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梅關古道,為何能成為溝通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併火了上千年
地球旅客
1/10 大庾嶺,五嶺之一,橫亙在廣東和江西之間,是由中原進入嶺南的天然屏障。2200多年前,秦始皇南征百越時,有一支秦兵要越嶺而過,他們在草木叢中邊走邊砍,踏出了一條狹窄的便道。
2/10 這條便道在戰後成為人們進出嶺南的一條近路,但路況過於險要,無法通行騾馬,貨物往來只能靠人肩挑背扛。公元716年,張九齡從長安歸嶺南時途徑此路,他看到人們通行艱難,便上表唐玄宗請求開鑿大庾嶺路。
3/10 獲得准許後,張九齡親自勘察線路,並在農閒時徵調民夫,利用火燒水澆的方法,在分水嶺上鑿出一個二十多丈長,三丈多寬,十丈多高的大山坳,後又沿南北修築了一條寬一丈,長10多公里的嶺道。從此以後“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為之失險”,南北交通大為改觀。
4/10 張九齡之後,歷朝歷代都對大庾嶺路重視有加,並不斷整固修繕。這是路邊的飲馬槽,口渴的騾馬一低頭就能喝到水。
5/10 送子泉,傳說嶺南學子進京趕考,家人會一直送到此處。除了商人和官員,在大庾嶺路上來往的還有很多被貶謫的文人。他們帶著悲傷而來,卻把滿腹學識廣泛播撒,嶺南崇文好學的風氣也由此而興盛。
6/10 東坡樹,相傳是被貶嶺南的蘇東坡路過大庾嶺時親手所栽,但經我們考證,認定它是一棵240多歲的女貞樹,與東坡所處的年代相距甚遠,大概東坡樹的真身早已化為泥土,笑納著後人的多情。
7/10 1062年,大庾嶺兩側的江西和廣東來各來了一個姓蔡的大官——胞兄弟蔡挺和蔡抗。兩兄弟約定,拓寬並整修各自轄區內的嶺路,且在道路兩側種植松樹和梅樹,併為分水嶺上的關卡正式命名為梅關,大庾嶺路從此有了一個新名號——梅關道。
8/10 梅關道的通暢,使得廣東沿海的貨物可沿北江逆流而上,到韶關轉入湞水,運抵南雄,在南雄轉走陸路,一日的行程便可翻越大庾嶺到達江西的南安鎮,再從章水進入贛江,漂流而下,直抵長江。
9/10 進入長江,便進入了中國四通八達的水路網。貨物既可沿江上溯進入巴蜀,也可經大運河轉運至江淮、中原、華北,乃至關中。一條其貌不揚的山路,不僅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同時也將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銜接了起來。
10/10 在梅關道鑿通的870多年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經此北上,他這樣描述這條古道的繁盛:“旅客騎馬或乘轎越嶺,商貨用馱獸或挑夫運送,他們好像是不計其數……”這火熱的景象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粵贛公路和粵漢鐵路相繼開通,熙熙攘攘的商旅才消失不見。(攝影:地球旅客@孤城,未經授權,禁止引用)
2019-07-3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