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10 個回答
邓州政法
2017-08-24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

這十人通過玄武門事件立啦大功,全部封公,好幾人入凌煙閣。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尉遲恭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死後陪葬昭陵。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劉師立。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沒有享受到後來的凌煙閣待遇和各種封賞,死得太早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真的改變啦他們的人生,全部位至公侯。

96評論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書房記 文史作家 文化問答專家08-21 22:33
1049贊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7-08-27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玄武門之變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轉折,李世民劍走偏鋒,以揹負後世之罵名,對兄長李建成痛下狠手,當時隨他起事的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毫無疑問,這些人在當時也是進行一場豪賭和政治投資,事成後,得到的回報自然豐厚,且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為大氣的君主之一,這十人,大多得以善終,實為難得。

長孫無忌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長孫無忌是整個玄武門事件的幕後謀劃人,玄武門事件後,也成為李世最重用的心腹,官至右僕射,爵至趙國公,後來李世民凌煙閣封臣,長孫無忌居第一位,足見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不過花無百日好,李世民逝世後,高宗上臺,長孫勢力成了武則天的心腹大患,在武氏的枕邊風下,長孫無忌被流放,後自縊而死。

尉遲恭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雖然是從劉周武陣營跳槽過來的,但尉遲恭很受李世民重要,玄武門事變的表現更是讓他成為李世民的第一愛將,後來也被封為凌煙閣24臣之一,不過雖受寵愛,但晚年卻很低調,深諧君臣相處之道。

尉遲恭於唐高宗顯慶三年逝世,高宗為此罷朝三日。

侯君集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候君集在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並率軍在對外作戰上立下赫赫戰功,但不幸卻因為得意忘形,參與參與奪嫡戰,並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後被李世民賜死。不過幾年後,在凌宵閣二十四臣也加入他的名字。

張公謹: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大功,後來又作為李靖副手平定東突,後來也進了二十四臣。並得以善終。

下面六位是未入凌煙閣的。

劉師立:劉師立當日玄武門起兵時是李世民親身侍衛。事成後官至左驍衛將軍,封襄武郡公,後來有人告其謀反,李世民未信,善終

公孫武達:櫟陽人,以俠名聞世,玄武門事變當時在秦王府當右三軍驃騎,隨李世民入玄武門,事變後升任檢校右監門將軍,肅州刺史等職,封東萊俊公。

獨孤彥雲:隋汝陽郡公益州總管獨孤楷的兒子,當時隨李世民玄武門起事,後來李世民還將安康公主嫁給了他,後來戰死在大唐與東突的對外戰爭中。

杜君綽:最初在隋末投義寧義軍,後在李世民帳下效命,後以玄武門之功封開國縣侯,任忠武將軍,在初唐戰爭中很活躍,高宗時期徵高句麗,斬首三萬,歸國封左領軍大將軍。善終

鄭仁泰:當時是秦王府的一個遊擊將軍,以玄武門之功一路高升,貞觀十三年升遷中郎將,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鄭仁泰負責勝州道行軍,戰後檢校右武侯將軍,加上柱國,貞觀二十一年,鄭仁泰為右屯衛大將軍。成為大唐官職最高的武將之一,高宗時期任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討平鐵勒(薛仁貴其實是副手),死後陪享昭陵。

李孟嘗:李孟嘗來自王君廓的義軍,歸唐後被李世民招入府,以戰功封上柱國(勳章),玄武門事變殺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後以功被授為右監門副率,在貞觀時期官最高做到右屯衛將軍,黔州刺史,高宗時期右監門大將軍,七十四歲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李世民為給他賣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還真不賴,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難的君王,真不多。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青松5698
2017-08-25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建國僅僅只有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宮的玄武門外,發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慘劇,整個事件所牽連的人命高達數百人,甚至動搖了唐朝在河北的統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政變主角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共十個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那麼這十人最終結果如何,李世民又待他們怎麼樣呢?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樣也是李世民的發小,一直追隨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在玄武門政變之後任職宰相,他同樣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所以李世民臨終將李治和朝權託付給他。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尉遲恭,其實很多電視劇對尉遲恭的演繹是不正確的,尉遲恭驍勇善戰,為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玄武門政變後位高權重,晚年選擇閉門自守,善終。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這個人很早就跟隨李世民了,玄武門政變後更是四處征討,風頭極盛,但卻扶持李乾造反,所以被殺。

張公謹,是他促使了李世民下定決心發動政變,在後來他隨李靖攻滅東突厥,不久後便病逝了,李世民親自哭送。

李師立,他平定羅藝叛亂,先後打敗党項和吐谷渾,貞觀十四年去世。有人曾今告他造反,李世民問他,劉師立說,臣在隋朝做官不過六品才能低下,不敢奢求富貴。現在位居將軍想想已經到頭了,怎敢造反?李世民笑了,朕知道這是胡說八道,你不要放在心上。

公孫武達,這個人以豪爽著稱,玄武門之變後多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李世民也很信任他,他一直活到李治永徽年間去世。

獨孤彥雲,他比較悲慘,在玄武門之變後便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了,李世民都沒來得及封賞,有點可惜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擔任李治的安保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於禁廡之中。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總的來看,這些人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都過的很好,除了其中一個造反被殺,其他的李世民都對他們封賞。很多朝代的君主過河拆橋,滅殺功成的都很多,而李世民沒有這麼做,與大家共富貴,由此可見李世民不愧為一代雄主。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17-08-25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玄武門之變中為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的有十個人,一個文官和九個將領,據《舊唐書》卷六十五列傳第十五記載:“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九將為: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1、長孫無忌

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尚書僕射、司空。為人謹慎,改任司徒。637年奉命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唐太宗圖功臣二十四人於凌煙閣,長孫無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冊封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651年奉命與律學士對唐律逐條解釋,撰成《律疏》(宋以後稱《唐律疏議》)30卷。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為許敬宗誣構,削爵流黔州(今貴州),自縊死。

2、尉遲敬德

鄂國公尉遲恭(585—658),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州朔城區)人。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諡曰忠武。

3、侯君集

陳國公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有功,漸受重用。在玄武門之變中他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貞觀年間,任左衛將軍、禮部尚書等職,先封潞國公,後封陳國公,作為唐24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圖形凌煙閣。貞觀17年(643年),因依附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敗被誅

4、張公瑾

郯國襄公張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魏縣邊馬一帶)人。開始在王世充手下為官。高祖李淵建唐,張公瑾歸國,後為尉遲敬德等人薦於李世民,引入幕府。後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得皇位。貞觀元年,拜代州都督。後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功,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張公瑾病死,時年僅三十九。諡曰襄。貞觀十三年,改封郯國公。

5、劉師立

襄武郡開國公劉師立,(?-640年)宋州虞城人(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劉師立本來是李世民屬下的一名親衛,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因參與誅殺李世民的政敵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加官進爵升至左驍衛將軍。党項首領拓跋赤辭,先附吐谷渾,負險自固,師立亦遣人為陳利害,赤辭遂率其種落內屬。太宗甚嘉之,拜赤辭為西戎州都督。後師立以母憂當去職,父老上表請留,詔不許赴哀,復令居任。時河西党項破刃氏常為邊患,又阻新附,師立總兵擊之。軍未至,破刃氏大懼,遁于山谷,師立追之,至恤於真山而還。吐谷渾於小莫門川擊破之,多所虜獲。尋轉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諡曰肅。

6、公孫武達

東萊郡公公孫武達(生卒年不詳)唐初將領。京兆櫟陽(今陝西西安臨潼櫟陽鎮)人。隋末從軍,素以豪俠聞明。李淵父子兵進渭北,他前往長樂宮(在今陝西大荔縣)投奔李世民,遂為秦王李世民部將。武德初年,隨從李世民多次征戰立功,為秦王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李世民繼皇帝位,為檢校右監門將軍。貞觀初年,出任肅州刺史。突厥數千騎兵騷擾,他率精兵兩千與張掖河大敗突厥,唐太宗璽羽褒獎,遷為左監門將軍。後奉太宗命令率軍進擊靈州之突厥可邏拔扈部。以功封為東萊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為右衛大將軍。卒贈荊州都督,陪葬於咸陽昭陵。

7、獨孤彥雲

歷陽郡公獨孤彥雲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長孫無忌請太宗先發誅之。於是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獨孤彥雲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獨孤彥雲後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唐會要卷六諸帝公主中記載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與新唐書記載一致,然而卷二十一關於昭陵陪葬人員又記載安康公主駙馬獨孤彥雲。

8、杜君綽

懷寧郡公杜君綽,唐朝前期的人物,曾經出任荊州都督、懷寧郡公等官職,他是高宗朝官左戎衛大將軍,封懷寧縣公,玄武門九將(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

9、鄭仁泰

同安郡公鄭仁泰(601年-663年11月19日),名廣,字仁泰,以字行,滎陽開封人。曾祖鄭景,北齊金紫光祿大夫、陽平太守、滎陽郡公,追贈司州刺史。祖父鄭繼叔,北齊咸陽王斛律光的記事參軍。父鄭德通,隋眉州錄事參軍,唐朝追贈使持節平州諸軍事、平州刺史。貞觀二十一年三月,詔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李海岸副之,自萊州度海;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孫貳朗、右屯衛大將軍鄭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進。”

10、李孟嘗

漢東郡開國公李孟嘗(593年-666年7月7日),趙州平棘人(今河北趙縣城南),字待賓,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參與者。隋末中原大亂,李孟嘗入山為盜。大業末年,與王君廓一起歸附唐朝,時年十四。武德元年李淵登基後,王君廓封彭國公,李孟嘗授開府儀同,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為將。同年8月跟隨李世民征討薛舉、薛仁杲,武德三年征討劉武周,前後以功勳加上柱國,累功賞賜財物一千五百段。貞觀四年(630年)2月,李孟嘗跟隨李世勣在嘖北陰山大破突厥,以功賞賜奴婢一百口。貞觀五年,進封食邑二千戶,後改封漢東郡開國公,移食隨州實封四百戶。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的府第,年七十四。高宗下詔追贈使持節大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昭陵。夫人清河崔氏,隋昌平郡公崔寶山之女。

45度倾听
2017-08-03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晉陽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鬥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

這十人通過玄武門事件立啦大功,全部封公,好幾人入凌煙閣。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在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尉遲恭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晚年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壙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死後陪葬昭陵。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張公謹,玄武門之變後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十位。

劉師立。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一直擔任長安城的保衛工作,活到李治永徽年間方才去世,善終。

獨孤彥雲,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沒有享受到後來的凌煙閣待遇和各種封賞,死得太早了。

杜君綽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李治即位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後實封二百戶,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

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著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衛,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真的改變啦他們的人生,全部位至公侯。

书房记
2017-08-21

在隋末風起雲湧的英雄群體中,最值得謳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劍馳騁在沙場上,為奪取天下而身先士卒。爾後,他又在賢臣輔佐下躬行仁政文治,還諄諄告誡後代勿濫施武功。他的胸懷像藍天一樣深遠廣大,他那仁德的光輝長久照耀著國家的未來……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但是,後世也有人視唐太宗為假仁假義者,其提出最厲害的證據就是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並搶班奪權。北宋著名的唐史專家範祖禹即在《唐鑑》裡批評唐太宗“不顧親”、“不知義”,說:“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說:“唐有天下,雖號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風。三綱不正,無君臣父子夫婦,蓋其源出於太宗。”

史書記載秦王府的干將們勸李世民發動政變,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牽強。如今史書要重點表現的,似乎玄武門政變的發動,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願不強。但看看後來的一條,尉遲敬德說:現在,勇士八百人已經進宮,擐甲執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們的人馬已經進入戰鬥位置,現在已經停不下來了。哪裡來的八百勇士?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其實玄武門之變主要人物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

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龐卿惲:玄武門之變討隱太子有功,後拜右驍衛將軍、邾國公,善終;

高士廉:申國公,拜尚書右僕射。後因病去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經過了貞觀時期的改造。努力為唐太宗辯白是唐史書寫的重要政治任務,很多真相被遮掩過去。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玄武門之變,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李世民對權力的嚮往。奪權路上,無論誰來阻擋,都將被除去。但李世民並沒有大面積捕殺“太子黨”,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伟不足道66202325
2017-08-24

這也是李世民的開明之處,這十人大部分從一而終,李世民並沒有像其他朝代皇上一樣,一旦登基則秋後算賬,剷除異己。在李世民的治理之下,初唐也是盛唐,也是因為李世民的開明,才有盛唐的開元盛世,文化的百花齊放,詩詞格律傳承千年不衰。傳說中長安居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監獄裡雜草叢生,因為沒人犯法被抓,監獄也就荒廢了!

海洋377791
2017-08-25

玄武門之變看似李世民孤注一擲!實際十拿九穩。關於他的大哥和三弟為什麼在同一時間出現在玄武門也是李世民之傑作。常年的軍事生涯不光鍛鍊了李世民的膽量!廠史讓他變得無比堅強和冷血。老師袁天罡更是教會了他亂世無規則!所謂折戟沉沙,成王敗寇的最高規則。

小爷185002972
2017-08-26

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跟何況是帝位!在成就帝位之後!消除異己,削除威脅自己地位的威脅!縱觀古今,這都是正常的,也是帝王之術必經的道路!在其位謀其事,不存在對與錯!留給後人的只有執政的功績!上位的手段,任何人都沒資格去評價與否定!成王敗寇,權利面前沒有親情和友情!只有有利和威脅!歷史已有定論,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對錯!

QJian
2017-08-26

世間自古多英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泥人。同為炎黃子,劉項別有情。春秋戰國各天下,始皇一統奠華基。夏隋唐宋元明清,好似季節輪迴中。憶往兮,歷朝歷代多豪傑,功名利祿付一生。看今朝,多有中華好兒女,拋灑熱血寫春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