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甘谷十字道的“鵲橋”
冀城晨光
1/14 十字道,坐落於甘谷縣新興鎮,東距縣城5公里。鳳山雄其北,清渭環於南。西臨散渡河,東通渭水峪。西南涉散渡河(水經注稱溫谷水,今通渭稱其為牛谷水),經姚莊渡渭,到縣城。西北溯散渡河而上,達通渭境。東北越北山,經八里灣、西坪,抵秦安境。東順渭水北川而下,過渭水峪,可至麥積。其地扼通渭、秦安之要衢,控渭陽、北川之咽喉,實為渭水北岸交通之通衢大道,衝要之地,故名“十字道”。
2/14 十字道,何為“道”。郭店新出土的戰國竹簡本《老子》,文本中的“道”,寫作“”字。“”為古“道”字,故就“”之字形來說,道”的意思就是說:“人處十字路口。”
3/14 十字道,就有這樣一條水,水務部門定名“蘆子溝”。蘆子溝,即東蘆子溝,流域面積3.25平方千米,河長2.9千米,平均寬度1.1米,清張用翰詩云:“夾道垂楊堪繫馬,滿渠流水可澆田。”。蘆子溝,兩岸垂柳濃陰,岸柳垂金。古時商旅販客經行此處,也是垂柳繫馬,或飲馬水邊,乘涼小憩。
4/14 廊橋,園林中橋的形式之一。又稱虹橋、樓橋或風雨橋。跨水而建,形式如廊的橋,在橋面以上立柱構頂,橋面形成長廊式走道的橋樑,所謂“浮廊可渡”。從十字道戲臺往北約200米,就可以看到一個十字路口,路口溝渠上有一座廊橋。廊橋間架簡單卻古樸深厚。當地人稱其為“捲棚橋”、“折橋”。站在廊橋上,彷彿可見昔日的曾車水馬龍,商販雲集。廊橋多選在景觀較好的水面上,遊人駐足橋上,可憑欄遠觀周岸景色,俯視橋下碧波盪漾。
5/14 十字道的廊橋沒有名橋的華美和名氣,但她古樸而厚重,有種質樸之美,卻是“藏在深閨人未識”。百年風雨朝蒼木,幾度炎涼蝕古廊。十字道廊橋,為木拱廊橋。東西走向,跨蘆子溝上。橋長7.15米,寬2.37米,高4米,跨徑6米。廊屋三開間,為已經歷經百年風雨,雖幾經翻修,但仍然保持了晚清至民國典型的廊橋風貌。
6/14 捲棚頂。捲棚頂,又稱元寶頂,兩坡相交處不作頂脊。二柱上架二檁,中間有橫樑。樑上有二瓜柱,上有三架樑。無脊瓜柱,直接在二瓜柱上架檁,檁上架椽,中間椽木曲成拱形,椽上鋪板,形成捲棚式頂。屋頂上覆青瓦。捲棚頂頂部比較圓滑,可以減少風的阻力,以保護屋頂
7/14 橋基,廊橋橫跨蘆子溝,跨徑6米。廊屋為抬樑式木結構。通橋共八柱。柱間設欄杆。典型的北方風格。
8/14 橋面。平梁式。長7米,寬2.3米。橋樑用兩根大木橫跨於岸上,其上鋪木板,表層覆泥沙。這種構成使得橋面平整,表層泥沙得作用是增加了橋面的耐磨性,又使得橋面和上層隔阻,可以防火。十字道古為官道,即是官馬大道,廊橋寬整足可通車馬。
9/14 門牆。橋門兩側有風雨牆,用以擋風蔽蔭,避雨遮雪,外八字形排開。牆脊飾做“卷草”,連枝蓮花紋,雕刻蓮花圖案,是因為蓮花代表水,可以克火。
10/14 廊橋的建造,官修或民建,集資或捐建,都具有公用性,人們出錢出力。廊橋的建造過程包含非常豐富的民俗文化,如選棟樑、擇吉日、祭神、祭樑等。\n建橋之前,百姓先請風水師進行勘察。搭建拱架,會輔於柱子以支撐。完工後,拆除撐架。\n
11/14 廊橋建成時,要在廊屋內最重要的梁木——棟樑之上,書寫“上樑大吉”等吉祥語,擺放貢品祭奠,燃放鞭炮,由主事或耆老主持儀式。
12/14 廊橋的建造,是人們對自然物的利用,也是對自然力的改造,天塹變通途。這一過程凝結著工匠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給人們提供避風雨以及休憩場所,充滿人們對生活的祈願,也增添了生活的美好。十字道廊橋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處歷史古蹟、地理標識、文化符號。十字道廊橋是鄉野之西施\n\n
13/14 記憶中,七夕,廊橋,橋邊唱戲。\n\n20年後,和朋友找到了當年的廊橋。橋沒變,戲還唱,樹更壯,我已長。\n \n沿著記憶中的小路,找到了當年的扶貧辦園藝站,父親住過的小屋依然在。苗圃基地已經變成了個體承包果園,看不見一望無際的果苗,聽不到父親熟練的算盤聲。\n\n 只要行走在路上,總有一座風雨橋,能為你遮風擋雨,路邊的凌霄花,也會對著你燦爛地笑。
14/14 十字道原園藝站宿舍,父親工作過的地方。祝福十字道,希望明年去十字道時,十字道把七夕文化、廊橋文化結合起來,打出一個旅遊文化品牌。
2018-12-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