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國學”的概念和外延怎麼界定?“諸子百家,儒釋道”是不是“國學”?
10 個回答
杨大树
2017-04-29

一切國內傳承下來的學問,都是國學。我們不用去探究這個詞的定義,因為它有很強的包容性,邊緣非常模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論如何定義,都可以找到定義之外的文化和技術被認為是國學。

顶尖写手胖张
2017-03-26

要說明什麼是國學,就從事物的對立面進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瞭解什麼是國學。

(一)我們看看什麼是非國學

國外唯心學,上帝學,國外藝術學

國外唯物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

國外古典學,西方學,古希臘學,古印度學,古埃及學等等。

看得出來,我們現在所說的國學的是區別國家之間的學說,我們常說的國家是指中國的學說,諸子百家等都算是中國國學。

(二)現在大部分人追求的是片面的國學

因為很多人讀《老子》《論語》《易經》等等,就認為已經把國學研究透了,認為學完這些就是已經完結了,這其實是一種片面的國學熱。

即然你中國有中國的國學,那麼外國也有外國的國學,不能單純的只學一種國學,你不懂的外國的國學,那麼你就不能完整的認識國學。

(三)我們中國的中字來源於八卦圖

我們很多人以為我們國家叫中國是因為我們老祖宗以為我們國家是位在世界的中間,所以我們老祖宗就把我們叫做中國,但當我們能繞過地球一週後,我們就以為我們老祖宗怎麼如此愚昧,叫我們國家為中國。

其實並非我們老祖宗愚昧,而是我們現在知識將古人的意思給曲解了,你看太極八卦圖,左右一半,中間一豎將其隔開,這就是一箇中國的中字(圖)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我們的國學是一種陰陽八卦學說,當你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就能從這個陰陽學說開始學起,從而精通其他所有學說。

(四)諸子百家,儒釋道兵法墨,所有的學說都是從陰陽學說的各個面進行解說。

1)《孫子兵法》的以不戰而戰,講究的是《老子》的陰面,即以退為進,以最小損失獲取最大勝利。

水位置最低卻是最強,柔弱勝剛強,《鬼谷子》的縱橫捭闔之術也是,蘇秦,張儀這些人都是都利用這個陰面學說在國與國之間鄒璇,最後贏的還是泰國。

2)《論語》的孔子說讀書人要為官,要為國家效力,這是從陽的積極方面告訴大家讀書要懂得為他人付出。

這兩者一陰一陽其實是同一個意思,孔子說你讀書要將你的書本知識付出到實踐上,老子說的是當你實踐到一定程序後,你該收手就收手了,不然你得倒黴了。

如果將孔子與老子的常說統一在一起看成是獲得的學說,那麼佛則說,你通過老子與孔子的方法得到的也只是暫時的幻想,你要放下,佛則是放下的學說,這二者也是陰陽統一的國學學說。

3)很多人怕死,佛家則告訴我們,我們永生不死,我們只是在這個地球上的過客,這個身體只是一件衣服,衣服壞了,我們換一件就行了,本身就沒死,你怕什麼?

通常說一個人得道,並非指這個人成仙了,而是這個人知道了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遵行它,瞭解它,最後在這個道中來,然後在道中去,你放開了,你就得到了。

人生就是死,人一出身就相當於死亡倒計時;人死就是生,因為人還要在其他地方生。

而我們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生生死死?因為只有單一的生,那麼大家就都不存在了,大家都不變化了,不動了,那麼大家都滅亡了,世界上有男人就有女人,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人類也就滅亡了。

(五)外國的國學講的是什麼?

外國的國學講的和們一樣的陰陽論學說,比如愛因斯坦相對論,比如國外的唯心論與唯物論。

1)愛因斯坦晚年也提出了上帝之說,雖然我不是太贊同,但我也不反對。

不贊同是因為我沒有看到,我的肉眼有限,我的智慧有限,我看不清,看不到不意味著沒有。

不反對是因為既然這個世界有相對論,有陰必陽,有實際我能看得到的地球,那麼肯定也有一個我看不到的一個地球存在,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這個看見的地球與看不見的地球出來的統一體則可能是“上帝”

2)牛頓晚年也說這個世界是有一個無形的手在控制這個世界,他也信“上帝”。

我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但我知道,既然萬有引力存在,那麼必須存在一個萬無引力,一種力將所有物質團隊在一起則是萬有引力,另一種力排斥所有的東西則是萬無引力。

這兩種力量互相牽制,互相作用,生生不息。

哪一種力量過強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同時要將兩個力控制在一起並且達到平衡,即是生死同時存在才能長存。而控制這兩種力量的物體,或許是“上帝”

萬有引力將我們身體裡的組織團隊在一起,讓我們活著,萬無引力將我們的身份慢慢分解,讓我們慢慢死去,然後再通過萬有引力進行重組。

這就是我常說的生死輪迴,所以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善念發出來,你發出的善念越多,幫助的人越多,你獲取的就越多,同時你讓你的子孫後代們獲得了更多的收益,大家就會更加尊重你。

(六)國學熱並非現在很熱,而是從古至今都熱

生老病死,是一直我們關心的問題,這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古人關心自己的生死,我們也是一樣,哪個時代,哪個物種都是一樣。

我們現在向下看,比我們智慧低的豬,它也怕死,它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就得一定被殺,被吃。原因在於它的智慧低於人類,所有物種的物質就是高智慧統治低智慧人群。

如果這些豬的智商高於我們,恐怕現在圈養在豬圈裡的非豬,而是我們人類。

你不讀書,讀不懂書,你將給其他人統治,要當管理,當好管理,也必須讀書,而國學則是智慧中的智慧之書。我整理了大概有幾百本電子書放在我網盤裡面,有需要的加我微信:pangzhang6666,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必須讀書。

(七)國學治心,中醫治身

國學可以知生死,命運,並且可以通過閱讀它掌握萬事萬物的規律,避免在這個世界上受到大的傷害,同時獲得更多的物質。

中醫則是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調整身體平衡,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更健康。

(八)我這裡整理了這些書,大家有空看看,不懂的地方多交流交流。

小說類

《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封神演義》

《世說新語》

《鏡花緣》

《太平廣記(上)》

《太平廣記(下)》

《濟公全傳》

《續濟公傳》

《說岳全傳(1回—40回)》

《說岳全傳(41回—80回)》

《今古奇觀》

《智囊全集》

《後紅樓夢》

《醒世姻緣傳(1回—49回)》

《醒世姻緣傳(50回—100回)》

《天工開物》

《紅樓夢影》

《紅樓復夢》

《後水滸傳》

《三寶太監西洋記》

《薛丁山徵西》

《四庫全書總目》

《永樂大典》

《海上花列傳》

《紅樓圓夢》

《綠牡丹》

《後紅樓夢》

《春柳鶯 下》

《春柳鶯 上》

《七劍十三俠》

《粉妝樓》

《醒夢駢言》

《剪燈餘話》

史類

《薛剛反唐》

《女仙外史》

《論 衡》

《二刻拍案驚奇》

《東周列國志》

《官場現形記》

《閱微草堂筆記.》

《隋唐演義.》

《後漢演義》

《明史演義》

《北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

《南北史演義》

《唐史演義》

《東西漢演義》

《東西晉演義》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草木春秋演義》

《醒世恆言》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徐霞客遊記》

《菜根譚》

《楊家將》

《說唐》

《孽海花》

《花月痕》

《戰國策》

說類

《老殘遊記》

《閒情偶記》

《顏氏家訓》

《東遊記》

《霍小玉傳》

《綠野仙蹤(中國)》

《容齋隨筆》

《容齋三筆》

《容齋四筆》

《容齋五筆》

《容齋續筆》

《東京夢華錄》

《精忠旗》

《海國春秋》

《海公案》

《龍圖公案》

《公案小說》

《彭公案》

《施公案》

《李公案》

《玉嬌梨》

《宦海鍾》

《蘭花夢》

《海上魂》

《斯文變相》

《生花夢》

《江陰城守紀》

《英烈傳》

《幻中游》

《混唐後傳》

《躋雲樓》

《金雲翹傳》

《姑妄言》

《風月夢》

《禪真後史》

《狐狸緣全傳》

《海遊記》

《禪真逸史》

《詩詞集類》

《曾鞏文集》

《二十四詩品》

《蘇轍全集》

《歐陽修文集》

《蘇曼殊詩詞選》

《梁啟超文集》

《玉臺新詠》

詩詞類

《元稹詩全集》

《宋詞三百首》

《全唐詩(卷1—卷130)》

《全唐詩(卷131—卷235)》

《全唐詩(卷236—卷352)》

《全唐詩(卷353—卷453)》

《全唐詩(卷454—卷553)》

《全唐詩(卷554—卷670)》

《全唐詩(卷671—卷797)》

《全唐詩(卷798—卷900)》

《花間集》

《楊炯詩集》

《杜甫詩全集》

《韓昌黎文集》

《劉禹錫全集》

《孟浩然集》

《千家詩》

《白居易詩選》

《王維詩選》

《王昌齡詩全集》

《王勃全集》

《謝靈運全集》

《曹操詩全集》

《陳子昂全集》

《曹丕全集》

《賀知章全集》

《建安七子集》

《陶淵明全集》

《古詩十九首》

《陸游詩詞選》

《詩品》

《離騷》

《蘇軾集》

《納蘭性德詞集》

《片玉詞》

《滄浪詩話》

《李商隱詩全集》

《全宋詞》

《辛棄疾詞選》

《長恨歌》

《閒情偶寄》

《遊園驚夢全詞》

《長生殿》

《竇娥冤》

《桃花扇》

《趙氏孤兒》

《琵琶記》

《西廂記》

《北遊記》

《六月霜》

《冷眼觀》

《何 典》

《斷鴻零雁記》

《禽海石》

《玉佛緣》

《仇 史》

《黃繡球》

《掃迷帚》

《市 聲》

《痴人說夢記》

《瓜分慘禍預言記》

《迴天綺談》

《淚珠緣》

《新中國未來記》

《文明小史》

《廿年繁華夢》

《負曝閒談》

《增補紅樓夢》

《蕉廊脞錄》

《椒生隨筆》

《悔逸齋筆乘》

《東行初錄》

《東槎紀略》

《春明夢錄》

《保富法》

《兒女英雄傳

《二度梅全傳》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發財祕訣》

《飛花豔想》

《飛花詠》

《蝴蝶媒》

《定情人》

《大馬扁》

《洪秀全演義》

《孫中山文集》

《人生哲學及史類》

《人間詞話》

《精忠旗》

《浮生六記》

《牡丹亭》

《楚辭》

《李太白全集》

《洛神賦》

《詩經》

《清代野記》

《水經注》

《大唐西域記》

《吳越春秋》

《晏子春秋》

《資治通鑑》

《韓湘子全傳》

《呂氏春秋》

《搜神記》

《增廣賢文》

《曹植全集》

《陶淵明集》

《曾國藩文集》

《曾國藩全書》

《博異志》

《南柯太守傳》

《柳毅傳》

《庚溪詩話》

《樂府雜錄》

《近思錄》

《樑公九諫》

《林泉高致》

《六朝文絮》

《閒情偶記》

《洗冤集錄》

《三都賦》

《漢賦》

《嵇康集》

《明月臺》

《陶庵夢憶》

《圍爐夜話》

《漁樵問對》

《海國四說》

《東京夢華錄》

《藏海詩話》

《歸田錄》

《韓詩外傳》

《劉向說苑》

《王安石文集》

《升庵詩話》

《清忠譜》

《李煜詞集》

《草木子》

《已亥雜詩》

《子不語》

《王國維詩集》

《李清照、辛棄疾詩詞集》

《紅樓夢詩詞集》

《海國春秋》

《黛玉詩集》

《樂府古題要解》

《梅磵詩話》

《詩譜》

《吳禮部詩話》

《續詩品》

《誠齋詩話》

《鈍吟雜錄》

《歸田詩話》

《樂府集》

《洛陽珈藍記》

《宛陵集》

《西京雜記》

《鬼谷四友志》

《古代格言》

《漢詩》

《天祿閣外史》

《咫聞錄》

《中國詩歌古典名句大全》

《厚黑學》

《白雨齋詞》

《居易錄》

《唐寅詩詞選》

《欽定詞譜(上)》

《欽定詞譜(下)》

《竹書紀年》

《天工開物》

《西夏書事》

《白雨齋詞話》

《小窗幽記》

《鼓掌絕塵》

《姑妄言》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蘇洵全集》

《唐詩紀事》

《春明叢說》

《姜夔詞選》

《柳宗元全集》

《歸蓮夢》

《大明高僧傳敘》

《白圭志》

《陳季卿悟道竹葉舟》

《耆舊續聞》

附加類:

《冰 鑑》

《夜航船》

《幽明錄》

《拾遺記》

《五虎將》

《列仙傳》

《鶴林玉露》

《異苑》

《蘭花夢》

《宦海鍾》

《海上魂》

《斯文變相》

《女媧石》

《嬌紅記》

《呻吟語》

《生花夢》

《檮杌閒評》

《諫書稀庵筆記》

《醒夢駢言》

《永慶昇平前傳》

《永慶昇平後傳》

《幻中游》

《畫圖緣》

《混唐後傳》

《躋雲樓》

《金雲翹傳》

《困學齋雜錄》

《小五義》

《糊塗世界》

《鼓掌絕塵》

《姑妄言》

《鋒劍春秋》

《水東日記》

《燕翼詒謀錄》

《飛跎全傳》

《風月夢》

《鳳凰池》

《耆舊續聞》

《飛劍記》

《飛龍全傳》

《影梅庵憶語》

《後宋慈雲走國全傳》

《大唐秦王詞話》

《豆棚閒話》

《杜騙新書》

《達摩出身傳燈傳》

《大明正德皇遊江南傳》

《大漢三合明珠寶劍全傳》

《常言道》

《陳季卿悟道竹葉舟》

《合錦迴文傳》

《弁而釵》

《痴人福》

《筆梨園》

《綠牡丹》

《合浦珠》

《海上繁華夢》

《大成禮拜雜誌》

《八洞天 上》

《八洞天 下》

《白圭志》

《百花野史》

《清文精選》

《雷峰塔奇傳》

《四朝聞見錄》

《鐵圍山叢談》

《斬鬼傳》

《東南紀事》

《如此京華》

《吳江雪》

《遠離塵囂》

《快士傳》

《幻中游》

《歸蓮夢》

《忍 經》

《宋高僧傳》

《倩女離魂》

《反 經》

《蕉軒隨錄》

《搜神後記》

《人倫大統賦序》

《十七史百將傳》

《小窗幽記》

《靖康紀聞》

《唐三藏西遊釋厄傳》

《平山冷燕》

《夢中緣》

《醒名花》

《仙俠五花劍》

《大唐西域記》

《八賢傳》

《三略六韜》

《三遂平妖傳》

《梅蘭佳話》

《揚州畫舫錄》

《情史》

《池北偶談》

《十二樓》

《趙太祖三下南唐》

《龍鳳再生緣》

《幽夢影》

(謝謝)

圆明抱拙
2017-02-05

與其說是國學熱,還不如說是東西方文化激盪交融的顯現,這裡面所隱含的意義大多數還沒有真正認識到。

面對中華文明這個古老的存在,我們還沒有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打開中華古老的智慧應用於時代。換句話說,我們還不能真正發現中華文明的奧妙,這個原因出現在哪呢!這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根據親自實證中華古老的智慧,這種現象在民國時期就可以看出。在民國時代有這麼多大師,對於中華文化這麼認知,這說明什麼問題?這說明了中華文化的智慧,已經不能真正的顯現於時代,同時他失去了創造力。他們還把這種過失推給去古老的智慧。在那個時代,這些大師,其實都得益於中華古老的文化,他們還去反對傳統,胡適就是一個例子,自己受到很好的傳統教育,因為有這個基礎,接觸到西方文化後,能夠比較容易接受西方的文化,但是他沒有注意到這個,反過來,大力反對中國古老的文化。在這個時代,我們離傳統中華漸行漸遠,中華智慧裡有什麼奧妙?我們更加無法瞭解。我們能打開古老智慧的大門嗎?相對於這些大師,我們缺少一系列的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基礎,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問題,我們如何能夠迅速進入中華文化的核心領域。

第二方面,就是我們沒有學到西方科學的真正精神。舉個例子來說,對於科學來說 ,一切未知的領域都是他研究的對象,占星術,在中國認為是迷信的東西,西方的科學家們他們也會拿這些現象研究一番,如果有所發現,這就是科學的發明,如果沒有發現,他們或許也會對此進行科幻一番,西方人這種科學的精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中國人學西方的文化100年,遠遠沒有學到這種精神。我們不妨假設一番,如果我們用西人的這種精神來對待中國古老的智慧,西方的科學文化與中華文化,早就能並列存在形成了平衡運化的大體系,這裡面的創造應該是無窮的。這種假設當然不存在,我們所做的剛好與此相反,我們用科學來打量中華的一切因為都是不科學的,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對中醫的看法,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用科學來摧殘了中華文化,直到今天,我們還不會大創造,基本上都是一直在搬運西人的成果。

董明珠在談及技術和製造時直言不諱地說:“中國人什麼都不缺,就缺信心!”這話說的相當不錯。現在的狀態就是如此。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我們早就失去了自信,這在很多領域普遍存在著這個現象,這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只會搬運,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我們關閉了大創造之門。面對著中華古老的文明體系,在這種文化體系中,它裡面是有真理存在的,按照西方科學的精神,面對這種古老的存在,他們會用科學來研究發現的奧祕,但是按照中國的科學精神,他們會熟視無睹,他們會視為這是禁區。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中華的古代文化體系,他們是在究竟人的本質上建立起來的智慧文化體系,這是中華文化恆久光明的根本所在,西方的科學雖然極其發達,對於人的本質始終無法瞭解,這種缺陷,是西方的危機的根本原因。一個是道境界,一個是術的層次,這兩者矛盾嗎?善加運用不矛盾。道可以用來指導術,中華智慧可以指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一旦獲得中華智慧的指引,他們就會變得清淨安全。術可以幫助道應用於時代,術可以做為道的方便,方便即究竟,中華古老的智慧,可以借鑑西人的方法來應用。總而言之,中華的智慧,與西方的文化,他們可以並存,組成一個平衡運化的太極的模式。

小今娱
2017-02-05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這個名詞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但是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等發起新文化運動,將中國的落後捱打歸罪於二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歸罪於以孔子和四書五經,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進口號。但胡適等人在運動後期則針對性地提出“整理國故”口號,主張 “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口號,力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出中西文明的有機結合點,為中國的新生尋找出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批判胡適洋奴買辦哲學和資產階級唯心史觀,以及歷次的文藝批判運動,“國學”作為一個口號或名詞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愛我中華” 之風日熾和“中國崛起” 口號之響起,尤其是“孔子學院”在海外的遍佈和祭孔大典在國內的連續上演,“國學”方在海內外以前所未有的熱度火起來。但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挾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機者也看準這個“牛市”,將陰陽八卦、讖緯迷信、星相占卜、特異功能、巫婆神漢、建陰宅、拜神廟,乃至恢復繁體字,倡導小學生讀經,都貼上振興“國學”的標籤。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關於中華文化的特徵,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將其概括為十四點,即:廣土眾民;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歷史悠久,並世中莫與之比;明明白白有偉大力量,又的的確確指不出來其力量所在;歷代不變的社會,停滯不進的文化;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家庭是中國人第一重要的生活;中國學術不向著科學邁進;民主、自由、平等一類要求不見提出,法制之不見形成;建國之基礎以道德倫常禮教,而不以法律,道德氣氛特重;以儒學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是中國社會牢固的安定力,使得它經過無數次的大小變亂仍不解體;兵民合一,全國皆兵;孝的文化;“隱士”是中國的特產。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醫家,農學、天文、曆法、算法、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儒家經典,如《詩經》、《論語》、《孟子》、《孝經》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臺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另一種是按內容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知識。

城市汇
2017-02-09

國學:狹義上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廣義主要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學,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明。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都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以上是比較基本的介紹~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至於興起原因,我覺得可以這麼歸結:

1.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可以說平穩向上,政治也比較穩定,為了提升大國地位,不可以讓西方強勢文化一味在中國盛行和蔓延。所以中國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必須要繼續傳承下去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這個其實是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

2.國學中有很多的書籍,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比如《孫子兵法》,雖然是古代用兵之要,但是其實也是可以延用在當今發展中的(比如企業的運營和管理~)。這種書,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在現代來講,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寶典。自己本土的資源,怎麼可以供在那裡,白白浪費呢? 3.現在中國海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國民素質問題。很多人不學無術,思想深度太淺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文化層次太低!公民素質就成了長久攻克的一個難關。儒家思想使人懂得禮儀、提高操行,在心胸、涵養、品行、教育、做人處事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的。包括還有老莊的恬淡無為的思想、墨家主張和平、光施仁愛等等,都是很有修身養性的作用的。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我覺得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在國學方面精通的人,人的素質、文化不是什麼問題! 當然,也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的,摒棄一些封建思想中和時代不符,以及不好的東西!~就像現在新國學提倡的:適應當代中國學術發展的需要,倡導中華文化的整體觀念,每個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視中國文化為一個結構整體,是包括中國古代學術和中國現當代學術在內的中國學術的總稱。 新國學強調的就是:政治、經濟、文化是一個整體,誰也缺少不了誰。 所以興國學可以說勢在必行的~

文学碎碎念
2017-02-07

謝謝邀請。什麼是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於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1、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2、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無主從關係;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並無主從之分。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

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冯国强字非墨
2017-02-05

一般而言,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儒釋道等中國傳統的哲學、史學、文學。因其涵蓋範圍廣闊,涉及學問淵博,故此,易中天主張放棄“國學”這個容易引起誤會的概念。研究國學往往需要習者窮經皓首,但個人以為,對於如我一般的愛好者而言,至少應該做到正本清源。如果把《于丹〈論語〉心得》也當作國學,難免貽笑大方。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現在國學比較“熱”,那麼什麼是國學?

萌果主
2017-02-07

國學一般是指一個國家的傳統歷史文化與學術,因此也可以稱為是國家的文學或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現在的“國學熱”暴露了兩大問題:一是反映了我們以往教育的不當,學生接受的人文教育存在著很大的空白,以至於到現在還有那麼多讀者——不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甚至是上了年紀的人——還要買一些解讀經典的書籍而非原著來對文化經典表示佩服;二是正因為我們人文教育的缺失,所以整體的人文水平下降。一旦脫離課堂教育走上社會,在人文學習和經典教育上應該讀什麼書完全就找不到方向和感覺。他認為,個性化的閱讀是衡量一個社會人們素質的參數。現在個性化閱讀的嚴重退縮,說明人們的素質還沒有達到一個高度。

國學熱,加速了史學和傳統文化的通俗化進程,使更多的人接觸到了傳統文化,不再使傳統文化“養在深閨人未識”;也使原本意義上的傳統文化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讀,讓一部分人覺得嚴肅文化其實可以通過“戲說”來加以認識,這也是其弊端。

國學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只是到了近代才衰落下來,不能說是民族的悲哀,但這是歷史的趨勢所在,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有理由自豪,改革開放後,物質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此同時,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相應的需求,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國學無疑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人們出於不同的目的開始研究國學,從中汲取精神食糧,至於國學的復興我想應該理性看待,畢竟一種文明的復興,不是容易的事!

手机用户9022690001
2017-02-08

國學是十六個聖人共同構建的人體生命科學,又叫道家構建的道德體系,簡稱為道。道就是中國的根。由道延伸出來的《三命通會》《神峰子評》《喜忌篇》《論語》《中庸》《大學》等不計其數的道家經典,就是中國的魂。這些經典中,有一些被稱為迷信;由於當今的主流文化精英們不懂道,對他們認為是國學的《論語》《中庸》《大學》作了很多錯誤的解釋,誤導國人。例如:他們對“君子“,”格物“,“止“,”神鬼“等等的解釋是錯誤的。

手机用户3660599016
2017-02-07

沒看不出什麼熱,“國學”如何定義?含蓋範圍是什麼,恐怕難有人回答清楚。如果“國學”指所謂《三字經》,《論語》以及各類訓蒙叢書,那豈不否定了新文化成就,進而也就否定了現代中國。把“國學”推到“古”推給“過去”,可見“現在人”是多麼浮淺,多沒出息。國學當然表現為各種形式,以外在形式區分本質差異並不靠譜,思想絕不能被全部表述出,任何“形態”一經確定也意味死亡,無力。存於頭腦中那個“思維”才是真正價值所在處。中國自認儒家文化代表,多以此為“國學”自詡於人,可惜造著一代代家奴,亡國奴。“國學”如有用,幾千年時間中國早已雄霸地球,然而,辛酸。如果說真要倡導國學,那就在先秦到漢武之間去尋找,那裡多少還有“人”味。“國學”熱?是迷惘。向世界看吧,少回頭看,這樣中國才有希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