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美國銀幕上的中國人
圖說你我他
1/31 \n一個世紀以來,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經歷了顯著的變遷。這一變遷既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也昭示著中美兩國關係的陰晴和東西方文化的隔膜與交流。
2/31 早在默片時代,美國影人就把中國人的形象搬上銀幕了,較有名的影片有《殘花淚》,講述了一個名叫程環的吸食鴉片的華人愛上了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親發現後怒不可遏,強行把女兒帶回家並打得她奄奄待斃,程環趕來目睹此景開槍打死其父,最後在香消玉隕的露茜身旁自盡身亡。
3/31 受19世紀末以來的排華運動的影響,黃禍的化身“傅滿洲博士”開始活躍在美國影壇上。傅滿洲被塑造成擁有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的奸詐邪惡的形象,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策劃種種邪惡勾當。他集當時西方人對東方華人所有最惡劣的想象於一身。
4/31 \n傅滿洲系列電影包括:《神祕的傅滿洲博士》(1929),《傅滿洲的面具》(1932),《傅滿洲之鼓》(1940)等十幾部。電影的結局往往是白人最終戰勝異類,傅滿洲遭到懲罰死去,卻又在下一步電影中奇蹟般復活。
5/31 與傅滿洲電影同期,好萊塢還有另外一個經典的華人形象,那就是神探陳查理。陳查理是檀香山警察局警長,他溫和、機智,順從於白人,除了口頭禪“子曰”和濃重的口音,很少提及中國。他代表了白人心目中對華人的理想期待。
6/31 \n1937年的《大地》改編自賽珍珠的同名小說,該片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影片主人公王龍是一個貧窮的中國農民,他與一個大戶人家的奴僕阿蘭結婚,辛勤耕作養家餬口,並經歷了災荒。辛亥革命後偶爾致富,不僅納妾而且懶散享樂,後在阿蘭的規勸下及時醒悟,休掉小妾重歸土地。
7/31 影片中善良勤勞的王龍夫婦是中國農民的代表。他們真正執著於土地,視土地為生命。影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農民進行了更加實際和更加細緻的刻畫,使得美國人從電影中得到了對中國人總體形象的廣泛印象。
8/31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成為美國的重要盟友。由於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貢獻,此時美國影壇出現一系列反映中國抗戰的電影。1944年的《龍種》同樣改編自賽珍珠小說,講述了中國一個寧靜的村莊遭到入侵後的巨大變化。倔強的進步婦女小玉帶領村民與侵略者展開了英勇的鬥爭。
9/31 1958年的《六福客棧》設定的背景是中國抗戰時期,英國女傳教士葛拉蒂帶領其收留百名孤兒經歷爬山涉水千難萬險,終於轉移至後方。本片體現了美國民眾對中華兒女的反侵略精神的同情,但在片中,貧窮愚昧的中國仍需要西方人的幫助。
10/31 \n異國情戀一直是好萊塢電影所熱衷的主題,這源於西方對中國的獵奇心理。在《蘇絲黃的世界》中,一個美國藝術家在香港旅行時邂逅美麗的旗袍女子蘇絲黃,兩人陷入難以自拔的熱戀。在這類影片中,嬌小的中國女子往往無法抵禦白人男子的騎士魅力,急切地投懷送抱。
11/31 \n1949年至1972年中美建交前,由於中美兩國的對峙和敵視,使中國人再度以敵人的形象出現在美國大眾文化。《水深火熱》(1954)描述一名共產主義者試圖在朝鮮或滿洲投射原子彈嫁禍美國,一位美籍華人從那名“赤色分子”的階下囚那裡得知情報,捨身阻止了這一陰謀。
12/31 007是好萊塢電影中的著名系列,1962年發行的《不博士》單元講述了詹姆斯·邦德隻身深入中國不博士罪惡魔窟,粉碎了其在加勒比海小島上將核彈頭對準美國的軍事基地的陰謀。不博士是傅滿洲形象在六十年代的翻版。冷戰意識形態的潮漲潮落在好萊塢中國形象的工作坊裡立杆見影。
13/31 1970年代,好萊塢拍攝的中國功夫片風行一時。其中,由李小龍領銜主演的一系列功夫片反響強烈。從《精武門》、《猛龍過江》到《龍爭虎鬥》,李小龍塑造的功夫高手的形象深入人心。圖為飾演陳真的李小龍在《精武門》中的精彩瞬間。
14/31 李小龍在打破華人“東亞病夫”的刻板印象的同時,無意中也為華人樹立起一種新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中國人都能打、中國人只能打。中國人在美國電影中的形象,也被限制在了功夫高手之中。
15/31 後來進軍好萊塢的成龍也並沒有擺脫拳腳功夫大於人物性格的角色,沒有太豐富的性格、沒有太立體的形象,而且成龍在影片中對白人女性角色始終缺乏吸引力。《尖峰時刻》(1998)講述的是李督察(成龍飾演)和卡特(克里斯·塔克飾演)直搗賊窟解救大使之女的故事。
16/31 進入1980年代以來,好萊塢塑造中國人形象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奧立佛·斯通1985年執導的《龍年》講述了一個越戰退役的白人警官帶著懲惡揚善的姿態,試圖剷除紐約唐人街黑勢力的故事。影片刻畫了藏汙納垢的唐人街和邪惡凶殘的華人形象,因此遭到世界範圍內華人的嚴重抗議。
17/31 斯皮爾伯格的《太陽帝國》(1987),在講述一名英國男孩1941至1945年間在上海的經歷時,將上海消減成一個巨大無言的背景。雖然故事完全發生在上海,卻沒有一箇中國人作為重要角色,中國人是以遭受傷害的群體形象出現的,或是被表現為外國人的僕役。
18/31 \n1987年,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爾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在奧斯卡上奪得了九項大獎。《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戲劇性的一生。他三歲登基,直至偽滿終結,始終身為傀儡。新中國成立後,他被關進撫順監獄,度過了十多年的囹圄生涯,只在生命中的最後八年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19/31 作為貝納多·貝託魯奇的傑作,《末代皇帝》幾乎將20世紀中國重大的風雲變幻全部攝入眼裡,帶著某種韶華終逝的溢彩流光,以及認為西方對中國產生正面影響的價值判斷,它所涵納的是不無西方優越感的觀照姿態,以及對於中國漫長而神奇之歷史的惆悵。
20/31 根據黃哲倫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顛覆了《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國軍官殉情)的東方主義敘事。片中,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京劇旦角演員,但演員卻是男性,最後外交官自殺身亡。藉此戳穿了東西方認知模式裡的“西方男性\/東方女性”的西方文化霸權與殖民謊言。
21/31 李連杰在《致命搖籃》、《狼犬丹尼》、《致命羅密歐》、《宇宙追緝令》等影片中,也同樣是扮演武功高手的角色。圖為《致命搖籃》中飾演蘇的李連杰。
22/31 在《木乃伊3》中,場景從埃及轉到了中國,李連杰飾演一個從傳說中復活,再度被解除封印的龍帝。他召回了自己的那些已經變成兵馬俑的部隊,意欲再一次統治世界。功夫高手的形象轉變成為好萊塢影片中的標準反派。
23/31 \n隨著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擴展,迪斯尼“公主奇緣”系列傳奇也穿上中國古典文化的外衣。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被改造成為“英雄冒險”的好萊塢經典故事模式。而花木蘭形象的賣點,仍然在於西方人對於東方異域文化的神祕感和獵奇感。
24/31 《功夫熊貓》系列電影同樣是好萊塢功夫電影的延伸,但或多或少融入儒家、道家等中國傳統思想元素。片中阿寶的師傅,是一個深諳中國武術內涵和哲理的角色。他明白什麼叫做“因材施教”,也知道什麼是“有教無類”,這些都是儒家的思想內容。
25/31 \n《功夫熊貓》第二部中,有著東方血統的導演詹妮弗·餘把一種獨屬於太極的以柔克剛、以慢克強的道家哲學帶入到了影片的大戰高潮中。從拳腳功夫到哲學內涵,這是中國功夫和武術在好萊塢的一個巨大的飛躍。
26/31 \n奧運會、世博會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隨著國內電影票房一再飆升,中國也以正面的、積極的、主力的形象一再出現在好萊塢的主流電影中。《環太平洋》中,全人類最後的一道防線就被設置在了香港。中國製造的機甲暴風赤紅和三胞胎操作員也成為了影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7/31 在艾默裡奇的災難大片《2012》中,在中國西藏的“卓明谷”所製造的“諾亞方舟”成為了全球最後的避難所。
28/31 \n影片《2012》中,善良的中國母親還拯救了主角一家人。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扮演著越來越正面、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29/31 在《鋼鐵俠》漫畫中,最大的反派滿大人原本是類似於傅滿洲的中國人(右圖)。但是改編成電影《鋼鐵俠3》時,考慮到影片的市場,製片方特意把滿大人設計成了一個外國人(左圖)。並且在中國特供版中,王學圻和范冰冰扮演的醫生和護士還用傳統中醫治癒了鋼鐵俠的宿疾。
30/31 《地心引力》中,中國的空間站“天宮一號”甚至成為了拯救桑德拉·布洛克的“伊甸園”。試想一下,簡直是永遠不可一世的美國人卻需要中國人的援助,這在以往的好萊塢電影裡幾乎是不可能的情節。
31/31 而在神舟飛船上,桑德拉·布洛克面對純中文按鍵時的手足無措,似乎還讓我們看到了“學好中國話,走遍宇宙都不怕”的意思。毫無疑問,中國形象的這種變化,來自於全世界對中國製造和中國技術的認可。
2019-04-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