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17歲孩子跳河的事件,你覺得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6 個回答
四元文学教育
2019-04-21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想來先談一下什麼是教育。

中國古代智者認為教育就是把他們培養成社會需要的理想人才。

西方一些學者認為,教育是讓他成為更他優秀的自己的行為。

我個人比較贊同第二種觀點,第一個觀點往往是父母在主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成為人才,或許放棄自我,以一種偏激的方式活著,或著做出偏激的行為。

總體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父母與其綁架他的意志,還不如幫他成為他想成為的人更為讓他開心。我們知道,任何父母都渴望孩子成龍成鳳,可是孩子之間是有差別的,無法用統一的標準衡量。

中國的教育觀點父母是主導者,父母要讓孩子屈服於自己,還要接受自己的意志。我覺得做父母的不妨和藹一些,放鬆一些,也看開一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他性情舒暢了,就不會走極端。我這裡強調一下,不是放棄教育,基本的教育還是要有的。

這個題目最重要的一點,是教育的時候怎麼講究方法:

1.父母管好自己的嘴,能少說不多說

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風雨,哪一個人沒有經歷風波。所以,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彎路,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走直線,少受苦。首先說這個理想是好的。可是孩子們呢?哪裡來的那麼多閱歷,哪裡知道為人的不易。在對於周圍一切理想化的表象下,他的第一直覺,你說的錯的,所以基於價值判斷,他不認同你,肯定不會聽你的。而作為父母則會不厭其煩的說個不停,希望孩子認同。結果說的越多,孩子越來反抗越來叛逆。

所以,父母要想管好孩子第一步,要管好自己的嘴。特別是對於有傷孩子自尊的話語少說。只告訴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就好了。

2.父母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帶著情緒跟孩子交流

我知道這很難,父母都有自己的難處,甚至情緒崩潰,再碰上個不聽話的孩子,那情緒泥沙俱下,孩子肯定不接受就更叛逆,更不會聽父母的。

父母有情緒了怎麼辦,畢竟父母也是人,也需要發洩,而你最不該選擇的發洩對象就是孩子。怎麼辦呢?終止與孩子的交流,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1個小時,翻翻書,聽聽音樂,沒有情緒了再跟孩子交流。

3.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全身心接納他

接納孩子並傾聽他的心聲在家庭教育裡最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孩子從小聽父母的,這容易讓父母有唯我獨尊的優越感。孩子在慢慢地長大,自主意識慢慢變強,想要獨立。這時候父母的意志和孩子的意志容易出現碰撞,孩子則容易出現叛逆,不聽父母的。父母則把責任全都歸咎於孩子,這其實是不公平的。這成長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慢慢脫離父母的過程。父母盼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也在忍受著孩子跟自己的距離一點點變遠。

所以,要全身心接受孩子的變化,他是你的孩子,他在長大,你們的距離變遠了,但他始終是你的孩子。

當孩子開始叛逆,發脾氣時,這說明他很苦惱,他有情緒需要疏通,這時家長不妨耐心聽他講述完,再做出判斷。而不是以暴力制止暴力,這樣就會把孩子推向對立面,出現無法溝通的情況。所以,家長不妨耐下心來聽完,理解一下孩子,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完再來溝通。

4.關於溝通方式

父母在平時怎麼跟孩子溝通呢?用什麼語氣呢?用什麼語句呢?

我瞭解到大多數父母會用:“你必須······”,“你不能······”,“不可以······”等命令句式。

要想有良好的溝通,不妨換一種句式:“你可不可以······”,“你能不能······”,“你會不會······”,“在······,你如何選擇”等詢問式。

我覺得是用這種方式溝通,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不會有情緒。

5.獎懲要合理,凡事要公平

在給孩子定規矩時,一定要設立合理的獎懲制度,不能一味的物質,也不能只罰不獎,這樣做孩子們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父母和孩子交流與溝通,一定要公平,不能有我說的就是對的,我就是真理的想法,否則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我們不是完美的父母,我們不是神,所以要接納孩子們對我們的看法。

6.設立家庭文化,或者說家風

這是屬於品質教育的方面,也是最難的方面。

請問父母們,你的家庭文化是什麼?你的家風是什麼?

如果沒有家庭文化,那麼請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共同創建家庭文化,良好的家庭文化才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品質。

7.教育要講究藝術,要注重效果

許多父母覺得我是對的,我為你好,一定要聽我的。可是孩子呢?壓根不買父母的帳,我知道你是對的,可我就是心煩,就是討厭父母,就是要我行我素。

教育要講藝術,不僅好有說話的藝術,還要用處事的藝術,還要有同理心,公平意識。儘管他是你孩子,但他是一個人,你一定要把他當成人看,尊敬他,痛愛他,公平對待他。

教育不是父母的說教和打罵,而是達到預期目標的一種行為。所以,家長們,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問題,就是你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沒有效果的教育往往出現負的效應,父母不得不定期反思。我建議父母們,定期設定預期效果,定期總結,定期改變教育方式。孩子畢竟是孩子,圖新鮮,一成不變的的東西一會兒就厭倦了,教育也是一樣。望家長們多準備幾套方案,輪流著來。雖然麻煩了點,效果會好些。任何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定要注意效果,教育要講究方法,不可一根筋走到底,這樣耽誤了孩子,也起不到作用。

绿不了的蓝
2019-04-21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玻璃心,打罵不得,說不得,稍有不開心就要死要活的,太自私了,從沒想過家人的感受,就只會從父母身上不斷的索取而沒想過怎麼回報,不過這歸根結底也還是來源於父母的管教不嚴,溺愛。從小到大,父母都捨不得自己的孩子磕著碰著,對什麼要求都有求必應,什麼事也不讓孩子幹,就連最平常的洗衣做飯也也不會,以前我有個同學就是這樣,都讀初中了,每次去學校就帶五套衣服,這五套衣服一天穿一套,每天都不洗,穿到星期五了就把五套衣服,包括鞋襪打包回家給父母洗,我真服了這同學還有他的父母,我當初就很羨慕他有這麼疼他的父母,現在想想,還好我沒有這樣的父母,不然到現在我可能就是個廢人了,啥也不會,我真的感謝我的父母從小就對我嚴格管教,沒過分溺愛。

對於17歲的孩子來說,這剛好也處於青春叛逆期,他有自己的主見和對事情的處理辦法,我覺得作為父母,孩子在做某些事情做得不對的時候應該先詢問原因,安撫他,而不是一看到結果就火冒三丈,直接開罵或者嘮叨個不停。凡事都先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這樣孩子的心就會慢慢的被疏導開了,安全感也回來了,認為父母理解了自己,也不會排斥你們接下來的各種詢問,也不會出現一些什麼過激的行為了。

阿的个
2019-04-21

回答了青少年應該怎麼教育

17歲生理髮育已經脫離童年接近成年。這個年齡正是充滿矛盾的年齡。不願像父母傾心訴說心中的祕密,行為也比較反常。既往管教過嚴的孩子青春期反彈的比較厲害。

激烈的叛逆是對父母強烈的掌控的反擊,但是,父母也不必對偶爾出現的這種情況大動干戈。

建議:

1、家長設置教養孩子的原則和底線,不能突破,一味地遷就;

2、父母對待孩子的觀點要一致;

3、試著多理解孩子,鼓勵孩子,搭建溝通平臺,不要用打罵呵斥教育孩子,不要過多說教,身教勝於言教。

4、對男孩子父親多些關心;母親多關心些女孩子。特別是在生理方面性的教育,告訴女孩子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男女孩子都不要超越感情界限。

5、物質營養方面保證優質蛋白質的需求,每天一個雞蛋,1斤牛奶,每週3次肉,蔬菜、水果四季都不可少。

6、多讀書,多聽音樂,調理好文化生活。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3個小時。

7、多參加體育活動。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8、有志於求學的學子,多鼓勵,注意勞逸結合。孩子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是難能可貴的。現在的付出和將來的成就是成正比例的。

萝卜白菜保平安好吃
2019-04-21

孩子對父母是無權選擇的。有很多父母還糊里糊塗呢。有很多到死的那一天,也沒明白做人的道理。不可能要求每個父母做個教育家。而國家對學校是可以改進的。把不合格的老師裁掉。。學校起的作用很大。。有父母的責任,學校的責任,社會大環境的責任。

老百姓136405527
2019-04-21

孩子小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哄著順著,任何事都聽孩子的,在家裡一定要對他嚴加約束。太小的強硬點,長大一些了結合這講道理。必要的時候可以打幾下。做錯事了要知道害怕,在外面也要有所顧忌,不能任性胡來。這些都做到了,孩子就不會這樣了。現在的孩子很多是家長嬌慣的,對待孩子百依百順,習慣了之後,稍有不順就接受不了。

灰太狼小罗
2019-04-21

家長要以溫和的態度對孩子。多鼓勵孩子。不要太武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