笑
2018-08-06

粵語並不是古漢語,更不是任何朝代的官話。

唐朝中期,河南詩人韓愈被髮配嶺南做縣令,在廣東陽山縣就留下這樣的句子 ---"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 說明什麼,中原官話與粵語是無法互通的。秦始皇的書同文,只讓嶺南學會了漢字,就像日本,朝鮮,越南那樣。只能通過寫字和當地人交流。所以,當他碰到一個通官話的書生歐冊的時候,很是高興,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所以,寫下一文《贈歐冊 序》

廣州人意淫粵語都是基於秦始皇並嶺南的五十萬秦軍這裡的。唐朝中期官話和粵語不能互通。那唐朝之後的一千年來,這個狀態幾乎未變。而唐朝之前的一千來年,這個狀態也改變甚微。因為只是日韓越那樣的學會漢字和使用漢語藉詞的過程。

而秦始皇並嶺南,並不是五十萬秦軍摧枯拉朽。而是分三個階段,逐步增兵,前後共出五十萬。而且,史記記載秦並嶺南,有出兵人數記載,而並沒有遷徙移民的記載,更沒有屠光百越原住民的記載。趙佗的南越國只是以秦軍為核心建立的,並沒有北方移民為基礎,而是以當地原住民為基礎。所以哪怕他趙佗的後兩代,也有娶越女為正妃的記載。而趙佗和輯百越,任用越人首領為相,足夠說明秦漢以來,嶺南的原住民要佔絕對多數。而除了幾次最知名的衣冠南渡以外,歷史上遷徙到嶺南的移民也確實存在。但沒有上到皇帝,官僚階層,下到平民和販夫走卒的社會結構性大遷徙。如果只是分批次,以家族為結構的遷徙,是不可能根本性改變某地語言的。只能是入鄉隨俗。比如,明初洪洞移民,山西地少人多,華北其他省份缺少農民,而山西晉語絲毫未改變京冀魯豫等省方言。再比如,湖廣填四川。湖廣是當今湖南湖北,連重慶話和成都話都有區別更別談湖北話了,而湖南的湘語和湖廣地區的少數贛語遷徙到四川了嗎?只有四個字概括,微乎其微。

所謂鄉音難改,不過三代。看看到北京的二代三代,哪個不是一口京片子?186後代還有一口湖南話的嗎?286後代還有一口四川話的嗎?方言是必然入鄉隨俗的。 我想說的是粵語作為一種語言,是嶺南很好的文化標誌,但是粵語吹就不好了。

中华神龙崛起
2018-08-03

能做評論的首先你是兩廣人才有資格,客家人,很明顯就是外來的,外來是客,所以叫客家,客家人從北方中原遷移到兩廣不用質疑,客家人南遷主要是兩個大範圍,一次是五胡亂中華南遷,主要遷移地是江西和福建,浙江等地,因為這幾個地方以前屬越地,還是一次大規模南遷就是唐宋後期戰亂,南越國的政治中心在廣東,粵語是南越國語言,粵語民比客家人先住越地,從粵語民的風俗文化可以斷定,粵語民是從中原來的,也就是秦始皇攻打百越留下的幾十萬軍隊的後人,很多人把粵語民和越語民搞亂了,百越人應該是壯族為主體,現在的越南人,老撾人,泰國人,緬甸人是百越人的後人,壯語是百越人的主體,現在的越南語,泰國語,緬甸語都與壯語相類似,很多風俗文化相近,當然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很深,如果深入瞭解就可以知道。廣西的客家人和粵語民是從廣東過來的,經過多年的民族融合,兩廣的外來民已經和當地少數民族融合,文化風俗上也有很多類似,但是基本的文化是不變的。客家人和粵語民的家族觀念很強,祭祀祖宗保留老祖宗留下的語言,文化,風俗,有著很強烈的意願,不管外遷到哪,都把祖宗遺骨帶上,並留下族譜,在當地建上祠堂以祭祀祖宗,這是其它民族少有的,因為是外來民,要受當地人的欺負,所以客家人大多很團結,宗族兄弟之間都團結對外。如果多多瞭解兩廣福建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就可以知道,這些民族是從哪來的了。

用户1234709394
2018-04-06

澄清一點,“粵語”是外人叫的!本地人講白話,諧音北話。6音9調,保留古漢語發音最多的語種。

姑且不論是否古朝官話,但從粵語用詞中可體驗大量古漢語用詞乃不爭的事實!例如:

食飯 飲茶 飲酒 酒樽 斟酒 行路 走 落雨 落雪 忌 渠 慳錢 游水 幾多 幾時 舊時 得閒 尋日晏晝 今朝 水浸 火蝕 豬乸 鳥竇 雞竇 差人 監倉 打邊爐 劃畫

旧城旧梦旧时光369
2018-11-17

秦朝時期如果是詩經所用的雅言的話保證你一個字都聽不懂,因為上古漢語是多音節字。鄭張尚芳老先生曾經對上古漢語進行過擬音,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發音為krong krong jia gu,zlu ga tiu diu。其中的關字還有德語式的大舌音。唐朝的官話就比較簡單了,因為從隋朝陸法言編《切韻》之後各朝代都有韻書。唐朝自己改編《切韻》作《唐韻》,根據唐朝的韻書可知唐代官話有全濁音(粵語無),知組莊組翹舌音仍然是翹舌d t聲母(粵語已經是宋朝之後的zh ch sh還平翹舌合流了)。而且粵語的一等音元音低化,如"高"字,中古音就是現在普通話的"gao",粵語則低化為"go"。二等音齊齒介音全軍覆沒,但保持了精組見組不鄂化,導致講,家等帶有介音的字由giang gia變為gang ga(普通話完全相反,介音沒丟但聲母鄂化了)。唐官話還有一個最典型的特徵,那就是沒有f聲母,所有的f聲母字都來自b p聲母,現代普通話還有滯古遺留,如反fan—版ban,分fen—盆pen,甫fu—浦pu(粵語有f聲母,死刑)。綜上所述,粵語不可能是宋朝之前出現的,由於現代所有漢語方言中粵語是唯一一個跟宋朝的《廣韻》對的上的地方比較多的方言,因此,粵語出現的時間基本可以確定是宋代後期,此時已經出現了f聲母並且翹舌d t變成了翹舌zh ch sh。普通話的祖語也是差不多這個時期出現的,不過一南一北兩種音系,這也是為什麼粵語至今仍然保持著跟普通話的固定轉換關係(分化較晚但後期交流很少),而其他地方的方言很多地方對不上

dyw30930332
2018-08-03

粵語絕對系唐音雅言,廣東的白話村莊好多都系800年曆史的,有祠堂為證,例如有名獵德村楊箕村,廣東幾乎都有這個傳統!大家有無發現粵語非常集中,幾乎沒有出現客家話遍佈粵贛等等地方,其實這個也很好解析了唐時期安穩戰爭少且定向流放嶺南較多的說法,到唐末時期,唐人絕對數量肯定遠超越本地,出現五代十國後,各國戰爭增多,打仗的死亡率上升,流放嶺南已經遠遠沒有之前唐朝那麼多,宋朝統一後,金國蒙古與宋朝勢成水火,流放嶺南的人更少,最後北宋被金滅,皇帝被抓,皇帝都突然被抓,宋朝貴族無首就全國逃跑,客家話就散落贛粵,安徽以前有個名字叫徽州,南宋京城南京就在安徽附近,但為什麼客家話更集中於廣東,其實也與宋朝歷史有關,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就係逃跑到嶺南後被一代名臣抱著跳海的!可見那時候宋朝臣民在廣東多麼集中!所以粵語系唐鼎盛時期定向流放人口聚集地,客家話更多系戰亂逃生形成的!客家話的名稱也是客家人自稱的,顯然他們認為自己終有一日可以返回中原,感覺潮汕話的歷史與粵語類似,因為都十分集中!

谋士说
2018-02-24

這個問題可能造成地域性爭議,當然我想客觀的說一說,粵語不是唐朝官話也不是秦朝官話。我在這裡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只會普通話的大陸人到香港,那麼三代以內很可能都被當地的粵語同化,我剛剛看了上面的截圖,說趙佗帶領五十萬大軍南下,佔據南方。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其實,屠睢和趙佗所率領的部隊沒有五十萬,就算有,這五十萬人也回到了秦國。我們先不爭論有沒有五十萬,其實遠征嶺南的人大多是罪犯和俘虜,秦國貴族都不願意去那麼偏遠的地方。南方在古代都沒有開發,處於原始部落,在未改革開放之前,這裡的人口都很少,別說古代。當初屠睢和趙佗征服嶺南以後,這裡人口稀少,趙佗上書秦始皇希望把中原一些人遷徙到南方,據說有五十萬人,遷徙的人口大多是流放過去的。當然,這些人到了嶺南久而久之就被當地同化,也就是三代以後差不多與當地的土著融合說粵語。畢竟遷徙過去的人口,沒有當地人口多,所以很容易被同化掉。

我上面也舉例了,一個大陸人到香港,他這一代人不會粵語但是過一兩代人自然就會了。要想融入當時的社會,他們不得不拋棄自己的語言,融入當地的語系當中。比如南方人,從小就生活在北方,那麼他可能只會北方話,不會說南方話。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還有一點,我們說說古代的官話,古代的官話叫“雅言”這是古代一種通用語,相當於現在的普通話。而“雅言”出自周朝,周朝的歷史差不多有800年的歷史,在周朝的封國當中有一半是周朝的宗族國,跟周天子一個姓。

古代為了朝貢方便,肯定有一個共同語言,而這個共同語言就是以周天子說的話為官方語言。我們可以看看,周天子生活在哪裡,西周最開始在陝西,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邑就是現在的洛陽。而周平王東遷以後,語言開始定調,大多說洛陽話。他開始是陝西人,但是到了洛陽,融入當地的社會,後代開始說洛陽話。所以,整個周朝的官話就是河南話。比如孔子在當時講學,他的學生來自什麼辦法,如果沒有一個共同語言,我相信他的學生根本聽不懂,所以古代也有普通話。

也許很多人早就有疑問,現在語言都這麼複雜,南北差異這麼多,古人怎麼交流?其實,古人也有官話,但是這個官話就不是粵語,隨著朝代的更迭,官方語言也會改變。這種改變,隨當地皇帝所在的位置而改變。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比如劉邦是江蘇人,但是他定都在長安,長安就是今天的西安,那麼劉邦的後人就會被當地的語言同化,他們說的是陝西話西安話。久而久之,就成了官話。古代中原話才是官話,而中原就是今天的河南和陝西,這兩個地方的王朝是最多的。到了元明清,從明朝開始,就以北京話為官方語言了,當然清朝時滿人,滿語和北京話同時進行,不過從當時的末代皇帝溥儀留下的影像資料來看,其實他說的就是北京話。那麼,當時的官話,應該不是滿語,而是北京話了。到建國以後,以北京話為基礎,成為全國普及的普通話。

如果我沒有猜錯,提這個問題的應該是一個南方人。問題當中,有人說到美國,美國建國的歷史才200多年,北美被英國殖民的時間只有400,大約公元1607年,當時還處於明朝末期。明朝滅亡於1644年,清朝在這一年入關。而靠近沿海的南方人和閩南人到美國,是在晚清時期,到現在估計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畢竟美國才兩百餘年,所以說粵語成為古代的官方語言說不通。

當然,有人說美國人稱漢人為“唐人”。漢人被稱作唐人在周邊國家比較流行,比如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當時的唐朝文化影響了東亞和南亞,尤其是日本的文化都是從唐朝傳過去的,在日本對唐人的稱呼最普遍,當然停留在日本的唐人大多數是閩南人。在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菲律賓、馬來西亞在古代都有漁民生活在那些島上,交往最頻繁的時代就是明朝。在明朝,外國人稱漢人也稱作是“唐人”,我看了北美華人的歷史,中國大量移民到北美洲大約從鴉片戰爭以後才去的美國。估計,這麼說很多會粵語的不爽,不過可以去了解一下。

其實,說了這麼多,只想還原一個真相,粵語真不是古代的官話。如果,有不對之處希望指正。

宝树白石34222787
2018-10-14

聽聽越南人的發音和泰國,柬浦寨人的發音,印度尼西亞群島人的發音就知道廣東話是不是中國的古代漢語了。廣東話的發音和這些地方極為相似,難道中國大陸廣大地區不是中華文化正統,而這些地區是。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說法中國大陸全部胡化,那麼它們也就把中國大陸人稱為胡人,而它們是標準的普通話,誰能聽得懂呀。

許多的歪理邪說總是這樣的歪曲中華文化,歪曲中國人民,否定中華文化的正統,在文化心靈上肢解中華文化,在文化上造成人們懷疑自己的祖先,要認這些不是中華文化的人做祖先,撼山易,撼動中國人民的文化難。

南粵後生
2018-12-01

粵語,舊時稱漢語白話。是古漢語雅言的傳承語言之一,不要將粵語=某朝官話,畢竟語言是一直髮展變化的。但可以講:接近/最接近!

只是粵語的古漢語含金量相比更高。


粵語到底是唐朝官話還是秦朝官話?
添糗大了
2018-02-25

粵語可以追溯秦漢成型於唐宋,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現在廣東本地人都是大多數是唐宋移民,很多村裡存有族譜祠堂可以為證,至於以前的百越,現在的人讀書讀傻了,以為漢族自古以來是善良的小綿羊之類的民族,沒有一點侵略性233333,以前百越要不趕上山上成了今天少數民族,要不去了東南亞,漢族門閥意識那麼深,講求門當戶對,大融合是不可能的了,除非像北方不夠遊牧民族打只能被動融合了,所以回到主題,粵語主體人群是唐宋人後代(只能相對比較了),語言應該比較接近,二來嶺南戰亂少,人死得比較少,保存的文化自然更多,再來嶺南地區一向在漢民族主導之下(從秦漢算),不像某些所謂某雲十幾州啊聽名字霸氣,卻是一直淪落外族之手,甚至作為外族都城233333,那裡的胡化話居然還能推廣才是民族的悲哀

严家庆
2018-08-04

我國史學界有個陋習“重北輕南”。為了吹捧文革中翻案的秦始皇,始終不願意承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統治嶺南的歷史,而將嶺南開發強行歸功於秦始皇50萬大軍征伐。

比如,唐代馬總的《通曆》說:“周夷王八年(注:公元前862年),楚子熊伐揚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庭。”這裡清清楚楚記錄楚人在春秋時期已進入嶺南,建設嶺南,直到戰國末期(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總共640年。但是,北京一些史學家卻認為馬總記錄是“孤證”,孤證不舉,不予理睬,繼續熱捧秦始皇。有人甚至在百度上武斷地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楚國勢力進入了嶺南。”

這種陋見自然受到南方歷史學者的反對。廣東著名史學家曾昭璇在他的《嶺南史地與民俗》一書中指出:馬總《通曆》不是孤證。晉代顧微的《廣州記》也說:“六國時廣州屬楚。”郭棐的《廣東通志》也說:“粵服楚,有楚庭,即今郡城。”沈懷遠的《南越志》更是說:“任囂,尉佗之時,因楚時有羊五色以為瑞,遂圖之於府廳矣。”曾昭旋先生還指出,如果北京專家不相信這些古藉記錄,那麼廣州,番禺,肇慶,清遠等地考古發掘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墓,楚文物也不相信麼?

弄清上述問題,對於理解粵語產生的年代大有裨益。公元前386年,楚國在今天的廣西梧州和廣東的封開之間設置蒼梧郡治所,下轄六縣。第二年,楚悼王接受吳起的改革方案,將楚都郢城裡皇親國戚等太子黨分別遷徙到湘西的楚黔中郡(楚亡後秦改為洞庭郡)和嶺南蒼梧郡。第三年,吳起率楚師平定湘南和江西的蠻越後,在贛南大餘縣組織20萬人開通大庾嶺梅關古道,聯接了長江一贛江一嶺南北江的交通運輸,可以從楚都郢城直達蒼梧郡。並在梅關關口修建南雄城作為中轉站。遷往蒼梧的太子黨們不會勞作,卻會花鳥,戲文,買賣。宋《太平寰宇記》稱:這些“陋習”遺傳甚廣,達於土著間。於是,楚人與越人逐漸形成民族融合體,所形成的語言稱為北話(白話),流行於蒼梧郡四周。大約嶺南人認為,南嶺以北皆為北方。無獨有偶。去年十一月,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在封開縣舉辦粵語探源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以翔實的語音資料和史料證實,封開話完整地保存了兩漢時期的古雅言濁聲,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至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粵語既不是秦官話,更不是唐官話,而是楚蒼梧郡官話。形成時間比秦佔嶺南早400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