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10 個回答
梧桐树边羽
2019-01-06

看了一下回答,有些答到了點處,

在《平水韻》中,此兩字均屬於第21部,上聲,馬韻。

也就是說在古韻中這兩句詩是押韻的,因為千百年來的變遷,語音發生了變化,普通話是以京話為底子,自然有很多字的發音和古時候不同了,原本押韻的變成不押韻了。

那些說重意境不管發音的看法,笑笑就好了。

詩是什麼?詩是韻文。不押韻就不能稱之為詩了。

把“者”發“吒”就好。再試試看,是不是就能讀順口了?

登幽州臺歌 (唐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祗树
2019-07-11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不僅用普通話不押韻,用四川話河南話陝西話北京話來念,都不押韻。難道是古漢語在傳承中,音節發生變化了嗎?還是這幾個韻腳還有別的發現,我們不知道?

這些我們都無從得知,也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因為這首詩的成功,靠的不是押韻不押韻,而是給人營造的意境。單從意境上來說,《登幽州臺歌》是史詩級的。

全詩通過對比,將孤獨描述的淋漓盡致。前與後的對比,古人與來者的對比,天地與孤身一人的對比,氣勢描述的越是龐大,就越發顯得作者的孤獨與渺小。

關鍵的是,這種對比竟絲毫不顯得唐突,就連詩的韻腳都被忽略掉了。二十二字讀完,完全陷入作者所設下的套裡,這首詩的成功之處便在於此。

關於這首詩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個人的命途多舛,我們無需去多想,也不用去多想。只這短短的四句詩,我們也能想到詩人的壯志難酬、落魄坎坷。

哎!不要再去糾結押韻了,詩人或許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惡作劇,一不小心把所有人都拉進來了。可命運對於陳子昂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青青竹叶青
2019-03-07

說到唐詩,有兩首可以稱得上刻骨銘心,一首,是駱賓王的《詠鵝》,一首,就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了。

前者,是無數人唐詩的啟蒙之作,後者,可是將無限時空之中的孤獨感,深深植入到了讀者的生命體驗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詩實在短小,涵義又簡單,語言也樸素,讀一遍就能背得下來,不用想,張口就來。比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查下資料會發現,古人編選的詩集裡,在陳子昂的名下其實找不到這首《登幽州臺歌》,直到明朝楊慎的《丹鉛摘錄》才提到這個題目。原文當中的上下文是這樣說的: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雲:‘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其辭簡質,有漢魏之風,而文籍不載。”

也就是說,楊慎誇這首詩好,又遺憾以前的文集都沒有收錄過它。確切的說,題目叫“歌”,這首詩也確實是歌而不是《唐詩三百首》彙編歸類的七言詩,更接近《左傳》時代的“賦”。

至於說到用普通話讀不押韻的問題,其實,如果查一下記錄唐朝聲韻系統的《廣韻》,就會發現“者”和“下”都在上聲“馬”韻。

有人說,在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的客家話裡,“者”讀“za”,“下”讀“ha”,如此,一切疑問也都有了說法。古時和現在語音發生變化是讀古詩詞時眾所周知的一個問題。

還有,唐朝詩人高適有一首很著名的《封丘作》,開頭四句是: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這幾句就是用“者”跟“下”押韻,可以作為旁證。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诗词书院
2019-07-11

登幽州臺歌 (唐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此詩為初唐詩人陳子昂所作的楚辭體古詩,語言蒼勁有力,是歷代傳誦的名篇。

初唐詩人作古詩大多延用《廣韻》音系,此詩的韻腳用字,查《廣韻》可知,“者”作“章也切”,“下”作胡雅切,因此在《廣韻》體系中,“者”、“下”、“馬”等字都是同韻的,均屬上聲“馬”部。

在初唐古詩中,此類用韻可找到很多例證,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樂府《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而今日,用普通話朗讀,覺得詩句不押韻,則主要是古今語音發生了變化。語音的變化,實質上就是字音的調值,古今已產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產生於大部分的字音中,也都有大致的規律可循,但如果要在此將其全部理順清楚,那不是答題,而是寫論文了。

但就《登幽州臺歌》一詩而言,“者”、“下”兩個韻字,在中古音中,其調值變化仍不大。在《平水韻》中,此兩字均屬於第21部,上聲,馬韻。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三上词话作者
2019-07-11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押韻:《平水韻》上聲.二一馬。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見《三上詞話》附件二 平水韻 p492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平水韻》為中古韻,意味是唐宋聲調。唐朝的語言應該考慮皇上是哪裡人,這很重要,雖不能全是隴西郡的家鄉話,但應綜合南北通適。所以,《平水韻》是當時全國語言的集採,不過中原音比例大一點罷了。根據《廣韻》注:“下”字,胡雅切,即“ha",這樣的話,與同韻“馬”字,讀音“ma"同韻。甘肅一帶讀“下”為“ha"。當然在押韻上還採取通轉借葉等方法,“者”字,《廣韻》注:章也切;《集韻》注:止野切,音赭。又《韻補》注:葉掌與切。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桂临塞上
2019-02-22

用粵語(白話)讀,很順啊,會白話的話可以試試


為什麼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用普通話朗誦不押韻?
李大大强大大
2019-04-04

用廣東話來諗就押韻多了,這和很多唐詩宋詞一樣,用廣東話來諗比普通話來得好聽

JS46674589
2019-02-16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人,四川話念要好點,遂寧話稍強,射洪話剛剛好,江油話就過了,李白是江油的,可以試試一下。

老周99p9
2019-02-22

“來者”的“者”、“涕下”的“下”,在陳子昂生活的那個時候是狎韻的。當時,“下”字讀音應為“ha”(除了許多方言可證問這一判斷外,順便說一句,《琵琶行》中的“家在蛤蟆陵下住”的“蛤蟆陵”,本是“下馬陵”,因音近而訛作“蛤蟆陵”);而“者”字的發音與“下”字發音當時也非常接近。我們知道,日語單詞的“音讀”,是從我國漢字讀音照搬過去的,而日語單詞記者、學者之“者”字的音讀,恰恰讀“xia”,可見,當時者、下二字讀著相近,故可互相押韻。

春江花月人
2019-02-16

會唐宋中古音的,讀起來都是押韻的。“者”字讀音“za”,“下”字讀音“ha”。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