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9 個回答
姐妹花之1314
2019-03-28

孩子脾氣很大、一不順心就哭鬧怎麼辦?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不少父母出於怕麻煩、心情煩躁,或想迅速平息孩子情緒、阻止孩子的行為,往往這樣做:

1.語言阻止。

2.語言恐嚇。

3.轉移孩子注意力。

4.連哄帶騙安撫情緒。

日常生活中有60%的父母有壓制孩子憤怒的習慣。壓制孩子情緒,不利孩子健康成長,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更容易給孩子種下不良的宣洩憤怒的種子。這類寶寶常常會讓父母在教育上花費更多的精力。

孩子為何愛發脾氣?

深入瞭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於我們選擇適當地訓導方式。因此,父母首先要了解,愛發脾氣與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成人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有關:

1.不甘心受大人控制

很多父母讓寶寶做某件事時,往往單向溝通地發號施令,此時寶寶自知弱小,只能乖乖地聽爸爸媽媽的話,但他內心又極不甘心,只能靠耍賴、發脾氣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2.想吸引爸媽的注意

有時父母正在忙於別的事時,寶寶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會藉故哭鬧。如果有可能的話,父母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寶寶玩一會兒。

3.想做的事不被許可

三四歲的孩子常會想做一些“危險動作”,如想從高的地方跳下來,或者去搗弄一些尖利的物品。很多父母往往在此時大聲喝止寶寶。雖然孩子的冒險行為需要被制止,但經常對寶寶的探索行為潑冷水會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失望,也容易變得妥協、膽小怕事。

建立安全觀念:父母應在平時多給寶寶上安全教育課,跟他解釋哪些行為容易受傷,要學會盡量避免。相對安全的事則可以大膽探索。

4.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寶寶如果得不到某種玩具、食物或外出遊玩的機會等,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一旦通過這種方式達到目的,寶寶就容易形成習慣。

冷處理:對於寶寶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堅持到底,對寶寶的哭鬧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採取“忽視”的辦法,即任其哭鬧。寶寶有了幾次“失敗”的經歷後,這種習慣就會慢慢消失的。

5.受父母影響

父母的脾氣如果不好,寶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此外,父母教育態度不一,一個管教,一個袒護,這會使覺得寶寶有了“靠山”,也會出現無所顧忌、動輒哭鬧的現象。

父母以身作則:對於這種情況,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從自身做起了。

6.犯了錯想逃避責罰

寶寶犯了錯,怕受到父母的責罰,就以哭鬧來轉移其注意力。

區別對待寶寶的情緒:若是寶寶無意中犯的錯,父母就不必責怪他,告訴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錯誤,則還是要進行批評,讓他認識到哭鬧並不能逃避責任。

7.感到恐懼或受到傷害

人的大部分憤怒來源於恐懼。當一個人感覺受到威脅,無論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還是價值觀受到威脅,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繼而轉化為脾氣,宣洩出來。特別是小孩子,他們的身心發育不全,一旦與同伴之間發生爭鬥,有些孩子會感覺自己受傷害了,從而鬧情緒、發脾氣。

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形成“良性憤怒”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鬧就難以忍受,自己也不由自主地衝著孩子發火。其實,父母要懂得:如果孩子無法學會自然、健康地發洩內心的憤怒情緒,他們只會擁有一個不健全的人格。因此,父母應正確地看待寶寶發脾氣這件事,讓寶寶有宣洩的機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讓孩子形成“良性憤怒”。良性憤怒是指通過家長的引導和示範,讓孩子通過正常的渠道和方式宣洩自己的憤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以避免孩子因無法宣洩憤怒情緒而形成抑鬱、成癮或其他不良的心理問題。

1.傾聽孩子的憤怒

很多時候,傾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孩子原本玩得好好的,突然發起脾氣把玩具扔得遠遠的,父母可以這樣做:

2.讓孩子用語言而不是用動作來表達憤怒

當孩子生氣時,鼓勵他大聲講出來,並儘可能說出原因:“寶寶怎麼了?為什麼突然不開心了?”

3.幫孩子找到憤怒的原因

有時候,孩子需要大人的提示來回想自己生氣的理由。如:“你是覺得這個玩具不好玩才發火的嗎?”

4.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

例如:“如果你不會玩這個玩具,可以請爸爸媽媽來陪你一起玩啊。”如果寶寶還是表示“不好玩”,家長可以先把玩具收起來,等寶寶年齡稍大一點再拿出來。

5.禁止孩子在發怒時打人、摔東西

發洩憤怒並不意味著可以動手打人、摔東西,遷怒到其他人或物上。一旦出現這種行為,家長應立即給予懲罰。

6.鼓勵孩子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願望,而不是用委屈和抱怨的消極態度

告訴孩子:“如果不喜歡這個玩具,可以收起來以後再玩,或者送給別的小朋友。下次在選購玩具的時候,媽媽會多聽聽寶寶的意見。”

7.最後,別忘了事後總結

孩子大致回覆平靜,可是心裡的困惑還是沒有解開。你可以讓孩子躺在你的懷裡,聽聽孩子說他剛才經歷了什麼,問問他是不是有其他的解決辦法,相信心情平復後的他主意一定比你多!

8.樹立良好的榜樣

要讓孩子形成良性的憤怒情緒,爸媽首先應該率先實踐,當你生氣時,大聲講出來,以免控制不住時突然大發雷霆。

9.告訴孩子:情緒沒有對錯之分

無論憤怒、悲傷、喜悅、失望,所有情緒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可以控制情緒的表達。

10.讓孩子從你身上學到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但切記,不要用侮辱性的話對孩子表達你的情緒,只客觀地表示你的感受和原因即可,如:“我很生氣!”“別亂動我的東西!”等等。

一旦家長能夠以健康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憤怒——沒有消極抵抗或者大發雷霆——你就為你的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解決憤怒的榜樣。

家语幼学
2019-05-16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小”、“哭鬧”這些讓家長惱火的行為時,證明孩子身上積滿了情緒。家長當務之急不是抓著孩子的某個行為去糾正,而是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孩子“脾氣大”、“膽小”、“哭鬧”這些行為跟他的成長環境有關。孩子一般出現這些負面情緒,主要跟兩個方面有關:父母的夫妻關係,以及父母與他的親子關係。

我們一個個來分析:

(一)脾氣大

“脾氣大”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不懂得如何排解負面情緒,那些“不開心”的情緒讓他覺得難受,加上現在小孩活動量少,他只能通過發脾氣將這些負能量發洩出來。

家長要留意下,孩子為什麼“脾氣大”?是不是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太嚴,孩子沒有自我意識,在家得不到尊重等等,他需要通過這些方式來引起父母關注!

又或者父母關係不好,家裡人經常遇到事就愛吵鬧,發脾氣。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這樣做,潛移默化中他也變成這樣。

面對孩子情緒問題,家長除了要觀察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更要教育孩子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通過怎樣的途徑疏導。比如畫畫,家裡佈置“出氣角”,與大人談心尋求幫助等。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二)膽小

孩子膽小有天性因素,也有後天環境導致。

如果孩子天生內向,也不是壞事。他們可能不會像外向的孩子自來熟,他們通過觀察後確保安全再融入群體,也有他們的優勢。他們不是膽小,而是謹慎。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因為成長環境的因素導致孩子膽小。比如父母對他們的事幹預太多,會導致孩子為了不受批評,什麼事都要等爸爸媽媽點頭了才去做。他們心裡害怕自己決定換來家長的不理解,受到嘲笑或責備。

所以,家裡有膽小的孩子,回去好好了解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孩子都愛玩,2~3歲後自我意識逐漸明顯,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事自己掌控。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沒有給予信任,適當放手,孩子的確會變得膽小,沒主見。

還有一種情況,媽媽焦慮,孩子會將很多精力放在媽媽情緒上,也會變得膽小,“聽話”。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三)哭鬧

哭鬧是孩子慣用的耍賴手段。小的時候不懂表達,只能通過哭鬧來引起父母的注意。2~3歲後,會通過哭鬧來探知父母的底線,看看那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面對孩子的耍賴,父母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底線,不允許的,堅決不同意。我們要做到溫和而堅定。語氣溫和:“我知道你今天很想吃薯片,但你咳嗽還沒好,不能吃。如果你還要哭鬧,我先在那邊,你能看到我。等你冷靜下來,我再過來抱抱你。”態度一定要堅定,說到做到,不給就不給,怎麼哭也沒用。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脾氣大”“膽小”“哭鬧”都是因為心裡營養不足,有情緒。爸爸媽媽平時都跟孩子互動,親密的親子關係,對這些問題解決有很大的幫助。

三清心理感悟
2019-04-23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小,哭鬧等行為,這種情況不止在孩子小時候出現,有的孩子很大了,還保持這種行為。每一種行為背後都能給自己帶來好處,一般情況下我們都看這種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問題,可能對我們是問題,可對孩子來說確實是好處。

很多人說脾氣大的孩子,對他有什麼好處?我們都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孩子不發脾氣,可能做父母的就忽視孩子,孩子怕自己被忽視,所以他通過發脾氣引起家長的注意。通過發脾氣,讓家長知道自己是不願意的,不高興的,你們要滿足我,你們要為我負責。因為發脾氣的孩子總是把錯誤指向對方,每一次在發脾氣中都會得到利益,這就強化了他發脾氣的動力。

很多孩子都會有這種特徵,在外面很膽小,在家裡面就膽大,脾氣大,有的甚至哭鬧。初生牛犢不怕虎,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當孩子學會爬了,學會走路,或者是孩子哭鬧的時候,很多父母的大灰狼來了,警察來了專抓哭鬧的孩子等等方式,還有的孩子要碰到某些危險品的時候,家長的聲音特別大,也能嚇到孩子。反覆驚嚇,孩子就會出現條件反射,慢慢就對某些物品害怕了,這在某些心理學家都試驗過的,特別是心理學家華生,專門對小阿爾伯特做了恐懼是在怎樣條件下形成的實驗,這個實驗的結果是非常殘酷的,最後小孩對所有毛皮動物都非常恐懼,最後5歲就死亡了。恐懼是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源,很多心理問題的背後都是恐懼。

所以那些在外面壓抑的孩子,或者說在外面膽小不敢表達的孩子,他就會在家裡面來展示自己的強大。越是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這種情況越明顯。那麼父母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這樣,首先我們要允許孩子表達出他的情緒,原則性的問題,家長是不要妥協的,非原則性的問題,家長該滿足就滿足,同時告訴孩要真正表達出自己的訴求,孩子不敢表達,通過哭鬧錶達,多數父母都是控制型的。遇到孩子的膽小,理論上父母應該是安撫孩子,可是有的父母會攻擊孩子,會說你怎麼這麼完蛋,膽小如鼠,你以後什麼也幹不了。因為膽小是所有人具有的一個特質,很多人都看到膽小的不好,沒有看到膽小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我們知道膽小的人做事總是遇事三思,這樣就很少出現錯誤。膽小的人長大更會過平穩的生活,很少去冒進創業和投資。膽小的人,不去冒進,因為膽小更能準紀守法。當你在一個膽小人的身邊,至少膽小的人不會傷害你。當做父母的不認為膽小是不好的時候,當父母允許自己孩子膽小的時候,慢慢孩子才能接受自己膽小的品質和感受。慢慢孩子膽子會變的大起來,因為很多時候批判會帶來羞恥感,會讓孩子內疚和自責,這樣孩子反而會越來越膽小。

很多父母怕孩子哭鬧,因為看孩子哭鬧,父母就心疼。可是每個人不能永遠的快樂,哭鬧也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法。我們可以不高興,我們的孩子也可以不高興,但讓孩子獨立面對自己不高興的時候,他把這種情緒釋放和接受了,慢慢他就會高興。越不讓孩子面對自己的痛苦和不高興,那種痛苦和不高興就會變成問題,隨時跟著孩子。不是所有問題我們都能替孩子承擔的,情緒問題我們就承擔不了,因為誰都有無助和無奈的時候,允許孩子以這種方式存在,慢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會改變,當你把它看成是一種自然行為的時候,問題終究會解決。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笔妈成长
2019-05-28

在帶娃的過程過,最讓父母覺得最頭疼的應該就是小孩子的哭鬧問題了,也就是小孩子的情緒問題。情緒又分為積極情緒(開心,快樂)和消極情緒(害怕,恐懼,擔心,難過),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你不可能要求小孩子沒有消極情緒,只是我們大人在面對消極情緒的時候,我們能夠自我控制或者是有其它的途徑釋放壓力,但小孩子還小,在沒有父母的教育引導下,他都不知道這個情緒是什麼,反正就是難受,他唯一的解決辦法就只有哭,當他哭起來,大腦基本就不受理性所控制了,所以在他哭的時候,你跟他說什麼都是沒有用的 。我們父母要做的不是要求小孩子遇到消積情緒不要哭,而是教會小孩子在遇到消極情緒的時候該怎麼解決。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大家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

第一步,孩子開始哭泣的時候,保持心情平靜,蹲下來擁抱他。如果是在大庭廣眾,可以把他抱到一個安靜的環境。

第二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傷心了,害怕了。。。),如果你想哭,媽媽抱著你哭。這步是告訴孩子這種情緒叫什麼,讓他知道媽媽是理解他的。

第三步,孩子在哭鬧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攻擊你,要注意防止受傷,這個時候的孩子大腦是不受理性所控制的。

第四步,如果寶寶一直哭鬧不止,可以用其它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五步,等寶寶停止哭泣,再來複盤剛剛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什麼辦法進行解決。

上面的辦法是在哭鬧發生後的解決辦法,如何在根原上減少寶寶的哭鬧次數呢?

1, 父母給孩子講有關情緒的繪本。

2, 可以玩遊戲演出來,孩子更容易吸收。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分享。


我是筆媽,座標深圳 ,家有3歲慢熱男娃一枚,每天都在跟娃的鬥智鬥勇中實踐學習到的科學育兒知識,希望我們能在育兒的道路共同成長。喜歡我的分享朋友可以關注我,我們可以共同探討在育兒路上遇到的問題。

果莓妈妈
2019-04-25

有的家長抱怨這麼點的孩子動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還會大,其實孩子發脾氣最大的的目的是想要滿足他發要求,孩子以為他的目的是正常的訴求,家長不能滿足所以以此來達到目的。在他每天發脾氣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他的脾氣會越來越大。做為父母應該正確的對待孩子的訴求要有底線,該滿足的一定滿足,分外的要求一概拒絕,發再大的脾氣也沒用。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膽子小是無法適應環境的能力,由於孩子內心存在的問題所導致的,就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對於膽小的孩子父母需要給孩子心理方面的的疏導,使孩子保持自信的狀態,讓他們多一些鍛鍊的機會,在現實中達到膽量的效果!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愛哭鬧是自己痛苦的一種表現,有很多父母只要孩子一哭鬧就趕緊去哄,有任何要求都去滿足,這樣的結果是一有問題有會哭鬧,這樣可以達到他的目的。父母需要做到的是一定要從開始杜絕這種習慣,做到賞罰分明!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权妈在线
2019-05-15

你好,我是權媽!一位倡導用愛來養育孩子的教育工作者!

孩子有自己的情緒表達,是很正常的。

家長不滿意,就要對孩子採取行動,絕對是以大欺小的行為!

“認知影響行為!”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哭鬧是不好的,所以才會引起不滿意的情緒,但是,家長們什麼時候才能在孩子哭鬧時,先考慮一下孩子為什麼要哭鬧?全都是無理取鬧嗎?那只是家長的理解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或許家長看著小小的一件事,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了,遇到天大的事情,哭鬧是不是就正常多了。理解了孩子哭鬧的原因,那還有不滿意嗎?這時候家長更應該做的是上前抱抱孩子,安慰他受傷的心靈,認可他的情緒,溫柔而堅定的等待孩子情緒的平復!

有家長說,越哄孩子越來勁,而且這麼哄著可不行,簡直是溺愛!會把孩子慣壞的!其實,孩子越哄越來勁,只是一種發洩,等把情緒都發洩完了,一切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用暴力暫時壓制了,短時間內看著是沒問題的,但是欠的債總是要還的,青春期的叛逆,就是最好的解釋!那時候家長再多不滿意,也無計可施了,因為不能再“以大欺小”了!

上面說的,是以“哭鬧”為例,膽小、脾氣大的道理是一樣的,請家長們父母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們,多去接受他們的情緒表達,多些耐心,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淮山先生育儿
2019-06-06

彷彿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麼一個脾氣暴躁的叛逆期,這個叛逆期大約在兩到三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打又不能打,勸又聽不懂,著實讓很多家長頭疼,那麼,面對這樣的小寶寶,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棓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 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

哭是他內心矛 盾和衝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 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 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 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 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 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 我們在養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麼!"“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後,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大家有什麼新的見解,歡迎留言評論哦,關注我,滿滿的育兒知識等你來獲取。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當孩子出現“脾氣大”、“膽子小”、“哭鬧”等,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和表現時,家長該怎麼做?
红尘中有你294
2019-03-29

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哭鬧,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有格外的意味的。

每個人在成長髮育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只要大人能堅守自己的原則,小問題方面可以給寶寶讓步,但原則問題無論什麼情況下大人也不應讓步,這樣逐漸地寶寶就會明白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使其任性行為走上有節制.受制約的軌道。

尊重但不溺愛放縱

例如可以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這不是毫無原則的信任,當孩子做了影響他人的事情,,或者從道德來說不允許的時候,父母是不能讓步的。

mk26281731
2019-03-28

搬個板凳坐穩當的看著孩子絕不讓他實現他的要求就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