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10 個回答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19-01-12

誠邀,如題。歷代王朝的國都無一不是當時的大城市,大多都有跡可循,那麼為何“真實存在”的夏朝,卻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呢?小編以為原因可以這樣理解。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夏朝的存在與否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實際上,國際學者包括一些國內的學者並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對於夏朝的記載最早出現於西周的《山海經》以及《尚書》《竹書紀年》等扽,先不要說《山海經》裡的記錄光怪陸離,本就不受人信任,而且這裡面對夏朝的記錄長時間內都以零碎的面貌出現沒有體系,很多都是後人自己的臆測,比如“禹”最開始只是神,後來在書中就成了人王,史書中的《夏本紀》也是西漢司馬遷經過研究寫出的,這時候夏朝已經滅亡2000多年,所以記錄很少。說白了,夏朝的存在更多的是在書裡,實際上被沒有多少考古證據。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再說夏朝的都城

既然王朝本身的存在都很確定,其都城自然也就很難找到,科學家在河南發掘出的二里頭遺址,曾經也被認為很有可能是夏朝都城,但是經過後來的大規模挖掘,發現二里頭的規模遠遠達不到史書中對夏朝都城的記載,於是夏朝的都城所在又稱為了一個千古之謎。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亲爹亲爹
2019-12-12

首先,排除“二里頭遺址”。

原因:規模和先進程度太過落後,竟然比不上比它早四五百年的“陶寺遺址”、“石峁遺址”。而且歷史書上曾講過,夏朝大約在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距今4100年,而“二里頭”遺址發掘了60年,通過碳14考證距今跨度為3500—3750年。時間對不上。

夏都應該是“陶寺遺址”或“石峁(mao)遺址”

陶寺遺址應該不陌生。

重點講一下2013年才開始發掘的“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位置很符合史書記載。周邊有黃帝陵、倉頡廟、“三代之居”的洛河,黃河、夏朝建立者大禹治水的司馬遷老家“龍門”韓城。韓城另一個古名“夏陽”,一定與夏朝有著關聯。隔著黃河就是大禹所居住的山西“陽城”和“陶寺遺址”。

“石峁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周朝以前的最大城市遺址,距今跨度為4300——3800年,佔地面積425萬平米,遠大於“二里頭遺址”。有內城、外城、皇城宮殿、最早的甕城、烽火臺、祭壇、最早的“馬面”城牆技術、最早的曲尺城門設計、最早的“紝木”城牆技術。另外還有周邊十幾座衛星城,其中的蘆山峁城址佔地200萬平米,今年11月發現中國最早的“宮殿遺址”,是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宮殿佈局的雛形。目前“石峁遺址”僅正在發掘佔地3萬平米的東城門遺址,僅這一處城門的發掘已經刷新“中國建城史”上的多項記錄。

石峁遺址已出土最早的磁鐵礦顏料繪製的壁畫,大量的青銅器、大量的玉器、大量“卜骨”、穀物種子等,而且竟然出土許多鱷魚屍骸和鴕鳥蛋,據專家猜測可能是統治階級從長江流域引進的,由此可見5000年前陝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和當時石峁統治者的勢力控制範圍向南已經達到長江流域。另外當地特產的石油煤炭資源,也是這地區古代氣候條件的寫照。

而“二里頭遺址”的茅草屋式的宮殿,相比顯得太過寒酸了,應該屬於部落。

另外距今5500年——6000年的中國最早的城市,佔地100萬平米的西安“楊官寨”城址,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想了解更多,請看國家文物總局、北大考古文博院和央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石破天驚—石峁古城》、《考古探奇之石峁古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诗经研究
2019-09-26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作者:趙輝)“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是每個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中華民族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屹立世界之林的文化驕傲。但隨著近代對歷史文明認定標準的變化,夏朝作為中華文明第一個世襲王朝的存在,受到了空前的質疑,中華文明史也因為夏朝都城尋找的未果,目前只能確認為3600年,中華文明史被無奈地縮短了近500年曆史。

河南的二里頭夏文化遺址,一度被專家認為非常接近夏朝都城,是確定夏朝都城的希望。但進過數十年的考古挖掘研究,最終也只能確認為夏文化遺址。夏朝國都的確認也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未解之謎。

之所以產生目前這種狀況,首先是因為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天生的缺陷,與夏朝國都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無法讓歷史研究專家毫無質疑地進行確認;其次,根本的問題是在尋找夏朝國都的地理位置上,發生了原則性的錯誤。因為根深蒂固的觀念,中華文明的起源被定位於黃河流域或中原以西地區,夏朝國都也就自然地定位在黃河流域範圍內尋找,其他地區完全不在夏都的考慮範圍內。這種觀念上的問題,夏朝在中國地理位置上定位的侷限性,使得夏朝國都多年來一直尋找無果,無法認定與確認。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我們先從歷史文獻記載中,看看夏朝或者華夏王朝的重點統治區域應該在什麼範圍。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左傳》定公十年載,孔丘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通過以上兩條《左傳》的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確定四千年前的華夏地區應位於春秋時期的楚國地盤,而且華夏族群與東夷族群是互為一體的關係。這就將二里頭遺址完全排除在華夏王朝的中心區域,排除了二里頭遺址為夏朝國都的可能性。

對於“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每一箇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時常引用,但對於杞人杞國的來歷、故事,卻並不為世人熟知。杞國,姒姓,伯爵,周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杞以奉禹祀。杜預曰,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桓公六年淳于公亡國,杞以並之,遷都淳于(杞始封在雍丘,春秋之前已國於青州而近莒,或由武王改封之),又遷緣陵,襄公二十九年又遷淳于,今河南杞縣,即雍丘也,淳于廢城,在山東安丘縣東北,緣陵故城,在山東爾昌縣東南,後為楚所滅。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

《國語·周語》稱:“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管子·大匡》記齊桓公語:“夫杞,明王之後也”;《世本·王侯》:“殷湯封夏後於杞,周又封之”;《大戴禮記·少間》:“成湯卒受大命……乃放夏桀,散亡其佐,乃遷姒姓於杞”;《左傳》僖公三十一年記“(衛成)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

杞人作為夏朝失國後的夏禹後裔,飽受後人的嘲諷排擠,雖然在商朝與周朝時期也被賦予祭祀夏族先人的使命,但立身生存的區域一遷再遷,四處受到排擠。《左傳》裡有許多關於杞人杞國的記載,參與許多諸侯盟會,但一直處於受歧視的地位,在諸侯列強夾縫中生存。杞人在商周時期的命運,就如夏朝的歷史一樣,變得撲朔迷離,讓今人至今為夏朝的歷史、地理位置而頭疼不已。但杞人杞國的存在,就是對夏朝歷史的肯定,是那些疑古派的人士、否認華夏曆史的人氏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左傳》中關於杞人杞國的一些記載,可以為我們尋找夏朝國都,提供一些至關重要的信息。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十一月,杞成公卒。書曰“子”,杞,夷也。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闢不敏也。

僖公二十七年:【傳】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夏,齊孝公卒。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秋,入杞,責無禮也。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侯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弗盡歸也。晉悼夫人慍曰:「齊也取貨。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誰得治之?杞,夏餘也,而即東夷。魯,周公之後也,而睦於晉。以杞封魯猶可,而何有焉?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府無虛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魯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

從《左傳》記載中,這些為數極少的信息中,我們完全可以確認,杞人是夏朝夏禹的嫡系後裔,百分百的東夷部落人,這樣建立夏朝的大禹也完全是東夷地區人士;大禹是東夷人,塗山氏族是東夷部落人,那麼夏啟就是百分百的東夷人。大禹與夏啟建立的夏朝國都,位於東夷區域,就是合情合理、理所應當的選擇。這樣,夏朝的建立與主要統治區域與筆者前期文章的觀點,位於東夷部落區域的塗山地區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確認。而距離塗山北部15公里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古城鎮的古城遺址,就是夏朝大禹建立夏朝國都的合理選擇;也是現有條件下,可認定為夏朝國都“華夏城”的最大可能。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第六》中記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

綏綏白狐,九尾痝痝。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在這首歷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詩歌《塗山氏歌》中,更是明確了來到塗山氏族,並娶了塗山氏女女嬌的大禹,在塗山“成家成室”,是東夷人的驕傲,將會成為新的王者。塗山氏族在大禹建立治水功績與樹立德行威信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華夏王朝中“華”所代表的族群。而大禹王位的傳位者虞舜,也是歷史記載確認的東夷部落人士。《離婁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而在距離懷遠塗山西南45公里的淮南市區,一個與虞舜毫無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的城市,竟然有一處名稱為“舜耕山”的地方,這個地名存在,是否隱藏一段中國遠古文明被曲解的歷史?東夷部落的虞舜傳位於東夷部落的大禹,不僅是對大禹治水建立的不世之功的肯定,也是對東夷部落在中華文明發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的肯定與延續。這是否也是中華文明發展初期,地域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呢?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東夷部落的虞舜與大禹的夏朝,連續統治了中華文明啟始階段的王朝,那麼中華歷史的發展史與文明發展過程可能就需要重新書寫,這將是中國史學界的一個艱難抉擇。而尋找夏朝國都的工作重點,將不得不轉移到淮河流域的塗山地區,否則尋找確定夏朝國都的問題解決將會遙遙無期。(作者:趙輝)

三观粉碎机
2019-09-26

誰說沒有找到“夏朝”都城的,“夏朝”的都城不是早就被證實了的,二里頭遺蹟就是夏都斟鄩所在地麼?也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夏墟。

我們知道“夏朝”曾經有過許多的都城,其中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就是“夏朝”中晚期時期的都城—斟鄩(zhēn xún),其中《竹書紀年》就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這說明斟鄩至少是太康、夏羿和夏桀三位帝王的都城所在地。並且它早在1959年的時候就被發現了,是繼1928年被證實殷商存在的安陽殷墟發現之後我國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入選了2004年的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那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既然“夏朝”的都城都發現了,為啥現在還有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對考古判定認知的不足了,非常顯然我們已經證實了商朝的存在,那商朝之前中國肯定有人啊,黃河流域也肯定會有人生活啊?但是有人生活的痕跡就可以證明“夏朝”存在麼?在考古學上這並不成立。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商朝被證實的最大功臣,其實並不是殷墟的發現,而是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至今為止依舊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也正是因為甲骨文上有關於商朝的記載,才最終讓人們相信了商朝的存在。

換句話說,即使再笨也知道商朝之前肯定還有人類,夏朝之前都還有人類,但問題是這些人類能不能稱得上“文明”?我們對於文明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有文字。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更直白的講,我們把商朝之前的這段歷史稱為“夏朝”,既然是一個朝代,朝代的基礎就是有文字和政府構成,這是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那麼他只能稱為“夏原始部落”,而不能冠以“朝”的稱呼。

所以現在的爭論並不是夏朝存在與否,而是我們無法去證明“夏部落”可以叫做“夏朝”。也就是說,一天挖不出關於夏朝的文字,那麼夏朝就永遠不存在,他只能是“夏原始部落”。

如果這都解釋不清,還有人說為什麼人家西方都承認特洛伊古城,就是不願意承認我們夏朝,那你真的該把文章多讀幾遍了。

汽车美容店朱红兵
2019-04-06

在商代之前要想定居在一個地方比較困難。

定居需要滿足很多條件。吃喝拉撒都要齊備。什麼都不能少,而且要注意汙染引發的瘟疫。一旦遇到瘟疫只能棄城逃跑。

早期已經把墓葬和生活區分開了。人和牲口也分開了。但是聚居的習慣和當時衛生條件,加上密集的人口。很容易出現各種瘟疫。

商代早期還是不斷更換都城。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遇到無法改變的事情只能一走了之。

現在很多人都在爭夏都。斟鄩是比較確切的一個夏都。這是一個典型靠近土山的地方。耳旁就是土丘的意思。

夏的創世人是大禹的兒子啟。剛剛經歷了長期抵抗大洪水的統治者是不會把自己的都城建在黃河流域。

當年花園口決堤,水量小十幾倍。黃泛區死人無數,歷經八年多。才稍微恢復。

試想一下大洪水滔天巨浪在哪裡能躲過去。而且是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

只能在泰山附近才能抵抗住這場洪水。並依賴泰山抵抗洪水八九年。

大禹治水對地形是熟悉的。他的後代不會把自己的都城建在黃河的危險之下。

泰山——汶河—-泗河—-黃河。古代明確的地標。斟鄩可能就是土山或者丘陵地貌。

夏都典型依山而建。

現在的學者都無視大洪水的影響,在其他地方挖掘。顯然是對的。

大禹和舜是發生了巨大矛盾的。舜的祭祀儀式和大禹的務實態度是矛盾的。就是發現了夏都,應該也不會像商代一樣遺產豐富。

一是時代早。二是被破壞嚴重(商伐下去)

三是夏的低調。

期待學者專家早日找到翔實證據。完整華夏文明的跟以前。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手机用户53522465722
2019-10-29

個人觀點,一、夏朝歷史上可能真的不存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後人為了研究歷史命名這一時期為夏朝。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都城建設找不到遺蹟。在古代基本都是集權出現以後才有實力在某一地集中力量建設城市,才有可能集中留下大量遺蹟。鬆散的部落聯盟不太可能產生集中的城市效應也就沒有大量的城邦遺址了。

二、夏朝疆域可能很小,只是眾多地區文明之一,在後期出現集權以後又很快被商部落吞併,沒有出現成規模的城邦。或者只是小範圍的出現了城邦,又被後來的文明完全覆蓋。

為什麼強調城市的出現對判定一個朝代的文明很重要?城市能夠大量集中的保存一個歷史時期留下的歷史痕跡。只有城市才能最多最全的展示一個朝代的歷史,經的住時間的消磨。

很多人不相信有夏朝,就是找不到夏朝都城。幾千年的歷史歲月,如果沒有城市遺址留下來,證據將少的可憐,也缺乏說服力,想證明一個朝代幾乎不可能!

冬夜里的暖
2019-01-08

2019年10月,由國務院投資6.5億元興建,李克強總理親筆賀信,由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親手奠基的洛陽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將開館迎賓,歡迎朋友們屆時前來參觀瞭解什麼叫華夏第一王都,什麼是最早的中國!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土牛大哥
2019-10-30

找不到“夏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因為河南的“二里頭”在那兒瞎搗亂,還有那幫不著調的河南專家搗亂。

我是不相信這個“夏都”在河南,在河南找就是瞎耽誤功夫,要找就得去山西、甘肅、陝西找,種種跡象表明,中華民族的起源就是從這些地方出發的,而且是由幾百上千個部落聚合而成。

古典音乐爱好者
2019-01-07

大禹立夏始都於陽城(登封王城崗),啟遷於陽翟(禹州),少康遷都與斟鄩(偃師二里頭)三都一線貫穿,屬二里頭規模最龐大,時間最吻合!反對的一般都是部分搶文化的陝西人和傷了自尊的洋人!他們寧可相信神話故事荷馬屎史,也不相信板上釘釘的遺址!其心 天地當誅!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静心修身养性道
2019-12-11

夏朝是誰提出來的,是西周人,那西周人哪裡來的,那當然是從西邊遷移過來的遊牧民族,西周人驕傲的說赫赫我祖來自崑崙,崑崙在哪裡呢,西周穆王給你解答,西穆王駕駛八駿騎了大半年到達了崑崙山見了西王母,拜了黃帝墓,你們還認為黃帝是中國人嗎,別自欺欺人了,夏朝我不知道是不是埃及,但我知道一定在西邊中亞一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