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人文始祖,炎帝究竟哪兒的人。
10 個回答
黄思远
2017-03-04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尚有爭議,也有說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領尊號炎帝)。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湖北隨州(現已獲“國家認證”)、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傳說炎帝部落後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華人(不僅漢族)自稱炎黃子孫,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言劝
2017-02-24

炎帝究竟是哪裡人?現在有五省相爭。有的說是陝西寶雞,有的說是湖北隨州,有的說是山西高平,有的說是湖南株洲,有的說是河南拓城。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炎帝出生有一個傳奇的故事:距今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神龍部落的東南則又崛起一個少典部落。少典酋長為了躲避洪災,帶領族人從平原遷到一個名叫“華陽"的土塬上(今寶雞市天台山一帶)。少典酋長有十多個女人,但他最喜歡的只有正妃女登和側妃附寶。一天少典酋長和正妃女登過夜,天亮後女登感覺肚子餓了,正打算爬樹摘野果,突然頭頂上空金光一閃,隨著"誇嚓"一聲巨響,她恍惚間看見一條金龍,迎面向自己撲來,嚇得女登昏了過去。隨後女登懷上身孕,過了一年卻不見分娩,側妃附寶出於和女登爭寵的心態,就串通巫醫說:正妃懷的是"鬼胎"。三年後的春天,女登在一個名叫蒙峪溝的地方踏青,突然肚子疼地暈了過去。侍女叫來酋長和巫醫等人,只見女登已經生出一個似人非人的男嬰,身體像人面孔像牛犢似的,還滿身瘡癤。當時巫醫嚇得一聲尖叫"啊!果然是妖怪!"這就是《周易.繫辭下》所記“神龍氏……人身牛首"的原因。酋長命巫醫趁女登昏迷,將嬰兒扔掉,巫醫就抱著嬰兒翻過一山又一山,將嬰兒扔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岩石洞窟裡。嬰兒的哭聲驚動了山神,山神作法搬來了神泉水,將嬰兒漂浮在山洞裡的水池裡。一個獵人趕到山洞救起嬰兒一看,渾身的瘡癤不見了,臉面也變得正常了。這個獵人住在山後姜水(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邊的瓦峪堡,決定自己將嬰兒撫養成人。誰料這嬰兒三天就開口說話,五天會走路,七天長出了牙齒……三歲以後就跟大人上山打獵。再後來部落群民見他天資聰慧、勇力超群,都擁戴他做了神龍部落的酋長。這就是被後人稱為"炎帝",位於“三皇"第二的炎帝神龍氏。《國語》指出:"炎帝身號,神龍代號也"。意思是說,炎帝是他自身的稱號,神龍是他統轄那個部落的稱號。這畢竟是個神話故事。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也有一說,炎帝的誕生地在烈山。也就是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厲山鎮九龍山南麓。古神農洞位於九龍山腰。史書記載"神農母安登,感農而生炎帝"於此。上圖是炎帝神龍牌坊。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各地為了打歷史文化牌,都在爭炎帝的出生地。上圖是山西省高平的炎帝像。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湖南省株洲市炎帝廣場,聳立著高大魁偉的神龍像。見上圖。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上圖是河南拓城的炎帝像。

天都长安
2017-02-26

炎帝和黃帝都是陝西人!

★國家文物局、社會科學院、中央電視臺——《中華文明》★

2008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李鐵映任總顧問,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和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任出品人,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了十集大型紀錄片《中華文明》,在第一集《曙光初照》中明確敘述:

“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和他的另一位氏族兄弟炎帝的部落,都是起源於中國西部的渭水流域,在華山腳下,人們終於找到了仰韶文化最初的源頭。西部的華山和東部的泰山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也構成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它們幾乎在同一個時刻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章太炎——《中華民國解》★

古代中國,歷代並不以“中國”作為國號,而是稱朝代名,比如“大秦”、“大漢”、“大隋”、“大唐”等等。“中國”第一次作為正式的國號是近現代之事,源於“中華民國”。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保皇派人士楊度(此人堅決支持獨夫民賊、竊國大盜袁世凱復闢,名列懲辦通緝帝制禍首令第一名)抨擊共和,妄議國號,為駁斥楊度關於“中國”和“中華”的看,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一代儒宗、樸學大師,學問與革命業績赫然”的章太炎,於1907年7月5日在《民報》第十五號上發表了千古名篇《中華民國解》,對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中華民國”國號進行了解釋和分析。

《中華民國解》是對中國文明起源的一次大梳理,是對“華夏”,“中華”,“中國”和“漢”等至關重要的中國文明概念的大考證大定義。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章太炎在《中華民國解》明確論述:“然神靈之育自西方來,以雍樑二州為根本。宓犧生成紀,神農產姜水,黃帝宅橋山,是皆雍州之地。”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字以行,筆名虛生,遁庵。曾用名老傻、四河人,生於河南省唐河縣。我國著名古史學家、考古學家、教育家,有“中國考古界拓荒者”之稱。1913至1919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主攻哲學,歸國後在北京大學等多所名校任教。建國後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第三國全國人大代表。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徐旭生關於華夏炎黃起源做過許多重要的論斷,影響至今,其鉅著《中國古史傳說的時代》中敘述:“大約華夏集團從陝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東遷,走到現在河南、山東、河北連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與文化逐漸交互錯雜”。

★蒙文通、傅斯年★

蒙文通(1894—1968),名爾達,字文通,四川省鹽亭縣石牛廟鄉人。我國現代傑出的歷史學家。從二十年代起即執教於成都大學、成都師範大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圖書館館長兼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建國後,任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員、學術委員。在中國古代史及古代學術文化研究領域中造詣很深,成就甚高。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國立臺灣大學校長。他所提出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原則影響深遠。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徐旭生得出炎黃出自陝西這一具體、明確的結論並非只是孤人孤證,在同時代的研究學者中,蒙文通、傅斯年也有類似的結論。徐旭生很明確的指出:“聽到友人說在我工作以前若干年,蒙文通、傅斯年已有相類似的說法,暗中摸索,大致相同,足以證明所得各條並非一人的私見。”

★白壽彝——《中國通史》★

“積一代之智慧”的《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囊括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民族、軍事、學術文化各個方面,全書共12卷22冊,約1400萬字,由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總主編,有22位分卷主編、近500人共同撰寫,是迄今參與編纂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中國通史,堪稱是20世紀最大的史學工程之一,充分反映20世紀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體智慧。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上冊)》明確記述:“炎黃族屬集團在傳說中,炎黃部族最早發祥於渭水流域。”

★王鍾翰——《中國民族史》★

大型通史體《中國民族史》是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由王鍾翰主編,是我國目前達到一個新水平的大型(157萬字)通史體民族史專著,是研究中國民族史的權威之作,將中國民族史劃分為七個時期,全面、系統、深入地介紹了中華各民族的起源、發展演變、融合影響的複雜歷史以及各民族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特點,闡述了它們在民族發展史上的作用和貢獻。先後獲得1995年第九屆國家圖書獎、1996年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1997年吳玉章獎、第六屆文史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王鍾翰主編的《中國民族史》明確記述:“古公亶父(周人先祖)以前活動範圍集中於涇水上游。這一地區正是黃帝集團發源之區,而距此不遠涇水以南,渭水上游以北今陝西隴縣的吳山,又稱嶽山,據考定即姜姓四嶽集團發源之區。”

文化一起聊
2017-04-05

國語·晉語四:“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很顯然,確定姬水、姜水為哪條水,對弄清黃帝、炎帝的發祥地及活動區具有很大意義。《水經注·渭水》條下說:“歧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歧水即今西出岐山、東過武功、折南流入渭河的小水,因其流域正是姜族繁育的中心,故這一段的歧水自古又有姜水之稱。

姜水的位置有爭議,但爭議的兩處地方均在寶雞。史載早在周朝春秋時期帝王都在寶雞祭奠炎帝。

詩經亦對姜水位置有記載,位於現在寶雞,渭水支流。

再說炎帝處於仰韶文化時期,陝西仰韶文化遺址佔全國40%還多,遠遠大於其它省份,可以從側面驗證當時這裡的繁榮。

另外寶雞對炎帝和炎帝母親民間祭拜,習慣很多有記錄的都超過千年。例如西北第一靈山供的神是炎帝母親,寶雞人管這神叫娘。

寶雞鳳翔民間正月二十六炎帝有萬人舉排燈紀念女登活動。官方有記錄也已超過千年。

炎帝基本可以認定是寶雞附近人。

车主小管家
2017-02-23

現在,各地都在打文化牌,都想通過文化宣傳加大旅遊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位,於是被冷落了千百年的炎帝神農氏的籍貫問題,突然變成了南北爭奪的熱點。湖南方面說:炎帝是我們這兒人,這兒有炎帝陵,有神農洞,還有神農出生和下棋的地方。陝西方面說:炎帝是寶雞人,我們這裡有炎帝興起的姜水,有炎帝陵,還有大量關於炎帝的傳說。於是兩家爭了起來。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羊頭山

炎帝真是湖南人嗎?陝西學者提出了疑問。因為在神話與傳說中,赤帝種植的是穀子,當時上天曾降下的也是穀子。穀子是北方旱地的作物,如果炎帝在南方,怎麼他發明的不是稻子卻是穀子呢?這一觀點是有相當說服力的。因此湖南方面領軍人物何光嶽先生提出了“北起南遷說”,以為炎帝初在寶雞,後來才南遷到湖南。這一觀點有相當的合理性。湖南炎陵有非常密集的炎帝傳說,應當是炎帝族南遷留下的遺蹟。

那麼炎帝是否陝西人呢?作為“炎帝陝西起源說”的最重要的支撐有兩點,一是《國語》裡關於“炎帝以姜水成”的記載,舊時姜水在陝西的寶雞。如《水經·渭水注》說:“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即有蟲喬氏),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是其地也。”姜氏城即在今寶雞;二是《帝王世紀》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的記載,今寶雞炎帝陵所在地即有常羊山之稱。這一觀點在史學界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據酈氏所言,姜水本來是叫岐水的,是因為東流經過姜氏城,才有了姜水之名。《陝西通志》卷十也說:岐水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而《國語》的意思是先有姜水,後才有姜姓的。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不同;第二、寶雞常羊山不見於史書,《陝西通志》及民國所修《寶雞縣誌》也不曾記載,其起於何時,也不可知。如果其真與炎帝出生地相關,方誌中定會特書一筆,不應棄而不顧。由此看來,“寶雞說”也是有問題的。當然同湖南炎陵一樣,寶雞也應該是炎帝族在遷徙過程中居住過的地方。

“炎帝以姜水成”,這是學術間考察炎帝發祥地所在的一個重要的文獻依據。但姜水在哪裡呢?我們發現,在上黨地區太行、太嶽之間就有一條河叫姜阝水。這裡是炎帝傳說極盛的地方。據《山海經·北次三經》說:在以“太行之山”為“之首”的群山中有陸山,“姜阝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這與同在一經中、發源於“發鳩之山”的漳水的流向是完全相同的。《北次三經》說:“發鳩之山……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這是見於文獻最早的、有明確方位記載的姜水,少說也比酈道元的記載早八、九百年。儘管年長日遠,已無法確定其所指是現在的哪條河,但其方位在太行、太嶽之間則可以確定的。而且發現這條叫作“姜阝水”的河流,同時還可以叫作“郯水”(見《山海經》郭璞注)。“郯”字從“炎”,這不能不使我們聯想到它與炎帝的關係了。

用户58287894488
2017-03-21

中國人又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將炎黃二人作為自己祖宗源頭。有一些網友很好奇,為什麼叫“炎黃”而不叫“黃炎”呢。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這個話題很多人都做過解釋,畢竟,炎黃二人記載可謂紛繁蕪雜,很難統一。首先,二人想距西周甚遠,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大荒時代,他們的故事更多是口耳相傳,以訛傳訛難以避免。此外,統治者個人喜好也為史書記載的走向起了重要影響。比如漢高劉邦崇拜炎帝,雖然初級吏出身,但劉邦作為一代天驕,心中尚武,他戰勝項羽之後祭祀的是蚩尤(蚩尤是炎帝大將,也有史書稱蚩尤炎帝是一人),而他的後代漢武大帝劉小豬則更趨向於崇拜黃帝,大概是因為劉徹重用霍去病掃蕩遊牧王庭,自信滿滿而發。

掃蕩匈奴王庭的劉徹為什麼不崇拜他先祖劉邦喜愛的蚩尤,轉而崇拜黃帝了呢?這個話題其實在史書中有了解釋:

《山海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晉書》、《北史》都說:“始均為鮮卑族始祖。”《晉書》還稱:曾在晉代受封為“鮮卑都督”的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這裡說的昌黎棘城,就在今遼寧義縣。所謂的“有熊氏之苗裔”,就是黃帝后人的意思。

另外,匈奴也是黃帝之後,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夏后氏即夏朝王室,為黃帝之後,故匈奴也是黃帝后裔,漢代匈奴祭祀,黃帝、大禹是其祖先。據此,匈奴、鮮卑都是黃帝子孫,而北方遊牧民族多與此二族有關,都是黃帝子孫。

因此我們說,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都是黃帝子孫,他們一起構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雖然大家是一家人,但畢竟是不同國家,漢武帝掃蕩匈奴,自稱黃帝功業也不算誇口。黃帝有可能是出自漠北塞外嗎?

看看考古學的新發現吧!據《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姬水在今天陝北(涇河),黃帝部族原先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考古上與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相對應,由豫西晉南延伸至京津冀一帶,與關外紅山文化相融合,誕生出考古學上一種新的文化——哈克文化,輻射至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一帶(哈克是內蒙古東部一地名,哈克文化即由此得名)。

根據這一說法,黃帝不僅是遠居塞外,而且是遊牧部族,《史記·五帝本紀》說的黃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也認為黃帝從東北南下至華北平原,仍然採用遊牧文化,逐草而居。很顯然,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雖然文化上相對蠻荒,但是勞作模式與收穫的差異,最終導致了大戰的爆發。

《淮南子.兵略》雲:“炎帝為火災,故黃帝擒之。”炎帝放火燒荒,烈火焚山,進行火耕農墾,破壞了黃帝族的遊牧和狩獵的生存環境。黃帝認為炎帝居心叵測,故意蓄水放火,怒髮衝冠,氣不可竭,乃興兵討伐炎帝。“炎帝侵凌諸侯”見於多個有關於上古故事的版本中,基本可以肯定,作為中原之主(部落聯盟首領)的炎帝,應該是戰爭的發起者,炎帝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祖先,也是古人認為的“天子”第一位代表,他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代言,代表了農業與中醫,甚至在戰敗後仍舊遍嘗百草,為天下蒼生某福,並不行嘗毒草而逝世。

阪泉之戰最終以黃帝部獲勝結束,黃帝雖然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也看到了炎帝作為農耕文化的偉大力量,開始研究自然現象、改善農業生產、研究中草藥,開始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融合與轉變。

黃帝的繼承者很多,魏書·帝紀》所記“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以及“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等載錄,說明長城塞外的遊牧民族,是一部分堅持遊牧文化的黃帝集團後裔回到了塞外形成了鮮卑和契丹,這種說法也得到遼帝國《皇朝實錄》和鮮卑民族的史書認可,印證了始於黃帝之時的中原華夏農耕文化的歷史,是不斷汲取和兼容遊牧文化、狩獵文化的歷史。

因此說,正是黃帝開創的傳說時代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融合,為中國古代華夏文明的發展,開掘了不竭之源、奠下了廣闊的發展之路。

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正是兩位先賢的大公無私,握手言和,才有了今天的中華民族。故事到這裡似乎可以結束了,但還有一點事情要交代。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炎帝戰敗後,無意於天下紛爭,作為一名“赤腳醫生”倒也快活。但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美德的民族,炎帝既然是天子,當然受到同盟部落的尊崇,當時,這也可能是儒家文化中“尊王攘夷”的思想對史書的滲透,寓意部落文化已經慢慢滋生了國家概念。總之,炎帝手下的大將東方東夷族部落的酋長蚩尤續寫中原部落大旗,對黃帝宣戰。

東夷族不僅是上古重要的部落,而且也是中華文化三祖之一,黃帝代表遊牧,炎帝是農耕正統,東夷族則是漁獵。夷者,人負大弓。從象形造字上可以得出,這是一個對弓箭等武器裝備非常重視的部族。傳說中,蚩尤是中華的戰神和兵祖,蚩尤本人牛首人身(可能是牛角一類頭飾),有兄弟81人,製造制式兵器,聲勢浩大。蚩尤與黃帝大戰不息,雙方難解難分,面對蚩尤的精銳裝備,黃帝利用自身部族融合優勢,獲得雷公電母、風伯雨師(長相異於中土,去掉神話因素,可能是黃帝集團內部融合的其他民族首領)、九天玄女(母系氏族)等部落的幫助,最終平定了蚩尤。蚩尤死後,部落產生分化,東夷族一部分迴歸故土,建國東萊,另一部分忠心不二,不願臣服,向南發展,與三苗、九黎等族融合,共同尊奉蚩尤為精神領袖與首領,他們象徵了中華民族的勇氣與堅貞。

炎帝究竟是哪兒人?

蚩尤集團戰敗以後,標誌著中華大地農耕、漁獵、遊牧三種形態的最終融合,眾人拾柴火焰高,融合加速了文化的飆升,取長補短,也加速物質生產的飛躍,這才有了後世的堯舜史前盛世。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從來都不是那一個救世主或者野心獨夫一日而就。他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必然結果,生活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復興中華民族是多個兄弟民族的共同目標,;歷史上黃帝北遊的後裔契丹、鮮卑都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契丹以“china”之名光耀世界,而天下聞名的盛唐貞觀天子“天可汗陛下”則與鮮卑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

維護民族穩定,復興中華榮光,是肩負在我們身上的重要責任。現在的網絡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大肆渲染華夷之辨,以此也奉勸那些人,切莫害人害己,將眼光朝向更遙遠的未來!

张峰149764346
2017-03-21

炎帝從那兒來,光憑說不行,看歷史記載那些都是文人墨客根據自己的喜好偏見寫的,只有考古才是真實的,8O0O年的大洪水,這是全世界供認的事實,大洪水過後那些地虧最適合人類居住,這才是最重要的,中國旳黃土高坡因為地勢高,就成了人類居住的首選,伏義,女姓就誕生在這片黃土地上,低窪平坦處全是汪洋,人類根夲無法居住,黃河,黃土地,黃皮膚,這是中國幾千年寫照。1978年至2006年,在甘肅秦安縣發掘的大地灣遺址是鐵證,這裡成了中國境內發現最皁人內居住過的痕跡,中國人的起源從這裡開始,這裡發現了5個文化層,1,3萬年至2萬年大地灣陶片開始出現,證明了晚期智人以經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比距今發現的5000年多年大汶口文化早了10000多年,中國人就是從黃土地慢慢遷移到全國名地,伏義,黃帝是甘肅天水地區人,(黃帝統一中華後遷住陝西)平原,炎帝是陝西謂河上游寶雞的。不管他們出生在那裡,黃帝,炎帝,蚩尤都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先祖。

淡如水24
2017-03-02

炎帝故里為湖北隨州,已經得到國家承認!

歷代史籍皆載隨州為炎帝神農故里。《禮記》上說:“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故曰厲山氏。”北魏《水經注》記載:“水南有重山,即烈山(同‘厲山’,記者注)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500多年前,明代的《隨州志》專門標誌了這一神農洞。據統計,自春秋以來2000多年間,有140多種典籍記載炎帝神農氏誕生於厲山。

關於炎帝故里的爭論在2002年已經平息。那一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在 《炎黃匯典》中權威確認:隨州是炎帝神農故里,湖南炎陵是炎帝陵所在地,陝西寶雞有炎帝祠,山西高平有炎帝神農遺蹟。

對此,多數史學家給出的解釋是:炎帝為距今約6000年的一原始部落,發跡、興旺共500多年。炎帝神農氏在隨州出生,而後一代代部落首領到過襄陽的神農谷、神農架、宜昌的神農溪,還遷徙到寶雞、高平等地,後來,炎、黃兩大部落結盟,一統天下,後世自稱炎黃子孫。炎帝這一族南下,在洞庭湖一帶留下了許多足跡,包括湖南株洲的炎帝陵。

太祖驾到
2017-02-23

炎帝神農氏是古羌人的部落首領,羌族發源於寶雞(現在還有,在寶雞鳳縣一帶,與古姜水一嶺之隔,不過幾十公里),足以證明神農氏生於寶雞。至於山西湖北湖南等地的炎帝陵神農洞也不一定要否認,炎帝自神農氏後傳了九代,己成了部落首領的稱謂,後面的各代炎帝都是神農氏的繼承人和後世子孫,對我們華夏民族的繁衍壯大都有莫大的功績,我們後人都應尊崇!

手机用户52495195973
2017-03-05

發言要有依據,不能信口雌黃。《國語》裡關於“炎帝以姜水成”的記載,舊時姜水在陝西的寶雞。如《水經·渭水注》說:“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帝王世紀》曰:“炎帝神農氏姜姓,母女登(即有蟲喬氏),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長於姜水,是其地也。”姜氏城即在今寶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