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我感到很奇怪,我想知道洗白趙括的那些人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10 個回答
梦苍茫
2017-03-02

這不算洗白,洗白是有顛倒黑白的意思,但趙括這個問題則是給長平之戰這個事件一個更加符合實際的描述。畢竟這個大事用一個改編過的成語來解釋不合適。

現在是重點,長平之戰有什麼新的東西需要解釋?核心就在於趙括的主動出擊和廉頗的堅守不出誰對誰錯。我先拋出結論

廉頗在戰術上不敗,戰略上不勝。趙括則是無論怎麼著都不大能贏,但趙括並不是來取勝的。

這涉及到當時兩國的情況。當時雙方都是傾舉國之力打這一仗,雙方都是動員了幾乎全國青壯年以充實前線。而初期由於廉頗的堅守戰術,雙方在前線進入對峙狀態,此時就到了比拼內力的時候,而我們想象一下,以兩千年前的生產力,用僅僅中原一小部分的土地,在前線維持40萬大軍整整3年,這麼拖下去怕是會吧自己耗死。誰先撐不住誰先退,一退就兵敗如山倒。雙方都在死撐,等對方先崩潰。

重點來了,問題是趙國絕對不可能耗得過秦國!有幾大關鍵理由。一,對比當時二者的領土,我們發現秦國有耕地的絕對優勢。二,我們總是忽略的,趙國不僅糧食產量劣勢,而且兩線作戰。說起來也是倒黴催的,和秦國打就夠受的,北方邊境由於匈奴的襲擾,趙國始終不得不維持著北方邊軍防止被包抄,呵呵,又是一大堆軍糧和兵力沒了。而統帥就是李牧。三,接上條,李牧當年資歷不如後來深厚,再加上當時李牧防備匈奴比較穩,趙國沒有想過把今天換到上黨前線。

換句話說,廉頗的堅守戰術依賴強大的國力支撐,耗死對面,然而實際情況是,趙國自己會先被耗死。也就是說,雖然成語故事"紙上談兵"告訴我們廉頗在,秦軍就打不贏,然而戰術上的不敗沒什麼卵用,到頭來還是由於國力不如對面,必輸。戰術不敗,戰略必輸。

這個時候擺在趙國面前的選擇很明顯,別特麼堅守了,趕緊結束戰爭吧!不管打不打得贏,趕緊給我把這該死的戰爭結束再說!然而,廉頗堅持堅守不出,李牧調不過去,那事情很簡單了,從中央換一個願意主動出擊的將軍去。於是趙括這個倒黴蛋就去了。其實換誰,他基本都是"紙上談兵"的主角,無非是換個名字罷了。誰都知道這次主動出擊和秦軍打野戰是必輸,但總得有個人去完成這個任務接下這個屎盆子。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最後補充一下,初出茅廬就能得到認可並且真能指揮得動幾十萬大軍,若是上天給趙括一個慢慢鍛鍊的機會,或許趙括真能成為一代名將。可惜實際情況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手號剛註冊就撞上一個滿級boss,真是倒黴催的。

上书房
2017-03-02

在中國,要說不知道趙括的人還真不多,成語典故"紙上談兵"家喻戶曉,已經讓趙括成為歷代兵家、政客們所列的反而教材。隨著時代的發展,一此“磚家”、“叫獸”也走上講壇,走上媒體開始為趙括鳴不平,認為趙括還是有才的,其失敗是因為趙國實力不濟,無糧可供,秦、趙兩國長期在長平一線的對峙,讓趙國疲憊不堪,最後選擇主動出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趙軍主動渡河出擊

趙括率軍出擊陷入白起所設的口袋陣中,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突圍不成,趙括被秦軍亂箭射死,剩下20萬趙軍投降,後被白起坑殺。把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歸於趙括無能,只會紙上談兵,冤枉嗎?

導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實力決定論,兩國交兵也是其經濟實力的體現,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糧,自古宜然。這方面雙方的差距不算很大,趙國糧食供應不足,然秦國也未必好很多。為什麼?因為,長平前線距離秦國後方的糧草供應基地太遠,古人便有千里不用兵的說法,太遠的供給距離讓糧食大都耗在路上。能運到前線的軍糧可能只有起運時的十分之一。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墜入重圍臨時找兵法破解

2、外交制勝論,秦國兩國圍繞長平對峙的局面展開發合縱連橫,最終的結果是秦國以連橫之術破趙國合縱之策,山東各國均選擇做壁上觀,既無糧草更無援兵,趙軍兵敗還是趙國的外交戰的失敗。秦相范雎以遠交近攻的策略獲得了戰略上的主動。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長平之戰雙方形勢圖

3、軍改制勝論,秦、趙兩國分別都對軍事、軍制進行了改革。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天下聞名,秦則自商鞅變法之後,採取20級軍功進爵制。然,最後兩軍對決,秦勝趙敗。最終的結果證明了秦軍在軍制、軍事上的改革上更徹底、更有成效。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趙括翻遍兵書未能獲得破解之道

筆者以為,前二條都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也很關鍵。可就長平之戰的最關鍵因素來講,真正的決定性原因還是第三條,即軍改制勝論。古語說的好,將軍起於卒伍,宰相起州牧。像趙國這樣,把一個從未領軍打仗的趙括推上45大軍的主帥,在秦國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秦軍的職位及爵位得靠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用敵人的首級換來的。趙括輕易地便帥趙軍陷入白起設置的口袋陣,被四面合圍,最後身死兵敗,從此,趙國失去了和秦國一爭高下的戰爭實力,全賴此戰結果。

趙括不知天時,不知地理,充起量就是個只會口若懸河的貴族子弟。不知天高地厚,為其做任何平反鳴冤都是無聊之舉。也許趙括按秦軍的制度下,沒準最後能成為一代名將,可誰會再給他機會呢?紙上談兵其本意不就是講一個人沒經驗卻在縱論天下嗎?趙括有勇卻無才,其實就是一個楞頭青。自我感覺良好,天賦英才,想建不世之功。可惜,真正冤死的是趙軍的幾十萬將士。

結論,趙括獲得”紙上談兵”乃實至名歸,沒有絲豪冤枉。那些,為其喊冤者可以休矣。我們在評論此事時,也不該只是陷入對趙括本人的笑談中,而應該引以為戒。我們還是重溫一下孫子兵法之言吧“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願大家共勉。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2017-03-01

洗白?非也!趙括被司馬遷蒙灰數千年,該還他戰國第一名將的本來面目了。為什麼說趙括被冤枉了呢?首先,司馬遷和長平之戰有利益關聯,白起的副將司馬靳是司馬遷的先祖,白起坑的是趙軍,最多說白起殘忍,如白起坑的是平民,司馬靳作為同謀,都有欺君之罪,司馬遷有這樣一個先祖,他的史官做不成,他視為生命的史記也寫不成。司馬遷有作案動機。二,史記中關於長平之戰的記載,前後矛盾,漏洞多多。趙軍戰死5萬,秦軍損失一半,還是在趙軍被包圍的情況下。可能嗎?白起是廢物嗎?就在前一個月,廉頗憑險而守,王齕殺趙軍1將6尉官,奪4關,廉頗只剩最後一關,岌岌可危。白起圍住趙軍,居然能讓趙軍幹掉一半人,真當讀者都是軍事小白嗎?三,長平之戰後的邯鄲之戰,秦軍30萬被18萬楚魏聯軍擊敗,天方夜譚啊!魏軍是秦軍手下敗將,廉頗說過,楚軍不如趙兵精,楚軍和趙軍戰鬥力有差距。戰鬥力楚魏不如趙軍,居然18萬聯軍打敗45萬秦軍,有人說魏無忌兵法如神。那麼請看,秦軍潰敗後和汾陽秦軍合兵,馬上就擊敗楚魏聯軍,斬首2萬餘。這一切怎麼解釋?邯鄲秦軍是新兵為主,汾陽是老兵,只有這樣才合理。白起知道秦軍都是新兵,長平趙軍只損失20萬,趙國仍有守邯鄲的部隊,所以不願為將。四,白起和司馬靳同時被賜死,白起是因為裝病不肯帶兵,司馬靳又是為什麼呢?兩個人的共同點就是長平,他們有欺君之罪,長平之戰有貓膩,趙括無辜被黑。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2017-03-12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洗白趙括在現代來講,其實並沒多大意義!不過仔細研究研究長平之戰,總覺的趙括並不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人們常說的"勝敗乃兵家常事"在趙括身上一點邊都沾不上,太多的偶然變成現實、太多的巧合變成必然!趙國名將趙奢之後一一自幼熟讀兵書一一平身第一次領命出戰一一事關趙國生死一戰一一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的戰役一一首戰告敗一一敗還是殘敗一一戰敗還戰死一一對手是戰國四大戰神之首白起⋯⋯

但是這個"紙上談兵"的小子,一岀場就打破了廉頗三年閉戰的僵局、奮勇出擊,殺敵過半(25萬),被圍後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堅守46天不降,為救被困子弟兵身先士卒,慷慨赴死!

這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他留給後人的成語不只是"紙上談兵",還有"成王敗寇"、"棋逢對手"、"燕趙悲歌"⋯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給先秦文化添了濃濃的一筆!統兵45萬臨危受命,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亚彻
2017-03-01

你這個問題就界定了趙括?

1,趙括之母轉陳馬服君的評價,還有誰聽到過?其母是何動機不清楚嗎?進可保愛子,退可保全族。

2,趙括戰敗,家族改姓馬,如果以趙括為恥,為何還姓馬?讓全天下知道他們是趙括一家嗎?為何不考慮一下以趙括為榮?

3,趙括帥四十萬大軍斷炊不亂,試問能有幾人?

4,廉頗老卒,貽誤戰機空耗國力,居功自傲,誅心論人!不能退敵,給趙王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糧!此等將軍有何用?

5,趙括貪婪錢財家產,哪個名將帥大軍沒幹過此類事情?有產者有恆心!

6,情報系統不如秦國,導致趙括以為跟他下棋的是老王!

怀谷茶社
2017-03-24

說實話,要說洗白或者不洗白都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其一,自己的老爹趙奢太牛B。即使趙括有很多的實戰經驗,趙括在戰國時期還是一個不出名的軍事家!何況人家的出場機會並不多,也別怪人家“紙上談兵”了!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其二,長平之戰實力懸殊。誰教趙括臨危受命呢!而且對手可是有著“殺神”之稱的白起,輸了理所當然!只不過因此卻落下一個“紙上談兵”的臭名聲。不得不說,確實有點背鍋了!不說趙括的軍事才能如何,但是還不至於是一個完全的傻子!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建筑小谦
2017-03-01

並非洗白,個人感覺應該對趙括有一個客觀評價,長平之戰失利趙括有重大的責任,但是不可因其失利引出紙上談兵,對他的才能全盤否定。首先從趙括本身出發進行分析,趙括相比一些成熟的將領年齡偏小,實際作戰經驗較少,而且可能他也有些不自知自大(長平之戰如此重要之戰役都敢接手)。但是他對於軍事的理解確實有自己的一套,其父趙奢閼與之戰也有趙括精彩的謀劃,而且他能看出其父治理軍隊的一些不足,提出自己的想法。等等都能說明趙括是一個有潛力的良將,但畢竟還是牛犢。再看趙括的對手白起,如猛虎一般身經百戰,再加之秦國國力強盛、兵力有懸殊等等因素才造成白起一戰成名,趙括失利的結局。但因為一戰就說他紙上談兵,或是全盤否定在我看來都是相當不公平的,所以我認為不是洗白,得還趙括一個客觀的評價。

弋134901180
2017-03-02

可能是對歷史瞭解不多,本人以前也覺得他在長平之戰堅持四十多天也算牛逼了,所以認為他應該是有才能的。但之後瞭解到當時秦趙兩軍兵力相當,趙括不看地形而被設計包圍,與糧食存放地隔絕。至於能堅持四十多天,我認為有趙武靈王的功勞,當時的趙軍也算一流了,經過胡服騎射,其軍紀應該還是很好的。四十多萬人也不是白起想啥就能馬上殺得了的。

回归风味
2017-03-03

趙括不用洗,就是洗也越洗越白!就憑一個“紙上談兵”的成語就給定性了?從小我們學的歷史中,都說秦始皇是暴君?暴君能一統天下嗎?真正發生的歷史,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從相關史書上了解,比如《史記》《資治通鑑》等,但這裡的內容也摻入了人為的理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分析,趙括如果無能是震不住這些士兵的,軍中斷糧數日而士兵沒有譁變,趙括最後突圍而戰死。這也是無能的統帥?趙括選擇主動出擊,是因趙國已經堅持不住了,只可惜第一戰就遇到白起,生不逢時!可惜了
為什麼總有人想要洗白趙括?

留待来生渡余年
2017-03-02

我在這裡具體說一下關於長平之戰的一些看法:

1、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趙括所率趙軍確實給予了六十萬秦軍很大的傷亡,但是很多人忽視了後面那句“國內空”,長平之戰中,趙軍處於守勢,秦軍多於趙軍,國庫糧草也已經消耗殆盡了,按照張自忠將軍的話來說,就是“雙方都在堅持最後的五分鐘”。趙國沒有堅持住最後的五分鐘,當然這和趙王的外交失敗有關,趙孝成王的這口鍋甩不掉,也和趙括沒有太大責任關係。

2、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原王勿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的母親對趙王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由此可以看出趙括只知兵書,不知兵事,在他看來領兵打仗不過是安坐中軍帳發號施令罷了,不知道愛護士卒、收買人心、與部下同甘共苦這些對於三軍主帥來說不可或缺的小事,這也就證明了趙括做一參謀尚可,統帥三軍則尚欠缺火候。

3、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很多人以為趙括能在斷糧四十六天後還能控制住軍隊,實屬難得,但是史書中一句“士卒離心”可以看得出來趙軍軍心已亂,不過趙括最終能驅使餓卒令其攻秦重創秦軍最終戰死,也算不易了。

綜上所述,趙括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沒有本事,但是他也不冤,臨陣失斷,謀劃不周,在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中慘敗,把趙國的底蘊輸得一乾二淨,以致於四十五萬青壯幾乎無一生還,作為三軍主帥,他必須要為此負責。他不是名將,只是有可能長成名將的嫩芽,沒想到在胚胎階段就被白起一手扼殺了,或許現在的人對其感到可惜,因此在心裡對他進行了一定的美化,才有所謂洗白這種情況發生吧。

個人觀點,不上大雅之堂,歡迎諸位批評更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