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以唐太宗李世民為偶像,只當了不到六年的皇帝,若他不那麼早的離世,歷史能否改寫?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10 個回答
文史砖家
2019-02-08

後周世宗柴榮是太祖郭威的內侄,聖穆皇后柴氏之侄。由於柴氏沒有兒子,便把侄兒收為養子,而等到郭威叛變後漢、舉兵南下時,由於在汴京的諸子皆被殺,柴榮自然便成了他唯一的繼承人。所以等到郭威稱帝后,便給予柴榮準儲君的地位,而等到他駕崩後,柴榮便奉遺詔即位,時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曾跟宰相王樸談起自己的志向,稱自己期望“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見《新五代史·卷十二》),可見對於治國安民、平定天下,他有著一整套的戰略規劃。而這套戰略規劃的核心,無疑是削平列國,實現天下的統一。柴榮的統一之戰,正是從擊敗北漢開啟。


且說柴榮剛剛即位,北漢皇帝劉旻(後漢亡國君劉承祐的叔父)竟然置“禮不伐喪”的道義底線於不顧,悍然勾結契丹軍隊南下,意圖滅亡後周,做中原地區的皇帝。消息傳來,後周文武全都大驚失色,宰相馮道等人完全不相信青年天子能夠應付危局。


就在這緊張而危險的局面下,柴榮毅然下令出兵抵禦,並在高平一戰中重創敵軍。事後,柴榮又率軍圍攻太原,但由於糧餉不繼、士卒疲憊,最終未能攻取。雖然柴榮未能滅掉北漢,但經過高平之戰後,對方再不敢輕言南下,而契丹和南方諸國也開始對這位年輕天子產生畏懼之心。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在這場關乎國運的關鍵戰役中,大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領竟然臨陣脫逃,一度使得局勢極度危急,幸好有將軍趙匡胤殊死搏鬥,才使得局勢轉危為安。事後,柴榮為整肅軍紀,將逃亡的將領全部斬首,並提拔趙匡胤為禁軍大將,命其整頓禁軍,將其打造成軍紀嚴明、戰力極強的“王牌軍”,為此後的一系列征戰奠定勝利的基礎。


在挫敗北漢的攻勢後,柴榮又決意向南方諸國用兵。顯德二年(955年)五月,後周大將向訓、王景率軍進攻後蜀,意在收復後漢滅亡前被其侵佔的秦、風、成、階四州,結果歷經半年的時間,終於實現既定目標。在對後蜀“牛刀小試”便大獲成功後,柴榮下一個攻擊的目標,便是最大的勁敵-南唐。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南唐是南吳權臣李昪(原名徐知誥)篡位後創建的政權,國勢最強盛時“東暨衢、婺,南及五嶺,西至湖湘,北拒長淮,凡三十餘州,廣袤數千裡”(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統治今蘇皖兩省淮河以南、江西全省、閩南、鄂東及湘粵桂三省部分地區,總面積約有76.6萬平方公里,不僅繼承南吳的全部疆域,而且還陸續吞併馬楚、閩兩國。


南唐不僅幅員遼闊、地理位置極重要,而且佔據經濟最富庶的地區,經濟、軍事實力十分強大,是唯一一個能與中原王朝相抗衡,並有實力統一全國的南方政權。所以要想在統一的鬥爭中佔盡先機,後周必須要最大可能地限制、削弱南唐。就在這種情況下,三徵南唐(956-958年)的戰役正式打響。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三徵南唐戰役打得異常激烈,過程不再贅述。總之歷經三年的浴血奮戰後,後周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外交上,都摧毀了南唐的抵抗意志。最終,南唐中主李璟為避免亡國的命運,被迫向後周割讓淮南江北14州、60縣的國土,並取消帝號,以“江南國主”的身份向中原稱臣納貢,極盡屈辱之能事(詳情見《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


三徵南唐戰役結束後,周世宗用一年多的時間整頓軍隊、發展內政,並積極籌劃北伐事宜。顯德六年(959年)四月,周世宗利用遼景宗不理朝政、荒廢軍事的良機,親率大軍北伐,出兵僅42天時間,不費一兵一卒便收復三關三州、十七縣之地。然而就在周世宗準備進攻幽州時,卻因突患重病,無奈下詔回師。


非常可惜的是,就在周世宗回到汴梁沒多久,便於當年六月駕崩,終年才39歲。周世宗駕崩後,年僅7歲的太子柴宗訓即位,年僅28歲的小符皇后則以太后身份臨朝。周世宗駕崩前,提拔大將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負責統領禁軍,而就是這樣一個決定,為後周帝國留下無窮的隱患。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次年(960年)初,趙匡胤藉口出兵抵禦契丹,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隨即逼迫小皇帝柴宗訓退位,並建立起宋帝國。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還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周世宗能夠多活十年的話,必將統一天下且穩固住周室江山,彼時,便不會有趙匡胤篡位的事件發生。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國春秋》、《資治通鑑》

米南德王问道
2019-11-30

柴榮如果不早死,天下不僅不會提前統一,相反會分裂時間更長。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之所以要這麼說,和柴榮當初選擇的戰略路線非常有關係。

歷史上,趙匡胤建立宋詞後,逐步統一的路線是先易後難。先從南方几個國家下手,選擇下手對象也是裡面最弱的南平,隨後才是半殘的楚國和蜀國,再是南漢,最後輪到南唐和吳越。

在趙光義繼位後,宋朝基本上完成了對這些南方國家的吞滅。接著就朝著北面的北漢進攻。這就把遼國問題牽涉出來。在幾次不成功的北伐後,終於找到空隙,消滅北漢。這才開始對遼作戰,收復燕雲十六州。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高兩河一戰,宋軍土崩瓦解。從此對遼國就處於戰略守勢。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那麼柴榮能不能這樣呢?從歷史上來看,他是一個比較冒進的人。在死前不久,就有了直接攻取燕雲十六州的打算。但以當時後周的實力,完全沒法比肩後來的北宋。如此冒失,結果多半不會很好。

由於北宋攻打遼國南京的時期,距離五代的時間不遠。所以當時的北宋軍隊,依然是五代時候的軍事風格與管理體制,戰鬥力上與北周基本一致。就是這樣都在高粱河被擊敗,何況北周自己來呢?

當然你也可以說趙光義這人沒有什麼軍事才能,還要親自指揮。柴榮是有不錯的軍事指揮水平的人,可以避免很多軍事上的失誤。但在高粱河,由於沒有料到宋軍會在攻滅北漢後直接再用兵。所以遼國一邊完全沒有準備。等於是在匆忙之中,出動了南部的邊境部隊。別說動員其他地方,就是中央直屬部隊都沒有到。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吧。遼國的實力遠在北周的周邊小國之上,即便輸掉一次大戰,也可以繼續打下去。這對於北周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到時候,不僅遼國動員反擊,北邊的北漢也一定出手援助。南方被奪走江北地區的南唐也可能促機而動了。

为国钓鱼
2019-12-05

謝邀



周世宗隨養父郭威姓郭,不見生父,不封兄弟,並沒有改回本姓。

不過,你姓柴的能代姓郭的,咱姓趙的就能代姓柴的

於是,宋朝文人強行將周世宗的姓由郭改回為柴。

為尊重宋朝文人的勞動成果,後世皆以柴榮相稱。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不死,麾下有南征北戰、屢建奇勳、忠心耿耿的大將李重進、張永德、李筠、趙匡胤……



柴榮不死,禁軍中悍不畏死的將士前赴後繼,有帶著二十個死士就敢直衝遼軍大陣的史彥超;有捨身護主,大呼“主危如此,吾屬何得不致死”的趙匡胤;有一馬當先,斃敵數十人的馬仁瑀……



高平之戰後,僅五年半時間,後周軍限北漢於晉陽一隅;擊敗後蜀,搶下隴右四州;奪取南唐淮南十四州,使南唐去帝號,奉周為正朔,遷都洪州。



北漢惟仗晉陽城堅與契丹人救援,後周從晉陽城下退兵後,柴榮認為與其在堅城下迎戰遼軍,兩面受敵,不如直撲幽燕,攻擊遼國。

959年,後周軍隊從汴京出發,僅四十二天,奪取三州三關十七縣,兵臨幽州城下,契丹人整營逃亡,躲藏山谷,契丹援軍駐屯幽州以北,未敢輕進。可惜世宗柴榮“不豫而止”。




“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柴榮




宋人評述

“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歐陽修

歐陽修認為:其時遼穆宗耶律璟昏庸殘暴,遼國叛亂、內訌不斷,柴榮得不可失之機,兵鋒由南而北,一路勢如破竹。柴榮的英明與果敢豈是質疑他的腐儒所能理解的。

“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歐陽修

歐陽修還認為:柴榮不但武功了得,文治也很在行,後周的制度亦可施行於趙宋之世。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王環以不降受賞,劉仁贍以堅守蒙褒,嚴續以盡忠獲存,蜀兵以反覆就誅,馮道以失節被棄,張美以私恩見疏。江南未服,則親犯矢石,期於必克;既服,則愛之如子,推誠盡言,為之遠慮”~司馬光

司馬光認為:柴榮做到了“盡忠於國,雖仇必賞;心懷異謀,雖親必誅”,哪怕你盡忠的是柴榮的敵人。在五代這樣一個視背叛為理所當然的時代,柴榮的做法無疑為重塑社會道德起到了積極影響

“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司馬光



顯德元年,與北漢與契丹聯軍大戰後,柴榮整頓軍隊,親自揀選人員,淘汰老弱,徵募精壯充入禁軍,後周軍隊不但戰鬥力更勝從前,還節約了軍費支出,使財政狀況好轉。後周軍“兵甲之盛,近代無比”

顯德二年(955年)十月,後周徵南唐,“不犯秋毫,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擄焚燒必令禁止”~《南征詔書》

柴榮的後周軍與五代其他軍隊最大的差別就是後周軍隊極少擄掠,更像是一支國家的正規軍,古典版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忽必烈能帶著北方漢人反攻蒙古老家

朱元璋能反推蒙古於漠北

柴榮與契丹人數次交手,熟知契丹作戰特點

柴榮“事必躬親,沉穩果毅”,被稱為五代第一英主,959年大舉北伐自然不是心血來潮。

盡佔天時、地利、人和,後周橫掃腐化分裂的契丹可能性極大




攻擊南方,要防著死敵北漢和契丹從背後捅刀子

攻擊契丹,南方偏安政權沒人敢主動捅刀子,就怕北漢不離開堅城跑出來捅刀子

敗契丹,滅北漢,南方那幫菜鳥自當望風而降。





坐看东南了
2019-01-02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後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的第一明君,史稱他觀察能力極強,採取嚴刑峻法對待違法亂紀者。他接手當皇帝的時候,才33歲,而且已經身經百戰,手下戰將如雲。南方的南唐等割據政權已經歸附,南方形勢比較有利,柴榮此時展開國家統一行動具有明顯的優點:

一是得位合法,不是篡位,施政可以名正言順,不像篡位的趙匡胤,內部當時都有人不服;二是天資聰明,記性好,過目不忘;三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四是久經征戰、帶兵有方;五是有自己穩固的基本盤。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雄心勃勃的柴榮曾問手下:“朕當得幾年?”答曰:“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翻譯一下就是說,柴榮問手下,我的壽命有多長?手下說,我雖然不才,但是預測再活30年沒有問題。

柴榮聽了很高興:“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幾乎所向披靡,各方進展順利。顯德六年,三關之捷,柴榮打的“契丹”落膽,把契丹都打怕了。而當時的契丹,正是著名的睡王當皇帝,柴榮最後一次北伐,遼朝的幽雲十六州部分州紛紛主動投降,形勢真是一片大好。可就在這次北伐途中,柴榮突然重病,不得不返回首都開封。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基本算是揭開了結束唐末以來分裂、走向國家統一天下的序幕,這時候真是國家統一在望! 只能怪天不佑漢人。當了5年皇帝后,38歲的周世宗柴榮突然生病去世,7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太可惜了,霸業未成身先死。梁啟超說“使天假世宗以期年之壽,則全燕之光復,意中事也”。就是說如果上天多給周世宗柴榮一些時間,一統華夏是意料中的事情。

話雖然這樣說,但因為這個時候少數民族在文化上已經覺醒,會讀兵書了,會用兵法了。就算柴榮把他們趕出幽雲十六州,也不能一勞永逸。後來也會面臨北宋初年面臨的邊防壓力問題。遊牧民族雖然物資和人力匱乏,但是有用不完的戰馬,來去如風,很難對付。

叶之秋
2019-12-18

  

  中國人向來同情弱者。周世宗不是弱者,卻因早死,後世之人不免嘆息命運多舛。不少人更覺得,若周世宗不早死,定能一統天下云云。

  那麼,事情真的如此嗎?

  歷代以來,對周世宗的評價一直就有兩種聲音。第一種聲音是讚美。比如歐陽修就在《新五代史》中評價道:

“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

  在武功方面,周世宗柴榮確實是絕代奇才,短短五六年間,奪回秦州、隴右土地,奪取淮水北岸,又奪回了被遼軍佔領的三關地區,一時之間,威震華夏。

  不過,還有一種聲音是批評,比如寫《舊五代史》的薛居正就評價說:

“臣下有過,必面折之,……故帝駕馭豪傑,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然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

  周世宗這個人為何能在短短五六年建立大功?一來是中原王朝本就比南方十國強大,當時的遼國皇帝更是庸碌之君,二來,是周世宗性情急躁,做什麼事情就講究快!

  每當臣下有過錯,周世宗必定當面申斥,看起來有功者賞,有過責罰,很好,實際上這就使得君臣之間感情有了深深裂痕,臣下對於周世宗怨望較大。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周世宗眼睛太亮了,揉不得沙子,於是,對臣下難免苛待,盛怒之下經常殺戮大臣,以至於臣下對周世宗畏懼多數敬重。

  周世宗施恩太少,君臣恩義太薄!此前後周太祖郭威在位不過三年!

  這也是後來趙匡胤一聲號令,陳橋兵變,後周王朝滿堂文武,無一人當眾反對的原因!

  宋真宗趙恆評價說:“周世宗固英主,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享祚不永,豈不由此乎。”

  如果說宋真宗是老趙家子孫,評價有所不公,我們再看朱熹,他評價周世宗說:

“周世宗規模雖大,然性迫,無甚寬大氣象。做好事亦做教顯顯地,都無些含洪之意,亦是數短而然。”

  同樣是批評周世宗性情急躁,沒有一代明主的雍容大度!

  後來,趙匡胤之所以杯酒釋兵權,而不是濫殺功臣,正是吸收了周世宗的前車之鑑。

  換言之,即便再給周世宗十年時間,周世宗多半也不能一統天下。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滿朝大臣被周世宗殺戮太多,積怨之下同樣投靠趙匡胤,發動兵變。只不過那樣,趙匡胤付出的代價就要更多。

  另外,所謂奪三關,根本就沒有與遼軍主力碰撞,不過是打了一個時間差,撿了一個巧。

當時的遼國遠比漢朝之匈奴,唐朝之突厥強大,當時的遼國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封建大帝國,無論是地域還是實力,都堪稱亞洲第一。周世宗在未統一天下的情況下,也只能是小試牛刀,淺嘗輒止。若真與遼國正面開戰,必然陷入苦戰,如此一來,或者國內矛盾激化,或者南方各國虎視眈眈,總之,同樣是生死危機。

土豆三把刀
2019-11-23

如果周世宗柴榮能夠再多活十年,天下一統是必然,包括燕雲十六州都會納入後周版圖。原因有如下幾點:

首先,在世宗時期,猛將如雲, 軍隊都是能征善戰之輩。而到了陳橋兵變,宋朝立國之後,很多將領及其軍隊都沒了。

一部分是因為叛亂被除去。比如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外甥,歷任大內都點檢兼馬步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柴榮時期,又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與南唐大戰後,以馬步軍都指揮的身份駐守揚州。李重進有多厲害?公元954年的高平之戰中,北漢兵的前鋒與後周軍在澤州(今晉城)的高平城以南相遇,被周軍擊退。周世宗怕北漢軍撤退,加緊前進。北漢主在巴公原排開陣勢準備迎擊。後周軍前鋒前進過快,後軍被落在後面。敵眾我寡。周世宗令白重贊與侍衛馬軍都虞侯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周世宗跨馬到陣前督戰,由於北漢軍勢太盛,東路樊愛能、何徽逃跑,是白重贊與李重進、張永德等奮力殺敵最終取得以少勝多的勝利。淮南之戰中,也因功升任馬步軍都指揮。

再比如: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李筠自幼善騎射,能開100斤的硬弓,連發連中。李筠駐守潞州其間以奇兵屢破支援晉陽(北漢)的遼軍,與北漢作戰,先後攻克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與長清寨等,俘獲刺史、大將數百名。正因為這些厲害的戰績,周世宗即位後,李筠因功榮進太尉。而在高平之戰中,李筠以兩千騎兵就敢抵禦北漢張元徽的三萬契丹聯軍,雖然被打敗,但也足見勇武。

而這兩位猛將最終被趙匡胤一一擊破,不僅順帶消滅了兩支能征善戰的驍勇軍團,實在可惜。除此之外,還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等將領。

另外一部分就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了加強自身軍權,避免陳橋兵變的事情再次發生而解散的將領。主要有 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宿將。其他骨幹將領如李漢超、馬仁瑀、韓令坤、賀惟忠、何繼筠、郭進、武守琪、李謙溥、李繼勳、趙贊、姚內斌、董遵誨、王彥升、馮繼業等被派到全國各地駐守,而無法領軍作戰,實際上進一步虛弱了宋朝軍隊的實力。

而趙匡胤本身就是一名悍將,他的嫡系部隊不再出徵,成了禁軍。

其二,關於全國統一的政策,趙匡胤採取的是先南後北,周世宗可能採取的是先北後南。這也導致他北征途中病倒。但是這個先北後南的政策或許會加速北漢滅亡,打敗契丹,收復燕雲十六州。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遼國這兩年的歷史。

後周顯德六年(959)、遼應歷九年三月,周世宗以契丹未逐,決意北伐,四月,遼益津關(今河北霸縣境內),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守將先後降後周。至五月初,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間)降後周,瓦橋關以南為後周所有,周得三州、十七縣、一萬八千三百六十戶,而數萬周師未發一矢。遼知周軍北伐,命北漢出兵騷擾周邊境,周李重進出土門擊北漢,於百井擊敗北漢兵,斬首二千多級。

而在十二月,遼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王子耶律敵烈、前宣徽使耶律海思及蕭達乾等謀反

到了公元960年,遼應歷十年七月,遼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楚阿不等謀反。到了十月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喜隱謀反。

然而這些遼國內亂的機會,由於宋朝對內搞杯酒釋兵權、滅李重進的鬥爭,對外正在向南磨刀霍霍,從而失去了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消滅遼國有生力量的機會。而如果柴宗未死,依著他原本的戰略方針,滅北漢,敗遼國是完全可能的。等到北方評定,南方諸國即便不能可傳檄而定。面對百戰之師,也是花不了多少時間的。

可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Readerplus
2019-11-29

五代十國時期,皇帝就像是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並且基本拿百姓不當一回事,但是到了郭威柴榮的後周,中原大地似乎又重新有了未來。

郭威被迫黃袍加身,打下了劉承佑後漢,建立了後周,郭威病逝後,把皇位傳給了周世宗,也就是柴榮。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這個小夥子,很想有一番作為,為人仁義,剛毅勇武,也很有遠見。可以說是一位開明之君,在加上趙匡胤的輔佐,一統天下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呢,趙匡胤與柴榮的統一路線不一樣,可能是趙匡胤吸取了柴榮的教訓。柴榮是“先北後南”、趙匡胤是“先南後北”。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柴榮認為,在自己北面的那個北漢得先除一除,因為只要拿下了北漢才有可能覬覦燕雲十六州(因為當時契丹的皇帝比較昏庸,正是收復燕雲的大好時機),進而可以得到這一天然屏障抵禦契丹。

然而這樣子也會有壞處,你看地圖就知道,北漢是夾在後周與契丹之間的一個小政權,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雖然說在名義上要比後周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後周想要拿下北漢是萬全沒問題的,但是還有一個契丹插手。所以周世宗的北伐失敗了。

周世宗的皇位是傳給了自己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由皇后輔佐。之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取代了柴宗訓建立的宋朝。雖然從名義上來說,宋與後周是脫節的,但是呢,也可以說是趙匡胤在幫助柴榮實現一統江山之大業。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鹏云史话
2019-03-10

謝邀!五代裡面最欣賞柴榮了,我來談下我的看法。

柴榮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隆堯縣)人,家族在當地是望族,父親柴守禮,姑姑是郭威的妻子柴守玉。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姑姑因為成婚後一直膝下無子,又很喜歡柴榮的聰明懂事,就把柴榮帶到了身邊認作了義子,至此柴榮就成了當時已然炙手可熱的後漢大將郭威的義子。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郭威當時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因為早年不事生產,一直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雖然有柴守玉的嫁妝補貼,但對於圖謀霸業而言,依然是入不敷出,為了為郭威分憂,賺錢補貼家用,柴榮自告奮勇往返於江陵吳越之地販賣茶葉,這期間不光學會了經商生財,讀書習武,練就了不凡的武藝,更深入社會底層瞭解到了民間疾苦和社會利弊。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後周建立後,柴榮以皇位候選人的身份做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在治理澶州期間,他整頓治安,使得盜賊不敢再出現;整修拓寬街道,擴寬城市規模,為老百姓解決了困擾已久的水患,種種有利民生的舉措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也為他即位後治理整個國家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公元954年,他從義父郭威手裡接過權杖後,給自己定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三個宏偉目標,為實現這三個宏偉目標,他在位的五年時間裡軍事上西破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使得南唐中主李璟去掉帝號改稱國主;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政治上整肅吏治,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修訂律例,採納王樸的《平邊策》制訂了影響深遠的統一天下的方針“先易後難”,即先南後北。經濟上讓利於民,打擊佛寺,鼓勵商業發展。文化上大興文教,重用文臣,改變了五代以來武夫當國亂政的弊病。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北宋用了十六年時間就實現了局部統一,這裡面是少不了柴榮這位有為之君的,而柴榮能夠把自己修煉成英勇、睿智、勤勉、虛心、愛民的完美皇帝,除了郭威柴守玉的言傳身教,更少不了他早年經商為政的實踐鍛鍊,只可惜天不假年,讓這位本可以比肩秦皇漢武的王者夭折於疾病。倘若他能夠再多活二十年,我想不出意外的話,完全是能夠完成統一大業的。
擎一束神光
2019-03-11

柴榮早年雖然家境尚可,但也屬普通百姓。後來跟郭威一起創業,也是勤勉有加,從未養尊處優,所以勞碌就是他的命,悠閒的日子估計也過不慣,王朝的事務,要他甩手,恐不了自己這一關。重要的是,一直受到關愛與重視,心理絕對沒毛病!理性而富於激情,且又年少即受到歷練,有知識,有能力,有閱歷,又得郭言傳身教,對王朝事務很孰練。如假以天年,絕對是一位偉大的君王!而以其義父之坦坦丈夫,必不至太過忌憚武將。而其本人讀書出身,也不至輕視文臣。這簡直就是上天為偉大王朝量身打造的帝王!完會可以指望,柴能夠建立一個比宋更偉大的王朝!

国家人文历史
2019-09-08

宋太祖即位,中國仍然面臨著分裂割據的局面,曾經的後周控制的地域也僅限於黃河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在研究考量了當時的國情以及各地軍事實力後,定下了一個戰略方針,那就是先南後北的統一全國的順序。之後宋太祖也是這樣做的,最終開創了北宋一代盛世。歷史很難假設,因為需要太多的條件去支撐一件事情的發生。但是,單單從“統一天下”的這個戰略來看,其實宋太祖的想法與周世宗柴榮的想法是一致的。

周世宗當年也是一直都以統一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早在後周顯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55年,東平人王樸就曾經向周世宗獻策《平邊策》,裡面提出的最重要的統一策略就是“先易後難”,即“攻取之道,從易者始”,並且主張後周統一天下的目標,第一個就從南唐開始。一方面是因為南唐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大,可以取勝,一方面則是因為,南唐與後周接壤,且邊境線在諸國之中是最長的,因此可以頻繁的侵擾,一邊兵力的探虛實一邊拖垮南唐國內的經濟。平定南塘就可以接著攻打後漢、後蜀等國。南方統一以後,北方的政權就會相繼歸順,即便沒有也可以利用南方的經濟來支撐進一步的攻伐戰爭。當時的後周世宗對這個戰略十分滿意,因此此後基本上採取的也是這個戰略。只是在擺平了南唐,攻下了當時江北的各個州之後,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轉而北上,想要用武力征服燕雲十六州。結果途中染病,進攻才停止。

由此可見,在戰略思想上,宋太祖與後周世宗基本上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如果後者沒有病死在途中,北上攻打燕雲十六州能否成功也未可知,畢竟在軍事實力上,當時的北方還是一個強敵。因此宋太祖也沒有貿然北上,而是確定了先完全統一南方,在另做籌劃。

周世宗柴榮若不早死,是否能一統天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