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10 個回答
而知而行
2019-05-17

朱瞻基是明朝第四位皇帝,史稱“明宣宗”,明朝在他做皇帝時走向了鼎盛,稱“仁宣之治”。然而,誰能想到,這樣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的即位之路卻危機重重。

紫禁城皇帝賓天的消息傳到考察返遷南京的太子朱瞻基的同時,也傳到了山東濟南的漢王朱高煦的耳朵裡。朱瞻基時年28歲,他很果斷地放棄了從山東入京的打算,而事實上,從南京去往北京的路上,一個接一個陷阱已經在等待著這位明帝國未來的掌門人。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間道而行的年輕太子)

佈置這些陷阱的,就是朱瞻基就是漢王朱高煦,朱瞻基的親二叔,明仁宗的弟弟,朱棣的次子。

劫殺當朝太子這麼出格的事,也就只有朱高煦這樣的人才能做的出來。說到底,這都與朱棣當年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的承諾有關。

朱棣在“靖難”時,多次陷入絕境,朱高煦多次扮演了救火隊長的角色。如果不是建文帝的婦人之仁,朱棣父子也許就根本打不到南京城下。實際上,即使朱棣打到了南京城,如果不是李景隆開城投降,南京城久攻不下,勤王明軍大集於南京城下,朱棣也不可能做成中國有史以來唯一的藩王起兵成功的案例。

因此,在創業艱難的征程中,朱高煦給朱棣就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危急關頭,朱棣已經筋疲力竭,他拍著兼程趕來的朱高煦的肩膀說:好好努力,世子的身體不好。

朱棣口中所說的“世子”,說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熾。他腿腳因有殘疾,因此就沒有跟隨上靖難的腳步,而是被安排留守在北平供應器械糧草。朱高熾的世子地位是太祖皇帝敕封的,是朱棣的嫡長子。雖然有殘疾,卻是好讀書知禮。這在出身底層的朱元璋看來,是良好家教的體現。

相反,次子朱高煦在南京城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這位皇孫簡直是膽大妄為至極,不學無術也就罷了,竟然草菅人命,隨意擊殺驛丞,時人議論紛紛,指責朱棣家教門風。

然而,這位看起來不怎麼成器的二公子,打起仗來卻是把好手。他在靖難之役中,與朱能、張輔等成為朱棣身邊的得力戰將,立下了功勳。由於朱棣當年曾經說過勉勵他的話,這位二公子開始有了奪嫡之心。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靖難之役)

朱高煦生的高大威猛,在軍隊裡有很多朋友,他們都向朱棣推薦這位二公子入主東宮。文官們卻看出朱高煦野性難馴,他日即位天子終非是社稷之福。朱棣平衡利弊,最終還是選擇了有更高民望的朱高熾做太子。

朱高煦怎麼能夠服氣呢?他是那麼英勇無畏,立下了那麼多戰功。於是,他藉口留在京城,對太子身邊的人發起了進攻。

歷代以來,太子都不太好當。做的出色了,皇帝認為你要奪權;韜光養晦了,皇帝認為你不“類己“。所以太子不能殺伐果決,只能隱忍圖存。

朱高煦肆無忌憚,把太子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給打倒了,解縉被殺,楊士奇入獄。朱高煦的奪嫡之路看起來順利異常,太子已經被剪除了羽翼。

然而,朱高煦的高調奪嫡引起了朱棣的警覺,尤其是朱高煦自命不凡,因為討得了“天策衛”,竟然以李世民第二自居。天知道這位藩王腦袋裡在想什麼,李世民雖然是一代聖主,可那是普通藩王該說的話嗎?李世民殺兄逼父才奪得皇位,而且他也是排行第二。如此野心,豈不是司馬昭之心?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高煦飛揚跋扈)

朱棣起了疑心,問起身邊人等,如何看待漢王。結果就是“漢王平日長以李世民自比”一句話,讓朱高煦失去了奪嫡的資格。他被強制遷封到山東樂安,就在皇城根上看著。

明朝初期,因為邊事多發,導致藩王掌兵,所以才有靖難之役。朱棣登基後,自守國門,藩王兵權都被收歸中央。朱高煦這次被趕出京城,一者沒有邊地藩王的兵權,二者就在京師附近,都被錦衣衛看在眼裡。正常情況下,朱高煦應該收手了吧?

朱棣在北伐班師途中病逝,楊士奇派人封鎖消息,先報給太子朱高熾,讓其準備登基。等皇帝靈柩到了京城之後,在山東的朱高煦才知道皇考已經賓天,卻大局已定,無法更改。

然而,天不絕人願。朱高熾做皇帝不到一年,因為身體不好,竟也賓天了。這一次朱高煦吸取了教訓,在京城派了很多探子,早早得到了消息。可是遠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才是大明帝國第一順位繼承人,為了搶奪皇位,朱高煦狠下一條心,在南京到北京的路上派出了數批死士,準備劫殺太子。

朱瞻基金蟬脫殼,錦衣夜行,餐風露宿,終於躲過了多次暗殺,順利來到京城。這段史實被《明妃轉》改編,成了朱瞻基次子朱祁鈺的故事。

朱高煦的如意算盤再次落空。可是他毫不氣餒,他依然認為那個皇位是他與父皇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所以,不管作為新皇帝的侄子怎麼賞賜慰問,他都不改初心:就是要做皇帝!他派了使者去問以前的老戰友張輔:我準備靖難,跟我一起做大事嗎?張輔是從靖難之役中走出來的,當然知道其中凶險。現在讓他再來一次,憑什麼??於是,張輔立刻向領導彙報,漢王朱高煦反跡已露。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即位後的明宣宗)

朱瞻基幾次勸阻不成,為了震懾人心,選擇了御駕親征。因為離得近,所以沒幾天就帶領大軍來到了樂安城外。朱高煦看到王師勢力,嚇得不敢繼續抵抗,準備投降。結果他的部下王斌拉住他,說:寧可戰死,決不投降。

朱高煦不得已舉起手來,喊了幾句口號“誓與樂安共存亡”!隨後他來到城下,向皇帝陛下請罪。朱高煦這一降,可苦了跟隨他的那些部下們。王斌等640多人因為教唆漢王之罪被殺,其他人等也分別被髮配邊疆等地,朱高煦的勢力被一掃而空。

朱瞻基倒是沒殺朱高煦,把他關到了一個別院裡。過了幾個月,朱瞻基來看望他的這位叔父,可是這位被貶為庶人的朱高煦還存心使壞,故意絆倒了朱瞻基。這位好脾氣的皇帝生氣了,叫人找來一口大銅缸,把朱高煦給反扣進去了。朱高煦直到此時還在逞能,仗著自己力大,竟然托起了重達300斤的銅缸。朱瞻基氣不打一出來,立刻命人在周圍架上爐火,將朱高煦活活炙死。朱高煦死後,他的十個兒子也一同被殺。

看朱高煦的造反史,感覺有一種濃濃的黑色幽默。他究竟是心大到何種地步,才能如此不按常理出牌?

又或者,朱高煦作為朱棣口中“英果類我”的嫡子,戰功赫赫,本來有著很大的機會奪嫡。先天不足的太子黨選擇了“鄭伯克段於鄢”的策略,示弱於朱高煦,使得朱棣警覺,從而不戰而勝。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明朝版本的“鄭伯克段於鄢”)

後來的朱瞻基同樣放縱朱高煦的造反行徑,待到朱高煦反跡已現,朝野人人憤恨時,再順從大家的意願將其打倒。不僅避免了民間關於皇家的閒言碎語,更是收穫了士眾人心。

上帝要想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朱高煦自比李世民第二,太子集團卻以柔克剛,終成大功。

身居高位的朱高煦,不知進退,一味猛打猛衝,最終折在了文人輕飄飄的話語裡,可謂是有勇無謀了。只是他臨死時是否能醒悟過來,他的大哥和侄子都都對他的行為洞若觀火,只等他咎由自取,自取滅亡。

黑句本
2019-05-17

絆倒朱瞻基,這是朱高煦作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明成祖朱棣的這個二兒子,生性凶悍頑劣,洪武年間與秦、晉、燕、週四世子一同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往京城學習,這傢伙整日遊蕩厭學,言行輕佻,據說朱元璋十分厭惡這個孫子。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朱高煦和兄長朱高熾一同入朝,實有被建文帝拿來當人質的意思。舅舅徐輝祖見他依舊我行我素,頑劣不堪,便暗中告誡他,要懂得慎行。朱高煦這傢伙非但不聽,相反藉機偷走了徐輝祖的寶馬,渡江後一路作惡不斷返回了北平。

兒子逃離囚籠,此舉無形中為朱棣起兵造反奪天下創造了有利條件,正因為如此,朱棣對他這個二兒子是不計其惡,反賞其勇。

勇這東西分很多種,有能成大事的智勇,有順境尚可,逆境遂垮的劣勇。朱高煦身上的這種勇,在隨朱棣奪天下的一段時間,看上去是智勇,屢次救朱棣於危難,其實這是一種偶然,一種假象。

朱高煦的勇在逆境面前根本經不起考驗,更談不上可以獨造大局。

朱高煦最終的悲劇正是來源於這個,他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覺得自己很有老爹智勇雙全的風采,理應去接老爹的班,即便不能順利接,他也能效仿老爹把天下奪到自己的手裡。

當然,歷史的悲劇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除了自身的原因,他爹朱棣的溺愛縱容,他哥朱高熾表面上的相形見絀,在一定程度上也催化了朱高煦最終的悲劇。

因為朱高熾肥胖笨拙,表面上很沒有帝王相,朱棣一向不喜歡這個一點不像自己的長子,而是異常喜歡跟自己各方面都很像的朱高煦,因為這個,朱棣甚至跟朱高煦說過這樣的話,你哥身體不行,你好好幹!

言下之意,你哥很有可能早死,即便不早死,只好你乾的好,我也可能把他廢了,把你立起來。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然而,有一點卻是包括朱棣、朱高煦在內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也無法否定的,從朱棣算起的皇三代朱瞻基是自帶天命的“好聖孫”。

說到這,就可以來說說朱瞻基和朱高煦這對皇家叔侄的生死恩怨了。

兩人第一次交鋒發生在朱棣的兒孫們去鳳陽祖陵祭祖。按照朱元璋的祖訓,祖陵祭祖,朱家子孫要騎一段馬,走兩程路,再步行謁陵。途中,大家都健步如飛,只有肥胖且有嚴重足疾的太子朱高熾,自己走不動,要靠兩名內侍攙扶,才能踉踉蹌蹌地前行。漢王朱高煦在旁幸災樂禍,嘲笑說:“前人失跌,後人知警。”

“好聖孫”朱瞻基聽到後應聲回擊:“更有後人知警。”

從叔侄兩人交鋒的結局看,這真是一句勝負已定的讖語。

由這樣的交鋒不難看出,朱高煦在爭奪太子之位時是何等的囂張,也可以想見,朱瞻基在捍衛他爹朱高熾的同時,對自己這個皇叔有多警視,有多憎惡。

兩人第二次交鋒,依舊是朱高煦囂張挑戰在先。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登上皇位,十個月後突然去世。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監國,按照父親的願望,準備把國都從北京遷到南京。

朱高煦得到朱高熾已死的消息後,異常興奮,準備在半路上截殺太子朱瞻基,自立為帝。

但聰慧異常的朱瞻基對此早有防範,在朱高煦尚未在沿途設好埋伏時,他便快馬加鞭,搶先一步趕回北京,接掌了大權。

就衝想置於親侄新君於死地這一條,換成朱棣的脾氣,朱高煦其實已經可以去死了。

但朱瞻基頗為仁孝,沒有去殺他這個屢次圖謀不軌的皇叔。

但在朱高煦眼中,朱瞻基的仁孝卻成了好欺負,他以為自己的這個侄子是當年的建文帝,而他自己也是當年的朱棣。

於是,兩人之間的第三次交鋒登場了,這次朱高煦更囂張,直接起兵造反了,也想來一次靖難之役。

然而,他的自以為是很快就淪落成了惡勇下的不堪一擊。

他比其父朱棣差遠了,既沒有雄才大略的謀劃,也沒有盡得人心的魅力。在朱瞻基的親征下,朱高煦連一次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即束手就擒,棄城投降了。

公開起兵造反,按說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但朱瞻基最終還是網開一面,沒有殺朱高煦,只是將他父子廢為庶人,軟禁在了西安門內逍遙城。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一敗塗地後,最怕的是認不清現實,更怕的是認不清現實然後還心理失衡,呈現出作死狀。

朱高煦就是這樣。

三年後,朱瞻基帶著內侍前去探望他這個被囚了三年的叔叔,這時候朱高煦如果真心懺悔,沒準就能獲得寬恕了。但心理失衡下的朱高煦看不到這個,他做了一件極其愚蠢又毫無意義的事,趁朱瞻基不注意,伸腳將朱瞻基勾倒了。

事不大,但足夠徹底激怒朱瞻基。

朱瞻基令人搬來一口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更可笑,這時候竟然玩起了人生最後一次逞能,憑藉自己的一身蠻力,他居然把三百斤的銅缸給頂了起來,好似在說,你扣不住我。

到這裡,朱瞻基再也無法仁慈下去,他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掉。

這種酷刑在歷史上很罕見,但沒人說朱瞻基殘暴,只會說朱高煦太能作,不作到化渣不算完。

无笔史官
2019-05-28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許多人,由於不瞭解古代的許多常識,一旦開始讀一些古代的史書。就會發現有許多無法理解的古代的許多事件。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總覺得許多在現代只是小事的事情為什麼放在古代就是了不起的大事,比方說什麼大明朝時候的朱棣的二兒子總不過絆倒了自己的一個侄子而已,多大點事啊,居然就被他侄子活活燒死掉了,他這侄子簡直是變態中的戰鬥機啊,讀罷這一段,很多現代人就會總有一種古代人智力低下且開不得玩笑的感覺。

這其實就是對古代常識不清帶來的嚴重誤會,事實上,在古代,非常講究尊卑,封建社會下,很多等級是非常嚴厲的,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這真不是隻是說說而已,大一個等級就意味著大很多東西。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在明朝,由於前朝(大元)時代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很多破壞,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就著力恢復被摧毀的文化與習俗,過去那一套宗法制在朱元璋手裡再次大放異彩——被稱為“皇明祖訓”,這個所謂祖先的訓示其實主要核心思想是在說什麼呢?是在說:以後老朱家的皇位繼承,要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誰不聽,就該被削到死。

但是眾所周知,老朱前腳一走,後腳他的老四就起兵了,雖說老四起兵也是為了自衛——大侄子朱允炆逼的有點狠。朱老四的這位侄子屬於朱元璋的皇太孫,是符合朱元璋的“嫡長子繼承”的規定的,所以朱棣在奪取皇位之後,心裡一直髮虛,發虛的原因比較簡單,自己犯了規,老爹當年制訂的這套規則一旦被打破,以後其他藩王要是有樣學樣,那這以後日子就別過了吧,天天打仗肯定少不得了。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極為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朱棣一直自稱是“奉天靖難”,從來沒有說過只是他想做皇帝的這種說法,而是把所有的鍋都甩給了那個不知所蹤的建文帝——大家都看見了,不是我想做皇帝,想破壞老爹的規則,是大侄子請我過來消滅奸臣的,只不過消滅奸臣的過程,奸臣太狡猾了,居然把大侄子也帶走了,國不可一日無主,就由我來吧。

之後朱棣將其他兄弟進行嚴密監督、並大大削弱,使他們不存在威脅自己後代的可能性,做完了這些,朱棣依舊沿用的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以後依舊選擇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

只不過朱棣自己可能都沒想到,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會對他的孩子們適用,當時朱棣繼續使用“嫡長子繼承”,他的老二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反正老爹當年不也反過大侄子嘛,無非以後我找到機會再反一次就是了。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於是當朱棣二兒子朱高煦等到大侄子繼位後,激動的起兵造反了,沒想到啊,這位大侄子遺傳了爺爺的戰鬥天賦以及吸收了當年建文帝的寶貴教訓,御駕親征,一下子就把這個倒黴蛋抓住了,抓住後朱高煦本身已經犯了謀反大罪,按照封建社會那種等級森嚴的環境,死翹翹是肯定免不了了,但是大侄子仁義啊,只是把他拘禁在宗人府,偶爾還去看望一下這位叔叔,畢竟古代封建社會也講究親親相隱。

可是這樣照樣阻攔不了朱高煦作死的心態,朱高煦居然在一次皇帝大侄子看望他的時候,故意絆倒了皇帝一下,這可了不得了,放在已經是犯過謀反大罪的朱高煦這一下子就等同於弒君,那可真的是大羅神仙也救不了了,他以為他絆倒的是他的大侄子,可他實際上絆倒的是大明天子。於是,朱高煦被裝進罈子活活燒死,不可不謂之活該。

我是越关
2019-05-18

絆個跟頭不至於被活活烤死。朱高煦的死是他長期作死積累的結果,最終在朱瞻基忍無可忍的時候把朱高煦扣在了一個大銅缸中活活烤熟了。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首先說一下,朱棣共有三名嫡子,分別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人都是徐皇后所生(徐達長女),但三人性格卻截然不同,長子朱高熾性情溫且愛好學習,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則性情凶悍且目無法紀。

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煦便被朱元璋召到南京學習。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朱高煦言行輕佻、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知識,這讓朱元璋對他是非常厭惡,為此朱元璋還親自定下了朱高熾為燕王世子,只給了朱高煦一個郡王。

如果生活平平靜靜,朱高煦很可能會就藩於封地,過一個明朝王爺的富貴生活,終結自己的後半生。然而他的生活軌跡卻在朱棣靖難之役時被徹底打亂,而且朱棣還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當時朱元璋剛剛去世,朱高煦跟隨朱高熾一同入朝。在南京,朱高煦遊手好閒,經常做一些品行不端的事情,他的舅舅徐輝祖看到後訓誡了他一次,但朱高煦卻心生怨恨,偷了徐輝祖的寶馬返回北平,在路上還因為各種小事殺死官民。

朱允炆當時正準備削藩,於是百官以此彈劾燕王朱棣不法,縱容兒子行凶。

1399年,朱棣被迫起兵造反,由於長子朱高熾身體肥胖,所以朱棣命朱高熾留守北平大本營,自己則帶領朱高煦南征。

靖難之役對於朱棣而言非常艱難,幾次差點喪命,多虧了朱高煦作戰勇猛。尤其是在浦子口時,朱棣被南軍擊潰,幸虧朱高煦率軍來援,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此朱棣準備了一張畫餅給朱高煦,當時朱棣對朱高煦說:“努力罷!世子經常生病”。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這句話讓朱高煦看到了奪嫡的希望,他認為自己只要建立足夠的功勳便能夠成為世子,甚至是太子、皇帝。然而現實卻重重的打臉,靖難之役後朱棣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對這件事壓根不提,而且還果斷冊立了長子朱高熾的太子。

眼看立儲無望,朱高煦是滿腔怨恨,雖然被封為漢王,藩地在雲南,但他就是不出京城,不斷地找機會陷害朱高熾,等待時機奪嫡。

有一次,朱高熾和朱高煦共同拜謁朱元璋的孝陵。由於朱高熾身體肥胖,而且腿腳不靈便,摔了一個跟頭。朱高煦在後面冷嘲熱諷的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

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聽後很不爽,果斷接過了話茬說:“更有後人知警也。”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高煦長時間逗留京城,結交大臣,朱棣也明白了朱高煦有奪嫡之心,所以改朱高煦的封地為山東樂安,強行下令讓朱高煦就藩。但即便是離開了京城,他依舊做著當皇帝的春秋大夢,並且在京城安排了很多眼線,時刻關注著朝廷的一舉一動。

朱棣去世後,朱高熾繼位,但朱高熾僅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去世了。這時朱瞻基正在南京,朱高煦認為時機已到,派出了殺手在路上截殺返回北京的朱瞻基,並準備起兵造反。不過由於準備不足,截殺朱瞻基並沒有成功。

截殺失敗後,朱高煦的起兵時間拖延了幾個月。當他起兵後,朱瞻基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御駕親征。朝廷集結了大量兵力將其封地團團圍困,無奈之下,朱高煦選擇投降。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高煦投降後,朝廷大臣紛紛上書,請求將其處死,但朱瞻基念在是王叔,於是把他囚禁在了皇城西安門內。

囚禁了一段時間後,朱瞻基認為朱高煦可能會有所悔悟,所以親自探監。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朱高煦竟然在朱瞻基來看望他時伸出腳絆了朱瞻基一個跟頭。這讓朱瞻基大為惱火,於是下令讓人用一個重達三百斤的銅缸把他扣住了。

在銅缸中,朱高煦依然不老實,試圖用蠻力將銅缸舉起來。看到這裡,朱瞻基痛下殺心,讓人在銅缸周圍點火,最終將朱高煦活活的烤死了,他的幾個兒子也都被處死了。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縱觀朱高煦的一生,只是朱棣在靖難之役時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他卻當真了。後來朱棣將他趕往封地,已經明確告訴了他不可能成為太子,但他卻依然不死心,最終也因為自己的作死行為而導致了悲劇。

羽评郡主
2019-05-18

朱瞻基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因去世的早),但是他卻是一個受人民擁戴的好皇帝。因為他非常的講究民生,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例如減免了糧稅;在宦官的問題上,還設置了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他還是一個能聽取別人意見的皇帝,一個連宦官都為他著想的皇帝,你覺得他會因為自己叔叔把自己拌倒了就至他於死地嗎?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當然不會,這個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原因是朱高煦這個人必須死。

首先朱棣在位時朱高煦這個人就想謀反了。在朱棣想給朱高煦封地時,這個人精,不是嫌這個地方遠就是嫌這個地方窮,最後非要留在南京,並且向朱棣要了親軍“天策衛”來給自己當護衛,要來給自己當護衛就算了,偏偏他還要像大家炫耀說:“你看本王像不像唐太宗?”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當初被封為“天策上將”,而李世民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如何當上這個皇帝的,他是踩在自己父親和兄弟的鮮血上位的,朱高煦的父親朱棣現在還活著,他卻說自己像唐太宗,這不是告訴大家他要效仿唐太宗殺自己的父皇和兄弟嗎?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其次朱高織去世時,他想謀反,朱高煦早就謀劃好了,因為自己的封地樂安正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所以只要朱瞻基在這路上出現,立馬就有人幹掉他,然後自己就趁亂進京登基,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按道理朱瞻基要去北京奔喪是要經過樂安的,可是他一來為了能儘快趕到北京,二來也猜到了朱高煦想要在這裡動手,所以選擇了走小路,也就逃過了一劫。

最後朱瞻基已經登位了,他還想謀反,朱高煦看到朱瞻基已經登位了,非常生氣,認為這個位置本就是他的,因為他確實在靖難之戰立了戰功,他認為這個時候的他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來個裡應外合,一起攻破京城。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於是他派使者去聯繫他在靖難之戰時的老戰友張輔,把自己的計劃都告訴了他,告訴他想要他做自己的內應,可是人家張輔可是個人精,他現在已經是高官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就算和你一起反叛成功了,他不還是高官,皇帝只是換成了你而已,可是失敗了他不僅沒有現在的舒坦日子,還得陪上家裡大大小小的生命,所以張輔當晚就把這個使者交給了皇帝,並告訴皇帝朱高煦的計劃。

朱瞻基知道他想謀反的消息於8月8號親自出徵,僅用了十二天就拿下了樂安城,朱高煦見大勢已去,就趕緊灰溜溜的出來投降,並表示自己是一時糊塗,望看在二人是叔侄關係,饒他一命,大臣們都表示不能繞,此人已經是前科累累了,在放過他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但是朱瞻基這個人心比較軟,也不想在自己剛登基就殺生,於是把朱高煦軟禁起來了,作為叛賊不發配邊疆也不坐牢,還沒有捱打捱罵哦,算是不錯的待遇了吧,可是朱高煦這個人呢真的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他在朱瞻基來看望他的時候給他來了個掃堂腿,把朱瞻基拌得跌了個跟頭,這不明白著是給皇帝下馬威嗎?告訴皇帝你只要有機會還是要反他嗎?你說你是皇帝還能忍得住不殺他嗎?

所以說朱高煦把朱瞻基拌倒只是個導火線,並不是因為這個事一定要殺他。想想朱高煦這個人也挺傻的,人家皇帝能現在來看你,說明還念著兩人叔侄的關係,這個時候他多哭哭自己有多後悔多恨自己,表示自己已經懺悔了,假以時日皇帝還能不把他放出來,可是他便要來橫的,把自己作死了。

灵魂的感触
2019-08-16

話說當日,也許還懷著對叔叔僅存的那點溫情吧!明宣宗朱瞻基來到了叔叔朱高煦的住所進行探視,卻不料被叔叔故意絆倒,摔了個大跟頭。站起身來的朱瞻基頓時怒由心生,想到之前的種種往事,他再也難以抑制自己內心的憤怒,叔侄間的親情在此刻蕩然無存,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場殘酷的屠殺!朱瞻基當即命令士兵用一口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隨即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將叔叔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後又將其子嗣盡數誅滅!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朱瞻基如此對待他的這位叔叔呢?只因為將自己絆倒而丟失了面子?當然不是,這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仇恨種子的埋下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在靖難之役時,屢立戰功,更曾多次救朱棣於險境,作戰勇猛,功居眾皇子之首,朱棣也因此認為他很像自己。

朱棣繼位後,朱高煦自覺自己戰功卓著,又有一大批朝臣的支持,加上大哥朱高熾腿有殘疾,自己的皇太子之位應該是穩穩的。然事與願違,朱高煦雖說功高,但也自負,過失太多,綜合考慮之下,朱棣還是立了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而這時,也將一顆仇恨的種子深深的埋在了朱高煦的心中。自此,朱高煦將大哥朱高熾視為了自己最大的敵人。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皇帝夢難醒

朱棣打天下,朱高煦所立下的功勞確實不容忽視,所以他自己也認為自己理所應當將來要繼承皇位,儘管現實是如此的無情,但依然沒能驚醒朱高煦的皇帝夢。

朱棣在世時,朱高煦便公然拒不就藩,更常以唐太宗自比,身邊的護衛也是遠遠超過了他藩王該有的規格,後來更是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永樂十四年,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之事達數十起,將其貶為庶人,後在太子朱高熾的求情之下,於永樂十五年被朱棣分封到樂安,做一方藩王,然而來到樂安後,朱高煦便著急地策劃謀反。儘管朱高熾多次致書勸誡,朱高煦仍不肯悔改。

朱棣去世後,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明仁宗這個人還真是特別的仁慈,對自己這個弟弟真是沒話說,明知朱高煦有覬覦帝位之心,但念在兄弟之情的份上不與之計較還大加賞賜朱高煦,心中還是希望這個弟弟迷途知返的。然而這些根本不能將朱高煦從他的皇帝夢中喚醒。

由於身體原因,明仁宗登基不到一年,便匆匆離世,而這給了一直覬覦皇位的朱高煦可乘之機,當時的太子朱瞻基要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便在途中設伏,截殺朱瞻基,然而最終還是失敗了。

到侄子朱瞻基登基,朱高煦心裡自然更不是滋味,覺得這樣一個晚輩怎麼會比自己更有資格做皇帝呢?他越想越不舒服,開始只是欺負欺負這個侄子,讓這個侄子幫自己做些事,然而沒想到的是,凡是自己提出的請求,宣宗朱瞻基都按照他的意見一一照辦,這給了朱高煦一種錯覺,這個朱瞻基是不是好欺負啊!於是,在朱瞻基登基第二年,朱高煦便公然起兵造反。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不過這場鬧劇在朱瞻基的親征之下,僅僅數月便宣告結束,朱高煦最後無奈投降,儘管朝中大臣一致要求要將朱高煦明正典刑,但朱瞻基還是不忍殺他,將朱高煦及其子囚禁於皇城西安門內。

死不悔改

也許朱瞻基和他父親一樣,也還心存一絲幻想,希望這位叔叔能悔改吧,所以不忍殺他,只是將他囚於皇城之中,但沒想到的是這位叔叔死不悔改,那一絆,徹底的將最後的溫情給絆沒了。。。。。。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坐看东南了
2019-08-23

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朱高煦是個悍將,不殺有後患。漢王朱高煦本來就是能征善戰的一員大將,長期跟隨父親出生入死,在靖難的幾年裡立下赫赫戰功,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華,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同時,這個人政治素質不怎麼樣,鋒芒畢露,常常將自己比作唐太宗,要求朱棣將天策衛安排給自己做護衛。在永樂年間還因為犯了法,被朱棣訓斥,然後讓朱高煦就藩安樂州。朱高煦自視甚高,更是看不起肥胖臃腫的大哥明仁宗朱高熾,背地裡經常罵朱高熾就是一頭豬,經常在朱棣面前說太子朱高熾的壞話,以便取而代之。朱高熾性格寬厚,對這個狂妄的弟弟還是很寬容的,朱高熾登基後,經常賞賜財物給弟弟朱高煦,並將朱高煦的兒子除了世子外,全部封為郡王。但朱高煦不領情,所有這些,都讓朱高熾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對這個目中無人的叔叔更加耿耿於懷。

另一個原因是朱瞻基心狠手辣,下得了這個狠手。朱瞻基是個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的人,認定了的事情,絕不手軟,這個性格和曾祖父朱元璋、爺爺朱棣非常像。朱瞻基當了10年皇帝,前幾年幹了許多出格的事情:登基後,先是把自己的老師戴綸殺了,要不是大臣苦苦相勸,本來還要將戴綸滿門抄斬,戴綸為什麼被殺,僅僅是因為戴綸勸朱瞻基不要沉湎遊玩,這種事竟然招來殺身之禍,不可思議。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朱瞻基的孫貴妃生朱祁鎮,為此朱瞻基立孫貴妃為皇后,端莊賢淑的胡皇后無過錯被廢。廢后是很難的事情,但是朱瞻基不管那麼多,任性而為,說廢就廢。朱瞻基心狠還不要緊,而且善於做宣傳工作,善於偽裝自己,把大臣玩弄在股掌之上,這些大臣被朱瞻基賣了,還不忘替朱瞻基說話好。不信就看看《明宣宗實錄》。

朱高煦為謀反做了準備,但是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也沒有殺朝廷命官,也沒有實質性舉動。朱瞻基親征後,朱高煦出城投降,態度誠懇,後來一家人被朱瞻基軟禁在北京。不過心狠手辣的朱瞻基還是將朱高煦殺了,史書上說是用銅鐘罩住朱高煦,外面燒大火,把銅鐘都燒紅了。朱瞻基不但殺了朱高煦,而且還將朱高煦12個兒子,即朱瞻基的12個堂弟殺得一個不留。朱瞻基這個手法和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和朱棣殺建文舊臣有著驚人的相似,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朱瞻基可不是猶猶豫豫、既要當表子又要立牌坊的建文帝朱允炆,若是遇上建文帝,朱高煦應該不會死。

當年,朱棣武力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軟禁了朱允炆的家人,現在顛倒過來,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殺了叔叔一家,絕了其後。這怎麼解釋呢?不好解釋,算是報應吧。換做別的人當皇帝,朱高煦或者不會死,12個兒子更不會死,但是朱高煦遇上了更加歹毒更加陰險的朱瞻基,那就只好認命了,那就必死無疑了。

不過,壞人也不會有好報,朱瞻基37歲那年就來到了地下,和二叔朱高煦以及12個堂弟相聚了。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苍茫大地顾炜斌
2019-08-18

蒼茫大地以史料為據,給文友們分析一下原因,請斧正。

一、朱高煦在燕王篡位過程中立了大功。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歷盡千難萬險,儘管遇到他們生命中的貴人、明朝大弱智統帥、軟骨頭李景隆(後又偷開南京城門放朱棣入京),但燕王造反時的家當和中央政府是無法抗衡的,何況朱允炆手下還有盛庸、平安、鐵鉉、徐輝祖這些還算拿得出手的將領,所以九死一生是尋常事,作為絕對的干將朱高煦和張玉、朱能等可以排武將功臣前五名。多次危難之際,朱棣都會暗示、激勵朱高煦:世子(哥哥朱高熾)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啊!朱高煦以他的卓越功勳,贏得了武將戰友們的尊敬和擁護。

二、朱棣的偏愛膨脹了朱高煦的慾望,朱高煦生命不息,篡位謀反不止。

朱高熾留守北平,頂住了大明李景隆六十萬大軍的進攻,也立下了曠世之功。

但朱高熾嚴重肥胖症患者,走路都要人攙扶,形象對不起觀眾,朱棣對他極不喜歡。朱棣看重於聖孫朱瞻基,加上文官集團姚廣孝、解縉、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的死保,朱高熾才艱難上位並保住太子之位,最終登上皇位。

在這過程中,朱高煦一直不安分,作為藩王賴在京城不去就藩,在朱高熾好不容易上太子位後,他又多次反撲,還整死了太子死黨解縉,想借朱棣手廢掉太子……

在朱高熾薨逝後,他又圖謀不軌,想搶班上位。在侄子朱瞻基上位後,高煦公開造反。

朱高煦在山東樂安準備造反,他連“悄悄地進去,開槍的不要”也不懂,他把造反這種本該偷偷摸摸的事,竟然弄得地球人都知道。在1426年七月,派親信枚青去京城找高煦的老戰友張輔造反,結果被連夜捆送朱瞻基。瞻基派中官侯泰勸叔叔懸崖勒馬,但叔叔牛逼烘烘,對使臣說:靖難我有大功,太宗聽信讒言,把我封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仁宗想用金帛籠絡我,現在皇帝又想用祖制壓制我,我怎能久居此地!他還向侯泰出示兵馬軍器,狂言憑這些就可縱橫天下!歸報爾主,徐議我所欲。

三、朱瞻基仿古人鄭伯克段於鄢策略,手法毒辣;朱高煦智商太低,一錯再錯,堪比蠢豬。

朱瞻基在勸說無效後,聽從楊榮、夏原吉建議,御駕親征。

公元1426年(即宣德元年)八月十日,瞻基親征樂安,二十日即兵臨城下,瞻基在征途問大臣:朱高煦會如何行動?有大臣說:他可能會進攻濟南來抗拒大軍。有大臣說:他會帶兵南下。瞻基連連搖頭,說:濟南雖近但難攻,大軍神速,他來不及攻去。他手下家屬都在樂安,不願往南,他必在樂安等我。

瞻基用心理戰術,派人將敕令捆在箭上射入城中,內容無非是首惡必辦、協從不問,並且按生擒、擊斃皇叔兩種價格名碼標價。

結果朱高煦不戰而降。

皇上派御史于謙來數落高煦的罪狀,于謙正詞嶄新,聲色俱厲,而高煦伏地戰慄。

喜劇明星朱高煦被關在西安門的監獄裡,有一次瞻基想起叔叔,便去看望他,兩人沒說幾句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把瞻基勾倒在地。

於是,朱瞻基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叔叔蓋住,高煦竟又秀起了胸肌,將缸頂起來,東倒西歪到處走。瞻基派人把大缸按住,找來許多煤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處死朱高煦。

為子孫免除了後患。

乍一看,瞻基仁至義盡,細一想四處挖坑,和鄭莊公有一拼。朱高煦是個有野心的莽夫,被瞻基活捉囚禁後。瞻基看望,純屬禮節,給大臣一個仁君的形象,同時在給叔叔下套。他深知叔叔鹵莽、愚蠢的性格,叔叔像只爆竹一點就著,稍微激將一下,叔叔必下手,一下手,就授自己話柄:我大人不記小人過,來看你這個叛臣叔叔,你竟然一錯再錯,想謀殺我,(鉤倒而已,侍衛在旁,作為囚徒的高煦並不想謀殺侄子,只是發洩一下而己)。但你一鉤腳,還鉤倒了皇上,坐實了謀反之名,賞你只三百斤銅缸,把你變成五指山下的孫猴子,就你叔叔這躁脾氣,必然頂缸,你敢頂缸犯渾,燒死你明正言順,既解了我心頭之恨,還為後代除一大患,又不須擔殺叔惡名,一舉而三得!朱瞻基的手法高!實在是高!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朱棣的二兒子朱高煦,只是因為絆倒侄子朱瞻基就慘死了嗎?
恬然滋味
2019-08-17

難以想象朱高煦那一絆腳是出於什麼心理?

你謀反啊!你造皇帝的反要自己做皇帝!

可是你失敗了。

你被關在囚室,妥妥的案板上的魚肉!

皇帝侄子來探監。

皇帝準備羞辱還是準備寬大?

皇帝準備寬大。其實已經寬大。

朱高煦不論你是要求生還是求死,都請態度嚴肅好不好?

你不能兒戲啊!

朱高煦一伸腿絆倒了皇帝。

……

皇帝也有創意。搞個超大鐘把他扣著。朱高煦就是朱高煦,反正得運動,在裡面嗨喲嘿喲舉鍾玩。最終被壓死。

準備被赦免的兒子們也被誅滅。

我爱说历史
2019-08-17

肯定不是。

這個是因為權力的爭奪。

朱高煦在永樂朝就威脅到了朱瞻基父親朱高熾皇位的繼承權。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心中還是一直不甘心。

又造了一次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朱瞻基肯定是不放心的。對他這個叔叔也一定是防範著的。

找了個由頭就除了這個心頭大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