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蘭闍圖片故事
1/9 現有的蒙古包按大小分,可以分為四種,以哈那作為區分的具體標準。哈那是蒙語,指的是由柳木條交叉組合做成網狀的結構片,用來做蒙古包牆壁。哈那越多,蒙古包越大,通常可以分為四、六、八和十二個哈那蒙古包。(攝影\/王立力)
2/9 蒙古包的主要骨架還有套腦(天頂)、烏尼(連接杆)、巴根(立柱)和烏得(門),皆為木製,一般都選用當地生長的柳木、榆木和樺木,一些不易變形的材料。
3/9 套腦位於蒙古包的頂中央,是天窗。烏尼是蒙古包頂的組成部分,是連接套腦和哈那的長杆。圍牆除哈那外,比較大型的蒙古包還需要四根立柱來支撐套腦。再用毛氈覆蓋在骨架頂部及四壁,用繩索固定住,這就構成了蒙古包。
4/9 六哈那包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蒙古包,直徑四米多,它的形制都是從古代延續下來的,屬於傳統形制。八哈那也是傳統的蒙古包形制,但過去普通牧民很少用,王公貴族用得多,直徑六米五。
5/9 為什麼強調它們是傳統蒙古包呢?因為現在的四、十二哈那都是現造的,傳統的蒙古包就只有六哈那和八哈那包。四哈那包是為了旅遊創造出來的類型,有人管它叫情侶包,聽這名字大概能知道它的用途,比如婚禮上會搭兩個四哈那包。
6/9 十二哈那也是新創造的,可能古代皇宮貴族用過這種類型,但是極少,現在做十二哈那都是為了旅遊。
7/9 無論如何創新,蒙古包的基本形制都必須按傳統步驟來,這意味著它的結構、做法都是有講究的,不能隨便改動。但是不同地域的蒙古包講究不同,根據地域區別也能區分出不同的蒙古包種類,比如現在通用的是察哈爾蒙古包,除此之外,常見的還有阿拉善蒙古包,相較來說它的結構簡單些,用普通柳條做成扇,再搭幾個杆,弄個套子就是阿拉善蒙古包。
8/9 在新標準的基礎上,也可以對蒙古包進行創新,主要指一些裝飾性部件的改動,哈那、烏尼、陶腦這些基礎部件堅決不能動。這種創新也有史可循,以前為了適應不同歷史時期的環境,古人也曾對蒙古包進行過小改動,比如蒙古包的門。以前蒙古包的門都是氈門,清朝以後變成了木門,為什麼呢?
9/9 清朝時期,皇帝到察哈爾尋訪,察哈爾在烏蘭察布地區,離北京很近,離曾經的元大都也近,幾乎就是當時元大都的後方,所以常有達官貴人到訪。清朝皇帝在那看到蒙古包用氈門,認為這不安全,就讓當地人把氈門改成了木門。察哈爾蒙古包就是現在通用蒙古包的基礎形制,木門也就變成了蒙古包普遍使用的配置。
2019-07-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