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因考古毀掉的一座皇陵
西巖竹
1/20 1956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掘了明十三陵之定陵的地下玄宮,出土了很多文物。
2/20 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合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
3/20 朱翊鈞,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六年(1572年),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4/20 明神宗執政後期荒於政事,曾經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六部九卿難得見皇帝一面,國家運轉幾乎停擺。
5/20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皇帝駕崩,終年56歲,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6/20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入昌平,地上木構建築大部分被焚燬。同年清兵入關,陵園再遭破壞。清乾隆五十被縮小規制重建,民國年間再次被焚。
7/20 然而與世隔絕三百多年後的1958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開發布消息:“明十三陵中定陵已打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屍體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 
8/20 明定陵地宮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後、左、右5個廳組成,建築面積1195平方米。
9/20 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對稱的兩個殿,中間各自有一個用漢白玉壘砌的棺床,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
10/20 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並擺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長明燈。
11/20 後殿是地宮內最大的一個殿,殿內棺床正中央放置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棺槨周圍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隨葬品包括帝后服飾、冊寶、明器、木俑、甲冑、刀、箭、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
12/20 神宗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陪葬品,最上層蓋的是織錦被,被下放著袍服和織飾匹料,屍體的下面墊著一條錦被,被下還有9層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綴著17枚“吉祥如意”金錢。神宗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刺繡袞服,腰繫玉帶,下身穿黃素綾褲,足蹬紅素緞高繡靴。
13/20 神宗頭側圓盒內的一頂金絲翼善冠,全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二龍戲珠圖案,孔眼細小而均勻,造型生動活潑。如此繁複的製作,外表卻不露絲毫接頭,體現出高超的手工技藝。
14/20 織造龍袍所使用的緙絲技術也是非常獨特的,然而這種技術到今日已是失傳已久。
15/20 孝端皇后上蓋緞被,屍身下鋪一床織金緞被,再往下有四層褥墊,其中一層褥墊上綴著100枚“消災延壽”金錢。皇后頭戴黑紗尖形棕帽,裝飾著金簪,上身穿繡龍方補黃綢夾衣,下身穿黃色纏枝蓮花緞夾褲,足蹬黃緞鞋,腰間繫著繡雲龍紋長裙。
16/20 經過仔細清理分類,共發現各種珍貴金器數百件,其中以帝、後的金冠最為精美;各種袍料、匹料和服飾用品達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緙絲十二章袞服龍袍和皇后的羅地灑線繡百子衣最為珍貴。
17/20 定陵地下宮殿出土了各類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發現,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地宮結構堪稱明代皇陵規制的代表。
18/20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焚。3口由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也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19/20 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使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20/20 雖然定陵地宮的開發一定程度上揭開了歷史之謎,滿足了歷史愛好者的獵奇,然而對文物的損害是相當巨大的,從此以後,國家對地下文物保護形成了完備的法制。或許真相揭開的那天,發現並不美好,更多的迷就讓它永久成謎吧,歡迎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2019-05-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