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8 個回答
四都火鸡
2017-06-15

19世紀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的俄國人接連進行了兩次戰爭,他們在第一次戰爭中把俄國的侵略者趕走了❕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但在第二次戰爭中,他們被火力強大的俄國人征服了❕

俄國人雖然已經佔領了阿拉斯加一個世紀多,但俄國工業落後,自始至終都沒有大規模開發.挖掘阿拉斯加的土地潛力❕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在俄國人的眼裡,這兒只是一塊徒有因紐特人孤獨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可是要什麼沒什麼❕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賣掉這片不掙錢的土地❕

由於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花了10萬美元,收買了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試圖通過他們的遊說,來說服美國政府慷慨收購❕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1867年3月,俄國貿易公司揹著阿拉斯加土著居民很美國人進行了一筆土地交易❕

這筆土地交易,成為了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且平均單價每英畝二分錢,❕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美國國務卿蘇厄德不顧國內不少人的反對,給沙俄羅開出720萬美元的支票,相當於今天的84億美元❕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誰能料到一、兩百年後的事情❔❕有人說,昔日被俄國人以720萬美元售出的阿拉斯加,現在價值5000億美元❕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而另有人說,隨著國際油價不斷升高,它的身價肯定不止這數字❕阿拉斯加是一塊有歷史爭議的土地❕如今隨著國際油價不斷升高,它已是無價之寶❕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200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去年此地原油日產量100萬桶,佔了美國本土石油產量的四分之一❕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在這不久之後,就在阿拉斯加發現了大量的金礦,並且引發了著名的美國“淘金熱潮”,俄國人就算後悔不已也沒用❕

创意风向标
2017-04-25

阿拉斯加面積1,717,855平方公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所以阿拉斯加比新疆的面積還要大!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工業落後的俄國自始自終都沒有大規模發掘阿拉斯加這塊自己先行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的土地的潛力。在俄國人眼裡,這兒只是一塊徒有愛斯基摩人孤獨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麼沒什麼,留它有何用?

每次抬頭看看貼在牆上的世界地圖,總是忍不住會對一塊地區多瞅幾眼,那便是阿拉斯加了。

在殖民時代已經遠去的今天,世界各國的領土基本都是各自打成一片,即使有些例外,也不過是一兩塊小得可憐的飛地孤懸海外,比如法屬圭亞那、英國的聖赫勒拿(拿破崙先生在此安息過)以及偌大的俄羅斯因為蘇聯解體而夾在德國、波蘭間的加裡寧格勒州等。說句難聽點的話,就是多這塊地不多,少這塊地不少。

但阿拉斯加實在太顯眼了——面積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美國,阿拉斯加獨佔了其中的一百七十多萬。而且由於接近北極,在據各種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中畫出來的世界地圖中都顯得異常巨大,這讓幼時的我經常疑問:美國怎麼長了兩個頭?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說起阿拉斯加的歷史,可能是俄國人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最早入主美洲大陸的文明人其實有兩批,一批是西歐在16世紀橫渡大西洋進入美洲東海岸的西葡、荷蘭、英法人,而另一批則是18世紀走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的俄國人。說來也有趣,因為一批向東,一批向西,結果由於時差問題,俄國人和英國人吵了起來——大家算著日期,硬是隔了一天。這場爭論一直鬧到了1884年,最後以大家在白令海峽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才算了事。

不過在此之前,阿拉斯加已經易手了。

俄國人天生是寒帶的民族,就“壯舉”一詞的含義看,這群斯拉夫人對西伯利亞及其更東的阿拉斯加的征服是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麥哲倫等偉大航海家的。然而,俄國人栽的樹,卻讓美國人乘了涼。1854年,圍繞巴爾幹半島霸權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農奴制度下落後腐朽的沙皇俄國被工業革命裝備的英法聯軍打敗,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據說也因此服毒自殺。新登基的亞歷山大二世對英法的強大同樣十分恐懼,而阿拉斯加正好緊挨著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他老人家一琢磨,要是再打一場仗,恐怕阿拉斯加是守不住的; 而阿拉斯加距離西伯利亞很近,若是英國人以此為跳板進攻俄國本土,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不如把它賣了,換幾個錢不說,還可以借他國阻擋英國人對俄本土的威脅。

這理由當然冠冕堂皇,可問題就來了:守不住就賣出去,那俄國當時的首都彼得堡距離英國本土還要近,你咋不賣掉?所以隱藏在沙皇陛下“英明”決定背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阿拉斯加實在沒什麼用處。

工業落後的俄國自始自終都沒有大規模發掘阿拉斯加這塊自己先行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的土地的潛力。在俄國人眼裡,這兒只是一塊徒有愛斯基摩人孤獨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麼沒什麼,留它有何用?

於是沙皇開始到處找買家,結果掛跳蚤網幾年下來都沒有進展。話又說回來,這世界上要買俄國人的土地,怎麼著也得是個列強吧?首先得出得起這錢,其次人家沙俄崛起以來就一直在吃別人的領土,一個弱國敢跟這樣的強盜做買賣嗎?最後一點:當時世界各國的政治精英們,都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理由和沙皇嫌棄它的一樣——就一片凍土,我要它作甚?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不久,一樁史上最大手筆而又最搞笑的買賣誕生了。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西歐列強趁機打算肢解美國。林肯總統認為以合眾國一國之力獨木難支,於是向西歐列強的仇人——沙皇俄國求助。沙皇也想報克里米亞戰爭一箭之仇,於是勞民傷財地派出了一支艦隊開進紐約港,讓其他列強猶豫了一下,為北方軍贏得戰爭的勝利爭取了時間。不過落後的俄國儘管在戰爭中一炮未發,但光是讓艦隊轉半個地球的圈也得攤上一筆鉅額的費用,這就使得原本就緊張不已的本國財政更加緊縮了起來。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亨利·西華德便“慷慨”地對俄國人說,我們剛打完仗,百廢待興。但貴國不遠千里來幫助我們,這情義,好比……這麼著,也不能讓老哥你們白來,你們不是要賣阿拉斯加嗎?別人不要我們出錢。大哥你對我們這麼好,咱一定不虧待了你。不就是二手貨嗎?千萬別跟我們介意,千萬別賤賣,我們能出多少出多少。

最後,西華德開出了一個令沙皇十分滿意的價格:720萬美元。成交!1867年,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領土上升起了。

雖然不知道當年的物價水平如何,但這筆錢在當時肯定不算是少,不然俄國人也不會高高興興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而反過來,西華德由於做了這麼一筆買賣,在美國國內被罵得狗血淋頭,大家還編了兩個專有詞彙,一個叫“Seward's Folly”,一個叫“Seward'sIcebox”,合在一起就是這麼一句話:看看咱們國務卿辦了一件多麼蠢的事情,他居然花美國的720萬美元為美國買了一個超大冰箱!

然而西華德卻異常鎮定地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可能確實沒什麼用。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會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從中得到好處。”

一個人之所以買一樣東西,不外乎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我用得著;

二,我買得起;

三,性價比合適。反觀阿拉斯加買賣,在當時看來,首先美國好像用不著這麼大面積的一塊凍土,其次在剛打完內戰的時候掏這筆錢實在算不上買得起,最後這性價比……

如果算面積,那這件商品是貨真價實的性價比之王:根據除法運算,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價格為每英畝2美分。但我們都知道,郊區、農村一千平的房子往往都是比不了市區要道上的一間百平屋子的。

所以當年的這筆買賣,俄國人認為賺了,美國人認為虧了。

然而,從1897年開始,阿拉斯加開始逐漸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進入人類開始飛翔的20世紀,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為無數飛機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二戰後,阿拉斯加又成為了美國的戰略武器部署地,而阿拉斯加的山姆大叔用導彈直接面向的,就是這片土地曾經的主人——蘇聯俄國。

說來倒去,倒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來。也許這是一個教訓,也是一個寓言,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易懂而又經常有專家高人犯迷糊的道理:國家、領土、主權,永遠是無價的;無論誰想拿這個做買賣,誰就註定要虧得一塌糊塗。

購買如此廉價的土地,在美國國會竟遭到了強烈地反對。許多議員認為內戰剛完,百廢待興,財政極其困難,不應花錢買一塊荒涼的土地。輿論界也認為,購買這塊冰天雪地的土地是無比愚蠢的事。經過激烈爭論,參議院以微弱多數票拍板批准。沙皇做夢也想不到,他們當“便宜貨”廉價處理的阿拉斯加,後來竟成為美國的一塊寶地。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轉讓不久,該地便發現了金礦,引起一場勢頭不小的“淘金熱”。二戰以後,美國因在此建立軍事基地而大力開發該州。60年代,阿拉斯加又發現了北美最大的油田,目前,產量佔全美總產量的1/7。同時,它又是日本和遠東通往北美、北歐的交通要道,也是亞美兩洲相距最近的地方,在戰略上有重要地位。

阿拉斯加有17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土地,比我國新疆的面積還大,和3個法國、7個英國一樣大。阿拉斯加還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北美野生動物的天堂,並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色,成為世界的旅遊勝地。

這個故事,說明了土地對人類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根基,決不是用價格可以衡量的商品。在某一時期由於科技的落後,人類還認識不到它的價值,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朝一日,它必將以豐厚的財富回報人類。

释然155917579
2017-06-17

阿拉斯加原是一些土著居民生活繁衍之地,其中主要是愛斯基摩人、印第

安人和阿留申人等。他們在那裡已生活了1.2萬年。18世紀中葉,俄羅斯人通過

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以後才有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進入。

俄國人到那裡去起初是為了狩獵,獲取皮毛,發展貿易。據說俄國人曾將皮毛

賣到中國廣州。隨著貿易的發展,阿拉斯加成了俄國的領地,派有專人管理,

還成立了俄美公司等機構經營阿拉斯加。至今俄羅斯的影響仍在,如保留著俄

國的東正教堂,還有一些地名是以俄國人名字命名的,當地許多商場都出售俄

國的工藝品等。

阿拉斯加的名稱來自Alyeska,意思是偉大的土地。稱她為偉大的土地是貼

切的。其面積為591004平方英里,東西長2400英里,南北寬1420英里,相當於

美國領土的1/5,海岸線長6640英里,包括島嶼在內沿岸線長33904英里,有河

流3000多條,湖泊300多萬個,美國29座最高的山峰中,有17座在阿拉斯加,其

中,麥金利山高6194米,為北美地區最高峰。2000年,阿拉斯加人口為62.2萬

人。

偌大一塊土地,俄國於1867年4月4日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俄國為什麼要

賣?有的說是因為財務上的糾紛,有的說是當時俄國在與德法的戰爭中戰敗,

俄國無力顧及阿拉斯加,同時沒法承擔管理阿拉斯加的鉅額費用,而美國則贏

得了與墨西哥的戰爭。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賣掉阿拉斯加。談判中,美

國曾想把價格壓到500萬美元。720萬美元按目前的幣值應摺合多少,我沒有看

到資料,想必在當時也是一筆相當大的金額。但無論如何,現在看來,美國揀

了個大便宜。

我為什麼想到俄國人會不會後悔?俄國將她賣給美國一定有其財政上挺不

過去的苦衷。但當時,俄國也一定沒有像現在這樣認識到阿拉斯加的價值。且

不說軍事戰略上的價值,她在這方面的價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現出來,目

前在那裡美國建有空軍基地。如果目前她仍屬於俄國,其對俄國的巨大軍事價

值是不言而喻的。其實,在經濟上,其資源的價值又何嘗不巨大。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才產生了

經濟學。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資源。資源的稀缺性是

絕對的,同時又是有條件的。

除了可再生資源外,人們在向大自然索取中,一方面消耗著資源,有些不

可再生的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等)正走向耗竭,但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

人們又開發出新的資源。人們對資源的認識在深化,利用資源的能力也在加強,

從前不認為是資源的,現在成為資源,從前不能利用的資源,現在成為可利用

的資源。如海洋中大量的氘和氚,從前不認為是資源,現在也還不能利用,但

人們已經認識到它們可以聚合成新的核能,並正在加緊對其進行研究開發。又

如,有些共生礦冶煉後的礦渣,含有價值很高的其它金屬,從前都作為廢棄物

扔掉了,現在已成為可利用的資源。還有許多資源可以回收再利用。人們現在

正努力從極地、海底、太空開發利用資源。人類對資源的認識和利用是逐漸加

深的。

就阿拉斯加來說,當初,俄國人只知道,那裡有許多野生動物,盛產高貴

的皮毛,從那裡可獲取這些值錢的資源;還有就是淡水湖的冰可以賣錢;發現

和開發黃金是1880年及以後的事。俄國人在以720萬美元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時,

其中的20萬美元是錫特卡(Sitka)市一個淡水湖的價錢,因為那時沒有人造冰,

此湖的冰在夏季運到舊金山可以賣出好價錢。

當時,俄羅斯人對阿拉斯加的資源和價值的認識僅此而已。隨後,人們對

她的豐富資源的認識和開發才逐漸深化。原來作為重要資源和產業的皮毛和黃

金已經不重要了,石油、海洋魚類、木材和旅遊成為主要的資源和產業。僅石

油每年的產量就達3.8億多桶,每年來此的旅遊者已達110萬人次,且正迅速增

長。這是俄國人出賣阿拉斯加時絕對想不到的。那時的阿拉斯加不僅環境惡劣,

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而且火山眾多(有潛在活火山70座,多次爆發),地震時

有發生(1964年3月27日發生里氏9.2級特大地震),許多地方冬季長達9個月,幾

個月太陽不升出地平線。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俄國將她賣掉也就可以理解了。

從這裡令人想到,我們要珍惜自己國家的領土、領海和領空,即使是今天

還是渺無人煙的沙漠、戈壁,也要珍惜,它們也是有價值的,只不過其價值目

前是潛在的,它們可能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只不過我們還沒有認識或者還無力

開發利用而已。我們需要加強對它們的研究。同時,為了今後的發展,我們還

必須積極探索極地、海洋和太空。

(作者為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

打開美國地圖,會發現它在本土以外隔著加拿大還有一塊領土——阿拉斯加。面積為151.9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屬於沙俄的……

美國自1766年正式建國以後,領土不斷擴大。1803年從法國購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讓出佛羅里達,1845—1853年奪佔墨西哥多塊領土,1898年吞併夏威夷……而最重要的事件是1867年從沙俄購買了佔美國領土面積1/6的阿拉斯加。

寶地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西北部,面積151.9萬平方公里。土著民族為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紀阿拉斯加被俄國的“土地開拓者”發現,自18世紀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點。1798年成立俄羅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獨家經營漁獵場並開採礦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賣給美國。1884年以前屬美國軍事管轄,以後為美國的一個地區。1959年成為美國的第49州。

阿拉斯加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3米的麥金利山。阿拉斯加灣在阿拉斯加半島和溫哥華之間,灣口寬2200公里,深達5659米,還有衛護海灣的弧形屏障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1/3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氣候嚴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可這塊“不毛之地”卻擁有豐富的地下寶藏:石油、金、銅、鉑、銀等。特別是北極地區濱海凹陷地帶為石炭紀以及三疊紀和白堊紀地層,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大。此外,太平洋東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峽灣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鮭魚和大比目魚。

顯然,阿拉斯加是塊寶地。可沙俄為什麼要賣掉它?美國又是怎樣把它弄到手的呢?

密謀

19世紀50年代。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國商人來到彼得堡,自稱是來辦商務的,卻悄悄地拜會了當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兩人密談良久……

三年之後,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務大臣亞·戈爾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建議出賣阿拉斯加的信。他寫道:“這種出讓是完全合乎現代要求的。我們不必欺騙自己,而應有所預見:美利堅合眾國想要整個地統治北美,肯定會攫取我們這些領地,而我們又無法把它們藏掖起來。再說,這些領地帶給我們的好處微乎其微,出賣它們似不會引起過分的反響……”

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公爵進退兩難:他不贊成出賣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對豪門權貴的意見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報告沙皇。沒想到皇上竟對此極有興趣,御筆批示:“此議值得考慮。”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這件事可能他們在家庭聚會時就“考慮”過了。這是經過密謀策劃的,只有少數人蔘與此事。密謀者知道,持反對意見的外務大臣是惟一難以逾越的障礙,於是他們設計了一幕小劇:首先是遠在法國休養的大公給外務大臣寫信提出此事。他們分析:事關重大,外務大臣必然會報告皇上,而皇上表現出興趣,要加以“考慮”,這樣一來外務大臣就可能改變立場……

外務大臣不再公開反對。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國商人有過祕密接觸,可能就是這位美國商人說服大公贊成出賣北美領地,然後由大公把這個想法灌輸給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戈爾恰科夫公爵準備採取拖延的辦法,併為此尋求支持。他找了1830—1835年間曾擔任過俄國領地阿拉斯加執政官的海軍上將弗蘭格爾。誰知海軍上將是位誰也不敢得罪的人。他採取的是中間路線。在給外務大臣的信中他寫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於沒說!

戈爾恰科夫經過慎重考慮,向沙皇建議暫緩出售阿拉斯加,待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奪。沙皇於1857年4月29日作了簡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賣價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劍”

戈爾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壓了十年。(也是天助,這期間剛好碰上美國發生 1861—1865年的國內戰爭!)可在這十年裡密謀集團並沒睡大覺。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是密謀集團的主將,除經常在皇上耳邊吹風外,還把財務大臣賴滕拉入圈內。而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開始就是此集團的干將,十年內為出賣領土奔走於俄美之間,不遺餘力,甚至準備了使俄國蒙辱的條約文稿。“十年磨一劍”,密謀集團開始分頭行動:大公負責打通外務部,重新向外務大臣提出這個問題;財務大臣以金融危機來逼壓沙皇,建議向西方貸款;駐美公使則加緊同美國政府磋商。

密謀集團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財務大臣賴滕給沙皇呈上一份報告,聲稱近兩三年來債臺高築,國庫空虛,為償清外債必須儘快籌集450萬盧布,可在國內無法籌到這筆錢,辦法只有一個:用新的國際貸款償清舊債。他讓沙皇明白,俄國能否得到貸款,決定於出賣阿拉斯加的態度,換句話說,出賣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還債。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華盛頓返回彼得堡,密謀集團在大公府邸聚會,作出兩項決定:一、出賣阿拉斯加要價500萬金美元;二、繼續向外務大臣施壓,爭取儘快突破。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謀集團的全體成員以參加“日禱”活動的名義來到外務大臣家,沙皇本人也來了。他明確表示同意出賣阿拉斯加。沒有正式記錄,只是亞歷山大二世的日記中有兩行文字:“中午1時,戈爾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舉行了會議。決定賣給美國。”

沙皇的日記表明出賣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時羅斯大臣會議和國務會議對此一無所知。

密謀集團避開外務部,指定斯捷克利男爵全權負責談判和簽約。可是,作為全權代表的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沒有任何政府的書面指示或授權書,只是財務大臣叮囑了一句:“要500萬美元。”

男爵同美國的談判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賣國醜劇。條約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筆錄的。七項條款中有五項講的是美方的權利,即簽約後美國政府應得到什麼。其餘兩項是有關付款問題,但對付款過程中違約的責任和懲罰隻字未提。

美國政府買地,洛希爾財團掏錢

美國人看好阿拉斯加的經濟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軍事的價值,但當時美國剛剛結束內戰,國庫空虛,手裡沒有錢。於是美國政府這位買主的身後出現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準備簽約的過程中,閃現出一個美國人的名字:奧古斯特·別利蒙特。別利蒙特是23歲時在美國嶄露頭角的,此前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已經是洛希爾銀行法蘭克福分行的主管;後來在紐約為洛希爾財團收購了一家銀行,並擔任其主管人。不久他很快就成了美國總統的經濟問題顧問,而且是政府的債權人。顯然,洛希爾財團通過自己的代理人把錢給了美國政府,由政府出面購買阿拉斯加。

據1860年的材料,當時俄國面積為97萬平方公里,如果出讓阿拉斯加,扣除6萬平方公里,俄國將失去6%的領土。阿拉斯加是隻金飯碗。其實當時俄羅斯美洲公司已開始開產煤和金礦,但財力有限,俄政府又不給予必要的支持。但辦法還是有的。他們只要取消俄美公司對阿拉斯加的壟斷,對俄國私人資本及企業家開放,共同開發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提高地價之謎

1867年3月,俄美雙方“談判”已接近尾聲,不久即可正式簽約。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美方代表國務祕書休阿爾德對條約的第六條款作了改動,出現了720萬美元的數目,而原定地價是 500萬美元!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報告沙俄政府。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於1867年3月26日發給男爵一份密電:“皇上准予以700萬美元之價出售並簽約……儘量爭取近期收到錢,如果可能,把款轉入倫敦巴林銀行。”

1867年3月29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美國務祕書休阿爾德和俄駐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條約上正式簽字。簽約後美方不等國會批准撥款,不承擔任何義務,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美國政府的國務祕書不同意在倫敦付款。他有心參與這場財務勾當。他知道,倫敦的巴林銀行有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私人賬戶,而俄羅斯國庫的錢是存在“英格蘭”銀行的。

地價增值無疑給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噓自己的資本。他說自己在談判中成功地討價,並由於他的工作,“某些有影響的美國人物”幫了大忙。他認為地價增值的220萬美元中應有他一份。可彼得堡並不這樣認為,沙皇除授予勳章以外,只獎給他2.5萬銀盧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寫給外務部的朋友韋斯特曼的信中說:“至於給我的獎金,我想應當更慷慨些……如果皇上不能正確評價其派出使者的貢獻的話,那麼他就會自己設法拿到其應得的東西。”

當然,阿拉斯加售價增值與斯捷克利無關。可美方為什麼要提高地價呢?為破解這個歷史之謎,美國偵探拉爾夫·埃佩爾鬆對此事進行長期調查研究後寫了一本書:《一隻看不見的手》。他寫道:“在美國內戰期間,沙俄為救援美國政府曾派出自己的艦隊赴美國海域。沙皇同林肯(美國第16屆總統——筆者)可能有過祕密協議,美國應為俄艦隊支付費用。約翰遜(林肯被暗殺後接任第17屆總統——筆者)沒有憲法授權,不能支付這筆費用。而艦隊的費用又相當高:720萬美元。因此,約翰遜通過國務祕書威廉·休阿爾德談妥向俄國收買阿拉斯加的事。那些不明真相的歷史學家稱‘提高地價’是‘休阿爾德的愚蠢’。至今還有人批評這位國務祕書,說為這麼一塊地不應付出那麼高的代價。但購買地只是一種手段,為動用俄國艦隊向沙俄付清軍費的一種手。而俄國艦隊的行動在當時確實使美國避免了同英法之間的一場惡戰。”

說到俄國海軍援美一事,1863年夏末的情況是這樣的:遊弋在北美兩岸的俄國海軍力量是兩個分艦隊:大西洋分艦隊由海軍少將列索夫斯基指揮,太平洋分艦隊由海軍上將波波夫指揮。它們曾分別開進紐約港和聖弗蘭西斯科港,這是英法兩國始料不及的。

對於林肯總統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有祕密協議之說,1939年蘇聯歷史學家馬爾金肯定地說:“俄國公佈的文件同美國大量的資料都說明當時這種關係,並且證實了關於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艦隊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間建立祕密聯盟的說法……”

俄戰艦在美國海域遊弋累計時間近一年,為此國庫開支了多少錢呢?據當時海軍部的材料,國庫為一艘44-炮艦一年支出的軍費為35.7469萬盧布。兩個分艦隊12艘戰艦的費用420餘萬盧布。此外,巡航艦“新貴”號沉沒在聖弗蘭西斯科海灣也應計入總開支。還有,分艦隊駛入大西洋時犧牲13名水兵,幾十人患壞血病並長期進行治療,在大洋中航行後不少艦隻需要大修…… 總之,在總開支中應當再加上300萬盧布的數目,軍費總數應為720萬盧布。這麼說來,如果美國有意把地價提到720萬美元是為了支付俄國應得的軍費,那麼阿拉斯加豈非等於白送?!

令人生疑的收據

在1990年美國西雅圖附近的塔科瑪市的一個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覽會上,人們看到了一張收據——美國政府收買阿拉斯加後俄國出具的收據。

這張收據使長期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產生許多疑問。條約第六款寫道:“在上述規定出讓的基礎上,美國應在交換批准的條約文本後十個月的期限內在華盛頓國庫付給俄方外交代表或者俄國沙皇委派的全權代表720萬金美元……”把上述條款同收據作一番比較就會發現不少問題。條款規定付款地點是華盛頓,收據上則是紐約。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據上作為收款人簽名的是愛德華·斯捷克利。根據條文他作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項的。但有一個情況:條約批准之後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擔心在收受款項上出問題,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權由外交代表轉到財政部,財政部應迅即派出具有相應資信的代表趕赴華盛頓,收取金美元后,親自監督把金幣裝上俄國戰艦,運到彼得堡後轉交國庫……如果這麼辦了,那是萬無一失的。可美國展出的“收據”說明財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獨攬大權。正是他違背美方應付現金金幣的規定,毫無異議地收入了720萬“格林別克”紙幣的支票。“格林別克”是美國在南北戰爭時發行的綠背紙幣。它的市面價值大大低於金幣。美國支付的“格林別克”支票實際只值540萬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寬容”使俄國損失180萬金美元。差額留在了美國國庫。俄國外交代表從中得到好處是可想而知的。

還有,條約規定付款期限為締約後十個月內,可美國佔有阿拉斯加後卻遲遲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國國會還在為是否照約支付爭論不休,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情況。按照國際慣例,違約一方應承擔責任,受到懲罰。可俄國政府對此不置一詞。斯捷克利男爵於1868年7月15 日給外務大臣的信中寫道:“美國人民對沙皇政府的知恩圖報和寬宏大量給予很高的評價,它沒有提出抗議,亦未發出怨言,儘管它有權這麼做。因為在規定期限內不付清款項,實際就是公然破壞協議。”動聽的言詞,更加暴露賣國賊的嘴臉。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為什麼當初不在條約裡寫明違約責任和懲罰條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給俄羅斯國庫一張“720萬美元全部收訖”的憑據,並稱錢已轉入紐約某銀行,可據該銀行向美國國會作證時確認匯入銀行的錢只有703.5萬美元。不用說,16.5萬美元已裝進外交代表的腰包。

這位男爵的最後命運像個謎。1869年5月,他寫信給外務部的友人,說希望得到兩年的休假,信中充滿了恐懼和憂傷。一個把手伸進皇上口袋裡(應當說是老百姓的飯碗裡!)的人會有什麼下場呢?終於斯捷克利男爵失蹤了,在俄國失去了他的蹤跡,在國外也找不到他…

波涛拍岸4
2017-05-07

匹夫何罪?懷𤩹其罪。俄國人自翻過烏拉爾山後,世界彷彿沒有盡頭,搶地搶到手軟。西伯利亞不說了,居然一路搶到北美。然而地搶得太多,心中也難免有些罪惡感。阿拉斯加?真太遠了!雖是一塊寶地,將來怎麼辦?遲早要讓別人眼紅。不如趁別人還沒注意,再做一筆買賣,用別人的土地,再撈它一筆。況且貂也捕得差不多了,720萬美元,能買多少貂皮啊!

反觀美國,開始覺得這筆交易有些吃虧。後來發現佔大便宜了,心裡也有些忐忑。畢竟俄國人的土地,肯輕易讓給別人嗎?

時間一晃到了二戰,俄國人被德國打得不要不要的,差點亡國。這時美國覺得還情的機會來了,全力支援蘇聯,光汽車就給了幾十萬輛。

按說,美國在關鍵時候全力支持蘇聯,戰後蘇聯為什麼並不感恩戴德,反而跟美國作對呢?原來就因為阿拉斯加。俄國人覺得當初的買賣吃大虧了,你補償點是應該的;而美國人覺得720萬美元就拿這麼一大塊地,真太不好意思了。何況美元已經貶值,彼此心照不宣。

阿拉斯加就這樣成為美俄關係的一個"情結"。現在,他們覺得恩怨己了,彼此兩不相欠,該幹啥幹啥了。

以上系本人戲說,不足為憑。

可爱的差等生
2017-04-27

原因就在於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自神聖同盟建立以來,不得不抑制自己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中東的擴張。因此,向奧斯曼帝國方向擴張成為它的又一個擴張重點。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土耳其的(擴張)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應該死去,而且一定會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協調各方立場共同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問題。沙皇一度與英國接近,但英國認為沙皇貪得無厭,企圖獨佔奧斯曼帝國的廣大的領土和屬地,因此一直小心應對。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公然站在了俄國的對立面,這使得俄國非常擔心地處偏遠的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趁機奪走,於是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之後的1867年4月9日,美、俄雙方同意以720萬美元(相當於2003年的9千萬美元)成交。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是1867年10月18日,這筆土地交易成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且平均單價每英畝才二分錢。

Yeti75054616

阿拉斯加,估計大的要一百公斤,至於為什麼要賣,估計是因為太能吃了,拆家太厲害,賣出去作為臥底吧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小娱嘚吧嘚
2017-06-22

阿拉斯加還換到了些銀子。中亞,東歐沒賣,還不是丟了。關鍵是管的好嗎?誰願意去?成本太高利潤太少。把國家給託垮了,就沒意思了。唐朝的中亞對於中國就是如此。

林根数学
2017-04-27

你是真的不知道?那時阿拉不值錢,也沒發現石油的用處,就像過去我們朝廷對支那半島,收的稅沒有支出多,就放手了~

有點後悔是不是?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