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10 個回答
石头说历史
2019-02-15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滅掉日本,劉伯溫更沒有誓死阻攔。

日本這個國家很會見風使舵,中原王朝強大時,他會向我們積極學習,稱臣納貢。當中原王朝弱小時,他就會趁火打劫,甚至想併吞我們,十分頭疼。

其實最先想到徹底征服日本的是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曾兩次遣使日本要求其仿效高麗稱臣納貢,遭到日本拒絕。忽必烈一怒之下,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兵征討日本,共計出兵十多萬人,但都以慘敗告終。此後,元朝就打消了這一念頭。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雖然日本獲勝,但造成了國內南北朝分裂,許多封建領主、破產武士和貧民以出海劫掠朝鮮和中國沿海地區為生,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倭寇。到元朝末年,倭寇頻繁騷擾我國沿海,並同張士誠等割據勢力相互勾結,非常囂張。

朱元璋推翻元朝定鼎中原後,於1369年派楊載、吳文華出使日本,向日方通告朱元璋稱帝建國的消息,並要求日本稱臣納貢,解決倭寇問題。同時攜帶了朱元璋親筆書寫的國書一封:

“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大致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日本不向大明稱臣納貢,繼續放縱倭寇騷擾,你就等著被明朝的軍隊消滅吧!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楊載等人在九州登陸,當時日本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而九州屬於南朝控制,所以南朝後醍醐天皇的兒子懷良親王接待了使臣,不過他看到了朱元璋所寫的國書措辭如此強硬,便砍了五個隨行船員,囚禁了楊載和吳文華。

朱元璋等不回楊載的消息,知道出了問題,雖然他有些憤怒,但還是想通過外交解決問題,因為他知道現在沒有向日本動武的條件。

一,明朝剛剛建立,需要休養生息恢復國力。二,北元還盤踞在北方,對明朝北疆虎視眈眈。三,日本孤懸海外,海戰不是明朝的長處。四,有元朝的前車之鑑,舉國征討日本恐傷及國本。

所以在1370年,朱元璋又派山東萊州同知趙秩出使日本,這次朱元璋的上諭口吻要委婉許多。懷良親王的態度發生轉變,他派遣人回訪明朝,表示願意稱臣,並敬獻供品,送還被虜掠而來的沿海百姓70多人。

朱元璋看到日本願意稱臣,大為欣慰,但懷良親王只是地方首領,並不代表日本官方,再加上最主要的倭寇問題並沒有得到實質解決,所以中日之間還沒有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晚年,胡惟庸謀反案發生,胡惟庸有一條嫌疑是勾結倭寇使臣。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倭寇問題,朱元璋遂終止了同日本的來往,開始實行海禁政策。

所以朱元璋從來沒有想過要滅掉日本,劉伯溫也沒有誓死阻攔。

史之策
2019-02-13

若不是當年劉伯溫勸阻,恐怕日本可能早就被明軍踏平,哪裡還來的日本侵華戰爭使我國受如此羞辱啊?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得有多生氣?才想著去滅日本。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朝後,便派遣使者前往各國,一來是和各國友好交往,二來是宣告元朝已經被明朝取代,現在是朱氏的天下。

日本當然也是被訪的國家之一,在其他國都來朝拜願意稱臣時日時,接到使者來信的懷良親王卻無動於衷,並不在意朱元璋的國書。

如今朱元璋派人前去訪問,卻被無視,我國大國顏面何在?但是就因此而動兵未免興師動眾,不符合大國形象,於是第二年又寫封國書,派遣7位使者前去。

7位使臣到達日本後,將國書遞給懷良親王。懷良親王看到國書後,感覺到自己被赤裸裸地威脅,武夫出生的懷親良親王好戰而勇猛,哪裡會怕朱元璋的威脅?

一氣之下竟將我國五位使者都殺了,留兩名回去告訴朱元璋以顯自己不怕他的威脅,但是那兩位也得關押數天,才能放回明朝。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自古以來兩國交往不斬來使的理念各國基本上都已經遵守,但懷良親王竟殺了5名使者,可見他是要將挑釁進行到底。

兩位使者回去之後將此事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更是生氣了,但又不甘心,於是洪武三年三月,又派萊州府同知趙秩等再次出使日本。趙秩,有史料記載:日本對秩禮遇有加,秩遂引其使入朝。”

可見趙秩是個能說會道之人,但應該也是經過一番周旋和口腔舌戰才能使親王服軟吧。於是懷良親王派和尚祖來捎帶了大量的貢馬和日本的土特產來到明朝,表示願意稱臣,並且將倭寇所抓七十多個中國人釋放。

朱元璋見到此狀況,自然是樂開懷,好生招待日本來使,並且賞賜了大量財物,以顯皇恩浩蕩,還派了和尚護送使者回國。但殊不知懷良親王並不是日本國王,沒有那麼大的影力,日本那個天皇更是驕傲自大,怎可能安分守己,規規矩矩稱臣。

在“稱臣”的日子裡,日本也曾偶爾朝貢,但他們並非真心實意,只是貪圖賞賜,所以正規的表文和印信,朱元璋心中不悅,也就不大理睬。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洪武十三年,日使再次來貢,和以往沒什麼不同,只是多了一封書信,但卻是日本徵夷將軍源義滿的奉丞相寫的,兩國交談天皇不動筆而由下官代,是對明朝的侮辱,而且文章寫得極其囂張。朱元璋發怒,便拒絕了日本的朝貢。

洪武十四年日本又來了,朱元璋對日本是打心眼裡痛恨,恨不得將日本島踏平,於是又拒絕了,並且讓禮部寫了一封書信譴責日本不守臣道:

王居滄溟之中,傳世久長,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環海為險,限山為固。妄自尊大,肆毀鄰邦,縱民為盜。上帝將假手於人,禍有日矣。
吾奉至尊之命,移文與王。王若不審巨微,效井底蛙,仰觀鏡天,自以為大,無乃構嫌之源乎?”也就是告誡日本若是好好遵守臣子的本分,要不然就將日本打個稀巴爛。

這封信把日本也惹毛了,日本並不怕朱元璋,自然不甘示弱,狠狠地回了朱元璋: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這篇文章把朱元璋也罵了一通,史載“帝得表慍甚”,朱元璋氣炸了,決定出兵收拾日本,踏平那個島國。如虎將軍也支持討伐日本,給它點兒教訓,以雪前恥,但劉溫伯卻不同意了。

劉伯溫為何不同意?

作為朝廷大臣,自己君主被罵,國家尊嚴被辱理應出謀劃策如何征戰,卻誓死阻攔,這又是何道理?劉伯溫向朱元璋表明了以下觀點:

其一,在元朝時忽必烈御駕親征,前後共兩次,但兩次均討伐失敗,損失慘重。第一次是因為元軍善騎馬與弓箭,卻不善於水戰,結果大敗而歸。

第二次是因為遇到颱風,根本無法東渡,而且自己的軍隊損失慘重,便是不戰而敗。可知若是貿然行動,明軍未必能凱旋而歸。

其二,建國初期,剛打完戰爭,大明江山根基未穩,軍資缺乏,而剛從戰火中出來的百姓飢寒交迫,理應先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不應再才將戰火點燃,不然就更加民不聊生了,民若是爆發,其主必亡。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也算是英明的一位皇帝,孰輕孰重他還是知道的。若是不顧眼前國內情況,而毅然宣戰,有可能失去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

所以儘管朱元璋就算咬牙切齒,也得眼睜睜地看著倭寇猖狂,但朱元璋也不是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他決定加強國內防守,斷絕與日本貿易來往,並且告誡子孫要時刻提防日本倭寇。

但劉伯溫卻不曾想到,他認為應該交給後人解決的事情而後人卻被日本解決了。我們那時不打他們,他們卻反過來打我們,在我國大地上進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

若是劉伯溫能預料到,也不會誓死阻攔了吧。但慶幸的是我們站起來了,我們將他們趕出了國土,並且現在我們強大了,我們背後有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可以驕傲地抬起頭了。

若是當年劉伯溫不勸阻而是支持,也許結局會不一樣,畢竟我國那時還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能好好籌劃,踏平日本島也不是不可能,那有可能也就沒有了以後我們被凌辱的侵華戰爭。

福垊
2019-02-16

毛澤東認為歷史最能打仗的皇帝,第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二就是朱元璋。李世民平突厥、徵高麗,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吞安南(越南),難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朱元璋吞併不了日本嗎?更何況日本那時還是南北朝,怎麼看都能輕易拿下日本呀!一些人認為,要是朱元璋當時揮師日本,讓日本成為我們的一個省,哪裡還有後來的甲午之恥、抗日之苦呀!?甚至個別人偏激地認為,都是朱元璋聽信劉伯溫惹的禍,都是劉伯溫誓死阻攔朱元璋惹的禍。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一些人固執地認為:要是沒有劉伯溫的阻攔,尤其是誓死阻攔,日本一定要成為大明朝的一個省——倭奴承宣佈政使。這“誓死”兩字簡直是說神一樣的劉伯溫是日本在明朝的臥底、漢奸似的。真的是這樣的嗎?

當然不是!明初朱元璋為什麼不滅日本?這一切福垊還要從倭寇說起。

一提倭寇,我們的腦海裡總是戚繼光、俞大猷還有就一個操控日本人為他賣命而他又絕對不聽命日本天皇日本幕府將軍的“大漢奸”汪直。其實倭寇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了,不過朱元璋時期已經很猖獗了,很意外吧。

《湖南憲副趙公神道碑》載,至元年間(1335–1340),趙天綱曾奏稱“山東傍海諸郡,奸盜潛通島夷,叵測上下,數千裡無防察之備,請置萬戶府益都,出甲兵、樓櫓以制其要害,凡七十二處。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當年朱元璋先滅陳友諒,再平張士誠,又滅陳友定以及方國珍。福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陳友定跟陳友諒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其實陳友諒原本不姓陳,只因他爺爺謝大爺是贅婿才冒姓陳的。因為朱元璋對江南比較苛刻,江南北部的老主人張士誠和江南南部的老主人陳友定還有方國珍的殘餘勢力,就流亡到海上繼續抗擊朱元璋。

他們這不是作死嗎?他們當然知道這是以卵擊石、飛蛾撲火,於是就勾結日本失業的武士、漁民、豪強、農民還有一些走私的海盜、奸商,不斷侵犯沿海地區,他們甚至得到日本南朝懷良親王的支持。1369年正月,他們來勢洶洶都侵犯到了山東承宣佈政使沿海府州縣,搶劫美女、財物屠殺男人,然後就跑了。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1369年三月朱元璋讓楊載出使日本南朝,目的只有二:臣服明朝,不支持倭寇。楊載當時說:趕緊過來稱臣跪拜吧,不然你就好好練兵吧。再在我們沿海鬧事,滅了你!良懷親王的回答,殺了大明五名使者,埋汰禍害剩下兩名使者後還關押兩天就讓他們回去報信了。然後就是,1369年四月侵入蘇州、崇明,搶劫殺人,官府緝拿,捉住92人。並在山東布政使沿海府縣,以及浙江布政使溫州、台州、明州劫掠,並劫掠福建布政使沿海州府。

那麼朱元璋是怎麼迴應的呢?

朱元璋勃然大怒,實行海禁——寸板不許入海。同時又派萊州府同知趙秩出使日本南朝,目的還是胡蘿加大棒,批評日本讓它稱臣不支持倭寇。結果趙秩一到日本就被良懷給抓了,良懷的理由:朱元璋為什麼讓一個蒙古的後裔來招撫啊。想當年元朝的派老趙說盡好話,結果卻是“先禮後兵”。老趙做了酈食其,蒙古將軍做了韓信,若上天保佑,祖宗有靈,日本就滅了。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趙秩的解釋:大明皇帝聰明神武,蒙古就被他老人家(那時朱元璋才40來歲)趕到北方苦寒的漠北了。而且我也不是蒙古使者的後代,你要作死你就作。有種你打我大明啊!

良懷親王趕緊滿臉堆笑,好茶好酒招呼著。還讓人寫好降表奔赴大明稱臣,獻上寶馬和土特產。為表誠意還將明州、台州被擄的人口送回。朱元璋很高興,賞給良懷日曆《大統歷》還有綾羅綢緞。但沒有多久,他們又犯明沿海了。朱元璋非常生氣,派人斥責日本南朝國王,表示征伐。良懷上書說:中華有主,俺們有君。你地盤那麼大,還吃著碗裡的看著碟裡的。你看堯舜湯武他們都是靠仁義,讓八方臣服的。你伐我妙策,我有禦敵良謀。你打贏我還好,打不贏我你不糗大了嗎?不如為了兩國百姓講和吧。

朱元璋非常生氣,但就是不打日本。而且以後仍然是一邊來朝貢,一邊擾邊,朱元璋所做的是強化禁海令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捕捉倭寇。為什麼朱元璋非常生氣,就是不打日本呢?難道真的是劉伯溫不斷勸說朱元璋甚至誓死阻攔朱元璋“抗日”呢?

當然不是!劉伯溫不是朱元璋的心腹,說話沒那麼大的力度。他更不敢誓死阻攔,那樣會被朱元璋認為是“漢奸”而被滅族的!胡惟庸被滅族都有通倭這個罪名,當然可能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那為什麼朱元璋非常生氣卻又不打日本呢?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福垊以為原因有三:

第一、元朝兩次伐日都遭遇失敗,更何況是朱元璋。從元朝鬧倭寇以及朱元璋時期倭寇猖獗,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的“水軍”(真正的水軍哦)不行!故而朱元璋才退而求其次,實行禁海令對日本進行招撫。

第二、朱元璋雖然蕩平群雄,但還有很大威脅。群雄殘餘勢力(尤其是倭寇),還有各地不斷的起義(明初起義很頻繁),尤其是北元殘餘一直都想南下。一旦朱元璋大軍漂洋過海來滅日,且不論明軍成敗,他們也會趁機攻打朱元璋的老巢。

第三、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結果導致國破家亡身死,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帝王中打仗最厲害的李世民征戰高句麗,還征伐了三次,打得很費力。只到唐高宗時才把高句麗吃掉。從公元644年到668年用了整整25年!而,明朝時期的日本很明顯要比唐朝的高句麗強大,而且高句麗與唐朝接壤。這也就決定了戰聖皇帝朱元璋(第二)是不可能取得超過戰神皇帝李世民(第一)的成就的。

正是朱元璋知道這些因素的存在,才放了日本一馬。而且當時的日本也明白這些因素,才對明朝陰奉陽違,不斷滋擾的。說到底,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沒辦法呀,而絕對不怪劉伯溫!真實的劉伯溫沒有傳說的那麼神,更沒有個別野史說的那麼不堪(如題主所為問),本文也算是為劉伯溫討個公道吧。謝謝大家。

历史简单说
2019-12-31

朱元璋確實是一個軍事天才,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等人,打敗了元朝,建立了明朝,那劉伯溫要極力勸阻朱元璋攻打日本呢?這個得還從元朝兩次攻打日本說起。

第一次是在公元1274年,日本方面稱這次戰役為文永之役,因為發生在日本文永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忻都為徵東都元帥,率領蒙漢高名麗共計三萬兩千人,駕駛大小戰艦九百多艘攻打日本。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十月九日,元軍登上對馬島,島上日軍被全殲,日本幕府召集各諸侯國約十萬大軍迎戰,元軍開始進行得還是蠻順利的,但後來考慮到後援不夠,所以很多元軍將領主張撤退,所以忻都就下令撤退。

但是當天晚上,遇到了颱風,很多戰艦都觸巖崖而毀壞,這次颱風給元軍造成了一萬三千多人的損失,最後回去的只有一萬三千人。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第二次是在公元1281年,日本方面稱這次為弘安之役,因為這次是發生在日本弘安五年,這次元軍的規模更大,總兵數達到二十萬,其中蒙高麗各五萬左右,漢軍十萬,戰艦四千四百艘。

因為上次元軍的進攻,日本方面有了更充分的準備,比如準備了很多經過改過的弓箭,另外在日本沿岸建了石牆,這樣元軍就找不到了合適的登陸點。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元軍的戰艦就在海上一直漂泊一個多月,幾次強行登陸都失敗了,一直到了八月一日,又再次颳起了颱風,颱風持續了四天,元軍的很多戰艦都沉了,很多元軍被圍困在海灘上,最後很多元軍戰死,只有部分人存活了下來,還有幾千人回到了元朝。

忽必烈本來打算在公元1283年想再次攻打日本,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比如船就建造不起來了,所以第三次徵日計劃就取消了。

明朝初期的明軍,不見得要比忽必烈時期的元軍要強大,面對著日本,也同樣會碰到當時元軍碰到的問題,勝算很低,劉伯溫再怎麼神機妙算,他也算不出日本的颱風什麼時候會出現,所以自然得極力勸阻朱元璋徵日了。

历来现实
2019-12-19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是劉伯溫的最大敗筆,一貫能掐會算的劉伯溫這次怎麼就算不準後世的日本會是中國最大苦主,從而未雨綢繆,提前把東瀛一鍋燴了得了?!

首先說,題目稍微驚悚了點,即使劉伯溫勸過,也很難形容為“誓死”二字,跟朱元璋講清利害關係,朱元璋沒那麼不聽勸,劉伯溫也是個怕死的主兒,否則後來也不會選擇功成身退了,活著多好,幹嘛非需要誓死呢?

從明朝開國,與日本的遣使往來不止一次,真正觸動朱元璋,讓朱元璋龍顏大怒的只有一次,那次是1381年,明朝也遣使去往東瀛,任務是責備“日本國王良懷”,並作出威脅,再不聽話稱臣,即刻攻打日本!

使者帶回來了“日本國王良懷”的回書,這份回書註定要記載於史冊,寫的那叫一個厲辣,內文不卑不亢、引經據典,中心意思只有一個:不服來戰!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全文篇幅太長,恕不引用,大概意思是說:

世界那麼大,你大明是天朝上國,固然流弊,但小國也有小國的生存之道,我們的皇統也很純正,也不是生來就被你中華王朝欺負的,孔孟道德、孫武兵法,我們也研究的倍兒溜,希望您老朱學做堯舜湯武,我們小國自然會四海來賓、八方奉貢。所以大家最好是和平共處,以免生靈塗炭,但您若是執意來討伐我們,我們就在戰場上一番談笑風生之後,掄膀子開幹唄!

朱元璋看了回書之後,說不生氣是假的,撕碎了日本人的心都有,叫板?開幹就開幹!

提請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這篇回覆是寫於1381年,劉伯溫死於1375年,朱元璋再生氣,劉伯溫也不能從墳墓裡爬出來誓死阻攔他。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解釋完了劉伯溫的事情,再來看看這口氣強硬的“日本國王良懷”究竟是什麼來頭?

日本還真沒有一個叫良懷的國王,倒是有一個叫懷良的親王,他是後醍醐天皇的兒子之一,當時的日本正處於鎌倉時代和戰國時期的過渡時期,這段時期是日本的南北朝時期,一南一北,兩個天皇,各自表述。北朝第一代天皇是光嚴天皇,南朝的則還是之前的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為了早日奪回大權,派出了多個兒子各路發展,其中的懷良親王就被派到了九州一帶,被稱為徵西將軍宮。

懷良親王在九州開拓的還不錯,打造出一片勢力,但總體來說,日本南朝天皇對明朝的態度還是比較恭順的(北朝同樣如此)。

史料裡記載了六次“日本國王良懷”派遣使者來到大明的經過,客觀來說,很難考證來的到底是誰,大明情有所屬的“日本國王良懷”其實當時既不是國王,地盤也不大,無非是距離大明的航程比較近而已。近些年有很多專家考據,這六次來使,大多跟懷良親王沒什麼關係,有些是想來大明通商的商人,也有懷揣國家責任感的僧侶,更不排除地方上的大名。

包括這篇令朱元璋不爽的回信,槽點也是頗多,懷良親王自1372年已經隱退,很難在九年之後的1381年突然冒出來給大明使者寫出一封腔調如此拉仇恨的回書。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由於日本連年戰亂,很多武士失去了庇佑和謀生手段,只好前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做倭寇碰運氣,這種情況在元末已經開始,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也不勝其煩。

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派遣楊載出使日本,成功的找到了九州的“日本國王良懷”,勒令他對倭寇嚴加管束,同時嚮明朝朝貢。但這次溝通效果很明顯比較失敗,懷良親王不僅拘禁了楊載,還處死了五名隨行人員,倭寇仍然在中國東南沿海橫行霸道。

此時朱元璋的身邊,倒是一定會有劉伯溫的陪伴,但朱元璋並沒有做出征伐日本的最終決定,原因很簡單:

  1. 元順帝剛逃出大都不久,元明軍隊正在上都、陝甘一帶打得火熱,王保保仍像打了雞血一般生猛,明朝根本沒有組織兵力進攻日本的可能性。

  2. 另一方面,說到底日本也是偏安小邦,遠隔海洋,中原王朝對那片土地興趣不大。

  3. 不能忘記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元初忽必烈兩次徵日都未能成功,給朱元璋君臣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要說此時的劉伯溫拿出以上幾個依據來說服朱元璋不要因小失大,理由是成立的。

但大明當然憤怒,第二年,又派出了萊州府同知趙秩出使日本,這次的懷良親王表現倒是比較乖巧,不僅派出使者回訪承認天朝上邦,還把日本境內遺留的被倭寇掠奪的沿海人口送還。

北朝的足利義滿最鬱悶,在1374年和1380年兩次嚮明朝朝貢,可人家朱元璋死活不認代表他來的使者,就認打過交道的“日本國王良懷”,這種情況一直到建文帝時期才發生了轉變,建文帝承認了足利義滿,並冊封他為新的“日本國王”。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棣上位後,也延續了建文帝的外交政策,與日本建立了正式的朝貢關係,自此之後,日本始終是明王朝名義上的藩屬國。

木剑温不胜
2019-05-23

毛主席對古代君王曾作出過這樣的評價:“自古以來,如果說論打仗,李世民當屬第一,沒有人敢說比他還厲害,其次便是朱元璋了。”

可見朱元璋在軍事能力有多厲害!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也當得起這份評價,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介白身,登上帝位,古往今來,唯他和劉邦兩人矣。

當朱元璋由南向北統一天下以後,便開始威震四海,震懾四鄰,像高麗,安南這些蕞爾小國,紛紛歸附。當然,也有一個蕞爾小邦,不知天高地厚,引得我們這位開國皇帝十分不愉快,一度想不辭千里討伐之。他就是小日本。

但是這讓劉伯溫給攔下來,當然,朱元璋什麼人?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能屈能伸,而且殺伐果斷,劉伯溫之所以可以攔住,那肯定是時機未到,不得不忍心這口氣。

當時朱元璋之所以沒有輕舉妄動,那是因為元朝曾派大軍征伐過,但是都失敗了。

話說當年忽必烈即位以後,把高麗解決了以後就把目光瞄向了日本。

在公元1266—1273年,忽必烈曾數次派使臣前去招降,均鎩羽而歸,於是在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大軍征討,可惜途中遇颱風襲擊,損失慘重,無功而返。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忽必烈並沒有就此罷休,又派使者,結果小日本蠻夷之國,竟斬來使。這一下子讓忽必烈徹底怒了,於是成立了一個名為徵東行省的機構專門對付日本。

在公元1281年左右,元朝又派出兩支遠征軍遠赴日本,共計14萬人,結果颱風又一次眷顧了小日本,14萬大軍損失慘重,十不存一。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前車之鑑如此慘痛,不得不讓朱元璋三思而行,畢竟當時的元軍何其強大,可是天助蠻夷小國,兩次颱風猶如天威。

當然,朱元璋何其雄才大略,怎會輕信這種鬼神之說,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當時的大明王朝剛立,根基未穩。

內有百姓思太平,急需減賦寬稅休養生息,如果此時徵調大軍遠征日本,就算人民不怨聲載道,可必然會加賦加稅,這很不利於當時剛太平的大明王朝。

外有北元虎視眈眈,當時的北元逃竄到了西伯利亞,勢力很強,並且一直對於中原虎視眈眈。一個是臥榻之強敵,一個是隔江的蠻夷小國,哪一個更為緊要不用我多說了吧!

因此劉伯溫力勸朱元璋不要去征伐日本,說這種事情還是留給後人吧。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只可惜,子孫不肖,並沒有完成祖宗的夙願,當然,也並不是誰家的後人都能像漢武帝那樣雄才大略,開拓疆土。

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王斌兔斯基
2019-05-14

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開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了周邊的番邦日本、高麗、安南、占城四國,目的有兩個,第一就是告訴他們這幾個國家的統治者,現在中國之地是大明當國,元朝已經完蛋了。讓他們俯首稱臣,將來磕頭別磕錯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這些四夷有沒有可能幫助元朝餘孽。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使者去了這四個國家後,高麗,安南和占城都還不錯,只有小日本出現情況了。

當時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明朝使者以楊載為主使的使團見到的是南朝的懷良親王。此人是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殘暴,作戰勇猛,反過來說就是個大老粗。

而朱元璋對於日本人十分蔑視,加之當時南北朝時期日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這當倭寇,讓朱元璋十分不高興。因此老朱的國書寫的十分不客氣。下面給大家摘錄一段:

“聖旨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這段話大意就是,你們日本要麼認我大明當宗主國,要麼就整軍備戰等著捱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當倭寇,就等著我們殺過去吧!

這段話說的非常不客氣,懷良親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楊載給揍了,還殺了其他使者。

朱元璋得知這件事情後憤怒值爆棚,此時劉伯溫出場,第一次勸朱元璋。他說此時國家初定,老百姓剛過安生日子。國力不足啊!況且兵凶戰危,沒有必勝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轍,豈不是大損國力!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雖然生氣,但是一代雄主,他並不蠢,明白現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時機,便忍了下來。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寫了國書給日本人。好死不死,還是南朝這個懷良親王收到國書。也就是說老朱的國書一直沒有送對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趙。懷良親王認為這次的使臣是元朝趙良弼後人,非常生氣,上來就要殺人。要不說小鬼子腦子有病呢!你先分出來誰是誰啊!

這個姓趙的使臣好一通解釋後,懷良親王才明白怎麼回事,打開國書一看,是這麼寫的:

蠢爾倭夷,出沒海濱為寇,已嘗遣人往問,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擾我民。今中國奠安,猛將無用武之地,智士無所施其謀,二十年鏖戰,精銳飽食,終日投石超距。方將整飭巨舟,致罰於爾邦,俄聞被寇者來歸,始知前日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暫停造舟之役。

怎麼說呢,老朱還是不拿小鬼子當人。

懷良親王也修書一封,是這麼答的:

臣聞陛下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詣丹墀。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

這段文字寫的確實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懷良親王還在吹逼自己有何懼哉,怎麼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

老朱接到這信後,再次炸毛。此時劉伯溫又出現了,他並沒有如第一次一樣勸說朱元璋放棄,而是上書說西北不平。委婉的表示,現在咱們還是消停為上,日本人留給後人吧。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這就是劉伯溫第二次勸朱元璋的過程。

不過,有一說一,劉伯溫如果不勸朱元璋,沒準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時期日本的分裂,還真能一戰滅了日本呢!

所以說,都怪劉伯溫,書生誤國啊!

鸢飞九天2018
2019-12-24

作為近代對中國傷害最深的國家,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日本沒有什麼好感。而且早在明朝時期,有日本浪人組成的倭寇,就成為當時中國海上的最大威脅。可以說,從古至今,除了自身弱小和虛弱之時,日本這個民族就從來沒有對中國做過什麼好事。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明朝疆域

那麼,在中國強盛的幾千年封建社會中,中國有過要滅掉日本的打算嗎?作為得國最正的大明王朝,明太祖朱元璋是否曾準備滅掉日本?而他的重要謀臣劉伯溫是否又曾誓死阻攔呢?

很遺憾,並沒有。朱元璋從沒有滅掉日本的計劃和準備,自然也就不存在以智謀著稱的劉伯溫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日本的事兒了。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

不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後,倒並非與日本毫無交集。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倭寇已經開始在中國東南沿海燒殺擄掠,成為沿海一帶最大的匪患。為此,朱元璋也不得不派大將鎮守東南沿海。

統一全國之後,朱元璋像中國的歷代開國皇帝一樣,對周邊各國發布詔書,開啟萬國來朝模式。面對新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周邊諸多政權,如高麗、暹羅、琉球、安南、占城、真臘等國也如同他們祖上一樣,對大明開始俯首稱臣。但是,被稱為倭國的日本卻絲毫沒有給朱元璋面子,他們甚至連朱元璋派去的使臣都給殺了。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倭寇對明朝沿海的侵襲

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呀,普通人尚且難以容忍,更何況一國開國皇帝呢。但是,朱元璋深知此時立國未穩,因此他嚥下了這口惡氣。第二年再次派使節前往日本,這次日本都沒有再次將明史殺害。但此時的日本面對明朝和朱元璋,沒有絲毫客氣,甚至還將朱元璋諷刺為井底之蛙。

英雄一世的朱元璋面對蕞爾小國日本,居然受此大辱,相信朱元璋火冒三丈是必然的。但與此同時,能夠從乞丐成為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自然毋庸置疑,他也不可能因為一時之氣就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因此,朱元璋生生忍了這口氣。

朱元璋能忍下這口惡氣,倒不是因為日本軍隊戰鬥力有多強、國家有多麼強大,讓明朝感到忌憚。而是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在封建社會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

跨海遠征,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大而收益幾乎為零的事兒,而且,朱元璋還有最好的前車之鑑。元朝時忽必烈曾組織大軍兩徵日本,然而,強大的蒙古騎兵沒有敗在敵人的手中,卻因為海上風暴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極為慘重。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朱元璋

同時,朱元璋深知,此時國家經過剛剛經歷元末幾十年的戰亂,北元等外敵尚未徹底消滅,國家百廢待興,朝廷的財政也極為不寬裕。此時此刻,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財力去跨海遠征日本。更何況,為了自己的一口氣就靡費巨大,進行一場毫無收益的戰爭,絕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所為。

因此,朱元璋面對日本這個跳樑小醜,生生忍了這口氣。不過朱元璋也並非毫無反應,他將日本列為“不庭之國”,也給子孫留下永遠禁止和日本貿易和交往的祖訓。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明朝皇帝

也許,當時朱元璋想的是:為了王朝穩定,自己雖然忍下了這口氣,但是卻將希望寄託給子孫。希望等國家繁榮富強之後,後代能夠為老朱報了這個仇,將日本剿滅。但是他可能沒想到,他的子孫比他差遠了,直至明朝滅亡,也從沒有一個皇帝征討過日本。

千佛山车神
2019-01-18

朱元璋的確曾經想過征討日本,但當時劉伯溫已經去世了,根本沒有機會阻止朱元璋,難不成劉伯溫是託夢勸阻朱元璋的?

1368年明朝建立,與此同時明朝政府開始向周圍番邦派出使臣,宣佈大明取代大元,成為中華之主。1369年明使楊載出使日本,要求日本國王嚮明朝朝貢。

不過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而明朝政府對此並不瞭解,明使在到達日本之後,誤將南朝權臣懷良親王當成日本國王,並要求其稱臣納貢,消除倭寇。

懷良親王也誤認為明朝與當年的蒙古相同,斷然拒絕了明使的要求,並以明使傲慢無禮為由斬殺明使五人,拘禁楊載長達兩個月。

次年,明朝又遣使趙秩出使日本,在趙秩的解釋下,懷良親王這才遣人回使明朝,並送還被倭寇掠奪的人口。

不過懷良親王並沒有盡力打擊倭寇,倭寇仍然以九州為基地,肆意騷擾明朝東南沿海一帶。因此明太祖在1381年遣使責備良懷,朱元璋在詔書中威脅將要出征日本,大家注意一下這個時間節點。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明太祖朱元璋)

但是當時懷良親王已經失勢隱退,不再掌權,而接到詔書的九州地方大名則假借懷良之名回覆明朝,表示不懼戰爭,其文如下: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裡,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說實話,這篇文章寫得相當好,不卑不亢,很有氣概,而朱元璋雖然十分震怒,但是鑑於元軍徵日失敗的教訓,最後放棄了征伐日本的念頭。不過朱元璋還是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他表示日本人在國書中非常恭敬,所以赦免了日本。

到1395年,朱元璋將日本列入15個“不徵之國”名單中。因此對於日本的態度都是朱元璋自己的決定,跟劉伯溫沒啥關係,劉大哥早在1375年就去世了,徵日問題上他沒有插過嘴,起碼《明史》上沒有記載他對日本問題的看法。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劉基,字伯溫,劉基與諸葛亮一樣,被後世民間過度神話了)

围知历史
2019-02-14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使臣出使日本,帶去了這麼一封使書:“詔書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可以說這並不是使書,而是戰書,但是到最後日本人把城牆修的結結實實,朱元璋的大軍還是沒有來,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其實劉伯溫阻止朱元璋出征日本,完全是出於國家大局的考慮,他向朱元璋闡明瞭自己的觀點:此時攻日本,時機尚未成熟。原因一:明朝剛剛建立,根基不穩,北邊的蒙古,各地還有騷亂,國家財政困難,不宜倉促出兵。原因二:日本孤懸海外,天時不在我,歷史上元朝幾次入侵日本,最終都因為天氣原因敗北。原因三:明朝此時宜勝不宜敗。明朝初建,萬民景仰,倘若這個時候打了敗仗,對軍心民心都是打擊。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不過劉伯溫的建言從今天的上帝角度來看其實存在很多的偶然。首先北方蒙古偶然騷擾中原,其次海上風浪偶然像元朝的時候那樣,其三明朝軍隊偶然失敗給了日本。然而這三點,對於明朝來說其實很難發生,只要日本不與蒙古勾結,蒙古不會輕易騷擾內陸,因為當時的他們被打怕了。其二海上行駛天氣全屬偶然,其三當時的明軍屬於百戰之師,戰力非常強大。

不過劉伯溫的建言讓朱元璋重新考慮了一遍進攻日本的必要性,最後收起了殺心,同意了劉伯溫的觀點,沒有繼續進攻日本。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朱元璋真的一狠心踏平日本,千秋萬代以後,就不會再有甲午海戰,也不會有南京大屠殺了。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