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7 個回答
慵懒国王
2018-11-30

說到底還是農民自身的侷限性

在春秋戰國時代,貴族一直都是統治階級的核心,是構成國家人才選拔的核心力量。下層階級很難有上升通道,尤其是靠文治武功,當然也不乏有下層階級逆風翻盤,成為了新的貴族。但是,這些人都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不是隨隨便就能得到君王的青睞,還要遇上重大的人生機遇。比如範睢、蔡澤、李斯等人莫不如此。而農民長期處於耕織勞役狀態,想的是一日三餐活下去,根本沒有時間和機遇能夠接受教育,大多都是任勞任怨,忍氣吞聲的人。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就拿劉邦集團與陳勝集團相比,兩者都是農民起義的代表。陳勝集團的人物是活生生的草根,外出打仗,治理內政,陳勝集團基本上沒有拿得出手的人,因為他們確實沒有人接受過教育,或是黃土朝天,或是築牆幫工,前半生都耗在了生存上。如果他們不是這次去漁陽戍邊,恐怕一生都被綁在某個小地方,就這樣碌碌無為地過完一生。

而劉邦集團不同,雖然大多也是草根出生,但不少都做過秦朝的公務員,對於看世界局勢和問題角度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劉邦還做過秦朝亭長,去過帝都咸陽,種種見識與閱歷不是陳勝可比。像劉邦的手下蕭何、曹參等都是官吏出身,對於安撫下層階級有的是一套。除此之外,韓信戰無不勝,沒落貴族張良運籌帷幄,陳平刁鑽毒計層出,這些都是劉邦的倚仗,也是陳勝所缺乏的。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陳勝集團的失敗,取決於自身認識不足。一是人才缺乏,真正統兵之將、治國之才幾乎為零。他之所以在前期能打下這麼多,主要是因為秦朝各郡縣兵馬不多,而能打動的民工數量是十分可怕的,常常是內部民工暴動,以人數取勝。而秦朝地方上郡守不以為意,驕傲輕敵。中央上趙高忙著奪權,封鎖消息,一直到函谷關外才出動國家戰爭機器。所以說,陳勝前期聲勢浩大,很大原因是統治者的不重視。能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對於秦朝來說並不難。可惜,雖然後來以雷霆手段屠滅張楚,但天下起義之勢已經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怎麼撲救,也不過是垂死掙扎。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二是管理糟糕,軍紀不明。陳勝首義,打到陳地就建立政權,生活開始奢靡,對於部下也沒有管束,沒有血腥手段來鎮壓蠢蠢欲動之輩,鞏固自己的威嚴。縱觀農民起義案例,大多是內部瓦解,叛徒要麼反水,要麼謀殺,要麼帶著重要物資投敵,很不幸的是,陳勝失敗的都是叛徒反水,第一代農民起義以陳勝為核心的領導人都死於內部叛徒之手。

三是將自己的權力分散,派出多路軍隊去開闢新的戰場,自己反而成為了最沒實力的那個。這些多路軍隊要麼最後在秦將章邯手下敗亡,要麼自立為王最後被殺。同時,雖然天下很多地方響應陳勝的號召,但他們名義上是起義諸暴秦,實際上還是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面和心不齊,天下亂成了一鍋粥,但並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聯盟。此時的張楚政權不過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勝並不能控制天下群雄。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四是時機不對,因為陳勝領導的起義是中國歷史第一次農民起義,之前並沒有可以參照的案例。而陳勝等人雖有領導才能,但沒有治理國家之能。在他們的字典裡,只要武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只要人多,就可以贏得勝利。也許前期適合於這種認識,到後期是絕對不行。陳勝身邊都是一路貨色,沒有文臣、武將、謀士,比如劉邦、朱元璋等農民起義之所以能夠成功,人才倚仗與控制,是一代領袖所必須的。但毫無疑問的是,陳勝這兩條都不具備,他的失敗是上天註定的。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五是陳勝宣傳口號不對,“大楚興,陳勝王”不過是玩迷信手段,騙一騙下層百姓還是可以,對於有閱歷,有身份的人是不屑的。這直接導致六國貴族們站到陳勝的對立面。陳勝曾派武臣、張耳、陳餘等人開闢河北戰場。結果,剛剛站穩腿腳的武臣們反水,自立為王,陳勝不得不應允。這就開了一個壞頭,只要手下有兵權有地盤的都可以稱王,也不必聽信陳勝一人。陳勝發家的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對於他人來說是洗腦,對於自己來說,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後迅速攻佔陳地,建立張楚。同時,派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西征,這個周文並不是農民,而是曾經春申君的門客,但由於缺乏戰爭經驗,在加上孤軍深入,被秦將章邯痛擊,兵敗自殺,五十萬大軍毀於一旦。隨後進擊滎陽吳广部,吳廣被叛徒殺害,張楚政權第二號人物的喪生,對於張楚政權來說,已是日薄西山。

隨著秦將章邯的進擊,張楚政權岌岌可危。而天下六國後代和貴族們在起義不到三個月內在各自故地復國,奪取農民軍的勝利果實。但他們都自私自利,不屑與農民軍為伍,最終導致張楚政權孤立無援。起義不到六個月,陳勝被叛徒殺害,張楚政權徹底滅亡。由此,六國貴族為首的起義軍接棒誅秦大業。

津城沐雨
2018-10-27

陳勝吳廣的敗亡,主要有七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槍打出頭鳥。

陳勝吳廣率先反秦,不管東方各地民眾還是秦國,都非常的關注,遭到秦國的首先打壓,可以說,秦國盯著呢!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二,章邯的出擊。

章邯是一個名將,各路分散秦軍失敗後,秦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派名將章邯出擊,而章邯把驪山囚徒和看守他們的秦軍帶出,這些秦軍都是百戰老兵,經驗豐富,囚徒大多也是六國降卒和亡命之徒,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強悍,陳勝吳廣農民軍難以抵抗。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三,驕兵必敗。

陳勝吳廣起義後,迅速壯大,分散的秦兵幾乎不是他們的對手,過於順利的發展壯大使他們滋生驕傲輕敵的思想,驕兵必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四,名不正言不順。

陳勝吳廣起義後,雖然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是仍然內心深處不自信,建立了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張楚政權,說是楚又不是楚,說不是楚又叫楚。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五,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

陳勝吳廣起義後,大多是農民等底層民眾,沒有大量的有才能的人加入,也沒有能征善戰的悍將統領,造成軍隊缺乏有效訓練和指揮,人多但是整體戰鬥力弱。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六,沒有和其他反秦人士配合聯繫。

陳勝吳廣起義後,並沒有和此起彼伏的各地反秦軍隊和組織取得有效聯繫以互相配合,屬於孤軍奮戰。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第七,名望低,號召力有限。

在古代,尤其那個時候,名望和出身很重要,作為農民起義軍,沒有像六國後人那樣號召力大,雖然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是在當時還是有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8-11-23

陳勝、吳廣起事於公元前209年七月,至陳勝被殺時,僅僅過去六個月。

陳勝很有戰略眼光,起義不久就攻佔了戰略要地陳縣並定都於此,並制定了軍事戰略規劃:主力西征、直搗咸陽、偏師掠地、一統天下。

吳廣率義軍主力西圍戰略要地滎陽,周文直搗函谷關進攻咸陽,宋留率軍平定南陽西攻武關,三路大軍直搗關中,滎陽是進入關中的門戶,函谷關和武關是進入關中的唯二入口,看似完美的計劃,卻不到6個月完全失敗。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陳勝的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

政治原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千古名言成為歷次農民起義的政治口號,並不能說錯,這句話放在陳勝身上可以,放在劉邦身上也可以,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造反有理,身份不限,這句口號對義軍來說簡直是分裂口號,憑什麼你陳勝可以,其他人不行呢,於是中原大地,峰煙四起,都起來造反,卻是一盤散沙,被秦各個擊破。

陳勝自立為王是極端錯誤的,先不說名是否正言是否順?一旦稱王你就成了出頭鳥,而且開了一個惡劣的頭,導致後面陳勝的部下攻城掠地後稱王者不計其數,武臣稱趙王,韓廣稱燕王,田儋稱齊王,周市擁魏咎為魏王,原來的部下都成了勾心鬥角的競爭對手。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內部原因。

陳勝被自已車伕莊賈殺死,吳廣被田藏殺死,兩大起義首領都死於自已人,足以說明起義軍內部混亂不堪。

‘’苟富貴,勿相忘‘’。這是陳勝說的,但並沒有做到,當昔日好友僅僅因為沒守規矩就被陳勝處死,導致故友寒心離去,人心向背,這是陳勝對故友。

陳勝的岳父聽說陳勝稱王了,前來投奔,結果陳勝對自己的岳父很傲慢,一點也不熱情,只當成普通賓客,並且也沒有行禮,岳父看到很生氣,就不辭而別了,這是陳勝對親屬。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陳勝稱王后設了兩個酷吏,專門糾正群臣過失,並不是以法律為依據督察群臣,而是以個人喜好為依據,凡是不聽話的大臣,都被治罪或被殺,導致群臣離心,這是陳勝對下屬。

陳勝派武臣攻打趙地,武臣自立為趙王,陳勝不追究。派韓廣攻打燕國,韓廣自立為王,陳勝不追究。田藏殺了吳廣,陳勝不追究,還封賞田藏,如此賞罰不分明,怎麼會不失敗呢?

陳勝缺乏凝聚人心和駕驅屬下的手段,導致人心渙散,內部分裂,又不能聽取正確的意見,怎麼會不失敗呢?

诗经研究
2018-10-27

陳勝農民起義,莫以成敗論英雄!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作者:趙輝)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在中國是個婦孺皆知的人物。其在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尤其十年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陳勝更是作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農民英雄代表,風靡大江南北。

作為年輕人來說,中學課本中《史記•陳涉世家》,是每一個學子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陳勝的四句名言,人人耳熟能詳:“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深深地影響做每一個走向社會的學子,是每一個處於奮鬥中人士心中的楷模,心中的英雄。

因為所有人對陳勝的生平事蹟都是相當的瞭解,對陳勝短短半年時間從一個屯田戍邊的苦力農民,成為一個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英雄人物,內心的羨慕嫉妒恨各種複雜情感夾雜其中,因此對農民英雄陳勝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評價與認知。

在所有對陳勝的認知中,到現在為止,對農民起義英雄陳勝生長生活的家鄉,仍沒有明確結論,使得陳勝在二千多年後,仍在四地“陳勝故里”奔波,無處安身。而其真正的出生地、生活勞動的家鄉安徽省懷遠縣陳集鎮君王村,更是對生活於此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一無所知。只有劉邦為祭祀隱王陳勝而建的園陵中,二千二百多年的古銀杏樹,在頑強地生存,靜靜地等待著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榮歸故里。

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對陳勝起義的經過、原因、結局,進行了詳細而細緻的描述: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可以說司馬遷對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與經過,進行了充分的說明、記述,作為史學家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對陳勝為何以扶蘇、項燕為旗號起事也進行了充分的表述,充分體現了陳勝在領導反秦農民起義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在司馬遷描述的背後,還有什麼內容是司馬遷沒有表述出來的嗎?答案是有的,而且對破解陳勝故里和陳勝領導農民起義反抗暴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秦謎》一書推測扶蘇之母是楚國人。陳勝和這九百人的隊伍作為楚國故地人,如果現在的秦朝是由作為楚國表親的扶蘇做皇帝,加上扶蘇的仁愛之心,定當不會讓他們受此大苦,走入生死難料的征途。因此,在楚國地盤上打著扶蘇的旗號起事反抗秦二世,將會得到楚國本地人的更多響應與支持,為農民起義的順利舉行增加號召力。

而更能激起這九百人奮不顧身、憤然起事的,卻是對犧牲於陳勝故里的楚國抗秦英雄項燕的崇敬與敬仰。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史記·楚世家》記載:“王負芻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二年秦使將軍伐楚大破楚軍亡十餘城。三年秦滅魏。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王翦果代李信擊荊。荊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堅壁而守之不肯戰。荊兵數出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距。”於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

《資治通鑑》記載: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楚人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御之;王翦堅壁不與戰。楚人數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戰,乃引而東。王翦追之,令壯士擊,大破楚師,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楚師遂敗走。王翦因乘勝略定城邑。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項燕在蘄南戰死為始皇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24年,距陳涉首事僅僅過去15年。而據筆者論證,陳勝故里正是在蘄南的安徽省懷遠縣陳集鎮的君王村,也就是說項燕抗擊秦軍失敗戰死的地方,正處於陳勝的家鄉。陳勝做為九百人的屯長,當是年富力強的四十歲左右,按此計算,十五年前陳勝在二十五歲左右。陳勝作為一個年輕人,經歷、目睹了十五年前楚軍抗擊秦軍的整個戰鬥過程,對項燕的事蹟聽之眾多,對項燕為國捐軀的精神,深深敬佩與感動,激發了陳勝這個年輕的農民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而這九百人屯田戍邊的農民隊伍也基本來自陳勝的家鄉,對項燕為國捐軀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詳,充滿崇敬之情。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這支九百人的隊伍來自楚國大將軍項燕為國捐軀的地方,項燕的犧牲,對血氣方剛、年輕的、充滿理想壯志的陳勝來說,不能不產生巨大影響,是年輕陳勝心目中的英雄。陳勝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項燕為旗號,高舉反秦的大旗,不僅是表達對心中英雄的崇敬,更是要像心中的英雄一樣為國捐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

因此,那些質疑陳勝農民起義的動機,以新出土的秦竹簡為依據,論證秦的法律還是很有人情味,沒有那麼殘酷,陳勝領導農民起義是農民陳勝有預謀的個人計謀。能寫出這種陰謀論文章的人,應該自己先去體驗一下這些農民的經歷:在七月份酷熱的天氣下,像九百人的隊伍一樣,自帶自備乾糧,在泥濘的道路上,無醫無藥聽天由命,光膀赤腳,在淮北粘性極強、寸步難行的沒有道路的路途上,食不果腹地走上一星期後,再回來坐在空調房裡評論秦朝法律的仁慈、陳勝及九百人必死農民隊伍的行為。不知這些教授是否還有興趣計算生死難料的苦力們耽誤3、5天是什麼處罰?耽誤10天是什麼處罰?秦竹簡現在能夠留下來的,件件都是國寶,字字都價值無限。但對被暴秦奴役下的人民來說,件件都是要命的殺人利器,字字都可以讓人民生不如死。那些坐在空調房裡研究秦竹簡的教授,何必要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和陳勝的這九百人走在生死邊緣的隊伍聯繫在一起,來證明你們的研究成果?來證明你們的理性,陳勝的個人預謀?能理解“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嗎?

陳勝做為一個改變中國歷史進程標誌性的人物,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其結束了中國長期形成的貴族統治慣例,為每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民爭取了權益,使後來的統治者不得不考慮下層人民的需求,不敢任意妄為地奴役人民。陳勝個人雖然身亡,起義失敗,但其留下的反抗暴政的火種卻迅速瓦解了不可一世的暴秦,這是六國的貴族階級沒能做到的事情;農民英雄陳勝從以身殉國的楚國英雄項燕那裡繼承的勇於擔當、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作者:趙輝)

源稚生
2018-11-27

誠邀。

在我國曆史上,秦國是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而秦國卻二世而亡,秦國也是第一個亡於農民起義的王朝。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不久由於各種原因,起義失敗。

歷史上對於大澤鄉起義失敗的原因總結很多,這裡也不多說,我要說的是農民起義軍為何失敗的重要原因:農民階級無法提出更為先進的生產關係和方式,還有就是與之帶來的秩序。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所謂秩序:《辭海》的解釋,“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齊守規則之意。”從法理學角度來看,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認為,秩序意指在自然進程和社會進程中都存在著某種程序的一致性.連續性和確定性。一般而言,秩序可以分為自然秩序和社會秩序。

《史記·陳涉世家》裡關於陳勝的記載,十分完備。但陳勝在這六個月裡的表演並不精彩:舉止失當、賞罰不明、朝令夕改,基本上是優點沒有,缺點多多,最終亡於車伕之手,那麼為何轟轟烈烈,天下雲集響應的起義沒多久就失敗了呢?

因為陳勝沒有自己的班底,唯一的班底就是吳廣,除此之外,他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足夠的財力,一言以蔽之:陳勝沒法建立新的秩序。陳勝的出現,意味著大秦王朝的混亂:天下狼煙紛起。不僅六國後人,當時秦朝的地方中下層官吏也對大秦王朝的暴政不滿,《史記》:“當是時,諸郡縣苦秦法,爭殺長吏以應涉。”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起義是打的旗號是張楚,所謂張楚就是張揚楚國風格的意思,本來這是一件十分好的事,因為在被秦國滅掉的六國中,楚國是最冤枉的。所以很多人對秦國其實十分的痛恨,這也是當時楚地十分流行“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種稅法的原因。陳勝吳廣的初衷是好的,但做法卻難以服眾,既然他們打出的旗號是張楚,那就應該立楚國的王室後裔為王,這樣的話陳勝吳廣就會師出有名,響應他們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可惜陳勝吳廣並沒有這樣做,選擇立自己為王。

陳勝親手點燃了武裝反秦的熊熊烈火,但是很快這把火開始失控。派出去的手下,有的自立為王,有的擁立六國後代為主,大家名義上共尊陳王,但私下裡各自為政,甚至於相互之間大打出手。
率先反秦的陳勝、吳廣聲勢很大,但為何會迅速敗亡了?

另一方面,陳勝馬上就連自己的內部都無法控制了。陳勝派吳廣進攻滎陽,滎陽還沒打下來,吳廣軍內部就先亂了。將軍田臧殺了吳廣,奪取了兵權,然後把吳廣的頭送給陳勝。陳勝對於田臧毫無辦法,只能接受事實。

陳勝吳廣兩人既沒有項羽百戰百勝的軍事能力,又沒有劉邦統御部下的手腕伎倆,最終導致了軍事上節節敗退,內部眾叛親離,失敗也是必然,沒有秩序,沒有目標綱領的農民起義失敗也是必然的。

刘庸69493607
2018-10-27

一個由單一農民階層組織的流氓無產者團隊,沒有知識階層的加入,是不能取得事業成功的。

西北望长安1981
2018-11-23

陳勝吳廣起義的結果是後來者居上,我國曆史上這樣的起義有雷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