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8 個回答
伊耆角木
2019-04-17

都說了是“一代名相”,做了宰相還叫不得重用?應該問的是為什麼最後被貶。那一來是得罪了更有手段的奸相李林甫,二來是他的性格太耿直不招玄宗喜歡,三來捲入玄宗繼承人之爭。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張九齡,嶺南人,出身平民,才學出眾。李隆基為太子時廣攬天下人才,張九齡參加策問,被選中,自此獲得重用。此後張九齡在朝中聲名鵲起,被時任中書令(首席宰相)的張說看中,認為同宗,大力推薦。張說後被貶,張九齡受到牽連,外放各州郡,直到張說死後,玄宗想到張說曾多次推薦張九齡,於是將其啟用。由於當時的宰相韓休、蕭嵩互相攻擊,雙雙被貶。張九齡與裴耀卿入相。二人都品行高潔,才華橫溢,並且精誠團結。朝政一時清明,欣欣向榮。讓已經由漸漸明轉昏的玄宗朝呈現出一派生機。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但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來了。李林甫是李唐遠支宗室,論輩分是玄宗的遠房叔叔。靠著舅舅楚國公姜皎(玄宗早年寵臣)的提拔做了小官。但姜皎捲入開元十年廢后風波被貶後死於外地。李林甫又走宰相源乾曜的兒子的門路,卻被源乾曜抨擊品行不正。仕途浮沉,終於靠著幫助宇文融鬥倒中書令張說,得以重新獲得重用。通過巴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和宦官高力士,並得到了宰相韓休的好感。有這三人的推薦,李林甫成功入相,以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中書令張九齡、侍中裴耀卿之後的第三宰相。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首先,李林甫入相之初已與張九齡有了矛盾。玄宗準備任命李林甫為宰相時,詢問張九齡的看法。張九齡直到李林甫之前走過很多人門路,對其不屑一顧,於是說任用其為相,擔心將來會危害宗廟社稷。李隆基沒有聽,依然任用李林甫入相。所以李林甫聽說了這個評價,自然對張九齡咬牙切齒。更何況,張九齡的中書令是首席宰相,為了最高權力,李林甫也要與張九齡拼個你死我活。

此外,張九齡才華橫溢,所欣賞的人也都一個個學富五車。而李林甫家道中落,沒有好好讀書,所以難免鬧笑話,比如曾將“弄璋之喜”的“璋”寫成“獐”。被飽學之士們嘲笑為“弄獐宰相”。他推薦的戶部侍郎蕭炅又被張九齡看重的中書侍郎嚴挺之發現把“伏臘”念成“伏獵”,又是大肆嘲笑,張九齡乘勢罷黜蕭炅。李林甫更恨他們。

第二,張九齡性格太耿直,屢屢犯顏直諫。全不及李林甫圓滑聰明。比如李隆基準備從東都洛陽提前回長安,張九齡認為正是農忙時節,車架出行影響收割。但是李林甫卻能提出免除沿途百姓今冬賦稅,巧妙解決問題。另外,李隆基準備提拔牛仙客為尚書,遭張九齡拒絕,退一步準備給他實封,又被拒絕,君臣面折廷爭,非常難看。而李林甫又對李隆基給予了支持,牛仙客成功獲得實封。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李隆基之所以一直不罷黜張九齡,是因為他正直。最後,李林甫從此處下手,借嚴挺之為前妻的丈夫刺史王元琰走門路的事,指使手下告嚴挺之徇私,張九齡不知是衝著自己,居然為嚴挺之辯護,說嚴挺之已與前妻離婚,不算徇私。結果玄宗大怒,作為嚴挺之的推薦人,張九齡被罷為尚書右丞、裴耀卿也被牽連罷為尚書左丞。李林甫大權獨攬,連牛仙客都當了宰相。

第三,捲入玄宗繼承人爭端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張九齡雖被罷相,仍在朝中。誰知又發生了“三庶人”事件。李隆基寵幸武惠妃,武惠妃便想盡辦法陷害太子和兩個兄弟,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做太子。張九齡拼命保護,而李林甫則為了報武惠妃提拔之恩,一力支持。最終,玄宗聽信三皇子造反的謠言,廢三個兒子為庶人,不久賜死。張九齡也因為觸怒玄宗,被徹底罷黜出京,外放為荊州大都督。

每天读诗词
2019-04-16

謝邀,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不能說張九齡不被唐玄宗重用,當初張九齡為相的時候,和唐玄宗關係很密切,玄宗也經常問政張九齡,也非常器重張九齡,那時候張九齡也是宰相主理朝政,另外也是集賢院學士知院事修國史,也就是國家朝政和文化都是張九齡在主持大局。


只不過後面張九齡被貶謫荊州長史是有三個原因:


第一,張九齡本人非常嚴謹,作風特別正派,非常注重細節,所以在皇帝身邊經常勸誡皇帝,為皇帝正衣冠,比如和玄宗下棋。

張九齡棋下得好,唐明皇便常找他下棋。唐明皇不是九齡對手,卻總是不服輸,天天都要張九齡陪他下棋,一心要與張九齡比個高低。九齡見唐明皇迷戀下棋不理國事,心裡焦急。

一日對弈,廝殺正酣時,張九齡忍不住地對唐明皇說:“陛下,天天下棋不好。”“不要緊,”唐明皇一面回答,一面提了“車”來捉張九齡的“馬”。“陛下,老這樣下棋,朝廷大事你怎顧得了啊?”張九齡又說。“不要緊,”唐明皇把對方的“馬”吃掉了。“現在內則官吏貪汙腐化,外則異族侵境,如不富國強兵,國有難,百姓就難安居。”“不要緊,朝廷有文武百官料理,你快下棋吧。”唐明皇仍擺弄棋子。張九齡便不再說話,他一邊下棋,一邊想法讓唐明皇把“車”騰了出來。唐明皇以為得勢,拿起“車”橫衝直撞,連掃几子後,又在中宮線上叫“將軍”。張九齡沒有起“仕”保“帥”,只上一步卒。唐明皇見走法奇怪便提醒九齡。“不要緊。”張九齡若無其事。“你不顧將軍,吃帥你就輸了,還說不要緊。”九齡此時大笑說:“陛下,下棋好比管理國家大事,如帥一動不動,與各子不齊心,各子也不保護他,這局棋當然輸囉。下棋是娛樂,國事才要緊”一席話說得唐明皇面紅耳熱。


二、唐玄宗被成就衝昏了頭腦,自大了起來。


隨著唐朝玄宗治理下國力繁盛,唐玄宗自認為自己是一代賢帝,自大了起來,其中他的很多提議都被張九齡給否了,心裡自然也是不痛快。後面玄宗聽了張九齡建議,覺得也都是對的,逐步自大起來,其中安祿山事件,張九齡堅持要殺,玄宗想做賢主,堅持不殺,最後造反了,被趕到四川去的時候玄宗苦著後悔沒聽張九齡的。


當然玄宗的這種心態給了李林甫機會,李林甫摸透了玄宗心思,巴結奉承玄宗的同時詆譭張九齡,就這樣,玄宗和張九齡疏遠了,最後下放到荊州。


張九齡一生


說起唐朝,你們心中的男神是誰?謫仙人兼旅遊達人李白?還是一生漂泊居無定所的杜甫,還是風流佛系的白樂天?其實,真正的男神、大boss都喜歡在幕後潛水。那麼唐朝真正的男神是誰呢?我先賣個關子: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 唐代開元盛世最後一名賢相,唐玄宗是他的迷弟;

3、 唐朝既有權位,又有品德,還文采出眾的文壇宗主,杜甫、王維、孟浩然都寫詩給他表達如滔滔江水的敬仰之心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如果這都猜不到,那就繼續聽我講他的故事。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唐朝,在廣東韶關,有一位少年,長相俊俏,又活潑聰明,因為他家鄉在韶關曲江,人人都叫他小曲江。小曲江,天賦異稟,13歲就在班裡寫得一手好作文,經常被老師拿來當範文,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了。

說來著小曲江果然不負眾望,25歲就高考成功,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四五十歲高考沒考上的大有人在。從此小曲江,走出了大山,進入長安,獨自去挑戰新的世界,從小曲江成長為曲江先生。

去油膩法則一:做人要有準則,不能亂拍馬屁

要說這成功之路,光靠努力不行,也得靠運氣,曲江先生就是幸運兒,他的才華得到了一位正國級幹部兼大唐文聯主席的賞識,因為都是同姓,還主動和他查家譜,找個了十竿子打不著的同族關係,這樣一來,曲江先生就無敵了。如果深諳官場法則,曲江先生可是要好好背靠這棵大樹,可曲江先生,是有原則的,對這位貴人並不是阿諛奉承,惟命是從,而是君子之交,因而,這位貴人更加喜歡他了。

去油膩法則二:謙虛做人,多幹事,不要老是拿資歷吹牛

也就是因為曲江先生,做事有準則,敢於說真話,才在大唐紀委當官沒幾年,39歲的曲江先生就得罪了當時的大唐王朝二把手,被辭退回老家休息。40歲,不惑之年,標準的大叔一枚。捲鋪蓋回到嶺南老家後,他沒做憤青,也沒有整天打牌,更沒有拿著在中央當官的資歷到處吹牛皮。而是看著家鄉的大山發了愁,嗯,他想給家鄉修路,帶領鄉親致富!

果然,這個想法得到了中央批准,曲江先生當起了工程師,修建了當時的京廣線。

這個時候的曲江先生,空閒了也和好友自駕遊,又一次他們來到了廣州看海,望著眼前的大海,寫了一篇很佛性的遊記,寫完後他並沒有配了幾張直男自拍照發朋友圈,而是自己放到筆記本里藏了起來。

《與王六履震廣州津亭曉望》

明發臨前渚,寒來淨遠空。

水紋天上碧,日氣海邊紅。

景物紛為異,人情賴此同。

乘槎自有適,非欲破長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去油膩法則三:做事注重細節,充分準備,樹立靠譜形象

路修好了,也正好中央缺人,他便重新被中央任用,回到京城當官。這次上任,中央讓他到大唐朝的組織部當官,主管人才選拔和考核。對於這個職位,曲江先生,充分發揮了做事要注意細節的特質,對於人才選撥親自下基層、發問卷搞調查,事後寫了厚厚一摞調查報告,排版精美,裝幀美觀大氣,讓領導很是喜歡。

去油膩法則四:注重行為舉止,穿著大方、簡潔、得體、更要優雅

畢竟當官不是那麼好玩的,曲江先生經過又一次降職出京後,又回到了首都。由於曲江先生名聲在外,寫的好文章,做事認真靠譜,這次,大唐王朝讓他擔任行政部部長,主管草擬國家公文。由於他的認真細緻,在他職業生涯中沒有出錯,贏得國家首腦信任,一路升到了宰相。

生活方面,曲江先生十分講究,衣服必須整潔乾淨大方,髮型必須整整齊齊,規規矩矩。人本身長得帥,又這麼注重穿著,皇帝看見也是賞心悅目。

那時候,官員上朝議事,手裡都要拿塊象笏。不用時,就把象笏往腰裡一別,這個動作十分不講究,有點像鄉野村夫插菸袋的動作。曲江先生這樣講求風度的人可不會做這樣有損斯文的動作,他讓僕人做了一個很精緻的袋子,專門用來放象笏。每次上朝,就由僕人提著象笏袋子。後面,這種優雅得體的禮儀,被歷代作為標杆沿用。

正因為曲江先生風度翩翩,舉止優雅,以至於後面皇帝每次選宰相都要問一句:舉止風度比得上曲江先生嗎?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去油膩法則五:不做憤青,拒絕鍵盤俠

曲江先生是這個大唐王朝最後一位賢相,當初他曾一眼看出外官有反意,多次建議皇帝殺掉這名外官,可是皇帝喜歡裝大度,裝聖君,結果後面這位外官,掀了皇帝的老巢,自己倉惶逃到四川,那天晚上皇帝望著四川的月亮,哭著想起了已經離世的曲江先生,追悔莫及。

如此完美的人,肯定會招人妒忌,是的,後面曲江先生被小人彈劾、離間,走出了權利中央,下放到了荊州。但面對小人的排擠,曲江先生不失大度,給這位小人發了個短信,短信內容就是我沒有那個心思和你爭。

歸燕詩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下放荊州之後,曲江先生,沒有抱怨,沒有憤青,他能做的都做了,也無怨無悔,不求別人讚譽,只求問心無愧。他老了,每到晚上都會回想這一生的坎坷起伏,因此寫下許多著名詩句,如:

感遇十二首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在荊州的時候,曲江先生,不忘初心,在崗位上仍然日夜操勞,這時候遠在塞北出差的王維,想起了恩師的境遇,多次寫詩安慰,曲江先生也都寫詩回覆。

《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曲江先生回信:

《答王維》

荊門憐野雁,湘水斷飛鴻。

知己如相憶,南湖一片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除此之外,曲江先生還把一生沒有當過官的孟浩然拉到身邊滿足了他的官癮,期間王昌齡也慕名而來,國家不幸詩家幸,一代賢相的隕落,雖直接為後面的安史之亂埋下伏筆,但,在荊州的這一段時光,幾位劃時空的偉大詩人相聚一起,造就了一場場的文壇盛況。

這位曲江先生就是唐代開元盛世最後一位賢相、一代文壇領袖、帥氣的氣質大叔張九齡。

一位才堪用世,終身目光如炬公平正直的宰相,一位唯才是舉提攜後生的盛唐文壇宗主,一位“語清省”詩文如黃鐘之律的大詩人,一位舉止優雅,氣度不凡的儒雅真君子。我們唯萬世景仰之。

开拓的世界491
2019-04-16

謝謝邀請!

張九齡(678——740)年,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朝名相,也是著名詩人,文學家,是西漢留侯張良後裔。他七歲知屬文,能吟詩作對,被稱之為神童。唐中宗景龍初年中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歷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等職,死後諡荊州都督,文獻公。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張九齡舉止優雅,風度不凡。他為官清廉,忠耿盡職。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於與邪惡勢力作鬥爭。主張君王應以民為本,扶持農桑,反對窮兵黷武;選官應舉賢任能,反對浮華虛才,名實不符;提議加強朝廷對軍隊的控制權。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祿山任平盧將軍,在討伐契丹時失利。張守珪奏請朝廷將其斬首。張九齡頗有識人之道,斷定安祿山日後必反,於是在奏文上批示斬首,可玄宗看了批示後說:“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於是將其釋放,以示皇恩。可惜玄宗不辨奸邪,讓當年石勒起兵反晉亂華的歷史重演。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由於張九齡“小必諫,大必諍”,屢勸玄宗勵精圖治,不惜觸怒龍顏。又常與饞黨相抗,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等一干小人的詆譭下,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罷相,貶為荊州長史。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被貶,李林甫接替相位,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張九齡請求回鄉祭祖,因病於五月七日去世。

關於張九齡沒有得到重用,是因為玄宗在位前期還算勵精圖治,由於時間較長而漸漸的疏於政務,貪圖享樂,聽不進張九齡的忠言。而李林甫則善於察言觀色,能揣摩皇帝的心理,所以才得到玄宗你重用。

後來安祿山造反,逼得玄宗李隆基逃離京城,到蜀中避難,想起張九齡之言感慨萬千,痛哭流涕,後悔沒有聽賢相之言殺了安祿山,真是痛心疾首。遂遣使到韶州祭奠張九齡,並撫卹其家人。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張九齡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而且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詩千古傳頌。他早年的詩作詞采清麗,情致深遠,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贊,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尤其《望月懷遠》中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唱絕千古,有《曲江集》傳世。對後世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他的人品更是一直被人們所讚頌、崇敬。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旧事旧人历史说
2019-04-15

也不能這樣說,唐玄宗對張九齡來說還是有很深的知遇之恩的。張九齡是嶺南第1個狀元,也是第1個當上丞相的嶺南人。

在唐玄宗早期,他還是10分重視張九齡的。張九齡曾經做到過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尚書令。他是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公元740年。由於受到李林甫的攻擊,唐玄宗相信了李林甫的小人之言,將張九齡典出朝廷。張九齡的離去,標誌著唐玄宗開始走下坡路。而張九齡的髮型標誌著唐朝開始走向下坡路。雖然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但是在整個盛世堂一之下,包藏著的是無數危機重重的滅國之禍。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楊國忠先後專權跋扈,所以說張九齡被貶,那是唐朝轉衰之後的事。在前幾年,唐玄宗還是十分信任他的。

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在四川的時候想到張九齡的愛國之言,都會哭的不成樣子。太監再怎麼勸說也是停不住,但那時唐王朝已經走向了衰落之路,張九齡不可能再復活了,所以唐王朝也就在歷史的車輪之下被碾壓了。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彼岸历史
2019-04-15

謝謝邀請。

張九齡,唐代玄宗一朝的著名宰相,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即出自其手。玄宗時代,他從被倚重到被擯棄,不僅見證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由明入昏,更見證了大唐的由盛轉衰。

一、張九齡沒有“與時俱進”。

李隆基需要張九齡,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前期的李隆基勵精圖治,手底下也是名相輩出,張說、姚崇、宋璟、裴耀卿、張九齡均為忠直耿介、能力出眾之流,與李隆基君臣相得,直追當年李世民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的君臣故事。第二,張九齡是著名的詩文聖手,而李隆基恰恰需要盛世文章來歌頌昇平,一個文學宰相正應時需。

“開元”到“天寶”,李隆基完成了從年富力強勵精圖治到驕矜自大享樂怠政的轉變。而終張九齡一世,都一直致力於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政治理想,凡事都以社稷為重,以大局為重,不盲從於權威,只服從於內心的道德召喚。因此,他經常無視李隆基至高無上的皇權,“事無細大皆力爭”——這一點對於前期的李隆基還是具備一定的殺傷力,但當李隆基躺在功勞簿上悠然自矜的時候,張九齡的這種行為就顯得“不識時務”甚至不識抬舉了。日積月累,當李隆基的腦子裡盛不下一句直諫之言時,張九齡的宰相生涯也就到頭了。

二、李林甫的“適時”介入。

伴隨著張九齡下臺的,是“口蜜腹劍”的著名奸相李林甫的上臺。這一上一下,明的是張、李二人的忠、奸較量,暗的卻是皇權和相權的進退消長。

與張九齡最大的區別是:至始至終,李林甫一直堅持個人意志服從皇帝意志,沒有違逆,更沒有直諫;沒有原則,也沒有操守。有兩件事最說明李林甫的人品和做事風格。一個是太子廢立。由於武惠妃的“枕頭風”,李隆基向宰相們提出了換太子的動議,作為首相的張九齡對此堅決反對,李隆基氣急敗壞卻又無計可施。李林甫簡單兩句話就撓到了李隆基的癢處:“此乃皇上家事,何必問外人?”太子李瑛的命運就此決定。第二件事是牛仙客入相。牛仙客從最基層小吏做起,雖然出身卑下,但憑著一步步做到河西節度使、朔方節度使,政績斐然,李隆基派人考察後就想擢其入相。但張九齡以其粗鄙、有損國體為由,幾次否決李隆基的提議。顏面無存而惱羞成怒的李隆基又適時感受到了來自李林甫的春風:“苟有才識,何必辭學!天子用人,有何不可?”一起看似不可調和的皇權、相權矛盾就這麼迎刃而解。但這時,張九齡、李林甫在李隆基心中的天平上已經嚴重失衡。不幾天,張九齡以“徇私”罷相;第二天,李林甫入相,開始了十九年的“獨相”生涯。

此時,時間是大唐開元二十四年年末,距離那場動搖大唐根基的叛亂還有整整二十年。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一代名相張九齡為何不得唐玄宗的重用?
识途m
2019-04-15

識途.張九齡是歷史上有名的直臣.遇有難斷之事.敢講真話.從不忌上.他是玄宗時的最後一名賢相.九齡初任相為開元末.時玄宗尚具大志.君臣始處也算融洽.開元國勢熾盛.玄宗治心漸退.有意歌舞遊樂漸重.而意勤政理朝漸微.而九齡專注於理政治國.操軍控強.二人的政治走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衝突.加之九齡直言吋斃.不會曲迎君臣衝突緩解己不可能.九齡.風韻高遠.此玄宗深羨.因勉留朝上.開元末天寶初.加任族人李林甫為右相.位在九齡下.甫城府極深且心智超凡.上意欲何.每每猜中.迎上施行.每每深獲上心.玄宗曾對下言.有李甫在.朕可高朕無憂了.時祿山進朝.也是勢力小兒.深得貴妃喜愛.上於朝堂上褒獎此兒眾臣附阿.獨九齡公力排眾議.言祿山小兒其後必反.請斬力決.當朝逆上.玄宗怒.強掩怒容.吒日.爾心胸太狹.不能容人.後當改之…事後林甫又進言.說九齡居朝日久.傲視群僚.漸萌欺上意.玄宗益怒.不久便貶九齡為荊州長史.遠離廟堂.九齡遇貶.正當國家處關健期而失相位.是任相時期不對.如開元初任相.也會和姚崇宋璟一樣.成一代良相名相.是性格使然.不能阿諛附勢.是忠臣良將的悲劇.是對手林甫的奸能超己.如此種種.造成良相離朝.引起天寶禍亂′

友情天地781
2019-04-15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最後一位賢相。此時的玄宗已經從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變成了一個只圖享樂的皇帝。張九齡不能順應玄宗的這種變化,受到排擠很正常。

大麦9835471
2019-04-15

謝謝邀請!張九齡是得到過唐玄宗的重用的,開元盛世有他的功勞,後期不用張九齡也有張九齡自己的原因。張九齡淡出政壇原因,第一張不受李隆基控制,李不想用他。第二張認為李隆基不聽他的,幹著沒意思。

廣東佬張九齡政見相當犀利的,張九齡一直主張殺了鬍子安祿山,可惜李隆基不聽。假如殺了,可惜沒如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