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笑嘻嘻6點半
1/22 普陀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2/22 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
3/22 普陀山的佛教歷史悠久,作為觀音道場初創於唐代。
4/22 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間,有梵僧(又說西域僧)來山禮佛,傳說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示現。
5/22 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6/22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趙匡胤遣內侍(太監)王貴來山進香,並賜錦幡首開朝廷降香普陀之始。
7/22 元豐三年(公元1080),朝廷賜銀建寶陀觀音寺(即今前寺)。當時,日韓等國來華經商、朝貢者,也開始幕名登山禮佛,普陀山漸有名氣。
8/22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寶陀觀音寺主持真歇禪師奏請朝廷允准,易律為禪,山上700多漁戶全部遷出,普陀山遂成佛教淨土。
9/22 嘉定七年(公元1214),朝廷賜錢萬鑼修繕圓通殿,並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與五臺山(文殊道場)、峨眉山(普賢道場)、九華山(地藏道場)合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
10/22 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南緣、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處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西南距沈家門漁港6.5千米,南距朱家尖島2.5千米,東瀕瀚海。行政區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島組成,隸舟山市普陀區。
11/22 普陀山地質屬古華夏褶皺帶浙東沿海地帶,形成於1億5千萬年前侏羅——白堊紀,燕山運動晚期的侵入花崗構成岩石基礎。其地貌因受第三紀新構造運動地殼間歇上升及第四紀冰期、間冰期海蝕作用影響,可分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海蝕地區類。
12/22 普陀山四周瀕海,多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瀉入海,地層富水性弱,地下水資源有限。
13/22 地表水:本島陸地面積12.5平方千米 , 年均降水1187.8毫米,年總降水量1403萬立方米,涇流係數0.43,年涇流量579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有48.9萬立方米。
14/22 地下水:賦存於第四紀鬆散岩層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層含水性較好,水深1~3米,從近海邊切割處滲出。總計全山地下水資源102.52萬立方米。
15/22 全山土地總面積19735畝,其中土壤面積19209畝,佔97.3%。砂粘質紅土屬:(砂粘質紅土1個土種) 面積8330畝,遍佈全島,佔全島土壤總面積43.36%。母質為粗晶花崗岩風化體,石英砂含量高而明顯,大於1毫米的砂粒佔20~ 40%,細土 佔10~15%;土體深厚,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使植物根系深扎,呈現鬱鬱蔥蔥之風貌
16/22 全山植被以佛頂山為中心,向四周成環狀分佈,\n山坡為灌木草本植物,局部為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沙丘水灘為兼鹽性植物群落,濱海巖壁為海藻群落。
17/22 全島植被面積12972畝,覆蓋率70.2%,為浙江省海島天然植被、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全島植被可劃為10個一級、17個二級和36個三級分類單位。
18/22 普陀山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左右。潮漲潮落,島上常年空氣清新,質量優級世所罕見,富含負氧離子,彷彿天然的“大氧吧”
19/22 普陀山四周瀕海,多為山地,地表水大部分瀉入海,地層富水性弱,地下水資源有限。
20/22 普陀山三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21/22 普陀山三寶: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龍藻井。
22/22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2019-07-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