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探索發現|隱匿於關山幾千年的蓮花臺,竟是秦皇祭天第一臺
博美神奇
1/20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出自《左傳》,直譯為:國家的重大事情,在於祭祀和戰爭。祭祀作為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表達人們對於天地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希望得到天地的庇佑。古代祭祀有嚴格的等級,‘天’只由天子祭。傳說黃帝曾祭天於蓮花臺,黃帝的祭祀掀開祭天的開端。......蓮花臺位於甘肅平涼的華亭,這次有機會能來華亭,定要前去拜謁。
2/20 蓮花臺距華亭市區35公里,屬於隴山山脈,其北段稱為六盤山,南段稱為小隴山。它是涇河、渭河和葫蘆河的分水嶺。整個隴山又稱為關山,蓮花臺所在的青龍山位於小隴山中間地帶。歷史上這一帶戰亂頻繁,關山成為邊關的代名詞,所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就是這裡真實的寫照。
3/20 而蓮花臺這一帶是秦人的發源地。早在西周,秦始皇的先人秦非子曾是周天子的養馬官,因技術高超、敬業受到天子重視,天子慷慨地把這裡封給他,命其在關山大規模養馬。秦人勵精圖治,逐漸強大。西周末期戰爭爆發,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在這場慘烈的亂戰中,秦襄公護佑周平王(東周第一位天子)有功,後爵位晉升至諸侯,得到了關中更多的封地。
4/20 我們一行是下午四點多才趕到蓮花臺景區,原因是進景區入口的道路被損毀,耽誤了行程。抓緊時間,急忙升起小飛機,俯瞰巍峨的關山。蜿蜒盤旋720餘里的關山,把大地分為隴西、隴東。成為平涼、華亭與長安的一道屏障。這藏龍臥虎之地,孕育曾經弱小的國家,以此為根據地,憑藉關山天險,逐步發展力量,走出關中,走向輝煌,秦始皇就是從這裡起步的。
5/20 在那些殘存古棧道和陡峭的山路,那首《隴頭歌辭》似乎在迴盪:“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隨著這歌聲穿越時空,彷彿看見了商賈、僧道和拓疆者們,一步步艱難走過這崎嶇的山路,過隴西,渡黃河,奔向西域,走出了聞名後世的“絲綢之路”......
6/20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倍感其強大離不開上天的庇佑,於是,仿效黃帝祭祀炎帝的先例,在公元前220年建五畤——鄜畤、密畤、上畤、下畤、畦畤,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以告謝五帝神靈!其中上畤、下畤就建在蓮花臺,秦靈公下畤祭炎帝,上畤祭黃帝,開創帝王將相,在蓮花臺修建祭壇,並封禪祭祖之先河。
7/20 上畤、下畤建在蓮花臺景區的腹地,我們要翻過雄奇的青龍山,才能到達山谷底部的大牛窯溝。從這兒必須徒步進山,才能尋覓神祕的上、下畤。攀爬的路是沿襲以前的“回中道”而修建的,蜿蜒曲折,猶如進入幽邃的迷宮。
8/20 沿著潺潺溪流激盪的峽谷而下,聽陣陣松濤在耳邊迴響,眼睛卻在不停搜尋著“畤”。何為畤?畤是古代帝王專門用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指神能到此止之意。既然是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那建畤的選址一定是非常講究的。“當建在大山之下,小山之上,於澤之中園丘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建在四面高山環繞的高爽之丘,並且要溪環水潤。
9/20 對照上面的信息,現在:“大山之下、溪環之水”有了,要尋覓的就:中園丘上。但隱匿在崇山峻嶺之中能與神靈交流的聖壇會在哪兒?好吧,動要輔助工具,我升起了小飛機。
10/20 青龍山的植被很茂密,溝壑縱橫。小飛機巡視了好久,終於發現在青龍山南面方向兩邊環抱如箕的山彎裡,有一座孤峰兀立於深壑之中,高聳如塔,在小石山頂的右柱上,矗立著一個兩米多高的小石柱,上面支撐著一方巨大的石塊,整體如同一位尊者,在蒼松的華蓋之下目視著遠方,這就是蓮化臺。
11/20 一縷陽光灑落在形似蓮花盛開的臺上,那棵熠熠生輝的蒼勁伴著天然的石塔,固守著天地之間的祥瑞之地。蓮花臺被當地人民傳為:“高聳頂天堂,夜間發毫光”,賦予了她神奇的色彩。這個地方就是上畤,是秦靈公祭黃帝的地方。
12/20 秦始皇祭祀炎、黃二帝之舉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此後,漢高祖、漢武帝等帝王均仿效秦始皇在蓮花臺進行祭祀活動。漢武帝把祭祀活動推向了一個高峰。元狩元年,漢武帝在祭祀活動中得了一個瑞獸,大喜,改年號為“元狩”以示慶賀。並將祭祀活動定為一年一次。為了方便龐大的祭祀隊伍的住行,在秦御道的基礎上又擴修成了“回中道”,恢復了文帝十四年被匈奴燒掉的秦回中宮,以做行宮。
13/20 後來,因戰爭和朝代的更迭,蓮花臺祭祀活動進入了低潮期。但到了唐朝,李淵不僅恢復祭祀,而且恢復了封禪。到武則天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唐玄宗於天寶五年又封西鎮吳山(既青龍山)為“得成公”,並派大理少卿李稹代他去祭祀。
14/20 其後的唐皇李純,敇封其山為“西隴之名山”,據《青龍山碑》記載:敇封食糧僧道 3500 人,那時青龍山佛道儒三教並存,蓮花臺原有寺廟50多處,古建築200餘間。公元763年,吐蕃大肆入侵,戰火延及隴山周圍,使這一帶變成了人煙稀少的戰區,耕地荒蕪,城、村成為廢墟,“西鎮吳山”的祭祀終止......
15/20 我們繼續前行,在上、下畤之間有一千佛洞,這些建築為上畤遺存,洞內雕塑歷經滄桑,殘缺不全,但依稀可見雕像之生動,雕塑之精美。最令人驚奇的是:千佛洞鄰近一高大的石崖,崖下又有一石洞,洞內石縫中流出一股清澈甘美的泉水。據說此泉“十二三人注水水不漲,千萬人用水水不減”,飲用泉水有袪病延年之效,故而被人們稱為“神泉”。
16/20 千佛洞附近還有大殿、菩薩殿、靈官廟、山神廟等遺址十幾處,這裡雖然在吐蕃霸佔之後,帝王祭祀炎、黃二帝不再進行,但由平民供奉的香火一直在延續......“蓮花臺”現存石碑21塊,其中字跡清晰較完整最早的唐元和十二年石碑為憲宗李純敕封碑,清晰地記載著:“西隴名山之主山,群山要朝主山。主山居中為黃帝仙山”。
17/20 我們見天色將晚,便向敬香的朝拜者打聽下畤的情況。他們告訴我:下畤有靈官臺、八仙台、玉皇頂、三清檯和老君臺等等,分佈各臺的寺廟遺址有二十幾座。但道路艱險,都是廢棄的古棧道和陡峭的山路,你們要去至少一個多小時,趕過去可能天就黑了......
18/20 下畤是傳說中黃帝祭祀炎帝的地方,炎帝神農氏是農耕的發明者,黃帝祭祖其實是對農神的祭祀。而此地也是秦始皇仿效黃帝,恢復華亭蓮花臺祭祀炎帝的地方。我真得很想實地去看看,但天色太晚,無奈之下,再次冒險起動小飛機,溝壑之中小飛機信號很弱,容易失聯,但必須升空看看......
19/20 順著朝拜者指導的方向,沿著山脊的走向,在峻嶺與溝壑之間去仔細找尋。終於發現在峽谷之間,有一座幾十米高的圓錐山峰,形如石塔拔地而起,頂端的兩棵松樹蒼勁挺拔,似在探問蒼天。這難道就是下畤黃帝祭天處嗎?在得到朝拜者的肯定後,很是欣慰,如願以償地返航了。
20/20 歷經三個多小時的探尋,或許看見的僅僅是蓮花臺冰山一角,卻能感受到帝王將相翻越關山祭天的不易,之熾誠!體會到漢武帝鑿空西域之英明,一直在體會這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2019-08-2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