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40年前小崗村農民籤生死狀 如今年收入人均18000元
陳榮攝影
1/6 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位於縣城東部25公里處,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1978年,18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坐牢甚至殺頭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手印。1978年前,小崗作為“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而聞名,大多數鄉親們曾經出門要過飯。當時生產隊的大鍋飯政策使乾的人和偷懶的人一個樣,打擊了勤勞人的積極性,使大家一起受窮。圖為當年村裡草房。(圖片來自東方IC)
2/6 當年分田到戶,嚴宏昌是隊長,是最為主要的組織策劃者。村民“大包乾”簽訂的“生死契約”,就是他執的筆。。那時的小崗村有20戶人家,共115人, 適以種植的土地只有300畝,人均年口糧只有40斤。村民吃不飽飯,過完年家家戶戶就開始出去討飯。 當時小崗村有句順口溜,每到收完秋, “算盤響,換隊長”。當時他們的做法近乎於“造反”,但為了能吃飽飯,就悄悄把土地承包給各家各戶了。攝於2018年2月3日。(圖片來自東方IC)
3/6 把生產隊的土地分給大家後,大家的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 上工再也不用隊長催了。鄉親們主動找親戚借牛、借犁很快就完成了冬耕,連村裡的旮旯地都種了莊稼,大家都餓怕了。1979年秋,小崗生產隊糧食總產量6萬多公斤,相當於過去15年的糧食的總產量,自1956年以來第一次向國家交了12488公斤公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採用這種方法調動了大家的生產積極性,使鄉親們能吃飽了肚子。圖為當年的草房。(圖片來自東方IC)
4/6 1978年11月24日,小崗村村民祕密簽下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當時開會時,只來了18戶人家代表,有兩名單身漢外出要飯而缺席。本來是希望大家都蓋章的,可只有三戶人家有圖章,許多人連名字都不會籤,只好摁了手印。圖為帶頭人之一關友江。(圖片來自東方IC)
5/6 當年村民們在黑夜裡立的契約上寫的日期是12月,這不是實際日期。當時因為村民常年外出討飯,買不起也用不著月份牌,沒人知道當天是幾月幾日,因此日期是猜著寫的。後來隊長去鎮上辦事,看到供銷社的月份牌才知道那天的正確日期。 如今這張契約已經成為國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是它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變了無數農民們的命運。如今40年過去了,當年的熱血青年都是古稀老人了。圖為帶頭人之一嚴金昌。(圖片來自東方IC)
6/6 如今的小崗村已有23個村民組,4173人,耕種面積有1.45萬畝。今年2月9日,小崗村各家各戶代表領取了首次集體經濟收益股權分紅,每人350元。2017年,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也從1978年前的20多元增長到18000多元。就是這些當年衣衫襤褸的村民,不盲從、不迷信,敢為天下人之先,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也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圖為小崗村村民嚴明輝(中)用收割機收割小麥。(圖片來自東方IC)
2018-12-1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