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有可能開發新系統嗎?

現在經常用的系統就兩個,iOS和Android,國產UI基本全是基於安卓,這就意味不管什麼都要看谷歌臉色(比如快充),而且中國還用不了谷歌服務,所以華為有可能開發新系統嗎?華為有可能開發新系統嗎?
10 個回答
三易生活
2019-07-20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針對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代碼規模要稍微小一點,但也同樣是個艱鉅的任務。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發佈會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碼超過100萬行,這個數字與Linux核心系統代碼規模大致相當,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打造操作系統容易,但建設生態很難

但是與圍繞操作系統建立的整個生態系統相比,打造生態又將困難上升了數個等級。真正想要打造一款獲得市場成功的操作系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開放,能夠讓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一起來構築優質的軟件生態,這樣才會產生足夠的市場效應。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針對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代碼規模要稍微小一點,但也同樣是個艱鉅的任務。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發佈會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碼超過100萬行,這個數字與Linux核心系統代碼規模大致相當,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打造操作系統容易,但建設生態很難

但是與圍繞操作系統建立的整個生態系統相比,打造生態又將困難上升了數個等級。真正想要打造一款獲得市場成功的操作系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開放,能夠讓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一起來構築優質的軟件生態,這樣才會產生足夠的市場效應。

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並沒什麼困難的,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例子卻寥寥無幾。以移動端操作系統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於大企業病,以及迭代過於緩慢導致出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讓開發者跑了個精光;塞班死於先天不良,以及閉源特性和編程理念的特殊,造成開發者上手難度大、開發週期長,並且對於高分辨和觸摸屏的支持不利,也讓其被時代所拋棄;即便是最近的阿里YunOS,則是死於“私心過重”,作為一個平臺,其目前所承擔的是預裝阿里應用,以及擴張阿里影響力的作用,然而這就足以讓其競爭對手心存顧慮了。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針對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代碼規模要稍微小一點,但也同樣是個艱鉅的任務。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發佈會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碼超過100萬行,這個數字與Linux核心系統代碼規模大致相當,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打造操作系統容易,但建設生態很難

但是與圍繞操作系統建立的整個生態系統相比,打造生態又將困難上升了數個等級。真正想要打造一款獲得市場成功的操作系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開放,能夠讓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一起來構築優質的軟件生態,這樣才會產生足夠的市場效應。

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並沒什麼困難的,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例子卻寥寥無幾。以移動端操作系統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於大企業病,以及迭代過於緩慢導致出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讓開發者跑了個精光;塞班死於先天不良,以及閉源特性和編程理念的特殊,造成開發者上手難度大、開發週期長,並且對於高分辨和觸摸屏的支持不利,也讓其被時代所拋棄;即便是最近的阿里YunOS,則是死於“私心過重”,作為一個平臺,其目前所承擔的是預裝阿里應用,以及擴張阿里影響力的作用,然而這就足以讓其競爭對手心存顧慮了。

其實,在Android與iOS定鼎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之後,還是有成功的例子。在印度市場成為繼Android之後第二大操作系統的KaiOS,其主要特色,是將基於HTML 5的應用程序帶入非觸控設備,且具備支持4G LTE的功能,並以此為基礎打造了一種特殊的半智能手機生態。

但是在KaiOS的案例中,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的支持卻極為重要。Mukesh Ambani成立的Reliance Jio Jio公司在2016年從零開始建設覆蓋全印度的4G網絡,並向用戶提供免費4G服務,僅用170天就獲得了1億用戶,然後再推出了僅需1500盧比(150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的基於KaiOS的Jio Phone,才使得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針對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代碼規模要稍微小一點,但也同樣是個艱鉅的任務。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發佈會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碼超過100萬行,這個數字與Linux核心系統代碼規模大致相當,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打造操作系統容易,但建設生態很難

但是與圍繞操作系統建立的整個生態系統相比,打造生態又將困難上升了數個等級。真正想要打造一款獲得市場成功的操作系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開放,能夠讓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一起來構築優質的軟件生態,這樣才會產生足夠的市場效應。

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並沒什麼困難的,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例子卻寥寥無幾。以移動端操作系統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於大企業病,以及迭代過於緩慢導致出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讓開發者跑了個精光;塞班死於先天不良,以及閉源特性和編程理念的特殊,造成開發者上手難度大、開發週期長,並且對於高分辨和觸摸屏的支持不利,也讓其被時代所拋棄;即便是最近的阿里YunOS,則是死於“私心過重”,作為一個平臺,其目前所承擔的是預裝阿里應用,以及擴張阿里影響力的作用,然而這就足以讓其競爭對手心存顧慮了。

其實,在Android與iOS定鼎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之後,還是有成功的例子。在印度市場成為繼Android之後第二大操作系統的KaiOS,其主要特色,是將基於HTML 5的應用程序帶入非觸控設備,且具備支持4G LTE的功能,並以此為基礎打造了一種特殊的半智能手機生態。

但是在KaiOS的案例中,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的支持卻極為重要。Mukesh Ambani成立的Reliance Jio Jio公司在2016年從零開始建設覆蓋全印度的4G網絡,並向用戶提供免費4G服務,僅用170天就獲得了1億用戶,然後再推出了僅需1500盧比(150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的基於KaiOS的Jio Phone,才使得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KaiOS的成功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免費+補貼這一典型互聯網打法的成功。不過遺憾的是,對於華為來說,KaiOS經驗能夠被借鑑的地方可謂少之又少,畢竟印度手機目前看上去還是藍海,而國內則早已經成為超競爭化的紅海,在經過了多年市場教育的中國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要求更高,因此讓他們用僅支持幾款有限APP的手機,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了。

鴻蒙想要成為一款成功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所面臨的其實當初Windows Phone相同的情況。軟件豐富程度遠遜於競爭對手,導致用戶基數不夠,第三方開發者熱情難以為繼,進而使得平臺上應用缺乏,更難以吸引更多的用戶,並最終進入一個死循環。即便有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的情懷加持,但用戶最後還是要回歸實際使用體驗的,因此在不找到足夠數量的盟軍時,貿然上陣或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在過去幾個月裡,華為的鴻蒙系統可以說是引發了眾多關注,並且官方也針對外界的猜測進行了大量的迴應。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顯示,華為董事會成員兼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其實已經(開發)很多年了。它不是為手機操作系統設計的,是用於工業系統”。

華為鴻蒙目前並未針對智能手機打造

再結合在MWCS展會旗艦,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在媒體見面會上的表態,“(華為)依然是安卓生態的堅定支持者”,以及“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給網友的感覺就是,鴻蒙或許是華為對谷歌唱的一出“空城計”。

不管怎麼說,鴻蒙系統與大眾的印象是出現了一點微妙的偏差,to B的工業系統與to C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確實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此前在知乎上有關是否願意嘗試華為自研鴻蒙系統的問題上,多達9000餘個回答中,願意支持的用戶佔據著絕大多數份額。

“褲子都脫了,你現在給我看這個”,華為真的欺騙了廣大消費者的感情了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華為的鴻蒙系統唯一能夠確認的官方信息,是處於商標註冊的初始階段,其究竟是怎樣的則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階段鴻蒙已經是一個準備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此前就應該已經放出了開發者預覽版或Beta測試版等類似的先行版本,以讓開發者豐富軟件生態及測試BUG,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OS和Android那樣。

因此有觀點認為,華為高層此次的表態其內在的邏輯與早前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所言,“我們之前至少買了高通5000萬套芯片,從來沒有抵制高通”一樣,是有意在給外界賦予鴻蒙極高的預期“降火”。

造操作系統,難易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外界對於鴻蒙抱有這種異常高的期待,是對於自研操作系統的難度有著錯誤的估計。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看法,去年銷售額1085億美元,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註冊專利數量全球第一(5405份)的華為,做個操作系統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

但在這裡我們必須點明的是,如果華為單純只是做一個操作系統可能並不難,但與做一個能商業化的操作系統之間,可以說隔著一個太平洋。畢竟對於一個有計算機科學基礎的人來說,“從零開始”做一個操作系統,至少還有相關的教材參考。

比如說,於淵的《Orange'S: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以及川合秀實的《30天自制操作系統》,這兩本書都是面向入門級的讀物。一邊看一邊操作,半年之內或許就能寫出一個能跑得起來的微型操作系統。如果還有更高的追求,那麼還有《Linux 0.11內核完全解析》,做一個擁有bootloader 、虛擬內存、文件管理系統、GUI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也同樣是能夠實現的。又或者說,把某個Linux發行版的外殼換掉,再加上幾個小程序或者相關接口,其實也能算是一個新的操作系統。

個人做類似OSASK這種的32位微型操作系統是一回事,華為的鴻蒙、谷歌Android,乃至微軟的Windows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後者的目標也從勉強能用,升級到更為多元化的層面。以桌面級操作系統為例,其本身的代碼量在千萬行量級,例如微軟的Windows Vista代碼規模就在5000萬行,而這背後是9000餘名程序員花費了5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針對移動端的操作系統代碼規模要稍微小一點,但也同樣是個艱鉅的任務。此前在ICS(Android 4.0)及Galaxy Nexus的發佈會上,Android之父Andy Rubin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Android 4.0的代碼超過100萬行,這個數字與Linux核心系統代碼規模大致相當,也就是Windows Vista的1/50。

打造操作系統容易,但建設生態很難

但是與圍繞操作系統建立的整個生態系統相比,打造生態又將困難上升了數個等級。真正想要打造一款獲得市場成功的操作系統,最起碼的一點就是開放,能夠讓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看到利益,並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一起來構築優質的軟件生態,這樣才會產生足夠的市場效應。

大家聽起來可能覺得並沒什麼困難的,但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事實告訴我們成功的例子卻寥寥無幾。以移動端操作系統為例,大名鼎鼎的Windows Phone死於大企業病,以及迭代過於緩慢導致出現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讓開發者跑了個精光;塞班死於先天不良,以及閉源特性和編程理念的特殊,造成開發者上手難度大、開發週期長,並且對於高分辨和觸摸屏的支持不利,也讓其被時代所拋棄;即便是最近的阿里YunOS,則是死於“私心過重”,作為一個平臺,其目前所承擔的是預裝阿里應用,以及擴張阿里影響力的作用,然而這就足以讓其競爭對手心存顧慮了。

其實,在Android與iOS定鼎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之後,還是有成功的例子。在印度市場成為繼Android之後第二大操作系統的KaiOS,其主要特色,是將基於HTML 5的應用程序帶入非觸控設備,且具備支持4G LTE的功能,並以此為基礎打造了一種特殊的半智能手機生態。

但是在KaiOS的案例中,印度首富Mukesh Ambani的支持卻極為重要。Mukesh Ambani成立的Reliance Jio Jio公司在2016年從零開始建設覆蓋全印度的4G網絡,並向用戶提供免費4G服務,僅用170天就獲得了1億用戶,然後再推出了僅需1500盧比(150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的基於KaiOS的Jio Phone,才使得其取得了這樣的成績。

KaiOS的成功說一千道一萬,就是免費+補貼這一典型互聯網打法的成功。不過遺憾的是,對於華為來說,KaiOS經驗能夠被借鑑的地方可謂少之又少,畢竟印度手機目前看上去還是藍海,而國內則早已經成為超競爭化的紅海,在經過了多年市場教育的中國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要求更高,因此讓他們用僅支持幾款有限APP的手機,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了。

鴻蒙想要成為一款成功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所面臨的其實當初Windows Phone相同的情況。軟件豐富程度遠遜於競爭對手,導致用戶基數不夠,第三方開發者熱情難以為繼,進而使得平臺上應用缺乏,更難以吸引更多的用戶,並最終進入一個死循環。即便有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的情懷加持,但用戶最後還是要回歸實際使用體驗的,因此在不找到足夠數量的盟軍時,貿然上陣或將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從目前來看,華為選擇將鴻蒙應用在工業系統或物聯網這一尚屬藍海的領域,則可以用於積蓄實力,待時機成熟時“反攻”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領域。而對於目前主流的谷歌Android來說,方舟編譯器這類各類新技術的研發與使用,也能為未來自家產品積累更為豐富的經驗。但從長期來看,國內手機廠商在佔據了全球市場大部分份額之後,自研操作系統無疑將會是必經之路。

果师兄说iPhone
2019-05-25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果師兄認為,華為的os系統呼之欲出!

而前段時間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SM,導致谷歌地圖、商店和YouTube等功能均無法使用,萬萬沒想到,華為這麼快就發佈自己的OS操作系統。

據果師兄瞭解到的信息,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代號為Project Z,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蒙”,它跟Android系統師出同門,都是通過優化Linux系統運行。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果師兄認為,華為的os系統呼之欲出!

而前段時間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SM,導致谷歌地圖、商店和YouTube等功能均無法使用,萬萬沒想到,華為這麼快就發佈自己的OS操作系統。

據果師兄瞭解到的信息,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代號為Project Z,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蒙”,它跟Android系統師出同門,都是通過優化Linux系統運行。

Android系統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華為的支持。早在幾年前,華為就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諸多性能上的加強,其中Android卡頓的問題就是華為解決的。

2016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了,到了2018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GPU Turbo,解決了手遊對手機圖形處理能力的高要求問題,現在大家用華為P30 Pro玩吃雞遊戲,體驗不比蘋果差,就是這個原因。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果師兄認為,華為的os系統呼之欲出!

而前段時間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SM,導致谷歌地圖、商店和YouTube等功能均無法使用,萬萬沒想到,華為這麼快就發佈自己的OS操作系統。

據果師兄瞭解到的信息,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代號為Project Z,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蒙”,它跟Android系統師出同門,都是通過優化Linux系統運行。

Android系統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華為的支持。早在幾年前,華為就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諸多性能上的加強,其中Android卡頓的問題就是華為解決的。

2016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了,到了2018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GPU Turbo,解決了手遊對手機圖形處理能力的高要求問題,現在大家用華為P30 Pro玩吃雞遊戲,體驗不比蘋果差,就是這個原因。

這幾天,果師兄的小夥伴經常說到一個新詞--華為方舟編譯器,這是一款多語言聯合優化的編譯器,開發者可以一次性將多語言統一編譯為一套機器碼,這樣就不會產生額外消耗,能將系統流暢度提升24%,系統的響應能力和三方應用操作至少提高44%以上。

這是一套完全不輸與Android的操作系統,給大家看一下兩者的對比!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果師兄認為,華為的os系統呼之欲出!

而前段時間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SM,導致谷歌地圖、商店和YouTube等功能均無法使用,萬萬沒想到,華為這麼快就發佈自己的OS操作系統。

據果師兄瞭解到的信息,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代號為Project Z,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蒙”,它跟Android系統師出同門,都是通過優化Linux系統運行。

Android系統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華為的支持。早在幾年前,華為就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諸多性能上的加強,其中Android卡頓的問題就是華為解決的。

2016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了,到了2018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GPU Turbo,解決了手遊對手機圖形處理能力的高要求問題,現在大家用華為P30 Pro玩吃雞遊戲,體驗不比蘋果差,就是這個原因。

這幾天,果師兄的小夥伴經常說到一個新詞--華為方舟編譯器,這是一款多語言聯合優化的編譯器,開發者可以一次性將多語言統一編譯為一套機器碼,這樣就不會產生額外消耗,能將系統流暢度提升24%,系統的響應能力和三方應用操作至少提高44%以上。

這是一套完全不輸與Android的操作系統,給大家看一下兩者的對比!

華為是靠技術起家的,曾參與Android系統的優化,如今Android系統禁止華為新機使用,那是時候展示os系統的實力了。

本週二(5月21日),華為高級副總裁餘承東表示,華為自我研發的操作系統OS,今年秋天就能面市。

前天,任正非在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操作系統會做,已經做了。”

果師兄認為,華為的os系統呼之欲出!

而前段時間谷歌禁止華為使用GSM,導致谷歌地圖、商店和YouTube等功能均無法使用,萬萬沒想到,華為這麼快就發佈自己的OS操作系統。

據果師兄瞭解到的信息,華為自研操作系統代號為Project Z,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蒙”,它跟Android系統師出同門,都是通過優化Linux系統運行。

Android系統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華為的支持。早在幾年前,華為就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諸多性能上的加強,其中Android卡頓的問題就是華為解決的。

2016年的時候,華為就已經在構建自己的操作系統了,到了2018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GPU Turbo,解決了手遊對手機圖形處理能力的高要求問題,現在大家用華為P30 Pro玩吃雞遊戲,體驗不比蘋果差,就是這個原因。

這幾天,果師兄的小夥伴經常說到一個新詞--華為方舟編譯器,這是一款多語言聯合優化的編譯器,開發者可以一次性將多語言統一編譯為一套機器碼,這樣就不會產生額外消耗,能將系統流暢度提升24%,系統的響應能力和三方應用操作至少提高44%以上。

這是一套完全不輸與Android的操作系統,給大家看一下兩者的對比!

華為是靠技術起家的,曾參與Android系統的優化,如今Android系統禁止華為新機使用,那是時候展示os系統的實力了。

本週二(5月21日),華為高級副總裁餘承東表示,華為自我研發的操作系統OS,今年秋天就能面市。

如此說來,華為的系統很快就要跟大家見面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是果師兄,擁有10餘年手機數據恢復經驗,為大家分享手機那些事兒!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謝謝你們呀~

数码神侃er
2019-11-25

要開發系統難!要推廣系統更難!要後發制人難上加難!

開發系統難!

舉一個微軟的栗子:

從1985年的Windows 1.0,然後慢慢的windows2.0/3.0/3.1、windows NT、windows95/98/2000,終於在2001年推出了Windows XP這一代典範。

開發一個系統,需要幾千萬行的代碼,但是代碼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越精煉越好。比如曾經的王者塞班系統,多達3500W行龐大數量的代碼,為後期的的管理和升級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目前成熟的操作系統都擁有自己的技術架構,國內沒有自己的編程語言與軟件開發工具,再加上頂尖技術人才的缺乏,所以我們幾乎是一種既沒有“巧婦”,也沒用“米”的情況

我認為,研發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需要3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頂尖的技術

龐大的資金

漫長的時間


推廣系統更難!

假設華為開發出了新的系統,其實華為確實也開發了麒麟OS。但為什麼華為不用呢,至少可以在自己家手機上用啊?

操作系統的最主要功能是把硬件和軟件協調的連接起來,那麼這裡最大的困難便是兼容軟件。

我們來看一下ios系統,基本所有的APP都需要從蘋果商店中下載,為什麼不能用Android的APP?很簡單,不兼容怎麼用啊!(當然微信、支付寶這種肯定是特殊操作過的,畢竟還是要滿足國內用戶需求)

所以華為系統與之兼容的APP問題很難解決,大多數的廠商都不願意冒風險為你單獨搞一個軟件。

試想,我用了你的系統,只能用有限的APP,而且還存在這有限的APP用戶體驗都不高的情況。因為雖然用戶少,但是你付出的研發、維護、升級的成本還是十分巨大,所以想要擁基於自己系統的“生態鏈”是很難的。


後發制人難上加難!

其實三星也有自家系統Bada,包括微軟的WP,逝去的Symbian(諾基亞)和BlackBerry(黑莓)等無不都是巨人,但是都沒有笑到最後,當今世界的Android 與ios雙雄卻是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存活了下來。

一個成功的系統帶來的用戶粘度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對手的資本是好的服務與體驗,你或許可以用更好的服務與體驗去競爭,但如果對手的資本是一種習慣,那勝算就很低了。

雖然國內科技公司一年一年的在刷新銷售額,帶來一片欣欣向榮的勢頭,但不可否認的是

如果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如果沒有擁有頂尖科技

如果沒有創新的機遇與變革的勇氣

如果沒有厚積薄發的遠見卓識

那麼想要掌控潮流或者說是後發制人都是很難的。

要開發系統難!要推廣系統更難!要後發制人難上加難!

開發系統難!

舉一個微軟的栗子:

從1985年的Windows 1.0,然後慢慢的windows2.0/3.0/3.1、windows NT、windows95/98/2000,終於在2001年推出了Windows XP這一代典範。

開發一個系統,需要幾千萬行的代碼,但是代碼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越精煉越好。比如曾經的王者塞班系統,多達3500W行龐大數量的代碼,為後期的的管理和升級帶來了巨大的障礙。

目前成熟的操作系統都擁有自己的技術架構,國內沒有自己的編程語言與軟件開發工具,再加上頂尖技術人才的缺乏,所以我們幾乎是一種既沒有“巧婦”,也沒用“米”的情況

我認為,研發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需要3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頂尖的技術

龐大的資金

漫長的時間


推廣系統更難!

假設華為開發出了新的系統,其實華為確實也開發了麒麟OS。但為什麼華為不用呢,至少可以在自己家手機上用啊?

操作系統的最主要功能是把硬件和軟件協調的連接起來,那麼這裡最大的困難便是兼容軟件。

我們來看一下ios系統,基本所有的APP都需要從蘋果商店中下載,為什麼不能用Android的APP?很簡單,不兼容怎麼用啊!(當然微信、支付寶這種肯定是特殊操作過的,畢竟還是要滿足國內用戶需求)

所以華為系統與之兼容的APP問題很難解決,大多數的廠商都不願意冒風險為你單獨搞一個軟件。

試想,我用了你的系統,只能用有限的APP,而且還存在這有限的APP用戶體驗都不高的情況。因為雖然用戶少,但是你付出的研發、維護、升級的成本還是十分巨大,所以想要擁基於自己系統的“生態鏈”是很難的。


後發制人難上加難!

其實三星也有自家系統Bada,包括微軟的WP,逝去的Symbian(諾基亞)和BlackBerry(黑莓)等無不都是巨人,但是都沒有笑到最後,當今世界的Android 與ios雙雄卻是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存活了下來。

一個成功的系統帶來的用戶粘度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對手的資本是好的服務與體驗,你或許可以用更好的服務與體驗去競爭,但如果對手的資本是一種習慣,那勝算就很低了。

雖然國內科技公司一年一年的在刷新銷售額,帶來一片欣欣向榮的勢頭,但不可否認的是

如果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如果沒有擁有頂尖科技

如果沒有創新的機遇與變革的勇氣

如果沒有厚積薄發的遠見卓識

那麼想要掌控潮流或者說是後發制人都是很難的。

望採納。

很多精彩內容點擊關注頭條號,快戳我吧~

数码小咖秀
2019-07-20

近日,華為董事和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已經很多年了,主要特點一是時延非常低,能達到毫秒級至亞毫秒級,二是非常安全,架構十分領先。

並且陳黎芳還直言:鴻蒙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手機設計的。

近日,華為董事和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已經很多年了,主要特點一是時延非常低,能達到毫秒級至亞毫秒級,二是非常安全,架構十分領先。

並且陳黎芳還直言:鴻蒙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手機設計的。

此言一出,無數人感到詫異,期待這麼久的鴻蒙系統怕是要空歡喜一場了,真實失望!之前網上就有傳言,餘承東稱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最早於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面世,現在又是鬧哪一齣?於是又有網友推測:谷歌對華為妥協,華為不用鴻蒙是為了給安卓一個臺階下,不想讓谷歌這麼難堪!

近日,華為董事和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已經很多年了,主要特點一是時延非常低,能達到毫秒級至亞毫秒級,二是非常安全,架構十分領先。

並且陳黎芳還直言:鴻蒙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手機設計的。

此言一出,無數人感到詫異,期待這麼久的鴻蒙系統怕是要空歡喜一場了,真實失望!之前網上就有傳言,餘承東稱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最早於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面世,現在又是鬧哪一齣?於是又有網友推測:谷歌對華為妥協,華為不用鴻蒙是為了給安卓一個臺階下,不想讓谷歌這麼難堪!

事實真的是這些嗎?不得而知。實際上谷歌本身就不想封殺華為,但是又不能不遵守美國法律,停止對華為的安卓授權實屬無奈之舉。谷歌等很多美國企業其實都在為華為求情,畢竟華為是個大客戶封殺華為也會損害到自身利益。

華為有可能研發新系統嗎?不大可能。

近日,華為董事和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表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已經很多年了,主要特點一是時延非常低,能達到毫秒級至亞毫秒級,二是非常安全,架構十分領先。

並且陳黎芳還直言:鴻蒙系統不是為智能手機手機設計的。

此言一出,無數人感到詫異,期待這麼久的鴻蒙系統怕是要空歡喜一場了,真實失望!之前網上就有傳言,餘承東稱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最早於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面世,現在又是鬧哪一齣?於是又有網友推測:谷歌對華為妥協,華為不用鴻蒙是為了給安卓一個臺階下,不想讓谷歌這麼難堪!

事實真的是這些嗎?不得而知。實際上谷歌本身就不想封殺華為,但是又不能不遵守美國法律,停止對華為的安卓授權實屬無奈之舉。谷歌等很多美國企業其實都在為華為求情,畢竟華為是個大客戶封殺華為也會損害到自身利益。

華為有可能研發新系統嗎?不大可能。

鴻蒙系統從未想要取代安卓,是為了工業用途和物聯網而生。雖然說鴻蒙系統也可以給手機用,但畢竟不是為手機專門設計的,工業機器和智能手機使用的操作系統差別是很大的,特別是鴻蒙系統還沒有在智能機上相應的軟件生態。即使鴻蒙系統兼容安卓,也僅僅只是有了個好的開頭而已,生態有多困難,微軟、三星和英特爾都領教過,卻都以失敗告終。

安卓系統仍然是最佳選擇,華為方面也表示會繼續和使用支持安卓系統,任正非對谷歌的做法表示尊重和理解。

苏宁手机
2019-12-05

關注【蘇寧手機】,更多手機數碼資訊哦!

近日傳出華為要自研系統的消息,也正是迴應了題主的問題:

關注【蘇寧手機】,更多手機數碼資訊哦!

近日傳出華為要自研系統的消息,也正是迴應了題主的問題:

(消息來源:it之家)


華為不止有可能研發新系統,而且正在幹了

而且華為在研發新系統也不是新鮮事,早幾年三星就已經成功自研了自己的手機系統Tizen,甚至連Android的親生父親谷歌也在自研新的Fuchsia系統。

關注【蘇寧手機】,更多手機數碼資訊哦!

近日傳出華為要自研系統的消息,也正是迴應了題主的問題:

(消息來源:it之家)


華為不止有可能研發新系統,而且正在幹了

而且華為在研發新系統也不是新鮮事,早幾年三星就已經成功自研了自己的手機系統Tizen,甚至連Android的親生父親谷歌也在自研新的Fuchsia系統。

(消息來源:太平洋網絡)


有實力的大廠自主研發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現在的手機市場基本就是iOS和Android打擂臺,完全就是兩雄爭霸。儘管Android的裝機數量遠大於iOS,但破碎的生態和碎片化的現狀也讓許多手機大廠(有識之士)感到不滿。畢竟如果真的想和iOS抗衡,必須要打造出一套成熟的生態來才有戲。


在Android 8.0推出之初谷歌就號稱要解決碎片化問題,加入了Project Treble項目就是為了讓第三方廠商能夠更快更高效地適配新版本系統的驅動,但是目前來看依然不樂觀。現在谷歌都在測試Android 10了,除了親兒子的其他手機大部分連Android 9的車尾煙都看不見。


說是為了打破困局也好,為了搶佔市場也好,為了自立門戶也好,三星在它鼎盛時期也曾經嘗試用自己的Tizen系統來搶佔Android的份額,當其時三星為了配合Tizen推出的手機還不少。

關注【蘇寧手機】,更多手機數碼資訊哦!

近日傳出華為要自研系統的消息,也正是迴應了題主的問題:

(消息來源:it之家)


華為不止有可能研發新系統,而且正在幹了

而且華為在研發新系統也不是新鮮事,早幾年三星就已經成功自研了自己的手機系統Tizen,甚至連Android的親生父親谷歌也在自研新的Fuchsia系統。

(消息來源:太平洋網絡)


有實力的大廠自主研發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現在的手機市場基本就是iOS和Android打擂臺,完全就是兩雄爭霸。儘管Android的裝機數量遠大於iOS,但破碎的生態和碎片化的現狀也讓許多手機大廠(有識之士)感到不滿。畢竟如果真的想和iOS抗衡,必須要打造出一套成熟的生態來才有戲。


在Android 8.0推出之初谷歌就號稱要解決碎片化問題,加入了Project Treble項目就是為了讓第三方廠商能夠更快更高效地適配新版本系統的驅動,但是目前來看依然不樂觀。現在谷歌都在測試Android 10了,除了親兒子的其他手機大部分連Android 9的車尾煙都看不見。


說是為了打破困局也好,為了搶佔市場也好,為了自立門戶也好,三星在它鼎盛時期也曾經嘗試用自己的Tizen系統來搶佔Android的份額,當其時三星為了配合Tizen推出的手機還不少。

但是Tizen是啥還有多少人知道?

Tizen並沒有引起多少波瀾,三星用來試水的機器也不多,Tizen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先不論Tizen的質量如何,三星的確也成功研發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統用在了手機上。但是適配軟件少始終是一個新系統的痛,要想說服全世界幾十億的安卓用戶用新系統,這個難度也太大了。所以現在Tizen系統被三星用在了自家的冰箱上,也算是有個一展拳腳的舞臺。


現在再看華為宣佈研發的新系統,其理由大概與三星差不多,未來即將面對的困難估計也差不多。


研發新系統,錢才是大問題

新系統自主研製,是個從0到1的大問題,比起技術,錢,或者說“成本”估計更值得華為考量。


新系統如果不是過去那種換皮Android,那麼需要面對極為龐大的軟件適配問題。放棄Android就等同於放棄了現在絕大部分的手機使用群體,要花龐大的時間來重新構築大廈,研發新的軟件,說服用戶使用新系統。這一切一切都要靠不少錢堆砌。如果新系統無法給華為帶來更高的利潤,就不看好會真正地放棄成熟的Android來使用新系統。

關注【蘇寧手機】,更多手機數碼資訊哦!

近日傳出華為要自研系統的消息,也正是迴應了題主的問題:

(消息來源:it之家)


華為不止有可能研發新系統,而且正在幹了

而且華為在研發新系統也不是新鮮事,早幾年三星就已經成功自研了自己的手機系統Tizen,甚至連Android的親生父親谷歌也在自研新的Fuchsia系統。

(消息來源:太平洋網絡)


有實力的大廠自主研發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勢在必行

現在的手機市場基本就是iOS和Android打擂臺,完全就是兩雄爭霸。儘管Android的裝機數量遠大於iOS,但破碎的生態和碎片化的現狀也讓許多手機大廠(有識之士)感到不滿。畢竟如果真的想和iOS抗衡,必須要打造出一套成熟的生態來才有戲。


在Android 8.0推出之初谷歌就號稱要解決碎片化問題,加入了Project Treble項目就是為了讓第三方廠商能夠更快更高效地適配新版本系統的驅動,但是目前來看依然不樂觀。現在谷歌都在測試Android 10了,除了親兒子的其他手機大部分連Android 9的車尾煙都看不見。


說是為了打破困局也好,為了搶佔市場也好,為了自立門戶也好,三星在它鼎盛時期也曾經嘗試用自己的Tizen系統來搶佔Android的份額,當其時三星為了配合Tizen推出的手機還不少。

但是Tizen是啥還有多少人知道?

Tizen並沒有引起多少波瀾,三星用來試水的機器也不多,Tizen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先不論Tizen的質量如何,三星的確也成功研發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統用在了手機上。但是適配軟件少始終是一個新系統的痛,要想說服全世界幾十億的安卓用戶用新系統,這個難度也太大了。所以現在Tizen系統被三星用在了自家的冰箱上,也算是有個一展拳腳的舞臺。


現在再看華為宣佈研發的新系統,其理由大概與三星差不多,未來即將面對的困難估計也差不多。


研發新系統,錢才是大問題

新系統自主研製,是個從0到1的大問題,比起技術,錢,或者說“成本”估計更值得華為考量。


新系統如果不是過去那種換皮Android,那麼需要面對極為龐大的軟件適配問題。放棄Android就等同於放棄了現在絕大部分的手機使用群體,要花龐大的時間來重新構築大廈,研發新的軟件,說服用戶使用新系統。這一切一切都要靠不少錢堆砌。如果新系統無法給華為帶來更高的利潤,就不看好會真正地放棄成熟的Android來使用新系統。

手機大廠達到一定累計必然尋求自立門戶的機會,但是並不一是想“取代安卓”


為了爭取更多話語權也好,為了不被卡脖子也好,說到底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華為會自主研發新系統,正是它作為國內安卓手機龍頭應有的舉措,也是華為綜合實力強大的最好表現。


但是目前安卓陣營軟件數量龐大,底層更新維護有谷歌兜底,不會有哪個新系統說丟棄就丟棄。


還有個問題是,如果華為在自家的手機上使用新系統,是直接使用安卓的軟件,還是重新開發新的軟件?還是像黑莓的系統一樣移植安裝?是一臺機器使用新系統,還是全部機器都使用新系統?


這些問題是華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這些手機使用者關心的問題。


華為作為國內Android廠商裡體系最完善的,研發新系統自立門戶是自然也是必然的。但是最後能收到多少效果,還需要市場的檢驗。


【踏破鐵鞋無覓處,喜歡答案就關注!】

6716152205
2019-01-06

我們當然希望國產系統能強大起來,但是華為不一定會開發新系統。

1.因為並沒有更強的未來規劃說我要脫離谷歌安卓的掣肘,安卓的更新迭代已經不能滿足我的發現規劃了。這個沒有。

2.大公司大集團,部門臃腫,如果真幹了這件事情,在追求效益的同時是否能做好這個新系統。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YunOS從2011年開始,摸爬滾打這麼些年,才初步有了起色。

華為集團是否能在不盈利,弱增長的情況下依然堅定的支持新系統,都是問題。

我們當然希望國產系統能強大起來,但是華為不一定會開發新系統。

1.因為並沒有更強的未來規劃說我要脫離谷歌安卓的掣肘,安卓的更新迭代已經不能滿足我的發現規劃了。這個沒有。

2.大公司大集團,部門臃腫,如果真幹了這件事情,在追求效益的同時是否能做好這個新系統。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YunOS從2011年開始,摸爬滾打這麼些年,才初步有了起色。

華為集團是否能在不盈利,弱增長的情況下依然堅定的支持新系統,都是問題。

京畿探长
2019-01-13


如今操作系統市場毫無疑問被Apple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牢牢把持著,兩者都有各自的忠實擁躉。並有傳聞說谷歌也在祕密研發新系統。

如果華為研發一套新的操作系統,可以讓華為遠離iOS和Android遭遇的知識產權授權問題。“因為這是一張白紙式的設計,不會碰到有人去找IP(知識產權)方面的麻煩,除非是華為打算打造下一代計算平臺,也許會研發新系統,並且新系統要兼容物聯網設備、車載系統,甚至滿足手機和電腦等設備。

简约小筑
2019-01-12

相信任正非會這樣做的:1.如果沒有自己的系統,就會像諾基亞一樣,被別人收購,不管你有多麼強大;2.如果沒有自己的手機系統,你其他再多的系統,也難擺脫Google等對你的控制;3.蘋果為什麼NB,個人感覺他的系統優越性在哪裡,蘋果手機為什麼那麼貴還有人買,其中少不了有裝X的人,但是人家買的是軟件。手機用二年三年,不會卡不會慢。要想獲取更多的利潤,需要有自己過硬的系統以及硬件。

弥额尔
2019-01-12

這個問題有點深奧。首先麒麟系統不會輕易啟用,是因為保密。一旦戰爭爆發,或者其他原因,才拿出麒麟系統,這有效防止了黑客對手機的入侵,因為事先別國不知道這個系統怎麼樣的。這算是為自己國家的通訊業安全做點保障吧

其次,我們一直用其他國家研發的系統,這也有利於我們瞭解這個系統。因為這個系統是普遍全球的,所以更要了解。你們懂的。

隱藏自己的,瞭解別人的。所以我很喜歡華為。

科技早分享
2019-02-14

先糾正問題,華為現在已經開發出了他們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雖然市面上沒有人見過。

現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已經被iOS和Android瓜分了,連微軟的wp都沒有能夠站住腳跟,只能佔據這那可憐的裝機量。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不好用嗎,就我的使用來看,非常好用,流暢度不遜色iOS 。為什麼沒人用?沒APP,沒生態,誰用你的操作系統。用個最常用的QQ,微信都萬年不更新,只能眼巴巴的看著Android和iOS用戶體驗新功能,那麼還有誰會在乎呢?

就目前來看,制約一款手機操作系統最大的因素不是你這個系統有多好,多麼高級,而是生態,這才是最關鍵的。巨大的裝機量能夠給應用的開發者帶來動力,用戶多了,開發者才會盈利。

三星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為什麼沒有大量推廣?幹不過Android和iOS啊,一個新的操作系統,意味著全新的應用開發方式,意味著開發者要從新學習,他們有那麼空閒嗎?

再說說華為,華為也清楚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無法抗衡iOS和Android,所以也就在內部少部分裝機測試,慢慢發展,目的就在於萬一谷歌收回了Android,至少還有自己的可以頂上去用。或者是中美爆發戰爭,用人家的操作系統不安全,也可能會換自己的操作系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