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經濟圈能給安徽帶來什麼?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嗎?

10 個回答
楚江烟雨侠客行
2019-05-07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長三角的實力不容小覷,它是我國經濟最發達,最強的地區,而且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它的帶領下,安徽經濟發展必然會更上一層樓。長三角一體化必然會帶動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原本長三角只有上海+蘇南+浙北三大核心區域共16座城市組成,近年來才擴容,把安徽的合肥、滁州、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和宣城納入其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合肥與杭州、蘇州並列為I型大城市。

相比原本的16座核心城市,安徽的這八個城市在發展水平上是落後一截的,安徽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僅有二線城市合肥、三線城市蕪湖,所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安徽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長三角一體化,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而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也將助力安徽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據相關新聞報道,2019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即將於5月份在安徽蕪湖召開,這標誌著安徽在長三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將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安徽地跨南北,沿江襟淮,承東啟西,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一次次的經濟政策與安徽擦肩而過。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加入中部崛起戰略後仍然滯後不前。可到如今,長三角內部能量巨大,尤其是上海已成資源集聚高地,未來將從原來的虹吸走向外溢輻射,安徽離得最近,自然受惠也就越大。

安徽自古就具有頂風傲雪、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黃山鬆精神,安徽鳳陽小崗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發源地,年廣久創立的傻子瓜子開創了個體經濟的先河。現在的安徽正通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白色家電與新能源汽車,融入長三角市場。

安徽省內城市群定位:①合肥都市圈: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桐城,②南京都市圈: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天長、明光、寧國③淮河生態經濟帶(以徐州為中心):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④杭州都市圈:黃山。⑤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⑥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以合肥為中心的合肥都市圈發展受到周邊強市的圍追堵截,如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可以說鄰近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城市更容易被虹吸,這種趨勢會越發明顯,而且安徽在華東發展滯後,主要是因為勞動力與人才的外流,只有積極地融入都市圈,對接長三角,通過靈活的政策引進人才,才能為安徽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議與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同構建互動發展機制和新興產業鏈,形成“前店後廠”的產業分工格局,共建工業走廊,把安徽省建成長三角城市支柱產業合作延伸基地。

安徽的優勢:安徽的地理位置承東啟西,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橋頭堡。全省鐵路正線長3052公里,鐵路密度居華東地區之首,有已建的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在建的合安九、商合杭高鐵,京九高鐵東線經過安徽,未來若是京九線貫通,無疑是給長三角甚至華東地區又多了一條國家級大動脈。這樣一來長三角發展重心勢必會向合肥或者說安徽傾斜。以長江、淮河為主幹,通航里程6737公里.年吞吐量在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161個,100萬噸以上港口8個。安慶港是長江干線上兼有沿海和內陸雙重優勢對外開放的重要港口,也是安徽省境內長江北岸唯一深水良港。2017年安徽省蕪湖、銅陵兩港躋身全國內河億噸大港10強,其中蕪湖朱家橋港位列第7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0萬標箱;銅陵港位列第10位,完成港口吞吐量1.1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4萬標箱。同時,馬鞍山港也作為全國億噸港口同時上榜,馬鞍山鄭蒲港也是長江下游為數不多的萬噸級港口,通江達海。

省會合肥是科技之都,中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國家3個重點科教城市之一、國際科技聯盟會員城市,也是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樞紐,八縱八橫”的高鐵佈局以“米字型”確定合肥變成聯通中東部的重量級樞紐。進而讓安徽成為最大贏家擁有人工智能、科大訊飛語音、量子通信,託卡馬克人造小太陽等技術,擁有江淮汽車、美菱、揚子、榮事達等品牌。。而合肥作為我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合肥擁有4個國家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或與北京8個國家實驗室、5個大科學裝置不相上下,利技實力雄厚,匯聚世界頂尖人才,擁有完善的科研教育體系。據瞭解:安徽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4”家,獲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長36.8%,最值得關注的是在安徽歷年經濟增長中,科技創新貢獻均超越50%。蕪湖是創客之城、電商強市、長江航運重點港口,擁有奇瑞汽車、海螺水泥、三隻松鼠電商等企業。沿江有銅陵有色、馬鞍山鋼鐵等礦業公司。

安徽正在積極融入長三角,蘇滁工業園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安徽要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與蘇浙滬實現區域合作。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2017年7月安徽省合肥、蕪湖、宣城3市一同成為G60科創走廊新成員。G60科技走廊以上海松江為中心,大力推進G60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在城市功能品質上與一二線城市等高對接,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俗話說得好:“要想先致富就得先修路”。這一點在安徽省發展戰略中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安徽省為與長三角地區進一步高質量融合發展,已經建設規劃杭黃、商合杭高鐵,還加快建設,宣城、鎮江快速客運鐵路,合肥、宿遷、新沂;合肥、滁州、南京和北沿江高鐵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為更好的對接長三角地區,把武杭高鐵安徽段在境內多繞行幾十公里,只為將來安徽能夠順利建設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

雖然安徽在基礎建設、現代服務業等其他方面依然滯後,需要配合打通交通網絡、進行鏈接互補,但相較於江浙滬,安徽在城市化、工業經濟上的增長空間巨大。安徽近十年GDP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78%,2017年以27518.7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8.5%的增速全國排名第6;2018年經濟增長更是與北京同步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名義增速高達11.06%。工007~2017年的十年間,合肥以564%的增速領跑全國,實現了安徽的完美逆襲。

建議安徽精簡行政區劃整合優質資源,以達到個市均衡發展,具體措施如下:①建議馬鞍山併入蕪湖市,成立新的蕪湖市,實現跨江發展,申報蕪湖市為副省級市②東至縣劃入安慶,實現跨江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後,江浙滬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安徽的經濟建設會更上一層樓,安徽一定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祝家鄉安徽的明天越來越好!










锦绣中源
2019-04-13

長三角城市群原本是由上海+蘇南+浙北共16個核心城市組成,不過近年來安徽的滁州、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以及宣城8市也被納入其中。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其GDP約佔全國的1/5。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長三角城市群原本是由上海+蘇南+浙北共16個核心城市組成,不過近年來安徽的滁州、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以及宣城8市也被納入其中。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其GDP約佔全國的1/5。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的內陸省份,十幾年前,安徽相比江蘇、浙江這些沿海省份,發展得比較緩慢,但隨著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安徽經濟也迎來了快速發展,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具體為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與上海、北京兩大直轄市的差距也不算大,未來是有可能超過它們的。

長三角城市群原本是由上海+蘇南+浙北共16個核心城市組成,不過近年來安徽的滁州、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池州以及宣城8市也被納入其中。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其GDP約佔全國的1/5。長三角城市群也被公認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安徽是我國中部地區的內陸省份,十幾年前,安徽相比江蘇、浙江這些沿海省份,發展得比較緩慢,但隨著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安徽經濟也迎來了快速發展,2018年安徽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具體為30006.8億元,位居全國第13,與上海、北京兩大直轄市的差距也不算大,未來是有可能超過它們的。


長三角城市群必定能夠助力安徽經濟發展,一 箇中部崛起戰略就能夠帶動安徽經濟發展,而加入長三角城市群,國家給長三角的各種政策、資源等,安徽必然也會從中受益。安徽部分城市近年來才加入到長三角城市群當中,發展水平與原本的16大核心城市仍然有較大差距,因此這部分城市的後發優勢也就更大,與長三角互聯互通,接受來自上海等其它發達城市的產業梯度轉移,有助於安徽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等。

至於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小編看來還是得靠安徽自己,政策、資源有了,能否抓住機遇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最終取決於自己,比如當初改革開放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大家享受同樣的政策,但只有深圳是發展最成功的。當然了,這也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闲来话投资
2019-05-08

謝謝邀請。開門見山,長三角經濟圈不會給安徽帶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1、長三角經濟圈會給安徽帶來一些發展機會

長三角的城市擴容+交通的不斷改善,的確會給周邊省份,尤其是安徽增加很多發展機遇,比如黃山市就在今年開通了到杭州的高鐵,毫無疑問,上海和杭州的市民到黃山就方便了很多,這對黃山這樣的城市旅遊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很明顯的拉動作用。再比如,南京周邊的滁州和馬鞍山等地,隨著南京一小時都市圈的建設,也會增加一些機會,但是到底帶來什麼,真不好說,要知道,安徽人最喜歡到南京發展了,徽京可不是亂說了。

2、樹底下是漲不成大樹的

比如說蘇州這樣的城市,很厲害吧,經濟總量全國前幾,但是有上海這樣的擎天巨樹在,蘇州就會永遠在上海的陰影之下,這個道理放到安徽一樣使用,長三角經濟的融合,一體化的加快,城市之間一定有分工的,上海肯定是龍頭,南京和杭州這樣的城市都只能做小弟,安徽的那幫城市,想跨越式?怎麼跨,跨過誰?

3、跨越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麼多年來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城市有幾個?開埠以後的上海,第一特區深圳,浦東新區,未來可能還要加上雄安,這些城市不僅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還要有很好的政策傾斜,只靠抱大腿,就想跨越式?沒可能的。

謝謝邀請。開門見山,長三角經濟圈不會給安徽帶來跨越式發展的機會。

1、長三角經濟圈會給安徽帶來一些發展機會

長三角的城市擴容+交通的不斷改善,的確會給周邊省份,尤其是安徽增加很多發展機遇,比如黃山市就在今年開通了到杭州的高鐵,毫無疑問,上海和杭州的市民到黃山就方便了很多,這對黃山這樣的城市旅遊經濟發展可以起到很明顯的拉動作用。再比如,南京周邊的滁州和馬鞍山等地,隨著南京一小時都市圈的建設,也會增加一些機會,但是到底帶來什麼,真不好說,要知道,安徽人最喜歡到南京發展了,徽京可不是亂說了。

2、樹底下是漲不成大樹的

比如說蘇州這樣的城市,很厲害吧,經濟總量全國前幾,但是有上海這樣的擎天巨樹在,蘇州就會永遠在上海的陰影之下,這個道理放到安徽一樣使用,長三角經濟的融合,一體化的加快,城市之間一定有分工的,上海肯定是龍頭,南京和杭州這樣的城市都只能做小弟,安徽的那幫城市,想跨越式?怎麼跨,跨過誰?

3、跨越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麼多年來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城市有幾個?開埠以後的上海,第一特區深圳,浦東新區,未來可能還要加上雄安,這些城市不僅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還要有很好的政策傾斜,只靠抱大腿,就想跨越式?沒可能的。

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小旋风柴进2
2019-04-12

說實話,安徽真不應該進長三角。

安徽進了長三角,只能加速安徽資源的流失,比如人才,隨著戶口政策的放開,將會有更多的安徽人把戶口落在江浙滬,導致安徽後繼乏力。

安徽在長三角存在感不足,與江浙滬差距太大,使雙方心理落差加大,更加難以融合。嫁入豪門的寒門女子,終究難以上位。

如果安徽留在中部地區,無論發展水平還是文化底蘊、心理優勢,都不會落於下風,至少也能跟湖北平起平坐。再加上給合肥的交通樞紐地位,安徽坐鎮一方絕對諸侯待遇。

深圳大学壹哥
2019-04-16

阜鷹汕高鐵建設項目才是安徽省經濟騰飛重要標誌,皖南地區雖然靠長三角地區,但輻射能力偏遠,產業承接量不到5%左右,阜鷹汕高鐵一通,東銜長三角地區,南通珠三角地區,真正最富裕地區是珠三角地區 ,皖南地區能與珠三角地區經貿拉近了距離,阜鷹汕高鐵建設項目是安徽省最重點民生扶貧大項目!


阜鷹汕高鐵建設項目才是安徽省經濟騰飛重要標誌,皖南地區雖然靠長三角地區,但輻射能力偏遠,產業承接量不到5%左右,阜鷹汕高鐵一通,東銜長三角地區,南通珠三角地區,真正最富裕地區是珠三角地區 ,皖南地區能與珠三角地區經貿拉近了距離,阜鷹汕高鐵建設項目是安徽省最重點民生扶貧大項目!


深大壹哥
2019-06-23

不能,阜鷹汕高鐵才能振興安徽省經濟!


不能,阜鷹汕高鐵才能振興安徽省經濟!


运河之杨
2019-04-11

長三角一體化,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安徽。上海的產業梯度轉移,南京江北國家級新區的帶動效應,長三角的互聯互通,快聯快通,軌聯軌通,助力安徽產業的快速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喵星人约翰
2019-04-11

現在江浙滬關心的不是所謂長三角經濟圈,關心的是大上海都市圈,只有官媒才會提長三角經濟圈。

君子之交130622268
2019-05-24

綜合發展,跨越發展,不是喊幾句囗號,舉幾次手就能實現的。中央政策傾斜加兄弟省市的提攜關照,機遇欽點等。否則各自為政,埋頭吃飯,還是撐死胖子餓死瘦子。

马鞍山智信财务咨询
2019-04-13

合肥在高鐵方面已經超過南京了,在安徽的首位度無法撼動,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會逐步縮小與江蘇的差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