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對於遊牧人來說,天似穹廬,但他們有真正神奇的移動城堡:蒙古包
蘭闍圖片故事
1/8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等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攝影\/鄭雲峰)
2/8 《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3/8 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
4/8 包內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遠看好似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5/8 蒙古包的形成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階段:猿人住天然山洞,古人改造利用現成山洞居住。到了今人時代,才會自己製造“洞室”,在地面挖一個地洞,沿洞壁用木頭、石頭之類謅甃起來,甃得快齊至洞沿,再在洞中栽一排木杆,與木石牆平齊,上面搭一些橫木封頂,就成了洞室--烏爾斡。洞頂要留一口子,靠口子斜支一根粗木通到洞底,上面刻一些簡單的壕作為梯子,供人出入用。
6/8 同時具有的走煙出氣採光通風等多種功能,後來就發展為蒙古包的門和天窗。
7/8 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
8/8 很多世紀以來,蒙古包是這個民族最具代表性“建築”。丹麥著名探險家亨寧·哈士倫說:“蒙古包神聖的火焰是家庭與部落生活的中心。傳統就是在這裡產生的。那些圍繞在蒙古包周圍的,有著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徵的語言和氛圍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成為溝通古與今的橋樑。”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