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呀?
5 個回答
香子燕2
2017-06-04

1.霾主要損害人的呼吸道,在出現這種天氣時,最好待在室內並關閉門窗,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患者要儘量減少外出;不要在戶外晨練,如果要鍛鍊,最好選擇在午後到傍晚前;外出人員需適當防護,比如,可戴口罩。

2.騎車時最好減速慢行,聽從交警指揮;過馬路時要小心,看清來往車輛後再穿越。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3.在霾天氣裡,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各種交通樞紐單位要加強交通管理。司機不要開快車;要打開前後霧燈,如果沒有霧燈,可開近光燈,不要開遠光燈;在霾中停車時,要緊靠路邊停放,最好開到道路以外,打開霧燈,不要坐在車上。

横纵社会
2017-03-11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我們應該從霧霾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出發,尋找對策。研究表明霾天氣引起的健康影響主要以急性效應為主,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結膜炎、支氣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統紊亂等疾病的症狀增強。同時,霧霾天氣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些間接影響。例如,霧霾霾會減弱紫外線的輻射,天氣經常如此,缺少陽光照射就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並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那麼面對霧霾天氣,我們該怎麼辦呢?這裡提供幾條建議。

1、霧霾天氣,切勿晨練

晨練時人體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隨著呼吸的加深,霧中的有害物質會被吸入呼吸道,從而危害健康,特別是老年人更應注意。如果是健身愛好者,建議改為室內鍛鍊。

2、霧霾天氣,減少外出

霧霾非常嚴重的天氣下,要儘量減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門時,最好戴上防護口罩。戴口罩對於過敏性哮喘的人來說是比較有效的措施,不過如今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門,選擇一款有效的口罩至關重要。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3、適當飲用清肺藥茶

藥茶可以防治霧天吸入汙濁空氣引起的咽部瘙癢,有潤肺的良好功效。建議選擇在午後飲用 (食物參考:冰糖雪梨燉百合)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4、調節情緒

心理脆弱、患有心理障礙的人在這種天氣裡會感覺心情異常沉重,精神緊張,情緒低落,這類人群在霧天要注意情緒調節。可以在家看看喜劇類電視劇或聽聽相聲等,要讓自己高興起來。

5、切勿整天緊閉門窗

室內的PM2.5主要來自室外,在霧霾嚴重時應該選擇關閉門窗,但不是整天緊閉。因為家裡會有廚房油煙汙染、傢俱添加劑汙染等,如不通風換氣,汙濁的室內空氣同樣會危害健康。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汙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選擇安裝空氣淨化器。

最後提醒:對於生活在長時間處在霧霾天氣的地區的人們,應該適當增加食用鈣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魚和豆腐,魚是“密集型”營養物,豆腐食藥兼備,益氣、補虛,鈣含量也比較高。魚肉富含維生素D可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率。

小崔不抑郁
2017-03-31

有國內門戶網站在線調查顯示:44.87%的人看到霧霾感到害怕和恐懼,22.43%的人感到焦慮和煩躁,高達82.29%的人認為在霧霾天心情會變得低落。

在輿論聚焦霧霾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之餘,有一個隱祕群體卻一直在公眾視野之外,他們不關乎咳嗽、氣喘、肺癌,關乎緊張、焦慮、抑鬱,甚至可能自殺。

我們關注這一群體,並非傳遞恐慌。重霾之下,更需勇氣去面對它。目前國家與地方均在全力治霾,相信有一天,會有更多陽光照進每個人的內心。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呼吸科專家劉清泉最近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一到霧霾天,就有不少胸悶氣喘的患者登門就診,訴說的症狀符合患病特徵。然而一做檢查,有一些就診者卻並無相關疾病。

他判斷這和自身情緒緊張有關,就給患者開了一些疏肝理氣的藥物,往往很快見效。“因為霧霾天氣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沒有顯著增加,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反而增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懷疑自己得了哮喘。”

空氣已成了全民最為關注的焦點。從2016年12月中旬至今,京津冀區域深陷霧霾頻發高發的“魔咒”,久蘊不去。形成了罕見的“跨年霾”。每天早上醒來點開手機App,查看空氣質量指數,已經成為了不少北方城市居民的標配。

在輿論普遍聚焦霧霾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之餘,有一個隱祕群體卻一直在公眾視野之外,他們不關乎咳嗽、氣喘、肺癌,關乎緊張、焦慮、抑鬱,甚至可能自殺。

2017年1月6日,經濟學家汪丁丁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霧霾抑鬱症將成為北京地區最常見且高發的心理障礙。”

一位年輕媽媽看到這段話後,深表贊同。她剛帶著年幼的女兒從外地度假回來,走出機艙那一刻,聞到撲鼻的煤煙味,讓她確信自己得了“霧霾抑鬱症”。

霧霾抑鬱症?汪丁丁教授用的名詞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病症,但精神科和公共衛生的專家們發現,霧霾給人帶來的情緒及心理創傷可能遠遠超過生理傷害。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霧霾裡的抑鬱病人

湖北省荊州精神衛生中心失眠科主任付銳現在還能記得一年半前的那個早晨。

2015年8月16日早上八點,付銳開始接診。

42歲的患者張雲顯得有些不同尋常,她有典型的抑鬱症狀:“夜眠差、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消極悲觀長達1個月時間”。

但怎麼都找不到她突發抑鬱的誘因。“病人從未服用抗精神病藥史,家裡兩系三代中沒有精神活動異常者,家人也說沒有突發事件刺激。”付銳想不通。

通常,抑鬱的發作都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潛伏期或重大事件的刺激。不過,在確診為抑鬱症之後,好說歹說,張雲都不願意服藥,更不願住院治療。在她看來,吃藥住院在某種程度上是另一重打擊。

令付銳想不到的是,一個月後,他電話回訪發現,張雲沒吃任何藥,竟然病好了。她變得精力充沛、睡眠質量高、心情愉悅,之前的症狀幾乎全部消除。再一問,張雲在家人陪同下,去三亞待了一個月。

更讓付銳意外的是,張雲回到荊州生活半個月之後,症狀再次出現。家屬陪同張雲再次到三亞居住一個月,上述症狀再次消除。

“很奇怪,一開始沒想到是霧霾天氣的原因。”付銳回憶道。

但他想起了張雲對霧霾的抱怨。張雲患病期間,荊州的空氣一直處在重度汙染程度,極少見到陽光,空氣質量指數(AQI)為220-260之間。而彼時三亞AQI為15-25之間。

付銳確信這是一起“典型的、因霧霾所致抑鬱”的病例,張雲本人也認同這種說法。

這並非個案。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專家、患者都有類似的感慨。

“霧霾時,人什麼都不想做。”37歲的抑鬱症患者小白,原本已有所緩解的病症在2016年冬季忽然加重,因為害怕外面黑壓壓的環境,她用一天睡十七八個小時的方法來逃避出門。

29歲的小郝,每次霧霾時一戴口罩就會頭暈,嚴重時頭部劇烈疼痛、噁心、想嘔吐。問診多次未果後,醫生告訴她有心理作用。

醫生是這一切悲喜的見證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院長陸林曾接觸過一個嚴重抑鬱症自殺未遂的病人,她被家人送來後沉默不語,以淚洗面。在後續治療中,患者告訴陸林,每到霧霾天,她就會產生抑鬱情緒,引發病情波動。

在北京各大精神科病房,冬季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明顯增加。“冬季抑鬱症患者增加了10%-20%。”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說,他所在的醫院是北京乃至全國疑難及急重精神疾病醫療的熱門醫院。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人腦裡的“情緒機器”

人們並未徹底瞭解抑鬱症的成因。但精神科醫生們都確信,糟糕的環境是一項重要影響因素。

“長時間缺少日照、戶外活動減少、空氣含氧量以及溫溼度改變等,對大多數人都可能帶來心血管系統、植物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等為主的生理不適反應,進而影響到以情緒為主的心理活動,比如易焦慮煩躁、情緒低落等。如果這種不良環境強度過大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對於一些特殊敏感個體還有可能誘發產生焦慮抑鬱症狀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謝斌對南方週末記者解釋。

學術上,已經有了專門的名詞形容這種病症——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在特定季節(特別是冬季)出現。研究表明,這種抑鬱症與白天的長短或環境光亮程度有關。

在現代醫學看來,這並不難解釋。在人的腦部,有一塊神祕力量存在的地方——松果體。這個不超過0.1克的腺體對光線感知十分敏銳,其分泌的激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的情緒和心理活動。

在強光條件下,松果體細胞會萎縮,分泌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使人愉悅。而暗光條件下松果體細胞會活躍,分泌褪黑素,誘導人們入眠,還使人消沉抑鬱;如果在白天褪黑素較高,則會使人敏感、衝動、具有攻擊性,並加重精神萎靡和抑鬱的情緒。

在暗無天日的霧霾季,普通人和敏感人群都成為血清素減少的受害者。

謝斌認可這一解釋,但他也強調,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環境因素只是誘因之一。霧霾是否直接導致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損害,目前也僅有一些國外的研究報告,尚未形成科學的定論。

在大量的接診中,陸林發現,儘管長期的霧霾天氣對精神病人的影響尚不明確,但可能會加重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也會使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病程延長,增加治療難度。對部分抑鬱症患者來說,長期暴露於霧霾天氣會使複發率增高。

有國內門戶網站在線調查顯示:44.87%的人看到霧霾感到害怕和恐懼,22.43%的人感到焦慮和煩躁,高達82.29%的人認為在霧霾天心情會變得低落。

謝斌把這類人群歸為“心理脆弱敏感的個體”:他們對霧霾反應更大,為之焦慮恐懼。在臨床上,他見過因極度的擔心恐懼而出現胸悶、氣緊甚至暈厥等急性焦慮發作的患者。

網絡時代的信息便利性也在疊加緊張情緒。“壞情緒會傳染。”楊甫德想起了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如果一棟建築物破了一個窗戶,破窗不被修理好,那麼可能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接連破壞。這一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確實如此,上述抑鬱症患者小白因為忍受不了微信朋友圈的視覺衝擊,將朋友圈整整關閉了兩週:“感覺好多了。”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多項科學研究證實相關性

2016年8月,一項針對廣州市自殺死亡率和環境空氣汙染聯繫的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環境健康》上。

中國學者們使用了一種邏輯迴歸分析法,評估了2003年-2012年十年間暴露在空氣中的3種汙染物PM10、SO2和NO2對自殺死亡率的影響。該研究包括了廣州市6個原始中心城區770萬常住人口的數據。

結果表明,自殺風險和周圍的空氣汙染水平呈正相關關係。“環境空氣汙染可以加重生理疾病或不適以及精神上的痛苦,隨後引起自殺。”研究論文中如此表述。

除此之外,該項研究還顯示,男性和高學歷人群,比女性和低學歷水平人群,承受的與空氣汙染相關的自殺風險更高。此外,嚴重空氣汙染對人的影響,多見於暴力自殺死亡以及寒冷季節中。

這項研究為中國開啟了相關研究的先河。不過,國內霧霾與精神健康的研究寥寥無幾。相比之下,西方已有不少研究。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羅傑·麥金泰爾是精神疾病領域的知名專家,他的團隊最近的研究證實,空氣汙染和自殺之間呈正相關的關係。

“以前沒人會覺得糟糕的空氣對心理健康有影響,現在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的證據了。”麥金泰爾在電話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加拿大精神衛生流行病學家伊恩·科爾曼也是如此。“從2009年起,我們就開始研究空氣汙染與精神健康。”他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近年來,他們在數個加拿大城市做了調查研究,專門針對嚴重空氣汙染下,因精神疾病到急診科室就診的病患。

“當空氣汙染程度高時,個體更有可能持著自殺企圖到達急診科就診,也更有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伊恩·科爾曼說,“如果你生活在城市地區,很難去避免空氣汙染。即使空氣汙染對一個人的影響可能很小,但對大規模人群的影響不可忽視。”

加拿大學者們還發現,PM2.5、硫化物、氮氧化物等空氣汙染物水平與抑鬱症急診量的數據顯著相關。PM2.5每增加7.12微克/立方米,抑鬱症急診量就會上升至1.014倍。

不過,如果這一研究結論放到中國,情況可能更不樂觀。因為在這一研究所取的城市樣本里,PM2.5最高值只有67.7微克/立方米。

除了抑鬱症,因空氣汙染引起的焦慮症也被研究者關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米爾肯公共衛生研究學院的助理教授梅林達·鮑爾等人,對美國71271名女性進行了長期健康跟蹤和問卷調查。研究證明,頻繁暴露於PM2.5細顆粒物汙染的空氣中,與高度焦慮症狀呈正相關係。

“近期的暴露更可能與焦慮症水平有關,長期的、過去的暴露則不然。”梅林達·鮑爾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是因為空氣汙染可能增加人體的氧化應激和系統炎症反應,或加劇慢性病。

不過,總體看來,對於空氣汙染和抑鬱焦慮之間關係的研究如今仍然不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梅林達·鮑爾總結。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誰來破題?

小白在遭遇抑鬱症襲擊之後,就開始搜索導致抑鬱症的一切原因。空氣汙染是她首先想到的因素之一,但國內文獻裡幾乎找不到相關數據。她接受一切正規治療,也希望找到科學解釋。

和小白一樣遭遇的,是麥金泰爾教授——他在做研究之前,曾試圖尋找中國的相關數據,但一無所獲。他不明白他的中國同行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沒人做研究。“這是非常好的機會,空氣汙染和精神疾病關係的研究太重要了。”

而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後,國外便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數仍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況,但目前國內尚未進行天氣惡化是否能導致精神疾病復發的流行病學調查。”陸林看過國外的很多研究。

多位國內的精神科專家都希望國家支持加大這方面的研究,並制定相關政策應對。但他們同時也說,目前的科研評價制度下,大家主要感興趣的都是“短平快”項目,能儘快出成果。

而這類公共衛生項目需要長期隊列研究,技術含量又不高,較難申請到基金支持,而人力投入成本還很大,除了需要精神衛生專業人員,還需要其他多個公共衛生專業團隊合作研究。

“其實這一輪北京霧霾是很好的研究契機。”楊甫德略帶遺憾地說。

不過,對於所有人來說,試圖剝離霧霾天氣對自己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楊甫德擔心很多人陷入了心理學上的“孕婦效應”:孕婦更容易發現孕婦,開著奔馳車的人也更容易看到路上的奔馳,“越關注它,它對你的影響越大”。

“積極正向的情緒是一種很好的免疫力。總是抱怨環境帶來的壞情緒同樣對健康有傷害。”他希望大家注意調節心態。

但有些時候,自己無法從這種低落的困境中爬出,尋求醫生的幫助便不可避免。陸林羅列了需要採取行動的情形:

持續兩週以上的心情低落、興趣缺乏、快感缺失,甚至是有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數週內大多數時間內的神經緊張、發抖、肌肉緊張、出汗、心悸、頭暈、上腹不適等;長期相信表現的症狀是由於至少一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導致的,反覆檢查卻未發現存在軀體問題。

2016年冬,荊州精神衛生中心失眠科主任付銳在回訪中發現,張雲搬去了南方一個城市,陽光明媚,那些曾經讓她困擾不已的症狀再沒有出現。

霧霾太大,我們怎麼辦?

室内净化技术
2017-03-14

防霧霾窗紗的國產化道路還有多遠?

防霧霾窗紗涉及三個關鍵技術等待突破,一是特種聚合物原材料的製備。二是高精度紡織技術。三是納米靜電塗層的製備。這三項技術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實現工業化的基礎,好消息是清華大學已經開始研究防霧霾窗紗的生產技術了,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後,中國也將有國產的防霧霾窗紗。pollentex(保樂泰)空氣淨化窗紗

6重防護全面提升室內空氣質量開啟純淨呼吸新時代

1.防霧霾

靜電防霾節能環保。窗紗由碳原子線編制而成,原子線表面由於風吹動產生大量對人體無任何傷害的低壓靜電,並長時間維持,當微塵靠近就被迅速阻隔。完全依靠自然界的物理原理直接將霧霾擋在了外面,對環境更友好。

2.防粉塵

該窗紗通過 ECARF(歐洲防粉塵過敏研究中心)檢測機構認證。結合空氣動力學研究優化的格柵結構對可見灰塵攔截率高達90%,如金屬塵、汽車尾氣、煙塵等。

3.防紫外線

纖維塗層材料能有效衰減紫外線輻射強度,降低紫外線對室內人體的傷害。

4.防雨水

PP/PAN 聚合物製備技術可以提供經久耐用纖維的同時具備強憎雨水性能,下雨天也可以開窗換氣了。

5.通風透光

超細纖維精密編織技術,真正做到既防霾又透氣的高科技窗紗,流通性是傳統窗紗的80%,透光性是傳統窗紗的80%。

6.易清潔安裝

無需拆卸,只要用乾淨柔軟的布蘸水擦拭即可。可與任何形式的門窗完美搭配使用。

天津落户宝
2017-03-11

預防霧霾危害,我們可以這樣做。

1. 飲食清淡。

2. 平常多飲水,可多泡飲菊杞茶這類中醫茶飲。

3. 多吃蔬菜。

4. 在霧霾天氣盡量減少出門。

5. 出門時,做個自我防護,佩戴專門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過濾PM2.5,隨時隨地呼吸新鮮空氣。

6. 避免霧天鍛鍊。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鍊。

7. 患者堅持服藥。呼吸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霧天更要堅持按時服藥。

8. 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汙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9. 儘量遠離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汙染物濃度最高。

補鈣、補維D,多吃豆腐、雪梨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