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如何讓故宮的文物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如何讓故宮的文物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第一次我到庫房嚇我一跳,誰躺在臺階底下?他們說那是非常珍貴的秦始皇兵馬俑。”在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談到故宮藏品時表示,當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它們是蓬頭垢面的。只要得到展示,它們才光彩照人。

單霽翔表示,故宮70%的園區範圍過去是豎了牌子“非開放區觀眾止步”。99%的藏品是藏在庫房裡面,能展示的不到1%,人們每天進入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感覺並不好。

為了解決這些,故宮對環境進行了整治。開始古建築修繕,把沉睡在庫房裡的文物修好。今天故宮已經開放超過80%,這些巨大的空間過去就是文物的庫房。單霽翔表示,明年是紫禁城600年,故宮要將收藏的1862690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須讓它光彩照人,這就是故宮的責任。

“我們知道我們開放再多的區域,我們迎接再多的觀眾,無非就是一千多萬。我們希望是億萬級的,十億萬級的,靠什麼?就要靠我們的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

為此,故宮做網站、微信微博運營、App,推出數字繪畫、數字織秀、VR影像等等,“我們從資源的數據化到了數據的場景化,到了場景的網絡化,到網絡智能化,我們開始走向5G。”在單霽翔看來,博物館一定要叫它的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根據人們的需要不斷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這就是博物館的責任。

以下是單霽翔在Up2019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的演講,略經鈦媒體編輯:

大家好,我是單霽翔。剛才介紹說我是網紅,其實我真不是網紅,我是被網紅的。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每天觀眾有序的走進這座博物館,我們做好服務。

如何實現“上元之夜”?

今年正月十五,故宮博物院發生了一件事,在大年三十我們接到了一個任務,希望能把北京的中軸線點亮,故宮博物院是其中重要的一段。於是我們初三把正在休息的員工叫回來,開始做了四天的設計,八天的安裝,最後我們推出了“上元之夜”。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計劃和預期,也沒有這方面的經費。但是我們參與了,我們希望能給公眾一個不一樣的節日的氛圍。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講好中國故事。

當然,它也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我們實現了。125個國家的大使和外交使官,87個外媒把這些場景,把我們的研發成果推向了世界。出現了黃牛,出現了交通擁堵,我們是沒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的。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問題,我們也感到社會需要這樣的文化活動,我們還需繼續努力。

為什麼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這樣的一個行動?我覺得它是我們多少年來,我們工作的積累。我們要解決故宮博物院存在的三大問題:第一,我們70%的園區範圍過去是豎了牌子“非開放區觀眾止步”。我們99%的藏品是藏在庫房裡面,能展示的不到1%。人們每天進入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感覺並不好,為了解決這些我們必須付出努力。

首先,我們對環境進行了整治。這是五年前的景觀,這是四年前,這是三年前,我們首先為了實現了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美的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於是我們開始古建築修繕。這是過去的武英殿,修好了是陶瓷館。慈寧宮修好了,今天是雕塑館。八十年前這座古建築燒燬,今天成了故宮學院。這座古建築被燒燬,今天成了故宮研究院的藏傳佛教研究所。

我們還解決什麼問題呢?要把這些沉睡在庫房裡的文物修好。我們建立了故宮文物醫院,彙集了200名文物醫生,加大了文物科學保護的力度。

今天我們一批批的文物能夠得到健康穩定的保管環境。我們最操心的加大文物的安全。今天五個中控室,最大的中控室65面大屏幕,指揮著3000多個高清晰的攝像頭。我們從十個方面進行監測,這些是文化和科技的力量。我們加大防震系統,把文物進入防震的文物匣和祕籍櫃,所有的管線全進入地下,不再穿越紅牆和古建築。白天人們參觀故宮,其實每天夜裡我們都是一夜的運輸,加大文物的安全,不斷地加大防範。

故宮博物院是不缺觀眾的,但是關鍵是觀眾到這裡來能夠感受什麼。我們的文化遺產資源究竟給人們奉獻什麼?我們的觀眾迅速增長,去年1754萬。當然除了這些買票的觀眾,我們還要接待大量不買票的觀眾,而且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人數頻率也在不斷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叫觀眾能夠有序的參觀,我們開始實現了限流,每天只接待八萬觀眾。

今天我們的曲線是這樣的。過去七十多天超過八萬的,淡季不淡了。今年1、2月份同比增長了51.8%的觀眾,最令人可喜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達到了50%。我們開始擴大開放了,過去我們只開放30%,14年我們開放到52%,15年65,16年76,今天已經開放超過了80%。這些巨大的空間過去是什麼?過去就是文物的庫房。今天這些文物被移走了,成了開放的巨大展廳。

這些展廳每年都舉辦很多重要的展覽,少則兩萬人多則四萬多人。我們把那些從來沒有開放的區域開放了,從來沒有使用過的宮殿進入使用。比如這是慈寧宮,我們用作雕塑館。故宮有10200件各個時期不同的雕塑,但是過去都在庫房裡睡覺,那些高大的雕塑甚至連庫房都沒有。

比如這1500年的北齊的兩尊菩薩,過去幾十年就在牆根底上站著。那時候我每次走到這兒都說,你瞧咱們的菩薩臉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今天他們臉色表情都好了。

第一次我到庫房嚇我一跳,誰躺在臺階底下呢?他們說那是非常珍貴的秦始皇兵馬俑,我說這麼珍貴的兵馬俑為什麼躺在這兒?於是我們把它進行了修復,進行了展示。

這是告訴我們當文物得不到保護的時候它們是沒有尊嚴的,它們是蓬頭垢面的。當它們得到呵護,得到展示,它們就光彩照人了。

所以我們全院下定決心,明年是紫禁城600年,我們要將收藏的1862690件文物,每一件都必須讓它光彩照人,這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把這些物品重新放在屋子。這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居住了42年的地方,我們重新按原狀佈置起來。

我們拍照了所有的花園。紫禁城有四個花園,兩個明代的,兩個清代的。這是最後的開放的明代的慈寧宮花園,106棵大樹,包括古樹也開放了。我們還開放那些城門、角樓。過去城牆不開放,這些城門角樓裡面都是庫房。比如東華門存的是非常珍貴的乾隆版《大藏經》,我們小心翼翼拿下來。這些城牆可以舉辦展覽了。東華門今天是古建築館,我們的神武門是巨大的臨時展廳,對觀眾展示。我們把城牆開放了,北京城過去有城牆,非常遺憾都沒有了,但是紫禁城城牆是完整的。當我們把城牆開放的時候人們非常興奮,在紫禁城看風光,沿著城牆走還有驚喜,可以走到過去可以遠遠拍照的角樓,今天可以走進角樓觀賞建造的過程。

我們開放了大戲樓,過去從來沒有想一百多年沒有演戲的戲樓還能再演戲嗎?今天我們知道當這些木結構的建築越正常的使用,越經常的維護越安全,如果閒置反而糟朽的快。這是為什麼我們上元之夜戲樓上有京劇的表演,我們的城牆能點起宮燈。我們還開放了這個地方,紫禁城1200多棟古建築中最年輕的建築——寶蘊樓。在它一百歲生日的時候我們修好了,建成了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的陳列,就是告訴觀眾故宮博物院已經94年曆史,94年曆史,故宮人為了保護故宮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故宮歷史上有六任院長,我是第六任,每一任院長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是每一位院長都沒有好下場。因為這個地方太複雜的一個地方,無數的巷道,無數個庭院,進來一個小偷就能把一個院長搞下去。我來了第八年了,小偷還沒有進來呢,但是有今天,沒明天。平常說做一件事要萬無一失,我知道我們一失就萬無。你做9999件事,一件事沒做好,文物損壞了你就必須要下臺,要承擔這個責任。

但是我們要問自己,我們真的有這個能力嗎?沒有。我們真正能承擔這個責任嗎?承擔不了。怎麼辦?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文物真正的活起來,活在當下,活在每個人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保護文物的權利和義務,只有我們真正看成公眾的事業,不是自己的事業,不是我們自己享有的專利,我們不是部門的、行業的,系統的工作,是全民的共同的責任和共同的權利。當人們獲得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收益權的時候,文物才更安全。

我舉個例子,過去人們到太和殿都要往兩邊走,其實太和殿兩邊各有一個門,西邊叫右翼門,左邊叫左翼門,幾十年都是關閉的,我們把環境整治好,今天打開了右翼門。人們出去看到什麼呢?原來大槐樹的景觀。我們打開了左翼門,過去騎馬射箭的廣場。一步之遙,生態景觀就圍繞著太和殿,但是人們不知道。

今天我們每天下午清場,過去我們開放30%的時候是250人清場,今天我們開放80%每天700人清場。每人手中都有一個接觸器,每個人要接觸幾十個,十幾個點,每天進行詳細的安全查看,能不安全嗎?所有的都暴露在觀眾的視野下,你保護不好行嗎?就是要把權利交給社會公眾。人們第二次來,第三次來就不會再一直往前面走了。西面看展廳,東面看展覽就散開了。

這是156米長的南大庫,過去是存放的雜物。我們移走了以後建成傢俱館,在94間小房子裡面存放著。我們老員工當年拆了門,拆了窗戶才抬進去了,幾十年在裡面沒辦法參觀,沒辦法修繕。我們今天拿出來了,開始精品的陳列,開始情景的佈置,開始把倉庫打開。人們可以觀賞到每一件傢俱,專家可以研究,修復人員可以修復。我們打開書版庫房、古建築庫房,把更多的文物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想讓更多的觀眾看到,要靠數字技術

但是我們知道我們開放再多的區域,我們迎接再多的觀眾,無非就是一千多萬。我們希望是億萬級的,十億萬級的,靠什麼?就要靠我們的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

前年我們的網站訪問量8.91億,我們把外文的網站做得更加豐富,把青少年網站做得更加活潑,孩子們都在網上,希望通過網站來看通俗有趣的故事。我們開始舉辦網上展覽,人們足不出戶可以看到這些展覽。

我們率先把全部186萬件文物藏品全部公佈了,人們從網站上可以查閱到任何一件藏品的信息。同時建立了三個攝像室,源源不斷把這些藏品的照片、古建築的照片進入網站和微信,通過全景故宮,人們在家裡也可以看到更加震撼的故宮。

我們不斷加強微信、微博的使用,獲得人們的喜愛。微信不斷改版,在年輕人裡面有很多粉絲,同時微博不斷根據大家的需求,人們的需要放上相應的內容。每天都在改版,白天講建築,晚上講故事,通過翔實的內容使人們參與性更強。使故宮的美麗景觀四季呈現在觀眾的面前。紫禁城這些風花雪月的美麗景觀,使人們長期關注我們的保護狀態。

大前年一場紫禁城的初雪,點擊率1425萬。這兩年不下雪我們著急。但是天無絕人之路,來了紅月亮。我們九點到十一點發了一組紅月亮以後,2000萬的點擊率。今年終於下雪了,再一看5000萬的點擊率,就是人們關心故宮的景色。

我們七年前開始做APP,九部APP出品後,每部APP都獲獎了。比如《韓熙載夜宴圖》把古代的書畫立體起來,220個知識點,點擊進去你知道它的歷史,知道它的藝術和人物的角色,同時可以聽到當年的琴聲,看到當年的舞姿。

我們最得意的APP就是每日故宮,可以從自己的手機上免費收到一件套的圖文藏品的照片,有的人收藏起來,一年360多天就有掌上故宮博物院,我們認真做好每一天。我們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還會每日故宮舉辦特殊展覽。前年我們推出了故宮展覽,人們終於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進入故宮展廳,參觀我們不斷推出的新的展覽。建立強大的故宮社區,就一個大平臺,人們不斷點擊網站可以獲得積分,這些空間都有豐富多彩的內容,當積分到一定程度上我們會給他在紫禁城奉獻一份地,這是紫禁城唯一不要錢的地,不要錢的房子。我們建立了數字博物館。

這個地方是端門,和天安門的規模一樣大,這是全世界的博物館中最好的數字博物館之一,它的所有的內容是挖掘故宮文化資源的原創內容。我們有1200棟古建築,通過數字地圖可以瞭解古建築的信息,有1500塊地毯可以觀賞能夠,75000件書法可以臨摹,機器還可以打分,比如“太棒了”,比如“慘不忍睹”。

我們做了數字繪畫,請專家給每個鳥配了真實的叫聲,點擊以後鳥可以會飛,會吃食。怎麼讓文物真正的活起來,怎麼讓人們參與性的互動?我們進行了探索。我們有很多書法的繪畫長卷,因為保護的需要,光線比較暗。而在數字繪畫裡,人們可以清晰看到長卷的內容,甚至可以再放大,一直看到每個人的表情,每個人的服裝。

我們在重華宮有一個多寶閣,人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器物,可以點擊放大來看,可以旋轉各個角度來看,甚至還可以分解來看。這樣的實驗每天在不斷推出新的內容,挖掘器物的圖案,挖掘器物上的文字,挖據器物上的材料的特殊性。一些狹小的空間人們進不去,我們製作了數字原創,人們可以走進只有3.8平米的三希堂。我們建立了數字屏風,人們可以穿起一套套服裝。這個女孩子穿了皇后的服裝,就是穿得有點多。

我們製作了數字織秀,可以用電梭子去織,體會一下。我們今天很得意的是VR影院,大前天有人說VR元年,故宮博物院是很不服氣的,我們製作了很多年了,今天有七部片子循環播放。比如養心殿在修繕,修繕的過程中人們走不進養心殿,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我們把修繕的地方做成了虛擬現實的場景,人們又可以走進養心殿了。體驗會不同。他可以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自己批奏摺,機器還可以打分,看是他批的還是皇帝批的好。還可以召見大臣,我們大臣特別會聊天,會說500多句話。我跟大臣說:“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勸我:“不重不威”。

我們把御膳房的菜譜公佈了,大家手機一掃可以回家做御膳。今天已經是全世界博物館中最強大的數字平臺,已經誕生在這裡。它的功能在不斷完善,比如公眾教育,文化展示、社交廣場、學術交流、電子商務,我們從資源的數據化到了數據的場景化,到了場景的網絡化,到網絡智能化,我們開始走向5G。

我們之所以取得這樣的一些進步,得益於像騰訊這樣的科技企業對於我們的不懈地幫助。我們和騰訊舉辦了文化+科技的國際論壇,每年共同舉辦騰訊的創意大獎賽,比如表情包的,動漫的,遊戲的創意大獎賽,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參與。去年騰訊和我們一起推出了“古畫會唱歌”,我們拿出十幅古畫的詳細信息,專家給年輕人進行詳細解讀以後,年輕人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作詞譜曲,在故宮博物院召開了音樂創新大賽,年輕人對於古代文化的理解、對於書畫的喜愛來唱出他們的歌曲。

我們和騰訊一起建立了聯合的創新實驗室,這些使我們不斷有新的產品能夠推動高清科技的手段推向我們的公眾,比如騰訊的玩轉故宮。最近我們故宮和騰訊一起開始做故宮博物院十期精粹的AR版的圖書。五年前舉辦的特展觀眾非常踴躍,排到了夜裡四點鐘,我們送去了茶水和方便麵,我們知道這些書畫在人們的生活中是需要的,我們開始不斷地它們推出去。今天我們參加在深圳的文博會,參加上海的進博會,我們不斷用技術展現,也更虛心的,抓住這個機遇學習各個系統、各個部門的先進技術。

我們也通過其他手段來傳播文化,比如我們的話劇團,海棠社推出的《海棠依舊》,去年在上海蔘加了國際藝術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獲得了大獎。我們正在推出的《故宮100大型紀錄片》和正在製作的大型城市文化主題演出《紫禁城》,我們也參加《國家寶藏》綜藝節目,我們的系列數字作品《故宮新事》也在不斷推出。

故宮的《清明上河圖》一個展覽,141萬觀眾參觀這個高科技的互動藝術的展演。人們在這裡可以沉浸式的體驗高科技的技術,包括8K的技術,包括我們的一些虛擬現實的技術,甚至可以坐在船上看便河的風光和故事。我們今年和網易推出了第一款手機遊戲《妙筆千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會繼續努力,把智慧故宮,5G故宮儘快的完善,不斷地實現。當人們再次走進故宮博物院的時候,我希望他們能夠掌握我們的越來越多的信息,今天大家知道我們有尋花圖,春天花開了,一進故宮自己的手機告訴你什麼花在什麼地方開放。

我們希望今年年底觀眾走進故宮知道故宮多少項展覽,我要看的展覽在什麼地方,我要上洗手間讓人們知道最近距離的地方,有幾個坑位等著他,知道故宮有幾個茶室和幾個咖啡,人們在哪個地方可以喝到什麼種類的茶和咖啡,還有沒有座。希望更溫馨的接待環境,剛才程武老師告訴我,故宮的特點就是人們可以在休息中參觀。今天人們參觀故宮兩個小時,三個小時,五個小時肯定不夠了,我們希望人們在休息的狀態和興奮的心情中參觀。

今天我們正在午門雁翅樓展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展覽,就是《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故宮歷史上曾經拿出735件文物遠渡重洋,走了48天到了英國舉辦大型展覽,是歷史上最大的展覽。這次我們拿出了886件文物藏品,組合了六個主題,特別是普通的老百姓特別的喜歡,因為它講的都是我們這些民間的經常希望瞭解的一些故事。

比如過去皇家過元旦的時候使用什麼樣的碗,皇帝在明窗開底的時候使用什麼樣的杯子,給的壓歲錢什麼樣。我們應用了更多科技手段,沉浸式的展覽,每天同樣接待很多觀眾,這些文門神、武門神會微笑,會擠眼。人們可以接服、放花、觀看京劇,可以看花卉的成長和衰落,還可以堆雪人,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我們前所未有的在建院以來第一次把春聯掛上了,把宮燈掛上了,把門神掛上了,喜氣洋洋,特別是我們今年把萬壽燈樹立起來了。尤其今年建國70週年,我們經過半年的研發,設計了故宮最大的一項文創產品,我們重新把天燈、萬壽燈樹立起來。我們感覺很自豪。但是今年我們還沒有這麼大的庫房保存,我們也不希望它們在庫房裡面,希望它奉獻給社會,我們舉行拍賣。我們五個宮燈,一對萬壽燈,一對天燈,所有的拍賣所得全部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扶貧是今天我們國家一號工程,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要實現五千年中華文明夢寐以求的全體民眾都過上小康生活。我們作為博物館,今天我們通過文化創意,我們要有能力參加到扶貧的行列裡面,我們覺得是當仁不讓的。所以我們要把天等、萬壽燈拍賣出來。

這個地方4月2號將舉行拍賣,嘉德藝術品拍賣中心承諾一分錢都不要,希望大家參加我們的拍賣系統。這些萬壽燈如果擺放在不同的地方,如果天燈在不同的地點點亮,中國故事會講得更好。我們也製作了上百種文化創意產品,邀請了全國各地的150家中華老字號帶著年貨進了紫禁城。你看希臘的大使也是我的好朋友,兩個手都不夠了,我們看到了喜氣洋洋的氛圍。孩子們享受給傳統文化給他們的滋養,我覺得是心情非常好,非常棒。80個國家的大使雲集在故宮裡面享受中國故事給他們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

下雪了我發現人比雪還多,雪雖然不厚,但是人們可以在裡面盡情的歡笑,這就是博物館的責任。博物館一定要叫它的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根據人們的需要不斷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博物館應該是什麼樣的?我認為應該是人們喜愛的博物館,人們在休閒的時候不是在博物館裡面就是在去故宮博物院的路上。謝謝大家!(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