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沒有契約精神,道德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就是浮雲…;你怎麼看儒家的道德?

為什麼說契約精神和人文關懷是真正道德的基礎:而儒家的仁義道德不是建立在平等、直郵和尊重的基礎之上的?
10 個回答
云出无心David
2019-05-23

西方的契約精神,說直接點的就是按合同辦事。合同陷阱就是基於契約精神而來的。儒家的“信”,是基於內外一如,自我本我超我合一的基礎上的對大我負責的基礎上的守諾,並沒有文書約束,只有內在自我約束。

兩者相較,前者易被客觀觀測,易受監管。所以現代提倡契約精神。

如果讓提問者執政,一定會是一個會發動歐洲中世紀那樣的宗教清洗運動的神棍型政客。他自己認為自己宣傳的是真理是普世價值,其實他宣傳的是民粹主義。

我真不明白提問者怎麼老愛提這種誤導性亂歸因的問題,模擬提問者的提問習慣,我向提問者提幾個問題:

為什麼提問者明明腎虧卻不吃補脾丸?為什麼提問者明明餓了還不拉屎?為什麼提問者明明是男人還要脫褲子放屁?

有契約精神,有思辨能力,能代代傳承的歐洲貴族,是如何與其治下的人民達成契約擁有平民女子結婚前的初夜權的?

歐洲貴族在古代是如何通過打電話簽訂契約發動十字軍東征的?

都說男人生孩子痛苦,提問者被他爸爸生出來的時候,他爸爸是怎麼樣挺過來的?

知常容
2019-05-24

跟契約精神沒有關係。

我提一個觀點:道德是有成本的,道德並不是靠自我約束形成的。

我舉兩個例子。

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比較有錢,當時魯國有一條規定,贖回魯國人在外面當奴隸的,可以向國家領取一筆賞金。但是子貢卻做了一件我們現在覺得會豎起大拇指的事情。他贖了人不要錢。

我想很多人特別非黑即白的朋友們,肯定會豎起大拇指說,子貢有良心,有擔當,有道德。

如果當時有錦旗的話說不定會送錦旗給子貢。

孔子還有一個弟子叫子路的,還有一次做好事救了一個落水的人。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肯定會宣傳那一種不圖名,不圖感謝的。似乎大家都覺得救了人就不應該收下報酬。

如果救了人之後還收下報酬的話,很容易上新聞引發爭議,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甚至有一些人直接把他們架到道德上面,說他們的道德有些問題,本意就是為了錢財。

當時若水的人拿了一頭牛,牛在當時是一種很貴重的物品,子路收下了。

孔子對這兩件事的評價跟我們現在的理解完全不一樣。

孔子認為子貢做錯了,認為子路做對了。

孔子說子貢這樣做了之後,魯國從此之後沒有人敢去贖人,因為子貢提高了贖人的道德標準。

孔子認為子路做對了,從此之後很多人看到落水的人肯定會去救,因為子路降低了救人的道德標準。

道德他跟契約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成本很高,就算有契約精神他也會毀約。當我們把道德的要求拔得很高的時候,那個道德其實已經失去了本來具有的作用。

偽君子怎麼來的?那也就是說我們認可的道德大家又做不到,那就怎麼辦?裝。

所以並不是什麼道德淪喪了,而是我們將道德的成本提高普通人都完成不了,那麼道德就是一種擺設。

非常各
2019-05-24

契約精神和誠信不是一回事。是兩個概念。契約精神是商品社會當中法制所建立的。而誠實原則是農業社會中道德觀念所建立的。

我們所說的契約精神就是誠信這個詞中的“信”。也就是信用。契約精神就是一種信用行為。無論我們口頭承諾還是以合同文本制定契約,都是以信用為根本的。若沒有信用做保證契約精神是不可能建立的,契約也是空談。在一個沒有契約精神或沒有信用的社會裡,違約現象隨處發生。這就是信用喪失導致的根本問題。

德,更多的是講誠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誠信中的“誠”,我們做人要誠實,不能搞陰謀詭計,更不能欺騙。以誠相待,以誠相約。有了誠實的德,再加上信任的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誠實信用。

古代儒家所講的“德”,我們今天不能一概否認。儒家在古代是個大的學派,有很多人。孔子作為儒家的創立者,他所說的德,其碼是不能否定的。至於後世的儒者所闡述的德,當然有些是該拋棄的。比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這些觀念就應該被今天拋棄。

誠實守信是我們為人做事的根本。誠實是交往的基礎,信用是契約的保障。缺了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建立在不誠實的基礎上的契約,當然是不合法的契約。試實,平等,自願公正是契約精神的根本。缺少了根本契約是根本不能成立的。二者雖然概念不同,但不能分開,更不能對立。

另外,契約精神多由法律作為保障。而誠實卻沒有法律保障,只是道德的約束。所以在執行上是有所不同的。違法是要受到法律懲處的。而違背道德只受到良心的譴責。所以誠實的建立更難。因為他完全靠個人的自覺自願。人的素質若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他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誠實的。虛偽是人性的本質,所以要克服虛偽,建立誠實,需要個人的不斷努力。而契約精神只是法律決定的。若一個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那契約精神很容易建立。因為法治是不講人情的,是有強制性的。所以在強制之下,人們更容易尊從。

沒有法治是不可能建立契約精神的。只憑道德,就想建立契約精神,那只是空談。因為道德的建立更加難。一個社會讓人們尊崇法治,容易,但尊崇道德更難。所以要法制與道德兩手抓,兩個都不能放鬆。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真正的和諧社會。

风雨无晴人有情
2019-05-24

看了不少你在“悟空問答”上的提問,基本上都是質疑儒家與道德的。只要回答是貶低儒家的,你一般都不吝點贊。我不知道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反對儒家與道德,但我想試著以我的理解來說一下道德。首先我要說“道德”並非儒家所創造或獨有。自這個世界有人類開始,隨著人類思想的進步,道德觀念就隨著人類的成長而逐漸成形。其緊隨人性的進化而變化,所以“道德”是基於全人類的一種日常行為準則。不管儒家、法家、墨家還是道家,或者西方各大教派,對“道德”的解讀或有不同,但本質相同。如儒家對“道德”的解讀為“忠、孝、仁、義、禮、智、信”;法家對“道德”的解讀為“規則與秩序”;而西方對“道德”的解讀就是“契約精神”。不論怎樣解讀,“道德”的本質就是,人與人和社會之間所必須遵循的誠信原則。倘若這個社會丟棄了誠信,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信任的基礎,那麼這個社會的人際關係就會崩潰。所以“道德”是全人類的“道德”,而非獨是儒家的“道德”!“道德”還有一個特性:我們只能用它來要求自己。任何想要以“道德”來約束他人的人,其心可誅!

隆中知鸟
2019-05-23

沒有公平平等的契約就是流氓合同,道德一樣離了公平平等,一切都是撒流氓,西方的契約精神很多時候實際是流氓精神的代名詞。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簽定不平等條約,這樣的契約就是彼著契約道德的皮幹著流氓無恥的勾當。這個世界還有一種契約精神叫作賣身契。一些洋奴經常吹捧契精神,好像這個東西真裝著文明一樣,但實際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所謂的契約只是為了實現吃人的一張封口紙,吃了人,還不能讓人喊痛,契約精神比猛獸吃人更野蠻,野獸吃人在還有知覺時也可以喊痛,但契約吃人卻可以用一張紙封住你的嘴讓你不能喊痛,很痛一但簽了不平等條約,那就只能帶著屈辱打落門牙往肚裡唵。

大美西域胡杨57312731
2019-05-25

謝邀!看了眾友所言,各有見樹,學習了。 一,先不講這家,那家了。 就言道德與契約吧。道德,眾友不陌生,也瞭解。我認道為路,德為品。或許這樣說不嚴謹,有待探討。 道德,重在自我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所為,所不為吧。中心是自律。道德的由來已久,在中華文化上多有故事。 二,契約,其發祥,產地不在中國,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守信,守義規範,這與契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處。 契約的要義是人與人,不論親屬,故舊,路人,凡有交際,往來,共同有個不成文或成文的約定,可稱契約。它是西方現代資本主義在經濟往來中形成的規矩。 三,中國社會,重在守禮,守行,有是人情社會,人與人,人與事,有了不愉快,首先以道德拷量,判定,這和西方資本主義契約精神不在同一層面。 我們沒有契約的歷史,傳統。但我們有仁,義,禮,智,信的文化積澱。 由上,上面講到治國依德,依法是一箇中心,兩個維度。 因此,德治,重在提升個人品行,情操,修養。 契約,注重人們行事,處事,守規則,講規矩,做到品,行合一,既守公序良俗,有守法制(治)規範。@人民日報 @農村農業農民雜誌社 @七秩老松樹 @鄭燦根

秋歌988
2019-05-25

哈哈,特別地有意思,在題主那裡,馬,騾子,驢,大概是一個東西。至少,它們看著像同一個東西。

這種混淆說明了什麼呢?或許是題主即不認識馬,也不認識驢,他認識的是騾子。如果誰對驢脣不對馬嘴沒有具體認識,那具體實例來了,這個提問就是了。往下只要記住題主就行。

用題主的邏輯,在契約產生之前,中國是沒有道德的,有也是水裡的,鏡裡的。真的了,什麼叫死搬硬套,這就是了。

了不起呀,題主,用契約殺了道德。中國古人沒有德國,而現在的道德是穿越過契約的封殺而來的。哈哈,這個題主確實有一套!或許說,今天的道德是因為契約的保駕護航得以活著。很有一套!

這個問題可視為一根香腸,前段壞了,切了扔掉。後半段是好的,可以吃。

我現在明白了,不是每個悟空問題都非要一板正經的回答,有的是可以戲說的。當然,練個嘴皮子也不算是個壞事,聊終勝於無。

儒家的道德?儒家,道德,今天的中國人的道德是儒家的嗎?部分是?全是?如果是部分是,那哪一些東西被拋棄了呢?保留下來的又是什麼?

我真的是回答不了……

蜀蛇说
2019-05-23

以前不明白《聖經》中的舊約、新約什麼意思。

現在才明白整個《聖經》是一份合同,是神與人類簽訂的契約,當中約定人類做了哪些善,神才會顯靈幫助人類;假如人類做了哪些惡,神將對人類進行懲罰……監督合同執行的人叫耶穌。

西方人相信並恪守這份契約,所以形成契約精神。

中國人不相信那份契約,所以另外搞出一套綱常倫理道德。

長風浩荡
2019-05-23

你總是搞些瞞天過海的伎倆,試圖將荒謬的預設立場包裝成已經成立的前提。你也不在意立論能否經得起考驗,你只是在尋找廉價的“認同感”,在虛假的“人多勢眾”的“強大”幻覺中嗨到爆了。

契約~

再跟你說一遍,契約成立的前提是平等主體在公正第三方仲裁背書之下的充分自主意志的表達,沒有單方面自說自話自行解釋的“契約”,單方面自說自話自由心證解釋權的,那叫霸王條款、欺詐合同。

霸王條款、欺詐合同還要求人家用精神去遵守,那叫奴化;霸王條款、欺詐合同還要心甘情願遵守,那叫奴性。

你這契約精神,只強調“信”,無條件的信,卻不知信的前提是誠,無誠之意之言,如何能信?約,成約誠,才有守約之信。單向無條件的“信”,那就是奴性。

再有,道德沒有私有權,不是任何一個個體或組織的私產。不存在一個儒家的道德、法家的道德,只有不同的人對道德的不同理解和表達,你口中的“契約精神”,也是你理解的“道德”。而不同的人的理解和表達,是有高下愚智之分的。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淡淡一掬水
2019-05-26

為什麼說沒有契約精神道德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是浮雲?你對儒家道德怎麼看?

首先要對“什麼是契約精神”有個正確認識和明確的定義。否則就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討論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什麼是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就是平等原則下的等價交換精神,用三頭牛交換兩匹馬或百斤煤炭交換五尺布的合同約定精神。在人類社會出現了社會成員的分工以後,契約精神是社會秩序井然運行的根據。尤其在今天,人類社會生活已經高度的商業化,社會經濟以公平競爭來促進進步的時候,契約精神已經成為社會交往的基本原則。否則“共贏”、“雙輸”對概念根本不成立。

契約精神下的“公平、平等、自願、等價”的原則,不僅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原則,也是國際社會的原則。霸權主義是不得人心,美國強加於人的灞陵主義註定要失敗的。

問題在於提問者前半句的正確,下半句怎麼突然轉到儒家道德,顯得突然而突兀。必然招致儒家思想的崇尚者們的奮起攻擊。

提問者的意圖可能是想說儒家道德觀念無助於契約精神的培養,也無助於對社會經濟生活本質的認識。那麼應該先把契約精神解釋清楚,然後再對於儒家道德中契約精神不突出、不明顯、不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那麼兩者關係與區別就理清了。

這個問題還關係到對“道德”含義的定義。需要論及當今世界的道德觀念與古代人道德觀念的區別。從歷史角度、哲學角度,對道德觀念提高本質上的認知。以及不同的道德觀念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等等,均需要有個釐清的過程。

不論怎麼說,道德、契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精神共同作用於社會,才使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各有各的作用,互相不可以替代。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是真,但畢竟各自有各自的作用範圍,如果想用一種替代或凌駕於另一個之上,必然招致碰壁,以至於行動上的失敗。用道德取代契約精神是不可取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